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康教育在癌症病人SPECT全身骨显像检查中的应用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尸检表明85%的癌症病人有骨转移.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和病灶探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一般可查出95%~97%的骨转移[1].
-
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与核素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骨骼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随着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发展,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骨转移瘤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目前常用诊断骨转移瘤的全身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 )、核素全身骨显像及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whole‐body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WB‐DWI)。PET 可同时显示骨、软组织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但存在辐射、价格昂贵、普及率较低的缺点。核素全身骨显像一次成像能显示全身骨骼情况,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得到临床公认,且价格相对低廉、无检查禁忌证,普及率较高,但其同样存在辐射及特异性较差等不足[1]。WB‐DWI成像是一种较新的磁共振成像方式,它利用肿瘤组织细胞具有水分子运动受限的特点,使骨转移瘤在DWI成像上表现为高信号[2],从而做出诊断,具有无辐射、检查简便、费用低廉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但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方法,其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以及与其他影像学检查诊断效能比较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对WB‐DWI成像及核素全身骨显像两种影像技术对骨转移瘤诊断价值进行比较,评价两者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作用及效能。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早期诊断骨转移瘤的临床应用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是一种无创且灵敏度很高的诊断骨骼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和病灶探查具有重要价值.回顾了276例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全身骨显像结果,现报告如下.
-
核素全身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肺癌是较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主要经直接蔓延、血管及淋巴三条途径而转移到全身其他部位,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比CT、X线及MRI检测提早3-6个月发现骨转移,是诊断肺癌全身骨转移的首选方法.本文对我院经病理诊断为肺癌的70例骨转移患者的全身骨显像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价值.
-
核素骨显像在骨痛诊断应用中的经验探讨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检查在骨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优缺点.方法对179例骨痛患者行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参考终确诊结果,分析全身骨显像的优缺点.结果在179例患者中发现阳性病例154例,其中肿瘤患者59例,良性病变患者85例.结论核素全身骨显像对肿瘤所引起的骨痛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一些良性病变也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密切结合临床及其它检查,正确使用核素全身骨显像,可以很好的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
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喉癌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3岁.因咳嗽、发热及消瘦1个月,胸X线片提示纵隔增宽;胸部CT示纵隔广泛淋巴结肿大融合,于1998年8月3日住我院肺科.患者有吸烟史40年,其父死于胃癌.入院体检未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脾肋下3cm.LDH221U/L.B超脾脏多发性低回声区,核素全身骨显像未见异常,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亦未发现异常,患者拒绝行纵隔淋巴结活检.
-
乳癌患者血清CA153、CEA检测及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诊断的评价
乳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非常容易发生骨转移;骨转移的发生率为28~73%[1].因此,早期诊断乳癌骨转移对制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PSA、cPSA检测和骨显像对前列腺癌早期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联检和核素全身骨显像对前列腺癌早期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52例患者(其中74例为临床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78例为良性前列腺疾病患者),全部进行血清PSA、cPSA检测,并同时对74例临床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核素全身骨显像.另选择正常健康查体男性90例检测血清PSA、cPSA结果作为对照组.并计算cPSA/PSA比值.结果: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cPSA检测结果及cPSA/PSA比值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疾病患者及正常健康男性.其中,骨转移阳性显像组血清PSA、cPSA水平及cPSA/PSA比值显著高于非骨转移显像组,检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PSA>20μg/L、cPSA>10μg/L、cPSA/PSA>0.80时,发生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可能性较大,应常规做核素全身骨显像,可早期、全面地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
关键词: 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核素全身骨显像 前列腺癌 骨转移 -
189例肺癌骨转移患者核素全身骨显像分析
目的 探讨肺癌骨转移患者核素全身骨显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行核素全身骨显像分析的肺癌骨转移患者18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骨转移部位、发生率与肺癌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肺腺癌骨转移发生率较其他类型多;骨转移部位以胸部、中轴骨为主.结论 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核素全身骨显像分析可以准确判断骨转移的部位和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临床未确诊病例619例核素全身骨显像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近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级的B超、CT及MRI已普及应用,使临床医师对许多疾病的诊断迎刃而解,然而由于疾病的表现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有其独特的优势.2008年1月至12月,作者对619例临床尚未或不能确诊的患者行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近半数得到了较明确的诊断,报道如下.
-
核素全身骨显像双肺和胃同时显影一例
病例资料男,34岁,因左颈肩部、右骶部疼痛20余天,渐加重并四肢无力3天入院.曾于2007年10月行右额叶胶质细胞瘤切除术.骨科检查:左下颈及左肩内侧压痛,颈椎运动受限,以前屈、右旋为甚;右背部皮下肿块约8.0 cm×5.0 cm×2.0 cm,质中,压痛(-);右骶髂关节压痛(+),四肢肌力Ⅳ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
食管癌骨转移骨显像影像学特征及多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骨转移骨显像影像学特征,归纳其发生骨骼转移的规律和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7年进行过核素全身骨骼显像的20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COX逐步回归模型多因素进行统计.结果:201例食管癌患者术后行核素全身骨扫描随访,发生骨转移43例.骨转移阳性率21.39%.其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骨盆、胸部骨骼、四肢及颅骨.中肋骨的假阳性率高.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至手术的时间、鳞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局部淋巴结是否转移、术后规范化治疗情况是影响食管癌术后骨转移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明确这些危险因素及骨转移的高发时间有利于骨骼转移的早期发现和正确诊断.
-
肺癌摄取骨显像剂SPECT/CT融合显像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2岁,2002年因左足纤维瘤行左下肢截肢术.2012年9月因"胸痛"行CT发现右肺占位,为排除骨转移行核素全身骨显像.静脉注射99mTc-MDP(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放化纯度> 95%) 925MBq,3h后行全身骨显像,结果示右侧胸廓内见团片状放射性浓聚影,右侧第7后肋见条状放射性增高影,左下肢缺如.
-
核素骨显像诊断肺癌早期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恶性肿瘤常在疾病早期就有骨骼的转移,早期发现骨转移对这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案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具有灵敏度高的特点,与常规X线检查方法比较,能更早地显示病变存在[1].本文就43例肺癌患者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价值进行探讨.
-
护理干预在核素全身骨显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核素全身骨显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11月在本院行核素全身骨显像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心理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77%、8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核素全身骨显像中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护理干预在核素全身骨显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核素全身骨显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5年1月~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的患者中选取84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2例接受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2例接受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探究84例接受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的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干预后出现抑郁、恐惧例数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抑郁、恐惧例数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接受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的患者中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可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