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청력학급언어질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1.1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299
  • 国内刊号: 42-139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22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陶泽璋 韩德民 韩东一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新生儿前掩蔽听性脑干反应的特征分析

    作者:薛俊芳;王素环;李明;李星;陈丽;刘玉和

    目的:研究听力正常新生儿不同时间间隔前掩蔽听性脑干反应的特征,探讨适宜前掩蔽记录的时间间隔。方法对30例(60耳)听力正常的新生儿分别进行前掩蔽条件下4、8、16、32 ms间隔刺激声的 ABR检测,以无掩蔽下的常规ABR为参照,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掩蔽间隔4 ms的波Ⅲ潜伏期及Ⅰ-Ⅲ波间期外,前掩蔽条件下不同时间间隔(4、8、16、32 ms)的潜伏期及波间期均较常规ABR延长(P<0.01),其中掩蔽间隔8 ms时潜伏期及波间期延长明显、稳定。结论新生儿前掩蔽ABR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延长与掩蔽刺激间隔时间相关。掩蔽刺激间隔时间8 ms(强度80 dB nHL )更适宜新生儿前掩蔽听性脑干反应的记录。

  • 喉肌电图评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吞咽功能的初步研究

    作者:谢华顺;马芙蓉;樊东升;王丽平;闫燕;鹿培泉

    目的:探讨环甲肌肌电图用于评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吞咽障碍的可行性。方法对25例伴或不伴吞咽异常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行右侧环甲肌肌电图检查,并通过洼田饮水实验对吞咽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结果25例中,11例环甲肌肌电图表现为典型的失神经支配,15例洼田饮水实验阳性,两种方法符合率为60%(15/25),其中阳性符合率为32%(8/25)。McNemar检验验证喉肌电图检查和洼田饮水试验的一致性,Kappa系数为0.219(P=0.344)。结论环甲肌肌电图可用于评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吞咽功能,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新疆地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作者:顾兴智;牛良军;尤乐都斯·克尤木;张华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与中耳胆脂瘤患者主要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为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新疆地区409例(耳)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88耳,中耳胆脂瘤121耳,对两组中耳脓性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409例(耳)患者中361例(耳)检出病原菌,其中细菌245例(耳),真菌16例(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G+菌检出率较高,中耳胆脂瘤G -菌检出率较高(χ2=12.216,P=0.000);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检出率(88.19%,254/288)由高到低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8耳(30.71%)、绿脓杆菌46耳(18.1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3耳(16.93%)、变形杆菌20耳(7.87%);中耳胆脂瘤病原菌检出率(88.43%,107/121)由高到低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6耳(24.30%)、绿脓杆菌17耳(15.8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耳(14.95%)、变形杆菌14耳(13.08%);③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莫西沙星均有较高的敏感度,中耳胆脂瘤中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的敏感度较高;中耳胆脂瘤中的绿脓杆菌对头孢他定、亚胺培南的敏感度较低,中耳胆脂瘤中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的药物敏感度较高。结论本组病例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与中耳胆脂瘤的G+、G-的检出率有差别,主要致病菌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变形杆菌;部分常用抗菌药物在两种中耳炎中的敏感度有差别,以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较明显。

  • 正常成人腭帆张肌肌电生理研究

    作者:覃颖;谭颂华;詹悦;唐安洲

    目的:建立腭帆张肌(tensor veli palatini,TVP)肌电图的检查方法,获得并分析健康人TVP的肌电图(eletromyography,EMG)特征。方法20例健康成年人在鼻内窥镜介导下,以咽鼓管咽口腭裂前下约3mm作为电极插入点的中点,距该点上、下各约2~3mm作为电极插入上、下点分别插入电极,嘱受试者进行一系列的吞咽动作,记录吞咽时TVP的EMG波形,并比较不同电极插入点及不同扫描速度EMG的波形。结果电极位于TVP上点,扫描速度为5ms/div时,共记录20例受试者38侧TVP的EMG,该点能更准确且稳定地获得EMG图形;TVP收缩持续时间为0.863±0.255s,收缩产生的峰电压为445.100±246.808μV,其EMG波型为干扰相;吞咽时双侧TVP收缩同步,未观察到滞后现象。动作电位时程为9.142±2.178ms,动作电位的振幅为254.260±191.544μV,动作电位图形多为2~3相波形。结论电极位于TVP上点,扫描速度为5ms/div时,可以获得更稳定的EMG图形,并获得了正常成人TVP肌电参数的正常范围。

  • 鼓膜完整的传导性或混合性聋患者的听力学特点

    作者:吴学文;冯永;王风君;梅凌云;贺楚峰;陆小净;崔湘凝;陈红胜

    目的:探讨鼓膜完整的传导性或混合性聋患者的听力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确诊的30例(42耳)传导性或混合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鼓室探查结果分析其术前纯音测听、静态声导抗、中耳共振频率及CT结果。结果42耳中术前CT显示3耳耳硬化,2耳听骨链畸形,而鼓室探查结果显示耳硬化症30耳、听骨链中断12耳;所有患者纯音测听示0.5、1、2kHz平均骨导阈值为27.5±1.3dBHL,平均气导阈值为67.0±1.8dBHL,平均气骨导差为39.5±1.1dB;42耳中,鼓室A型导抗图占50.0%(21/42),As型占42.9%(18/42),Ad型占7.1%(3/42);耳硬化症患者的平均中耳共振频率为1079.0±67.4Hz,比听骨链中断患者的平均中耳共振频率(633.3±43.6Hz)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结论鼓膜完整的传导性或混合性聋患者中耳硬化症常见,耳硬化症患者的中耳共振频率高于听骨链中断患者。

  • 鼻流量测试新语句材料的效度检验及鼻流量值的性别差异分析

    作者:Kim Ha-kyung;Hwang Young -jin;曹艳静;刘晓明;黄昭鸣

    目的:检验鼻流量测试新语句材料的测试效度,并分析其测试结果的性别差异。方法应用本研究编制的鼻流量测试新语句材料和目前中国主要使用的鼻流量测试原语句材料,用NasalView 棆鼻流量测试仪测试102例年龄18~23岁的北京在校大学生的鼻流量值,男女各半,均在北京出生且居住18年以上,均以北京话为交流语言,比较其结果和男女差异。结果①新材料鼻腔句、口腔句和口鼻腔句测试的平均鼻流量值分别为56.58%±3.43%、33.86%±5.24%和49.49%±4.13%,原材料的测试结果分别为54.31%±4.43%、35.64%±5.90%和47.12%±4.96%,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且女生较男生高(均为 P<0.01);②鼻流量测试新材料与原材料测试结果之间有相关关系,鼻腔句 r=.899( P<0.01),口腔句 r=0.850( P<0.01),口鼻腔句 r=0.8510( P<0.01);③新材料测试结果的标准误较原材料更小,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流量测试新语句材料具有较好的测试效度,与原语句材料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关系,利用新材料进行鼻流量测试时,其结果会更准确,可信度更高;正常青年女性鼻流量值较男性高。

  • 深头悬位复位法治疗前半规管BPPV 疗效观察

    作者:邢东升;修世国;樊新;胡玮;王丹丹

    目的:探讨深头悬位(deep head hanging maneuver ,DHH)复位法治疗前半规管BPPV(an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PPV ,AC-BPPV )的疗效。方法将42例典型的AC -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1例行D H H复位法治疗,对照组21例行改良Epley管石复位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中第一次治疗后有18例痊愈,3例患者经过第二次治疗后痊愈,总有效率100%(21/21);对照组中第一次治疗后15痊愈,4例经过二次治疗痊愈,2例反复多次治疗,眩晕均不能控制,改用D H H复位法治疗两次后好转,改良Epley管石复位法总有效率90.48%(19/21);两组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H复位法治疗AC -BPPV的有效率与改良Epley管石复位法一致,且操作简便,是治疗AC-BPPV的较好选择。

  • 云南省573名非综合征型聋学生SLC26A4基因IVS7-2A> G和2168 A> G的检测分析

    作者:华映坤;马恒;刘德胜;郑永钦;鲁俊;吕超绍;撒亚莲;严新民

    目的:分析云南省部分聋校非综合征型聋学生常见致聋基因SLC26A4突变热点的携带情况,初步了解当地聋病的分子病因及其特点。方法采集云南省部分聋校573例非综合征型耳聋学生(耳聋组)及232例听力正常人群(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 ,PCR扩增含SLC26A4基因IVS7-2A> G、2168 A> G (H723R)位点的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用GeneTool软件分析碱基序列。结果耳聋组中19例携带SLC26A4基因IVS7-2A>G突变(3.32%,19/573),其中6例为纯合突变,13例为杂合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2.18%(25/1146);携带2168 A>G (H723R)突变5例(0.87%,5/573),其中1例为纯合突变,4例为杂合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0.52%(6/1146);3例为同时携带IVS7-2A>G和2168 A>G(H723R)的复合杂合突变(0.52%,3/573)。对照组中检测到SLC26A4基因IVS7-2A>G杂合突变2人(0.86%,2/232),2168 A>G (H723R)杂合突变1人(0.43%,1/232)。结论云南省部分聋校非综合征型聋学生携带SLC26A4基因IVS7-2A> G、2168 A>G (H723R)突变率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 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汝玉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将82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42耳)和治疗组(42例45耳)。对照组采用舒血宁、地塞米松及B族维生素、三磷酸腺苷、辅酶A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与对照组使用相同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纯音听阈测试,观察两组患者的听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45耳中痊愈20耳,显效18耳,有效5耳,无效2耳,总有效率95.56%(43/45);对照组42耳中痊愈11耳,显效14耳,有效9耳,无效8耳,总有效率80.95%(34/42),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舒血宁、地塞米松及巴曲酶综合治疗突发性聋能明显提高疗效。

  • 185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听力学特点分析

    作者:张波;沈芳;李萍;孙敬武;许为青;孙家强

    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 ,LVAS)患者的听力学特点。方法对185例(370耳)LVAS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及声导抗、ABR、DPOAE、颞骨高分辨CT 、头颅MRI检查,分析其特点。结果183例(366耳)患者C T 检查均提示双侧前庭水管扩大,2例(2耳)提示单侧前庭水管扩大;120例(240耳)行M RI检查,238耳均提示内淋巴囊扩大;112例(224耳)行纯音听阈测试,1例(1耳)听力正常,28例(55耳)为感音神经性聋,85例(168耳)呈混合性聋,其中152耳鼓室导抗图为A型的混合性聋患者,其低频气骨导差较大,中高频气骨导差较小;105例(210耳)行声导抗检测显示鼓室导抗图为A 型192耳(其中低频引出声反射7耳),As型1耳,Ad型1耳,B型7耳,C型9耳;176例(352耳)行ABR检测,出现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波(a-cous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 ,ASNR)89例(124耳),占50.6%(89/176),ASNR平均波潜伏期在95 dB SPL刺激声强时为3.04±0.29 ms ,在90 dB SPL时为3.12±0.28 ms ;185例(370耳)DPOAE均未引出。结论 LVAS患者在中耳功能正常时其纯音听阈显示低频气骨导差较大、中高频气骨导差较小的混合性聋,ABR测试可引出特征性的ASNR。

  • 发声训练治疗声带小结的疗效分析

    作者:诸葛盼;尤慧华;王翰青;张玉兰;杜欢乐

    目的:探讨发声训练对声带小结患者的疗效。方法对65例声带小结患者进行3个月的发声训练,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喉镜检查,以声带小结消失为治愈标准,应用中文版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oice handicap in-dex,VH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主观嗓音障碍,记录功能(F)、生理(P)、情感(E)得分并计算总分(T)。应用德国IX-ON公司的DiVAS嗓音软件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长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基频微扰(jit-ter)、高基频(highest frequency,F0-High)、低音强(lowest intensity,I-Low),计算嗓音障碍严重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DS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客观嗓音障碍程度。结果65例声带小结患者中18例退出治疗,完成治疗的47例治疗前后声带振动幅度、对称性、周期性正常,9例治疗前声门闭合不全者治疗后7例声门闭合良好;47例中治愈26例(55.32%,26/47)。患者治疗前VHI评估F、P、E、T均值分别为9.66±7.05、17.60±9.26、8.06±8.55、34.04±22.91,治疗后分别为6.13±5.34、12.45±7.80、5.17±6.13、23.60±17.17,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前MPT16.66±3.56s、jitter1.32%±0.68%、F0-High395.98±49.26Hz、I-Low56.70±3.56dB、DSI0.39±1.10,治疗后MPT18.47±3.69s、jitter1.09%±0.39%、F0-High415.11±44.71Hz、I-Low54.70±3.30dB、DSI1.51±0.84,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P<0.01)。结论发声训练对声带小结患者嗓音质量改善有一定作用。

  •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丁胺卡那霉素耳毒性的保护作用

    作者:蔡琴芳;蒋立新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对丁胺卡那霉素(amikacin ,AK)致豚鼠听力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5只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治疗组三组,每组15只。对照组不予药物处理;中毒组腹腔注射AK400 mg · kg -1· d-1,连续10天;治疗组同法注射AK 的同时肌肉注射 NGF 1500 AU · kg -1· d-1,连续14天。各组于给药前1天、给药结束后第10、20天分别行ABR测试,后一次测试结束后处死所有豚鼠并取出听泡,行基底膜硝酸银染色铺片,观察耳蜗毛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及毛细胞缺失率。结果给药前三组豚鼠ABR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结束后第10、20天中毒组ABR阈值均高于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组ABR阈值高于对照组(P<0.05)。耳蜗基底膜硝酸银染色铺片显示对照组耳蜗基底膜内毛细胞(IHC)、外毛细胞(OHC)排列整齐、偶有缺失;中毒组OHC广泛缺失;治疗组毛细胞损伤相对较轻,毛细胞缺失率较中毒组低(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对丁胺卡那霉素所致听损伤有保护作用。

  • 大鼠内耳前体细胞的增殖研究

    作者:曾亮;江红群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及生长因子对大鼠内耳前体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①分离取出出生后1天(P1)、7天(P7)、14天(P14)、21天(P21)、30天(P30)、60天(P60)各天龄12只(24耳)SD大鼠的球囊斑、椭圆囊斑、Corti器的前体细胞,在无血清条件下进行单细胞悬浮培养,至第七天,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对所形成的细胞球进行计数;②取P1大鼠球囊斑、椭圆囊斑、Corti器高增殖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为四组,培养液分别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 -1)、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 LIF),对照组不加生长因子,观察不同生长因子对细胞球数量的影响;③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球的表型特征。结果①P1SD大鼠内耳各器官单细胞表现为nestin阳性,培养7天后,可形成悬浮的细胞球,球体细胞免疫荧光表现为nestin和BrdU阳性;②耳蜗Corti器只在P1、P7可形成细胞球,而球囊斑、椭圆囊斑各天龄段均可形成细胞球;③培养液中添加EGF、bFGF、IGF-1组,培养形成的细胞球数量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添加LIF组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内耳球囊斑、椭圆囊斑以及耳蜗Corti器内有高增殖能力细胞,能表达神经干细胞的特性;随着鼠龄的增长,这种增殖能力总体表现为减退趋势;EGF、bFGF、IGF-1均可单独促进P1大鼠内耳前体细胞的增殖,而LIF无促增殖作用。

  • 内耳注入携带 IL -4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豚鼠免疫性内耳病基因治疗的研究

    作者:郭浪;谭长强;刘树森;江萍;衡伟伟

    目的:研究内耳局部植入白细胞介素4(IL -4)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对免疫性内耳病豚鼠内耳病理损伤和听功能的调节与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钥孔嘁血蓝蛋白(KLH)抗原在已致敏的豚鼠圆窗龛局部免疫,制成豚鼠免疫性内耳病模型55只,分为五组:A组(BMSCs载体组)、B组(BM SCs空载体对照组)、C组(重组慢病毒IL -4基因组)、D组(慢病毒空载体对照组)及E组(模拟手术对照组),每组11只,各组均将相应的悬液20μl[BMSCs悬液中含BMSCs(1.5~2.0)×106,慢病毒浓缩液浓度为0.5×108 pfu]经鼓阶开窗植入内耳。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试验法、免疫酶组织化学试验法观察IL -4基因产物在内耳组织结构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观察血清抗KLH特异性抗体水平,ABR测试听功能变化。结果与免疫前相比,免疫后A、B、C组ABR波Ⅲ阈值不同程度降低,A组阈值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MSCs荧光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鼓阶、前庭阶;内耳光镜观察A、B、C组仅在鼓阶内有絮状物,注射部位有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D、E组可见不同程度的膜迷路积水,螺旋神经节和蜗轴小血管周围有单个核细胞浸润。结论重组IL -4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可在体外成功转染BM SCs ,经鼓阶途径植入内耳后可在内耳迁移并产生基因产物IL -4,可明显减轻免疫性内耳病动物的内耳免疫炎性反应和听功能损伤,而BMSCs可以作为细胞载体把携带有目的基因的治疗因子迁移到损伤部位而发挥治疗作用。

  • 聚乙二醇-b-聚(ε-聚己内酯)在内耳给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煜(综述);戴春富(审校)

    内耳给药是治疗梅尼埃病、突发性聋等内耳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该技术主要是利用某些药物能渗透圆窗及卵圆窗的特点,或者直接运用手术的方法,使药物不经过血-内耳屏障直达内耳组织细胞中,从而对疾病进行治疗[1]。内耳局部用药有着全身用药无法比拟的优点,如药物目的性强,可直接进入内耳,淋巴液中药物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少等[2]。目前如何有效、精确、定量给药是内耳局部给药的难点。内耳给药技术与纳米技术的结合,在内耳疾病的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聚乙二醇-b-聚(ε-己内酯)(PEG -b-PCL )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纳米材料,具有稳定性好、载药能力强、有靶向性和可控性等优点。为此,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PEG -b -PCL在内耳给药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 Chirp声诱发ABR的研究现状

    作者:陶征;宋戎(综述);韩睿(审校)

    听性脑干反应(ABR )是临床常用的听觉诱发电位测试方法之一;测试声有短声及短纯音,其中短声ABR应用为广泛。短声 ABR的优点是反应波形清晰易于辨认,其中波V的反应阈接近行为听阈,测试所需时间相对较短,各反应波的发生源比较明确,在正常人、不同听力损失的人群以及不同年龄的人群中研究及应用广泛,测试数据丰富,反应结果稳定可靠。近些年来,用一种新的、人工合成的chirp声诱发 ABR 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对 chirp声诱发的ABR的特点、目前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前庭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密(综述);卢伟(审校)

    前庭功能减退是众多疾病(如高血压、高黏血症、动脉硬化等导致的内耳前庭供血障碍,各种感染引起的前庭神经炎、内耳迷路炎、梅尼埃病等)对内耳造成影响的结果之一,其常见的症状为眩晕,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往往会引起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前庭抑制性药物虽然对症状有所控制,但会减缓前庭功能的恢复;手术治疗对于一些进展性疾病如肿瘤等引起的前庭功能紊乱有效,但术后常会留下永久的单侧前庭功能损害,依然会带来眩晕及平衡失调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基于前庭代偿机制的前庭康复治疗(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herapy ,VRT )因其有效性和可靠性正逐渐成为前庭功能减退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2,3]。现将 VRT 对前庭功能减退患者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加强对VRT 的理解。

  • 目标区域捕获联合新一代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聋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作者:王洪阳(综述);王秋菊(审校)

    耳聋是常见的遗传异质性疾病之一,大多数遗传性聋是单基因病。自1988年第一个耳聋基因被定位,1995年第一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POU3F4被克隆以来,耳聋基因的定位及克隆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目前已经鉴定了76个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基因,另外100多个已定位的耳聋基因座尚待相关基因的鉴定(截至2013年10月)[1]。在单基因病的致病基因定位和克隆研究中,通常采用的家系连锁分析和定位克隆技术是有效、准确的方法之一,但是,如果家系中患病人数有限或不外显,或外显不全,或是散发性病例,则连锁分析多半失效。此外,以Sanger测序为基础的测序技术因其高成本和长耗时也限制了其应用。新一代测序技术(nex t -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 ,NGS)为探索单基因病提供了新的途径,因其无需收集大家系的样本,且可对全外显子组或全基因组的无偏倚测序,使得NGS在发现罕见遗传病的病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对遗传性聋患者的全外显子组或耳聋相关基因组(分别占全基因组的1%和0.01%)[2]进行目标区域测序分析,捕获的是疾病的大部分致病突变信息,具有所需样本量少、费用低、通量高的优势,能够检测更多的样本,促进了遗传性聋新的致病变异的发现。本文聚焦于目标区域捕获联合 NGS在遗传性聋基因研究中的应用,尤其是该技术在转化医学和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前景,同时归纳了基因捕获的主要方法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其特点。

  • 超声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闵美平(综述);张志远(审校)

    分泌性中耳炎(SOM )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1]。如不能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可导致儿童听力损失并延误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成年人,可能引起粘连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乃至耳聋。

  • 人工耳蜗植入术对植入耳残余听力的影响

    作者:蔡蕾;华清泉;曹永茂;杨琨;朱素琴;常伟;李骏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对植入耳残余听力的影响。方法34例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按术后检查时间分为A组(3~12个月)21例、B组(≥13个月)13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21个月定期进行裸耳游戏测听,比较各组250、500、1000、2000 Hz各频率手术前后残余听力保存率及听阈变化。结果34例术前植入耳均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听力,其中25例(73.53%)植入耳术后仍保留部分残余听力且主要分布于低频区,9例残余听力丧失;术后各频率听阈均值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0 Hz残余听力保留率高,2000 Hz保留率低;不同频率残余听力损失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以500 Hz和1000 Hz损失大;A组不同频率间残余听力损失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不同频率间残余听力损失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前后1000 Hz听阈差值大于B组(P<0.05),其它频率间听阈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人工耳蜗植入时间延长,各频率听力损失值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对植入耳低频区残余听力的影响较高频区小,随着植入时间延长,残余听力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 小儿行为测听(2)

    作者:刘莎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婴幼儿听力测试的手段大大增加,但无论测试技术多么成熟完善,小儿行为测听都是听力评估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每位临床医师都必须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基本的小儿行为测听方法。有经验的儿童听力学家,都有一整套的特殊测试方法用于日常的临床听力检查,并能为每位小儿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测试程序;尽管目前有先进的客观听力检测设备,通过电生理检测方法可以获得听敏度反应值,但它不能完全反映小儿的真实听力,且有些客观听力测试缺乏频率特异性,电生理测试的阈值往往高于主观听力测试阈值;主观听力测试时声音经过听觉感受器、周围听神经、中枢神经系统的听觉脑干、听觉皮层和皮层的整合以及传出神经、效应器等过程,是一种心理物理测试方法,因此,小儿行为听力测试在临床听力诊断中占有重要位置;而客观听力测试是对脑干或皮层听觉电位的记录,是一种生理检查法,并不是真正的听力测试,因此,目前它无法取代小儿行为测听。

  • 国际著名耳鸣专家、耳鸣习服疗法创始人 Pawel J.Jastreboff 访谈录

    作者:刁明芳;孙建军

    Jastreboff 教授是国际著名的耳鸣专家,耳鸣习服(tinnitus retraining therapy ,T RT )治疗的创始人,现为Emory 大学耳鼻喉科耳鸣与听觉过敏中心教授、主任,是国际耳鸣和听觉过敏协会创办者,美国耳科协会、美国神经耳科协会、美国听力协会、美国耳鼻喉科协会、国际脑研究组织、国际听力协会成员,担任国际耳科、听力学、耳鼻喉科学、神经耳科学、神经生理学等40余家杂志的编委。发表了170余篇关于耳鸣、听觉异常的学术论文,已经举办了32期T R T培训班,为全球培养了数以百计的耳鸣与听觉治疗研究的专业人士。

  • 现代助听器的降噪技术(单麦克风类)和性能(1)

    作者:张戌宝

    助听器技术面临的大挑战之一是解决输出噪声问题。大多数听力受损者患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系外毛细胞功能受损所致[1],当听音环境存在噪声时,他们比听力正常者更加感到语音模糊,严重影响其对语意的理解。长期以来,助听器的这一噪声问题受到听力康复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助听器的降噪技术分两大类:单麦克风的频域处理和多麦克风的波束形成。在多数听音环境中,后者的降噪效果优于前者,但并不能代替前者,因此,主流助听器厂家一直在对助听器单麦克风降噪技术进行研究并付诸应用。Hamacher等[2]较早而又全面地提出了高档助听器中的多种降噪技术。Josef 等[3]将瞬态降噪器、维纳(Wiener )滤波器和基于调制检测的平稳降噪器组合于一体,互补地降低多种不同环境的噪声。Francis等[4]提出了语音增强(speech enhance-ment ,SE)技术,将噪声掩蔽和患者听力损失同时考虑以使语音的可听谱域大化。M ark [5]提出了助听器听音环境中语音优先处理(voice-priority pro-cessing ,V PP )的哲理:语音存在时,增加理解度,语音不存在时,确保听音舒适,其中的三态噪声管理使降噪技术上了一个台阶。Phonak[6]介绍了助听器双侧无线连通(binaural w ireless link )技术及其在非对称噪声环境中的性能改善。Ricketts等[7]对组合的数字降噪在助听器中的性能进行了评估,表明该DNR对语音识别没有明显改善,但可改进声音的舒适度。Elberling[8]较详细地介绍了在三态噪声管理系统中使用的语音寻找器(voice finder )的语音检测原理和效果。Ruth等[9]较全面地总结了当前各种降噪算法的理念并对比它们在实际环境中的性能。Nicole等[10]评估了众多试听者使用的助听器在聚会噪声中的降噪性能,涉及多种因数的相互作用,如听力损失、助听器类型、混响特性和选择的听音目标。Anastasios等[11]提出了一种评估助听器降噪性能的新方法,对语音的复述响应作记录和对完成指定的视频操作计时,根据这两组数据进行客观评估。基于当代助听器领域出现的这些顶尖成就,本文将有关降噪的单麦克风类的先进技术进行分类综述和性能评估。

  • 2014年听觉诱发电位新技术cABR临床应用交流会通知

    作者:

  •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工作会议纪要

    作者: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

    2014年7月4日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工作会议在银川顺利召开。会议由组长黄丽辉教授主持,黄丽辉教授首先回顾了听力学组的发展历程和近几年的工作情况,包括成功举办和参与各种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在继续教育、专业指南及技术规范制定、政府防聋方案制定、促进国际国内组织间交流等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并总结了2012年听力学组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提出了听力学组今后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 第九次全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暨第六次全国人工听觉技术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辑部

    由《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委会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联合主办的“第九次全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暨第六次全国人工听觉技术学术会议”于2014年7月3~6日在昔日的西夏古都、今日的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银川市成功召开。本次大会是近几年来规模大、参会人数多的关于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的学术会议,参会代表达400余人,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在开幕式上,本刊主编、现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韩东一教授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陶泽璋教授分别致了开幕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邹嘉宾副院长致欢迎词,陶泽璋主编在闭幕式上对会议进行了总结。

  • 《实用临床电子鼻咽喉镜诊断学》出版

    作者:

  • 第23届颞骨及侧颅底解剖训练班通知

    作者:

  • 第十七期全国听力检测技术学习班通知

    作者:

  •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年嗓音医学新进展学习班通知

    作者:

  •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嗓音学组工作会议纪要

    作者: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嗓音学组

    在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的领导下和《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新一届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嗓音学组于7月4日在”塞上江南“银川市成功举行专题会议及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由学组组长郑宏良教授主持,分析总结了国内嗓音医学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与会的新一届嗓音学组成员就目前嗓音医学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 首届东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论坛通知

    作者:

    关键词: 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
  • 影响老年性聋患者助听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翠霞;陈贤明;罗萍;杨帆;黄少华;陈十燕;李建忠

    目的:调查老年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配戴助听器后的助听效果,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日常生活助听满意度量表对120例验配了助听器的老年性聋患者进行调查,统计每例患者的各项得分及总均分,并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平均听阈、助听器类型、佩戴方式、佩戴时长、每日使用时长、自感听力下降时长等9个因素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筛选影响助听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教育程度高、每日佩戴时间长、双耳佩戴者得分高于教育程度低、每日佩戴时间短、单耳佩戴者(P<0.01);年长者得分优于年少者(P<0.01);自感听力下降时长短者得分高于自感听力下降时长长者(P<0.01);总体满意度方面,教育程度高、每日佩戴时间长者得分高于教育程度低、每日佩戴时间短者(P<0.01),性别因素对助听效果无影响。结论影响老年性聋患者助听效果的因素较多,其中教育程度、每日佩戴时长是主要因素,双耳佩戴、自感听力下降时间短、年长者助听效果满意度高,而性别对助听效果无明显影响。

  • 老年性聋防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国英;接惠群(综述);殷善开(审校)

    老年性聋是伴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听觉器官退行性改变,其病理表现主要为耳蜗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凋亡,临床表现为由高频向言语频率缓慢进行的双侧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伴或不伴耳鸣,多数人言语识别率降低,特别是在噪声中言语识别更加困难,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据估计,全世界65~75岁的老年人中有25%受到老年性聋的困扰,而在7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该比例高达70%~80%,到2050年,全世界将有9亿老年人罹患老年性聋[1]。目前尚无可以逆转人类毛细胞和神经元细胞损伤的方法和药物,老年性聋仍无有效治疗方法,防治的主要手段是针对致病因素的预防和听觉康复,并辅以药物治疗。近年来,社会对老年性聋的关注力度逐渐增大,老年性聋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都有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近年来老年性聋的防治进行综述。

  • 噪声下言语测试对老年性聋患者听觉功能评估的作用

    作者:孙靖雯(综述);吴皓;黄治物(审校)

    老年性聋(presbycusis)又称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age-related hearing loss ,ARHL),即随着年龄老化而出现的听觉功能退行性改变,表现为听觉敏感性和噪声环境下言语理解能力减退、中枢系统处理听觉信息速度减慢以及对声音来源定位能力受损等,导致患者的日常交谈、音乐欣赏、警报定位等社会生活困难,且影响程度与听力损失程度成正比,目前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性健康问题。据统计,65岁及以上人口中40%具有听力障碍,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类老年性聋的高危因素包括耳蜗退化、环境噪声、遗传易感性以及影响健康的普遍因素,如吸烟、动脉粥样硬化等。老年性聋的病理变化表现为毛细胞缺失、耳蜗血管纹变性、传入螺旋神经节细胞萎缩以及听觉中枢传导通路功能减退等[2]。

  • 去乙酰化酶 SIRT1在 C57BL/6小鼠耳蜗的年龄相关性表达

    作者:庞嘉祺;熊浩;赖兰;黄秋红;郑亿庆

    目的:探讨依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NAD+)的去乙酰化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2,Sir2)相关酶1(sirtuin1,SIRT1)在不同月龄C57BL/6小鼠耳蜗的表达及其与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age-related hearing loss ,AHL)的关系。方法检测1~2月龄(青年组,23只)和12~16月龄(老年组,23只)C57BL/6小鼠的听性脑干反应(ABR )阈值,并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 -PCR)和免疫荧光检测SIRT1在两组动物耳蜗中的表达。结果老年组小鼠4、8、16、32 kHz的ABR反应阈分别为82.7±7.32、80.9±7.8、89.3±5.5、89.9±4.0 dB SPL ,明显高于青年组(分别为52.1±8.3、40.5±6.1、50.7±9.4、57.6±11.9 dB SPL )(P<0.001);青年组及老年组小鼠耳蜗均有SIRT1 mRNA表达,但其在老年组的表达明显低于青年组(P<0.01);SIRT1蛋白主要表达在内毛细胞、外毛细胞、支持细胞、血管纹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神经细胞,老年组耳蜗SIRT1蛋白免疫荧光的阳性面积和平均荧光强度均较青年组明显下降(P<0.001)。结论 C57BL/6小鼠耳蜗中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随年龄增长而下调,提示SIRT1可能参与AHL的发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