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NO体外对肠上皮细胞表达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影响

    作者:刘冬妍;崔巍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肠上皮细胞表达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影响,以研究NO对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将NO的供体Sin1与肠上皮细胞株Caco-2共培养24 h,采用MTT方法观察NO对肠上皮细胞的作用,并分别提取细胞蛋白和总RNA,采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蛋白半定量方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Q-PCR)方法检测不同NO浓度对Caco-2细胞表达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Sin1浓度升高(125,250,500和1000μmol/L)NO对细胞的杀伤作用产生并逐渐增大,Occludin蛋白表达量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无Sin1刺激时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相比明显降低(蛋白:375±0.5,374±0.8,363±0.3,363±0.7 vs 398±0.7;mRNA:0.689±0.01,0.578±0.09,0.554±0.03,0.619±0.04 vs 1,均P<0.01).结论:NO可直接损伤肠上皮细胞,同时以剂量依赖形式在蛋白和分子水平影响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

  • EGFR信号通路影响Caco-2细胞黏附和侵袭的分子机制

    作者:张晓晶;张亮;刘云鹏;候科佐;王舒宝

    目的:探讨EGFR信号通路对人结肠癌Caco-2细胞增生、黏附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Caco-2细胞;以MTT法检测EGF,AG1478和PD98059对Caco-2细胞增生和生长的影响;Matrigel黏附实验、侵袭实验和RT-PCR技术检测EGF,AG1478和PD98059对Caco 2细胞黏附力、侵袭力和MMP-2,MMP-9,TIMP-1和TIMP-2基因转录的影响;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EGF和AG1478对Caco-2细胞P-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外源性EGF(10 μg/L)可明显地促进Caco-2细胞的增生和生长,24 h细胞生长率提高了23.4%(P<0.01);而AG1478(20μmol/L)和PD98059(40μmol/L)则明显地抑制细胞的增生和生长,其抑制作用没有时间效应关系,AG1478强抑制时间为第48 h,细胞生长率下降了45.7%(P<0.01),PD98059强抑制时间为第72 h,细胞生长率下降了54.6%(P<0.01).Matrigel黏附实验、侵袭实验揭示了,EGF(10μg/L)提高EGFR活性后能明显地增加Caco-2细胞的体外黏附力(P<0.05)和侵袭力(P=0.001);而且AG1478和PD98059分别阻断EGFR和ERK1/2后能使EGF的促细胞黏附力和侵袭力的作用消失(P<0.01).RT-PCR测定显示,EGF能增加Caco-2细胞MMP-2,MMP-9 mRNA的表达,同时也能减少TIMP-1和TIMP-2 mRNA的表达;而AG1478和PD98059均能逆转EGF对Caco-2细胞基因的影响,使MMP-2和MMP-9mRNA的表达下降,TIMP-1和TIMP-2 mRNA的表达上升,结果MMP-2/TIMP-2比值和MMP-9/TIMP-1比值均下降(P<0.001).结论:EGFR信号可能通过下游MAPK通路传递信息,改变MMP-2,MMP-9,TIMP-1和TIMP-2基因功能,从而有助于结肠癌Caco-2细胞的侵袭与转移.

  • 阿司匹林对肠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

    作者:安敏;张振玉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溶液与肠上皮细胞株Caco-2细胞共同培养24 h及48 h, 采用MTT法检测阿司匹林对Caco-2细胞的增殖作用. 建立Caco-2单层细胞模型, 采用不同浓度阿司匹林溶液处理后, 用EVOM电压电阻仪测定细胞跨膜电阻抗(TER)变化.结果: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0、0.1、1、10 mmol/L)作用下, 24 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6.67%±1.13%、84.32%±1.29%、62.33%±2.02%和42.99%±2.09%; 48 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6.45%±1.21%、76.89±2.28%、50.28%±0.98%和32.66%±1.99%, 阿司匹林对Caco-2细胞的增殖作用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阿司匹林作用组TER明显降低, 至10 mmol/L组作用72 h时, TER值降低至50.1%.结论:阿司匹林可抑制肠上皮细胞的增殖, 同时损伤细胞屏障功能, 损伤紧密连接, 且以上两种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 人结肠癌Caco-2细胞羧酸酯酶的表达及代谢活性

    作者:刘东;张程亮;杨燕;向道春;高静;王新桃

    目的:评价Caco-2细胞对酯类药物的水解活性及羧酸酯酶(CE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人类CES1(hCE-1)和CES2(hCE-2)特异性底物咪达普利和伊立替康(CPT-11)与Caco-2细胞S9组分共同孵育,HPLC法测定原药及代谢产物浓度,评价Caco-2细胞的药物水解活性,并通过RT-PCR法测定细胞内hCE-1和hCE-2表达.结果:Caco-2细胞与正常小肠微粒体酶相比,更倾向于代谢咪达普利,而几乎不水解CPT-11.RT-PCR结果发现.Caco-2细胞CES表达与正常肠道上皮组织不同,表现为hCE-1高表达,而几乎不表达hCE-2.结论:Caco-2细胞CES表达与正常肠道上皮组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使用Caco-2细胞评价酯类药物口服吸收时应十分谨慎.

  • TN F-α体外对Caco-2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王国丽;尹菁华;毛定安;何芳;尹飞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Caco-2细胞间通透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Caco-2细胞建立肠上皮细胞屏障模型,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TNF-α预处理组(TNF-α组),TNF-α组根据预处理时间又分为3、6、12、24 h 4个亚组.应用电阻仪测定TNF-α预处理后各组Caco-2细胞的跨上皮细胞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变化;罗丹明-鬼笔环肽直接染色观察细胞骨架改变;同时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NF-κB活性.结果:TNF-α各亚组TEER均降低,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其中TNF-α24 h亚组TEER降低明显.与C组及TNF-α 3、6、12 h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TNF-α 3、6、12 h亚组NF-κB活性增高.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且TNF-α12 h亚组NF-κB活性明显增高,与C组及TNF-α 3、6、24 h亚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罗丹明-鬼笔环肽直接染色可见C组的F-actin沿细胞膜分布,呈蜂巢状线性荧光,100 μg/L TNF-α预处理后导致F-actin荧光信号减弱,并呈锯齿状异常分布.结论:TNF-α导致Caco-2细胞问的通透性增加.其机制可能与NF-κB活化及F-actin重组有关.

  • 乳酸杆菌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Caco-2细胞合成IL-8的影响

    作者:章丽燕;陈涵强;王玮;Li Nan;Josef Neu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对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肠道上皮Caco-2细胞合成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培养2周的第15~16代Caco-2细胞分别用LGG和TNF-α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L-8含量.结果TNF-α刺激Caco-2细胞合成IL-8的表达在12 h开始增加,24 h及48 h明显增加(分别为5.33 ng/mg与7.36 ng/mg,15.69 ng/mg与32.29 ng/mg,P<0.01),合成IL-8的量与TNF-α的量呈正相关(P<0.01).与对照组比较,LGG组合成IL-8量无差别;与TNF-α组比较,预先给予LGG处理36 h,再给予TNF-α组IL-8量明显减少(26 ng/mg与37 ng/mg,P<0.05).同时在培养液中加入LGG和TNF-α 24 h,LGG未减少TNF-α诱导合成IL-8的量(P>0.05).结论在肠道上皮Caco-2细胞中预先给予LGG能减少TNF-α诱导合成促炎症细胞因子IL-8的表达.

  • N-花生四烯酸氨基乙醇通过CB1受体及脂筏介导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廖宇圣;吴杰;王萍;张姮

    目的 研究内源性大麻素N-花生四烯酸氨基乙醇(AEA)对结肠癌细胞系CaCo-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阐明CB1受体和脂筏所起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大麻素系统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以不同浓度的AEA、AEA+SR141716A(CB1受体拮抗剂)、AEA+AM630(CB2受体拈抗剂)和AEA甲基-β-环糊精(MCD,脂筏的耗竭剂)孵育结肠癌细胞CaCo-2.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 V PE-7AAD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CB1、CB2、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AEA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结肠癌细胞CaCo-2的增殖,5、10、20、40 μmol/L AEA的抑制率分别为(21.52±0.45)%、(42.16±0.21)%、(73.64±0.73)%和(83.28±0.71)%.SR141716A和MCD均能拮抗AEA所导致的增殖抑制效应.20 μmol/L AEA、20 μmol/L AEA+10 μmol/L SR141716A及20μmol/L AEA+1 mmol/L MCD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3.64±0.73)%、(16.15±0.75)%和(12.58±0.63)%.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AEA可致CaCo-2细胞凋亡,且只有MCD能有效地拮抗AEA所致的CaCo-2细胞凋亡.对照组、20 μmol/L AEA组和20 μmol/L AEA+1 mmol/L MCD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95±0.73)%、(39.61±0.73)%和(14.10±0.64)%.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B1、CB2、p-AKT及caspase-3蛋白在CaCo-2细胞中均有表达.AEA可抑制p-AKT的表达,促进caspase-3蛋白的表达,这两种效应均能被MCD拮抗.SR141716A能拮抗AEA对p-AKT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 内源性大麻素AEA可以有效地抑制结肠癌细胞CaCo-2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抑制增殖的效应通过CB1受体和脂筏介导,促凋亡效应通过脂筏介导.大麻素系统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脂筏尤为关键.

  • 二肽基肽酶-Ⅳ的制备及其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的优化

    作者:张立宏;刘洪英;陈伟;王莉莉

    目的 从分化的Caco-2细胞中提取二肽基肽酶-Ⅳ(DPP-Ⅳ),并建立和优化分子水平DPP-Ⅳ抑制剂的通量筛选模型.方法 诱导Caco-2细胞分化并高表达DPP-Ⅳ,提取DPP-Ⅳ,探索酶的存放时间对酶活性的影响;以甘氨酰脯氨酸对硝基苯胺(Gly-Pro-PNA)为底物,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二肽基肽酶-Ⅳ活性,同时对反应体系的酶用量、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pH进行了优化.结果 与结论 Caco-2细胞培养17 d时DPP-Ⅳ含量达峰值;在-80℃条件下,存放18个月对酶活性无明显影响;确定DPP-Ⅳ抑制剂筛选模型反应体系的适反应条件为:反应酶用量为50 μg/L蛋白、底物浓度为4 mmol/L、25℃、pH为7.6;通过该模型对所合成的靶向DPP-Ⅳ的抑制剂类化合物进行筛选,发现5个活性化合物.所述方法提取的DPP-Ⅳ酶及建立的DPP-Ⅳ抑制剂的筛选模型可用于DPP-Ⅳ抑制剂类的早期高通量筛选.

  • 莫达非尼R-和S-对映体的LC-MS/MS 定量检测以及在Caco-2单层细胞模型上的转运特性

    作者:王彬;杨雷琼;吴卓娜;顾若兰;朱晓霞;孟志云;甘慧;窦桂芳

    目的 建立准确、灵敏、可靠的LC-MS/MS法,定量测定莫达非尼对映体,考察其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上的转运.方法 选用资生堂 C8 (50 mm×2.1 mm,3 μm)色谱柱及API4000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274.4→165.1(莫达非尼)和m/z 391.2→265.1(CS55).结果 在本实验条件下,建立范围为1~1000 ng/ml的定量方法,批内、批间精密度<15%(n=5).结论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莫达非尼对映体在Caco-2单层细胞模型转运研究的方法.

  • 芍药苷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及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祥鸿;徐平湘;葛贝康;杨迦雯;马毅;闫伟杰;田晖;薛明

    目的 研究芍药苷(PF)对肠上皮Caco-2细胞屏障功能紊乱及炎症的调节作用,探究PF改善肠易激综合征(IBS)腹泻腹痛症状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束缚应激剌激和皮下注射新斯的明等方法分别建立大鼠腹泻和小鼠腹痛模型;采用胰蛋白酶刺激法建立肠上皮Caco-2细胞屏障功能紊乱模型;采用白细胞介素-1β刺激法建立肠上皮Caco-2细胞炎症模型.通过上述模型考察PF 14、28和56 mg/(kg·d)对腹泻腹痛症状的改善作用及对Caco-2细胞功能的分子调节作用.结果 芍药苷可显著减少腹泻大鼠的排便频率(P<0.05),明显改善腹痛小鼠的肠异常蠕动(P<0.05).在屏障功能紊乱模型中,含PF血清可显著升高跨上皮细胞电阻TEER值(P<0.01),降低荧光黄透过率(P<0.01),上调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P<0.01).在炎症模型中,含PF血清可显著升高Caco-2细胞中核因子抑制蛋白-κBα(IκBα)的表达(P<0.01).结论 本文首次在大鼠腹泻和小鼠腹痛模型中证明了PF具有明显缓解IBS的作用,提示PF干预ZO-1和IκBα表达可能是缓解IBS症状的机制之一.

  • P-糖蛋白对槲皮苷跨膜吸收及代谢的影响

    作者:李素云;李峥;高蔚娜;李敬来;郭长江;张振清

    目的 研究P-糖蛋白(P-gp)对槲皮苷肠道吸收过程中跨膜转运和代谢转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Caco-2细胞摄取模型和单层细胞转运模型,按LC-MS法测定槲皮苷、槲皮素、异鼠李亭和柽柳黄素,研究P-gp对槲皮苷在肠道吸收过程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 胞内摄取:在不同孵育浓度槲皮苷组(3.0、9.0和27.0 mg/L)和P-gp抑制剂环孢素A(CysA)共孵育组,胞内槲皮苷均呈现150 min内随时间先升后降,60 min达峰,120 min达较低水平稳态的趋势特征,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均检测到槲皮素,但仅27.0 mg/L浓度组胞内槲皮素呈现与其原形糖苷相似的趋势特征,其余各组均未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同时槲皮苷27.0 mg/L时,槲皮苷组和共孵育组均检到异鼠李亭和柽柳黄素,表现出与原型糖苷相似的趋势特征,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0和9.0 mg/L浓度组未测到.跨膜转运:在跨膜转运过程中,槲皮苷组和CysA组,150 min内基底侧槲皮苷含量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特征,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槲皮素、异鼠李亭和柽柳黄素均未达检测限.结论 槲皮苷原型可被Caco-2细胞吸收并透过Caco-2细胞单层,在Caco-2细胞内和Caco-2单层细胞基底侧均可发生脱糖基作用和进一步的代谢转化,导致跨膜转运和胞内摄取动态特征的不同;P-gp对槲皮苷有外排作用,但对其代谢转化无影响.

  • 肉桂酸在大鼠体内绝对生物利用度及其吸收特性研究

    作者:杨本坤;王素军;莫李立;曾洁;钟运鸣;藏林泉

    目的 研究大鼠体内单体肉桂酸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及其肠道吸收特性.方法 LC-MS/MS法检测大鼠灌胃和静注肉桂酸后的血药浓度,分析其药代动力学特征并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建立Caco-2细胞模型计算表观通透系数分析其转运特性;建立大鼠原位肠血管灌流模型分析肉桂酸在肠道的吸收率及吸收特点.结果 肉桂酸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1.10%;Caco-2细胞模型中不同浓度时其表观通透系数无显著性差异;在肠血管灌流模型中低、中、高剂量组的吸收率分别为80.8%、85.3%、82.9%.结论 肉桂酸吸收良好,分布、消除较快,其肠道吸收机制为被动转运.

  • 醋酸亮丙瑞林脂质体及壳聚糖包衣脂质体经肠道及Caco-2细胞转运机制

    作者:郭健新;平其能;董隽;李正荣;李朝军

    目的考察醋酸亮丙瑞林脂质体及壳聚糖包衣脂质体经大鼠肠道及Caco-2细胞的转运机制.方法应用翻转肠囊法和Caco-2细胞模型考察游离醋酸亮丙瑞林、脂质体包封的醋酸亮丙瑞林以及壳聚糖包衣脂质体中醋酸亮丙瑞林的转运特征.在Caco-2细胞水平考察壳聚糖浓度、加入次序对脂质体中醋酸亮丙瑞林渗透的影响.结果游离醋酸亮丙瑞林的转运符合被动扩散的性质.相同实验条件下,脂质体中药物渗透量低于游离药物.可能是由于脂质体包封醋酸亮丙瑞林,阻止了药物向肠囊和Caco-2细胞转运.但是脂质体对酶降解醋酸亮丙瑞林具有保护作用.壳聚糖促进脂质体中亮丙瑞林的转运,壳聚糖的促渗作用在0.1%-0.5%浓度范围无明显差异.壳聚糖包覆脂质体后的促渗作用弱于其单独使用的促渗作用.结论壳聚糖包衣醋酸亮丙瑞林脂质体兼有保护和促渗作用,可能促进醋酸亮丙瑞林的口服吸收.

  • 9-硝基喜树碱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体外摄取、转运及外排动力学

    作者:沙先谊;方晓玲;吴云娟

    目的研究9-硝基喜树碱(9-NC)的细胞摄取、转运及外排特性.方法一种体外培养的人小肠上皮细胞模型Caco-2应用于9-NC的小肠上皮细胞的摄取、跨膜转运及外排动力学研究.评价了时间、温度、pH,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抑制剂对细胞摄取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药物含量.结果9-硝基喜树碱以被动扩散为主要方式被细胞摄取和转运.药物的摄取与时间呈正相关,与温度、pH呈负相关.P-gp抑制剂环孢菌素和维拉帕米增加9-NC细胞摄取(P<0.05).药物从Basolateral(B,基底面)到Apical(A,肠腔面)的渗透系数Papp大于A到B(2.6-6.9倍).9-NC外排符合二级外排动力学过程,A侧m0[(148.0±2.2)pmol·cm-2]和外排速率(41.1 pmol·cm2·min-1)高于B侧的m0[(121±7)pmol·cm-2(P<0.05)和外排速率(29.2 pmol·cm2·min-1)(P<0.01).结论9-NC是以被动扩散方式为主要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摄取和转运,并受到P-糖蛋白强烈的外排作用.

  • 阿立哌唑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跨膜转运

    作者:吴娟;沙先谊;方晓玲

    本文研究了阿立哌唑(aripiprazole)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跨膜转运特征.一种体外培养的人小肠上皮细胞模型--Caco-2细胞模型应用于阿立哌唑的跨膜转运研究.评价了时间、供给液浓度、pH值、温度及P-糖蛋白抑制剂对阿立哌唑跨膜转运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浓度.结果表明阿立哌唑主要通过被动扩散的机制转运,同时兼有载体介导转运.阿立哌唑的转运量与时间、pH值、温度成正相关.表观渗透系数Papp值随供给液浓度升高而增大,10μg·mL-1时趋向饱和,之后随阿立哌唑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P-糖蛋白抑制剂环孢菌素-A显著增加阿立哌唑的跨膜转运.

  • 小檗碱对葡萄糖吸收的抑制作用

    作者:潘国宇;王广基;孙建国;黄志江;赵小辰;顾轶;刘晓东

    目的研究小檗碱的吸收特性和对肠道葡萄糖吸收的影响,探索小檗碱抗糖尿病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在体肠灌流模型观察小檗碱的吸收特性;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小檗碱对肠上皮细胞二糖酶(麦芽糖酶)活力的影响和对葡萄糖转运蛋白的作用.结果小檗碱在肠道内几乎不吸收(2.5 h吸收量小于5%),但能有效抑制小肠上皮细胞上二糖酶活力,其抑制蔗糖酶的ID50为1.830 mg*L-1;对麦芽糖酶也有抑制作用,但无明显的剂量关系.小檗碱对于葡萄糖在Caco-2细胞上的摄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小檗碱抗糖尿病作用可能主要通过抑制蔗糖酶、麦芽糖酶等二糖酶活力,作为一种α-葡糖苷酶抑制剂发挥其抗糖尿病作用.

  • 木犀草素(苷)与药物代谢酶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应景艳;顾少君;姚彤炜

    综述木犀草素及其苷的各相代谢研究及其与药物代谢酶的相互作用.木犀草素的代谢主要受二相代谢酶介导,其苷首先在肠道被水解成苷元,再被吸收,代谢.木犀草素对一相代谢酶CYP3A有诱导作用,而对CYP1A,1B和2E有强抑制作用,此外木犀草素也是CYP286,CYP2C9和CYP2D6有效的抑制剂;木犀草素对二相代谢酶SULTs有强抑制作用;并对多种ABC转运蛋白有抑制作用.了解木犀草素及其苷与药物代谢酶的相互作用,对其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6个五酯片木脂素活性成分对P-gp活性的影响及与地高辛的相互作用

    作者:覃小玲;段文海;王莹;陈孝;黄民;毕惠嫦

    本研究利用P-gp经典探针药地高辛(digoxin,DG)考察6个五酯片木脂素活性成分(WZ lignans)对大鼠灌胃和静脉给药后DG药代动力学过程的影响,评价WZ木脂素对肠道及肝肾P-gp活性的影响;并利用体外Caco-2细胞模型考察WZ木脂素对DG转运的影响,确证各活性成分对P-gp活性的作用.结果表明,五味子甲素、乙素、醇乙及酯甲均可升高DG的血药浓度,其中五味子醇乙的作用强.合用五味子醇乙使灌胃给药DG的AUC升高99.0%(P<0.05),使静脉注射DG的AUC升高109.2% (P< 0.05),五味子醇乙对灌胃给药及静脉注射DG的AUC影响程度相近,提示五味子醇乙主要通过抑制DG在肝肾的清除而使DG血药浓度升高.此外,五味子甲素、乙素、醇乙及酯甲可抑制DG在Caco-2细胞的转运,提示上述成分可抑制体外P-gp的活性.总之,WZ木脂素可抑制大鼠体内P-gp活性,其可能通过抑制肝肾的P-gp活性减少DG的消除而使DG的血药浓度升高.

  • P-糖蛋白对布格呋喃大鼠肠道吸收的影响

    作者:李恩;李燕

    本研究采用Caco-2细胞摄取和转运模型、大鼠小肠在体循环灌注、大鼠离体小肠翻转肠小囊模型及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verapamil)和环孢素(cyclosporinc A,CsA)研究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对布格呋喃(buagafuran)自肠道吸收的影响,UV-HPLC方法测定布格呋喃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布格呋喃可被Caco-2细胞转运和摄取,维拉帕米和环孢素可使布格呋喃由Caco-2细胞绒毛面(apical,A)向基底面(basolateral,B)的转运较对照组增加1.4和1.35倍,基底面向绒毛面的转运则减少为对照组的71%和75%.维拉帕米和环孢素可使低浓度布格呋喃摄取量分别增加4.4和3.4倍.布格呋喃自大鼠小肠吸收较快,灌流90 min后残留量仅为10%.维拉帕米和环孢素可加快布格呋喃吸收,以灌流后30 min为明显(分别提高12.4%和21.5%).在大鼠小肠翻转肠小囊内液中布格呋喃浓度可在10 min内下降86%.维拉帕米和环孢素均可使小囊液和小囊匀浆中布格呋喃含量明显升高.以上结果提示,布格呋喃是P-糖蛋白的底物,P-糖蛋白可阻碍布格呋喃在小肠的吸收.肠道P-糖蛋白的外排作用可能是导致布格呋喃生物利用度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三七皂苷的口服吸收机制

    作者:韩旻;韩丽妹;王青松;白志华;方晓玲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的口服吸收机制.方法采用Caco-2细胞和动物等模型研究PNS中人参皂苷Rb1(Rb1)和人参皂苷Rg1(Rg1)的胃肠道内稳定性、肠道黏膜吸收机制及吸收过程中胃、肠及肝对药物的影响.结果 Rb1和Rg1在胃液酸性环境下易被破坏,而在近中性环境内基本保持稳定.Rb1和Rg1在大肠内容物中易降解,尤以Rb1降解较为明显;二者在小肠内容物中则相对稳定.Rb1和Rg1在Caco-2细胞层的摄取受温度的影响,而pH的变化及环孢菌素A的加入对二者摄取均无显著性影响.在实验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细胞内Rb1(或Rg1)的摄取量随Rb1(或Rg1)的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Rb1(或Rg1)单体与总皂苷中的Rb1(或Rg1)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性无明显差异.而Rg1的细胞摄取量[(1.07±0.16)μg·mg-1(protein)](C0=1 mg·mL-1)相对Rb1[(0.77±0.03)μg·mg-1(protein)](C0=1 mg·mL-1)较高.Caco-2细胞转运实验表明,Rb1和Rg1单体的转运透过系数(Pspp)分别为(5.9±1.0)×10-8cm·s-1和(2.59±0.17)×10-7 cm·s-1(C0=1 mg·mL-1),二者转运都不受环孢菌素A影响.PNS溶液灌胃、十二指肠及门静脉给药后测得Rb1大鼠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0.71%,2.75%和65.77%;Rg1分别为3.29%,6.60%和50.56%.结论三七总皂苷(包括Rb1和Rg1)的肠道吸收机制为单纯被动扩散,吸收过程不受细胞膜内P-gp和MRP外排载体的调控,PNS中其他成分对Rb1或Rg1的吸收特性无明显影响.胃液的酸性环境、大肠菌丛产生的酶及肝脏的首过作用均对其口服吸收产生影响,而肠道黏膜的透过性低是其口服吸收差的主要影响因素.

254 条记录 3/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