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毒物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

    作者:陈艳;李桂兰;许建宁;吴春玲

    目的 探讨毒物代谢酶CYP2E1、MPO、NQO1、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00名慢性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及90名同期接苯但无苯中毒表现的同工种工人为对照组,应用PCR-RFLP及多重PCR方法判定CYP2E1、MPO、NQO1、GSTT1和GSTM1基因基因型.结果 携带NQO1 C609T T/T基因型(纯合突变型)个体发生苯中毒的危险性是具有C/T基因型(杂合型)和C/C基因型(野生型)个体的2.82倍(95% CI:1.42~5.58,P<0.05),是具有C/C基因型(野生型)个体的2.94倍(95% CI:1.25~6.90,P<0.05);携带GSTT1缺失型(null)基因型个体发生苯中毒的危险性是具GSTT1非缺失型(non-null)基因型个体的1.91倍(95% CI:1.05~3.45,P<0.05).未发现CYP2E1、MPO、GSTM1基因型与苯中毒之间的关系.同时携带NQO1 C609T纯合突变型(T/T)、GSTT1缺失型(null)与GSTM1缺失型(null)个体接苯时发生苯中毒的危险性高,是NQO1 C609T杂合型(C/T)和野生型(C/C)、GSTT1非缺失型(non-null)与GSTM1非缺失型(non-null)个体的20.41倍(95% CI:3.79~111.11,P<0.01).结论 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苯中毒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同时携带NQO1 C609T纯合突变基因型(T/T)、GSTT1缺失基因型(null)和GSTM1缺失基因型(null)个体发生苯中毒的风险大,可考虑作为苯中毒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 谷胱甘肽转移酶T1基因型与苯中毒遗传易感性

    作者:陈艳;吴春玲;戴宇飞;邢彩虹;李桂兰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T1(GSTT1)基因多态与苯中毒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35例苯中毒病例、44例苯作业工人及26例正常对照组的GSTT1的基因型进行了检测.结果苯中毒患者组GSTT1缺失基因型频率为6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6.15%和苯作业工人组的40.91%,但未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T1基因多态与苯中毒遗传易感性无关.但由于例数不多,这一结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 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遗传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陈艳;李桂兰;许建宁

    目的苯的慢性毒性主要来源于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即参与苯代谢的主要酶.

  • 氯乙烯致染色体损伤的易感性与APE1和XRCC1基因多态关系研究

    作者:仇玉兰;朱守民;刘静;夏昭林;李俊;柴尚健

    目的 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和X线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基因多态与氯乙烯致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的方法评价个体染色体损伤水平,采用引入错配碱基创造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CRS-RFLP)和PCR-RFLP技术对75名氯乙烯接触工人APE1Asp148Glu,XRCC1Arg194Trp、Arg280His及Arg399Gln多态位点进行检测. 结果 研究对象中APE1 148(Asp/Asp、Asp/Glu、Glu/Glu)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8.7%、44.0%和17.3%;XRCC1 194(Arg/Arg、Arg/Trp、Trp/Trp)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5.5%、21.3%和4.0%;XRCC1 280(Arg/Arg、Arg/Hi、His/His)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9.3%、30.7%和0;XRCC1 399(Arg/Arg、Arg/Gln、Gln/Gln)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9.3%、45.3%和5.3%.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发生染色体损伤的危险性是男性的1.6倍(95%CI1.2284~2.0699,P=0.0004),XRCC1 194 Arg/Arg基因型个体发生染色体损伤的危险性是Arg/Trp、Trp/Trp基因型个体的0.6898倍,(95%CI0.4997~0.9333,P=0.0195).单体型分析结果表明,TGG/CGG和TGG/CAG单体型对组微核率均低于野生纯合子单体型(CGG/CGG)(P<0.05). 结论 女性和XRCC1 194Arg/Arg基因型个体为氯乙烯致染色体损伤的易感人群.

  • XRCC1基因多态与儿童急性白血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朱人;陆凤娟;张忠彬;翟晓雯;刘静;卢国良;吴玉霞;陈超;夏昭林

    目的探讨XRCC1基因多态与儿童急性白血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63名急性白血病患儿为病例组,66名非血液系统性疾病、非肿瘤疾病儿童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XRCC1基因c.194、c.280和c.399位点的多态性.结果具有至少一个XRCC1c.399Gln突变等位基因的个体急性白血病发病风险是无此突变等位基因个体的2.235倍(95%CI1.038~4.812),在男性儿童中具有该突变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病风险为野生型等位基因个体的3.110倍(95%CI1.235~7.831).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X线暴露与XRCC1基因多态存在交互作用.结论携带XRCC1c.399Gln突变等位基因的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风险增加,XRCC1基因多态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 NQO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作者:陈艳;纪之莹;许建宁;吴春玲;李桂兰

    目的 探讨NQO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00名慢性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及90名同期接苯但无苯中毒表现的同工种工人为对照组,应用PCR-RFLP方法判定NQO1基因型.结果携带NQ01 C609T T/T基因型(纯合突变型)个体发生苯中毒的危险性是具有C/T基因型(杂合型)和 C/C基因型(野生型)个体的2.82倍(95% CI:1.42~5.58),是具有C/C基因型(野生型)个体的2.94倍 (95%CI:1.25-6.90);并存在携带NQO1 C609T T/T基因型(纯合突变型)个体发生苯中毒的危险性高于携带NQO1 C609T C/T基因型(杂合型)个体、更高于C/C基因型(野生型)个体的趋势(χ2trend=6.01,P=0.014).结论携带NQO1 C609T 纯合突变基因型(T/T)个体接苯时发生苯中毒的危险性增高,考虑此基因可作为易感性生物标志物,用于苯作业工人上岗前的筛检.

  • DNA修复基因XRCC1和XPC多态性与胰腺癌风险关联研究

    作者:王丽;林东昕;陆星华;缪小平;李辉

    目的 探讨碱基切除修复相关基因XRCC1及核酸切除修复基因XPC基因多态与胰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胰腺癌新发病例101人,对照337人)方法,分析XRCC1 Arg399Gln、Arg194Trp及XPC第9内含子的AT双核苷酸的插入/缺失(PAT)多态与胰腺癌风险的关系.结果 经年龄、性别及吸烟、饮酒状态调整后,携带XRCC1 399Arg/Gln及Gln/Gln基因型的个体较399Arg/Arg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有所降低,OR值分别为0.83(95%CI,0.52~1.34,P=0.41)和0.64(95%CI,0.21~1.66,P=0.30),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携带PAT+/+基因型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为XPC/PAT-/-基因型者的0.30倍(95%CI,0.10~0.76,P=0.02).结论 XPC-PAT多态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 慢性苯中毒遗传易感性与细胞色素P4502E1基因多态性关系的初步探讨

    作者:陈艳;吴春玲;戴宇飞;邢彩虹;李桂兰

    为探讨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基因多态性与苯中毒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应用PCR-RFLP方法对35例苯中毒病例、44例苯作业工人及26例正常对照组的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基因RsaⅠ和DraⅠ多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YP2E1基因RsaⅠ位点基因型(c1/c1、c1/c2和c2/c2)及等位基因(c1、c2)和DraⅠ位点基因型(DD、CD和CC)及等位基因(D、C)在三组间的分布频率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CYP2E1基因RsaⅠ和DraⅠ多态位点与苯中毒遗传易感性可能无关.

  • 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多态与肺癌易感性研究进展

    作者:何斐;蔡琳

    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DSBs)是严重的DNA损伤,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和肿瘤.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多态性能改变DNA损伤的修复能力,影响肺癌的易感性.本文就xrcc2、xrcc3、xrcc4、rad,brca1和brca2基因的结构、功能和与肺癌的易感性关系作一综述.

  • 上海市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调查

    作者:缪应新;朱汉民;张月丽

    1.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选择本院体检或骨质疏松门诊的无亲缘关系的上海地区汉族居民835人,男性281人,女性554人,年龄42~93岁.

  • 环氧化物水解酶基因多态与疾病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

    作者:曹燕燕;边建超

    环氧化物水解酶(epoxide hydrolase,EH)是参与外源性化学物质体内生物转化第二时相反应的一种重要代谢酶.编码该酶的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异,即基因多态,使其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发生相应改变.EH基因多态导致个体对环境中毒物或致癌物的易感性不同,从而发生疾病的危险性亦不同.关于EH基因多态与疾病易感性的关系,国内外已经有不少报道,现综述如下.

  • X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多态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的遗传易感性

    作者:朱虔兮;边建超;沈强;江峰;汤洪伟;张宏伟;吴毅

    目的探讨x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多态与乳头状甲状腺癌(PTC)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05对病例和对照的XRCC1基因多态.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XRCC1第194密码子的Arg/Arg、Arg/Trp和Trp/Tr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6%、49.5%、2.9%和45.7%、48.6%、5.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1.07,P=0.59).病例组和对照组第399密码子的Arg/Arg、Arg/Gln和Gln/Gln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6.7%、41.9%、11.4%和54.2%、42.9%、2.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6.40,P=0.04).以Arg/Arg基因型为参照,Gln/Gln基因型者发生PTC的风险增加,OR值为4.65(95%CI:1.24~~17.4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第399密码子基因多态和负性生活事件与PTC存在正关联,OR值分别为2.71(95%CI:1.22~6.05)和5.34(95%CI:1.40~20.38);x线照射史与PTC存在负关联,OR值为0.38(95%CI:0.12~0.72);未发现第194密码子基因多态、饮茶、水果和经济水平与PTC存在关联.结论xRCC1第399密码子Gln/Gln基因型可能是PTC的易感基因型,负性生活事件是PTC的可能危险因素,X线照射史是PTC的可能保护因素.

  • 乙醇代谢酶基因多态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研究

    作者:张竹梅;汤伯明;边建超;刘茶珍;江峰;王其军;王启敏;朱鑫;樊巍巍;张小燕;汤洪伟;沈福民

    目的探讨乙醇代谢酶基因多态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应用扩增产物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同时检测研究对象的ADH2和ALDH2基因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研究对象的CYP2E1基因型.结果病例组等位基因ADH2*2、ALDH2*2和CYP2E1 C2的频率分别为58.73%、14.29%和14.29%,对照组则分别为57.18%、15.23%和16.95%;病例组基因型ADH2*2/*2、ALDH2*2/*2和CYP2E1 C2/C2的频率分别为31.75%、1.58%和3.17%,对照组则分别为36.21%、1.72%和4.60%.以上3个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H2、ALDH2和CYP2E1基因多态与肝癌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 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NBS1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作者:樊丽辉;陈俊磊;蔡琳

    目的 探讨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NBS1多态性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575例患者和575名对照的NBS1基因多态.结果 对照组和病例组NBS1 rs1805794的C/C、C/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9%、51.8%、22.3%和20.5%、52.3%、27.1%,两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P=0.04),携带C/G+G/G基因型个体患肺癌的风险是携带C/C基因型者的1.46倍(OR=1.46,95%C1:1.09~1.97).对照组和病例组NBS1 rs2735383的G/G、G/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7.9%、47.0%、15.1%和35.5%、48.5%、16.0%,两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69).携带Hap4-GC单体型或Hap4/Hap2单体型对者患肺癌的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1.70(95%CI:1.24~2.31)和1.75(95%CI:1.11~2.76),NBS1基因多态与吸烟有联合作用(P<0.05).结论 NBS1 rs1805794 G/G基因型可能是肺癌的易感基因型,rs1805794和rs2735383位点构建的Hap4-GC单体型及Hap4/Hap2单体型对可能是肺癌的易感单体型和单体型对.

  • 中国汉族人群hMLH1基因多态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的遗传易感性

    作者:施文平;边建超;江峰;倪红霞;朱虔兮;汤洪伟;沈强;吴毅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错配修复hMLH1(human MutL homolog 1)基因多态与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和DNA测序技术检测204对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的位于hMLH1基因启动子的-93G>A、第12外显子的1151T>A和第8外显子的655A>G等3个多态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以115TT基因型为参照,1151TA基因型可以使PTC发病风险边缘性升高,1151TA+AA基因型可使PTC发病风险显著性升高,OR值分别为2.15(95%CI:0.99~4.85)和2.15(95%CI:1.02~4.69).2×4叉生分析显示,以-93GG和1151TT基因型为参照,同时拥有-93GA+AA和1151TA+从基因型个体,其PTC的发病风险边缘性升高,OR值为2.50(95%CI:0.96~6.67);以655AA和1151TT基因型为参照,同时拥有655AA和1151TA+AA基因型的个体,其PTC的发病风险显著性升高,OR值为2.15(95%CI:1.02~4.73).遗传和环境多因素条件los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151TA+AA基因型,既往CT检查史,肿瘤家族史,负性生活事件,经常吃海鲜是PTC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79(95%CI:3.18~14.49),3.35(95%CI:1.93~5.80),39.03(95%CI:3.70~41.60)和3.98(95%CI:1.81~8.73);经常吃水果是PTC的保护因素,OR值为0.56(95%CI:0.35~0.90).结论 hMLH1基因1151TA+从基因型、既往CT检查史、肿瘤家族史、负性生活事件、经常吃海鲜是PTC的危险因素,经常吃水果是保护因素.

  •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HLA-A、-B和-DR关联的研究

    作者:刘小莺;林益川;张芳林;沈晶晶;关晓蕾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产生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近年其发生率猛增.HLA是人类白细胞抗原,具有高度多态性遗传性.已有人研究CLT与HLA的相关性.为了探讨福州地区CLT患者与HLA的相关性,本文用PCR-SSP方法研究CLT患者与HLAⅠ类抗原及Ⅱ类抗原基因多态的关系.

  • 多项国内外大型系列性、前瞻性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科研项目的启示

    作者:

    高血压、糖尿病、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有复杂的遗传和环境因素,是一种人类基因多态和环境多种危险因素(环境基因组)相互作用形成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心-身疾病,由多种多态基因参与的复杂的、特别类别的生物-身心疾病.不论任何病因和异常心理状态,高血压病均将涉及机体多系统、多器官、多组织、细胞或分子水平的发病机理,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迟早总会发生心、脑、肾血管并发症及内分泌代谢异常状态.

  •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与儿童常见感染易感性的关系研究

    作者:董敖;陶然;胡颖姿;华春珍;尚世强

    目的 研究浙江省汉族儿童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和蛋白水平与常见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CMV活动性感染、体表局部脓肿、中耳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用PCR和测序法对感染组和对照组儿童的MBL基因启动子区和外显子1区的6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和分型,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两组儿童的血浆MBL蛋白浓度.结果 感染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MBL基因外显子1区+223位点(C/T)和+239位点(G/A)的突变,对照组也未检测到启动子区+4位点(C/T)的突变.启动子区-550位点3种基因型HH、HL、LL在感染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43.1%、29.1%、27.8%和63.8%、17.1%、19.1%,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启动子区和外显子1区所有基因型组合形成的完整基因型可分为与血浆蛋白浓度相关的“YA型”和“XB型”,两种完整基因型频率在感染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和对照组血浆MBL蛋白浓度均呈偏态分布.CMV感染组蛋白浓度低于对照组,急性呼吸道感染和局部脓肿组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包括启动子区和外显子1区在内的MBL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常见感染的易感性具有一定相关性.

  • 汉族人群低分子量多肽-2基因多态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

    作者:闵伟琪;牛耀文;王翠茹;陈晓丽

    已经证明,在人和动物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区域内存在着一系列与抗原加工和传递有关的基因,其中低分子量多肽或巨大多功能蛋白酶体(LMP)基因,由LMP-2和-7两个座位组成,在遗传学上有一定的多态性.本实验通过对LMP-2等位基因的检测,探讨LMP-2基因多态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

  • 对氧磷脂酶-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钱加强;张志坚;张萍;林经安;李秋兰

    目的 探讨福建地区汉族人群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对氧磷脂酶-1(PON-1)活性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把研究对象分为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这两组研究对象血清对氧磷脂酶-1(PON-1)活性,同时检测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并把这些指标与PON-1的活性作相关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PON-1 192RR与55LL基因的多态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组及对照组的基因型与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数据采用t检验及x2检验.结果 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PON-1活性均在已报道的中国人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血清PON-1活性明显降低(t=2.2142,P<0.05).相关分析表明血PON-1活性与血OX-LDL呈负相关(r=-O.339,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PON-1活性与HDL-C无相关性.PCR结果表明PON-1 192基因的多态性在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有明显不同,其中脑梗死组的RR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1.3% vs 24.6%,P=0.01,x2=5.74),而PON-1 55基因的多态性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13% vs 76.78%,P=0.29,x2=1.1).分析还表明PON-1 192RR基因型的PON-1活性低于其它PON-1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ON-1 192RR基因型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1.8,95%CI 0.16~5.18),高血压也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而PON-1 55LL基因型可能不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ON-1基因型与PON-1活性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死组血清PON-1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PON-1 192RR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与对照组,与此同时,PON-1 192RR基因型的PON-1活性低于其它PON-1基因型,提示脑梗死组血清PON-1活性及PON-1 192RR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而高血压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206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