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南极中山站环境对中国考察队员血清IgG、IgA和IgM的影响
南极是地球上与世隔绝的大陆,素有世界的"雪极、寒极、风极和白色沙漠"之称,存在诸多自然和社会应激原,会影响考察队员的免疫功能.俄国早在1983年观察到南极东方站(Vostok,78°28′S,106°49′E)不同工作组的考察队员免疫球蛋白发生变化的时间不同 [1].澳大利亚报道在1984-1992年间,在亚南极和南极地区进行科考的澳大利亚越冬队员和度夏队员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均降低[2-3].我国曾对第8次南极考察中山站越冬队员的免疫功能进行观察,发现居留南极6、12个月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波动明显,T细胞增殖率也呈下降趋势 [4].
-
151 新西兰口岸通关务实指南
新西兰位于南太平洋,南纬33°~53°,西经160°~173°,介于赤道和南极之间,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距1 600公里.全国由南、北两大岛和斯图尔特等一些小岛组成.南北岛之间是库克海峡.陆地面积约为270 500平方公里,与英国和日本的面积相近.新西兰海岸线长达6 900公里,领海面积约达400万平方公里,是其陆地面积的15倍.
-
南极水域有抗肿瘤生物
-
遨游学海淡泊人生
编者按 薛全福教授是一位著名的病理生理学家.他致力于肺心病发病机制和南极医学的研究,取得多项成果.他娓娓道来亲赴南极的实地体验,给人以振奋与力量.他不避艰难及善于团结协作的精神,值得发扬.
-
科研课题的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科研设计指导思想与主要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搞科研就是要探索前人未知的事物和现象,不仅仅是为了当今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发展,而且还需要研究人类的起源、进化和发展的历史和进程,需要研究自然界万物变化、生存、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甚至还需要研究如何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海底世界、北极与南极、征服各种自然灾害及对付恐怖袭击和少数人的不轨行为对人类造成的伤害等的对策和防范技术.综上所述的方方面面,都属于科学研究,简称为科研.
-
南极植物生产系统概述与分析
植物是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的关键生物部件,可以为乘员提供食物、氧气和净水,同时可以起到一定的心理支持作用.世界各国/组织在南极开展了多年的植物生产系统研究和实施工作,研制了不同类型的植物生产系统.这些系统不仅为南极考察人员提供了一定的食物供给,也为推动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试验验证.本文总结和分析了南极曾经建设或现有的植物生产系统,对比分析了这些植物生产系统的建设目的、规模、类型和自动化程度等具体信息,并展望了南极植物生产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
第30次南极科考期间卫生防病的实践
南极科学考察远离基地、航行时间长、自然环境恶劣、伤病员后送困难,医疗保障难度大,做好卫生防病极为关键.本文总结了第30次国家南极科考期间的环境与致伤特点以及加强卫生防病的主要做法.
-
多氯联苯与人体健康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又是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也被称为二噁(口英)(dioxins)类似化合物.据估计,全世界PCBs的总产量约120万吨,其中约30%已释放到环境中,60%仍存在于旧电器设备或垃圾填埋场中,并将继续向环境中释放.由于PCBs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长距离大气传输性等POPs类物质的基本特性,科学家们甚至在北极熊体内和南极的海鸟蛋中也检测出了这类物质.因此,尽管1977年后各国陆续停止生产和使用PCBs,但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依然普遍存在.
-
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民间历来重视冬至节,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短,黑夜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日"冬至".冬至在古时有不少别称,有的称"南至",因冬至日太阳行至南而得名,如<左传·僖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注:"周正月,今十一月.冬至之日,日南极")有的称"短至",因冬至日白天短而得名.
-
磁疗不可滥用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大磁场,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这个巨大的磁场中.同时,人体内部也存在着磁场.美国科学家发现人的大脑中含有铁磁性微粒.我国一些研究人员也发现,人体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磁场极性:如左手食指为南极,中指为北极;右手食指为北极,中指为南极;左手劳官穴为北极,右手劳宫穴为南极.这些发现揭示了人体左右或前后对称部位的磁场极性正好相反,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磁场.许多人有异地或换方向睡觉,头一宿睡眠不佳的经历,这就是地磁对人体影响的简单例证.
-
某市食品批发市场定型包装食品标识调查
为了解哈尔滨市定型包装食品标识情况,以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我们于2000年10月至2001年4月地哈尔滨市南极、大发、香安等市场内的672家摊床9种定型包装食品的标识进行了调查.1调查内容与方法 (1)内容:调查每件定型包装食品标识的品名、厂名、厂址、配料、生产日期、保质期限、产品标准号等情况;(2)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的有关规定,我们对各批发市场内摊床定型包装食品标识采取随机取样,用表格的方式逐一认真填写,填写项目齐全者为合格食品.
-
南极产低温脂肪酶菌株Psychrobacter sp. 7195的选育、发酵条件及酶学性质研究
从南极普里兹湾深海沉积物中筛选到一株产低温脂肪酶的菌株7195,细菌学形态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嗜冷杆菌属 (Psychrobacter). 生长特性研究表明该菌株属于耐冷菌,其适生长温度范围为5~15°C, 7195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氮源产酶.粗酶液经硫酸铵盐析、DEAE cellulose-52 柱层析进行初步分离纯化后进行酶学性质的研究. 该菌株所分泌的脂肪酶适作用温度为30°C,适pH值为9.0,对热敏感,60°C热处理10min剩余酶活为30%,是典型的低温酶. Ca2+、Mn2+、Cu2+对该酶有较为明显的激活作用,而Co2+、Zn2+、Hg2+、Rb2+、Cd2+、Fe3+、EDTA则能抑制酶活,此外该脂肪酶能在高浓度的SDS、CHAPS、Triton X-100、Tween 80、Tween20等变性剂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
刍议磁场南极北极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磁场的基本特性之一,就是它具备有南北两个极向,不论一块磁铁材料多大,也不论把它分离得多小,仍然是保持两个极向,磁力线的径路始终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构成了一个封闭的曲线,永远不会改变.有学者报导:同一人体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磁场极性如左手食指为南极,中指为北极;右手食指为北极,中指为南极;左手劳宫穴为北极,右手劳宫穴为南极,这些发现揭示了人体左右或前后对称部位的磁场极性正好相反,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磁场.
-
美国时髦的健康饮料
许多人认为,如果南极和北极的冰都融化了,那将是人类的灾难.但是,对于美国大商人罗诺德来说,南极和北极的冰块竟成了他的赚钱工具.近,他把这些冰块装在玻璃瓶子或塑料瓶里出售,卖给那些喜欢新鲜的年轻人,说是来自北极冰山上的矿泉水,十分纯净,比目前市场上所有纯净水还要纯净还要优质,因此该水非常有利于健康,虽然它每瓶售价10美元,但居然在加利福尼亚卖得十分红火.
-
南极海泥沉积物放线菌的筛选及其酶活抑菌特性考察
极地海泥沉积物为放线菌的新来源,放线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因具有抗菌、抗肿瘤、生物酶等特性得到广泛重视.为了发现具有潜在新活性的放线菌,本实验中对南极海泥来源的两份样品,利用2种方法(土壤稀释,分散差速离心法),5种分离培养基进行放线菌的筛选.对经过初步排重后得到的放线菌扩增其16srDNA后进行序列分析从而判断属别.利用多种鉴定培养基以及平板涂布法,对胞外酶表达情况及抗菌能力进行考察.结果显示此次5种放线菌分别隶属微球菌、小单胞菌、链霉菌属,进化树分析其分别与以下菌株为同源:Micrococcus yunnanensisi YIM 65004T(96.29%),Micromonospora chalcea DSM 43026T(99.66%),Streptomyces rutgersensis NBRC 12819T(99.99%),Streptomyces rutgersensis NBRC 12819T(99.66%),and 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 NBRC 12780T(99.93%).虽在抗菌实验中,只有一株放线菌表现出只抗Enterococcus avium活性,但对酶活研究中显示菌株XE-1、XP可高产蛋白酶、X-38可高产酯酶、X7可高产脲酶及酪氨酸酶,此外XE-1还具有几丁质酶活性,都具开发潜力.所以此次分离得到的放线菌可以作为潜在的新型生物酶来源进一步研究.
-
鱼汤二味(清汤鱼片、西红柿浓汤鱼)
清汤鱼片主要材料:鱼肉、大虾仁、冬瓜.做法:1、冬瓜去皮切片,用沸水氽熟后做底.2、取大虾(南极白对虾)6个,剥出凤尾虾仁(留尾),开背去沙筋,用纸吸干水分,加蛋清液和淀粉、盐拌匀.
-
论营养精米不如米糠;办公室绿化好处很多;夫妻间艾滋病传播概率为十分之一;生男生女产妇"痛苦"不一样;沉迷电脑游戏易患干眼症;颈椎病与坐得太久有关;室内空气污染"十大健康杀手"之一;南极发现神秘病毒
-
中国南极越冬队员外周血生物钟基因Clock和Bmal1昼夜性节律表达赴南极前后对比
目的 观察中国南极考察队越冬队员外周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lock和Bmal 1表达昼夜节律性变化.方法 在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越冬队员中选择8名队员,平均年龄38岁,均为男性,在1个昼夜周期内设立6个时点(ZT):02:00、06:00、10:00、14:00、18:00和22:00,每一时点采集外周静脉血6 mL,采集赴南极前后2组血样.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测定不同昼夜时点(ZT)样品中核心钟基因Clock和Bmal 1的mRNA表达量,通过余弦法和Clock Lab软件获取节律参数,进行赴南极前后对比.结果 赴南极前,8个样本Clock和Bmal的mRNA表达均有显著昼夜节律特征(P<0.05),Clock的峰值相位位于-335.85士13.80,Bmal 1的峰值相位位于-307.12±8.17.赴南极后,仅2例Clock和3例Bmal1表达还存在显著昼夜节律变化.Clock的峰值相位移位到-42.28±5.27,Bmal 1的同峰值相位移位到-184.58±29.58.结论 南极特殊周期环境对人体生物钟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会产生影响.
-
中国南极考察越冬队员营养摄入状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 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对中国南极考察越冬队员营养摄入基本状况进行现场调查与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为中国第24、25次南极考察队越冬队员,共34名,均男性,自由饮食,采用记账法和称重法对考察队员进行膳食调查,然后根据食物成分表计算出每人每日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一年共进行4次.结果 禽肉类摄入量等显著超过(中国DRIs)建议摄入量;蔬菜、水果、奶类摄入显著低于(中国DRIs)建议摄入量.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显著超过(中国DRIs)建议摄入量,维生素A1、B1、B2、C显著低于(中国DRIs)建议摄入量.结论 南极考察队员蛋白质脂肪等摄入过高与南极特殊寒冷气候相关.维生素类摄入过低与食品供给条件相关.
-
《中国南极考察新医疗保障计划》的理论依据
南极自然环境特殊,南极大陆是无土著居民的原生态大陆,各国均可"共享"[1].广阔的南极区蕴藏巨大能源,随着地球气候与环境日益恶化,南极国际战略意义凸显.目前不断提高本国在南极大陆实质性存在能力,医疗保健技术扮演重要角色.中国人口占人类五分之一,南极大陆对中国具有重大而长远战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