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种粘结材料对正畸托槽的粘结效果比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口腔美观与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固定矫治技术不断推广普及,直接粘结技术已成为正畸临床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由此带来的釉质脱矿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Wenderoth等[1]发现在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正畸患者牙釉质脱矿的患病率高达60%.釉质表面脱矿造成的釉白斑不仅影响美观,严重者还可发展成为早期釉质龋,如何预防矫治过程中的釉质脱矿已成为正畸粘结剂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 含氟自酸蚀粘结系统 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固剂 牙釉质脱矿 -
朴黄漱口液含漱防治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朴黄漱口液含漱对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50例正畸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清洁口腔及正确刷牙的健康宣教,并给予牙面涂布氟保护漆.观察组在对照组防护的基础上给予朴黄漱口液含漱,每周3次.治疗期间对照组失访5例,完成70例,观察组失访4例,完成71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脱矿牙数、脱矿率、脱矿程度、脱矿指数,同时进行显微硬度和钙、磷等离子含量测定.结果:对照组脱矿率9.31%,观察组脱矿率4.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治结束时观察组牙釉质脱矿程度轻于对照组,脱矿指数低于对照组,显微硬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治结束时观察组钙、磷离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朴黄漱口液能防治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临床疗效显著.
-
正畸患者口腔卫生行为的临床调查
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固定矫治器以其高效性和精确性而受到广大医师的青睐,但同时由于固定矫治器的存在,正畸患者牙齿唇颊侧区域部分被正畸矫治器所覆盖,使菌斑去除效率明显下降[1]0而菌斑是牙釉质脱矿、龋病和牙周病的主要病因.为此,菌斑控制是正畸过程中一直注意的问题.而戴矫治器前的口腔卫生宣教作为固定矫治器治疗的一部分,是其主要措施之一.全文的目的就是通过矫治前后患者的口腔卫生行为的改变,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并探讨促进该人群口腔健康状况所采取的措施.
-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在应用中出现牙釉质脱矿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采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60例(1497颗牙)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对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出现牙釉质脱矿的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在1497颗矫正牙齿中共有414颗牙齿出现牙釉质脱矿症状,脱矿率为27.66%(414/1497),平均脱矿指数为(0.31±0.05).治疗后刷牙次数超过3次/d的患者的软垢指数和脱矿指数均明显低于刷牙次数少于3次/d的患者(<0.05).结论: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存在较高的牙釉质脱矿发生率,及时加强口腔清洁护理能够有效避免菌斑的出现,降低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
-
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牙釉质脱矿状况及护理对策
目的 对76例(1672牙)使用固定矫治器正畸患者治疗前后牙釉质脱矿情况进行观察,发生牙釉质脱矿54例(207牙),脱矿好发牙位是上前牙,好发部位是耗槽周围和牙颈部.提示正畸治疗患者牙釉质脱矿不客忽视,应采取正确操作、指导患者正确刷牙、定期复查等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治.
-
氟化泡沫对正畸固定矫治患者牙周指数及牙釉质脱矿的影响
目的:探讨氟化泡沫对正畸固定矫患者牙周指数及牙釉质脱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30例舌侧正畸治疗患者(600颗牙)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5例(297颗牙)和观察组15例(293颗牙),对照组采取常规口腔卫生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定期使用1.23%氟化泡沫.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牙釉质脱矿牙位分布、脱矿指数(EDI)、菌斑指数(PLI)和出血指数(BI).结果:牙釉质脱矿主要分布于上颌侧切牙、上颌中切牙及下颌前磨牙等;观察组牙釉质釉质脱矿率11.26%明显低于对照组17.51%(x2=4.666,P<0.05);观察组EDI、PLI、BI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947,4.435,7.789,P<0.05).结论:舌侧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发生率较高,氟化泡沫有助于减少正畸治疗中的牙釉质脱矿发生,降低牙周指数.
-
不同材料在碳酸饮料所致脱矿釉质再矿化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碳酸饮料造成的实验性釉质脱矿在不同材料处理后对牙釉质再矿化影响的研究.方法:收集因正畸拔除的新鲜前磨牙,随机分为脱矿组(A组);蒸馏水处理组(B组);渗透树脂处理组(C组).所有离体牙分为近远中釉质块,全部浸泡于雪碧中建立脱矿模型,之后A组釉质面涂布抗酸性指甲油,B组和C组釉质面分别用蒸馏水和渗透树脂处理,所有釉质块置于人工唾液中37℃恒温水浴再矿化8周.每组各随机选取6个近中釉质块,扫描电镜下观察釉质表面的微观结构;其余近中釉质块经处理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图像;远中釉质块采用显微硬度仪检测各组的硬度值.结果:扫描电镜观察,A组釉质面粗糙,大量釉柱断裂形成大小不等的孔隙样结构,B组可见少量矿物质沉积,部分孔隙变浅甚至消失,C组釉质面较光滑平坦,无明显孔隙.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A组荧光染料沉积多,荧光面积和荧光强度大,B组和C组荧光染料沉积减少,荧光面积和荧光强度减弱,且C组减弱程度较B组更为明显.显微硬度仪检测结果,B组和C组药物处理后显微硬度值较脱矿后显微硬度值增大,且C组较B组增大幅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渗透树脂对碳酸饮料造成的实验性釉质脱矿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治疗中牙釉质脱矿情况的研究
固定矫治器治疗牙(牙合)畸形已普遍应用于临床[1].但治疗过程及治疗完成后出现的不良现象也不容忽视,如:托槽下方及周围牙釉质出现龋坏或脱矿、牙龈萎缩等.我院于2010年8月~2012年1月对90例口腔正畸患者临床应用固定矫治器治疗,观察治疗过程及治疗结束后牙釉质脱矿情况,现报告如下:
-
正畸后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
1 材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本研究的观察组为随机选择临床治疗后患者76人,其中男性35人,女性41人,平均年龄17.2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托槽采用京津粘结剂,带环采用玻璃离子粘结剂粘固,每个患者带上矫治器后均对其进行口腔卫生指导,没有使用粘结氟化物.对照组为正畸临床治疗前患者65人,其中男性28人,女性37人.1.2 观察方法所有观察对象均设立记录卡,对照组在临床治疗前观察记录,观察组在矫治器拆除时观察记录.记录上下颌左右第一磨牙之间的牙齿.观察是否清洁并吹干牙面,在牙科工作灯下肉眼观察牙齿,如牙面出现不透明的白垩状或染色斑点、斑块,用探针探之,牙齿表面较松软、粗造者记录为脱矿,并记录脱矿部位.
-
固定正畸青少年患者牙釉质脱矿的相关研究
目的:分析固定正畸青少年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32名进行固定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在粘接托槽前、粘接托槽半年后、粘接托槽1年后及拆除托槽时4个时间点,检查患者所有恒牙牙釉质脱矿情况,并收集调查问卷,记录分析拟调查因素,发病率及相对危险度.结果:固定正畸治疗后,78.8%的患者发现新发白垩斑,53.8%出现新发龋.其中上切牙为白垩斑好发牙位,下颌第一和第二磨牙为龋好发牙位.氟斑牙患者不易患白垩斑(RR=0.081).使用非自锁托槽患者有易患白垩斑的趋势(RR=0.750).口腔卫生差者更易出现新发白垩斑及新发龋,治疗前有龋者更易出现新发龋(P<0.05).结论:患者在固定正畸过程中出现新发白垩斑,多与氟牙症、托槽类型及口腔卫生有关;出现新发龋与口腔卫生及治疗前的患龋情况有关.
-
氟涂料对正畸固定矫治后釉质脱矿再矿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氟浓度为2.26 mg/mL的氟涂料(Duraphat)对正畸固定矫治后釉质脱矿再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原则,对正畸固定矫治结束并拆除托槽的患者进行牙釉质脱矿检查,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1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每个月1次,持续6个月,分别在唇颊面釉质脱矿区域涂布2.26 mg/mL氟涂料(Duraphat)或不含氟的安慰剂蒸馏水,并予刚拆除托槽时、拆除托槽后的3、6个月采用激光荧光诊断仪DI-AGNOdent Pen分别对唇颊面釉质脱矿区的再矿化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正畸固定矫治拆除托槽后第3个月时两组的读数较基线时分别降低了5.52、1.3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时两组的读数较基线分别降低了7.12、1.41,与基线比较,试验组下降的幅度比对照组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浓度为2.26 mg/mL的氟涂料(Duraphat)可促进固定矫治后出现的釉质脱矿进行再矿化.
-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份到2015年4月份所接收采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的50例(1102颗牙齿)牙釉质脱矿的患者,并对患者总体以及不同牙位牙釉质脱矿的具体情况,包括脱矿率、脱矿牙数和脱矿程度等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 在本次选取的50例患者中,24例患者出现了牙釉质脱矿,脱矿率为48%;在1102颗牙中,129颗牙出现了牙釉质脱矿,脱矿率为11.7%;959颗为0级(87%)、78颗为1级(7.1%)、53颗为2级(4.8%)、12颗为3级(1.1%).其中按照脱产率高的分别为:上侧切牙、上中切牙和下侧切牙.结论 对牙釉质脱矿患者实施空腔正畸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其牙釉质脱矿率较高,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防治和处理.
-
酪蛋白磷酸多肽-无定形磷酸钙制剂在固定矫治中抑制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酪蛋白磷酸多肽-无定形磷酸钙(casein phosphopetide-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CPPACP)制剂在固定矫治中抑制牙釉质脱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固定矫治患者98例共2 142颗牙齿,按随机编号将纳入患者的左侧牙齿或右侧牙齿分为试验组,对侧牙齿为对照组,试验组牙面涂布含CPP-ACP成分的GC护牙素,对照组牙面涂布牙膏,每月复诊处理1次,观测记录矫治前、中、后的牙釉质脱矿情况.结果 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试验组牙釉质脱矿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釉质脱矿增加指数为0.054,对照组釉质脱矿增加指数为0.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P<0.001).结论 CPP-ACP制剂对抑制固定矫治中牙釉质脱矿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
饮食调控或牙面清洁预防正畸患者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调控饮食结构和定期牙面清洁预防正畸患者牙釉质脱矿的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固定矫治的患者247例,分为3组,饮食调控组81例,由家长监督患者每天的食物种类,尽量不吃或少吃含糖食物;牙面清洁组83例,每次复诊对牙面进行专业清洗、抛光;对照组83例,仅接受正常的口腔卫生健康宣教、指导.观察正畸患者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釉质脱矿情况,计算各组前牙釉质脱矿程度(以釉质脱矿指数表示)和釉质脱矿发生率.结果 矫治前3组患者上下颌前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和脱矿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分别对饮食调控组和专业清洁组与对照组患者上下颌前牙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饮食调控组、牙面清洁组和对照组前牙平均釉质脱矿指数分别为0.078、0.109和0.178,饮食调控组和牙面清洁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控饮食结构和定期牙面清洁预防正畸牙釉质脱矿是有效和可行的.
-
两种局部用氟对预防正畸牙脱矿的临床研究
目的 了解固定矫治器治疗后牙齿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评价用75%氟化钠处理牙面和使用含氟牙膏对减轻牙釉质脱矿的作用.方法 选择固定矫治器治疗的患者93例随机分为3组,氟化钠糊剂组34例,含氟牙膏组28例,对照组31例,治疗前后对牙面脱矿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矫治前3组患者牙齿牙釉质脱矿发生率和脱矿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氟化钠糊剂组牙釉质脱矿率为8.9%,含氟牙膏组为9.0%,对照组为15.6%,两种氟处理组其脱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种氟处理组发生1度脱矿的牙数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3度脱矿的牙数低于对照组(P<0.05),3组发生2度脱矿的牙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化钠组和含氟牙膏组EDI小于对照组(P<0.001),而两种氟处理组间的脱矿率和E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畸治疗中配合使用氟化物处理牙面,可预防牙釉质脱矿的发生.
-
多乐氟预防固定正畸矫治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多乐氟在固定正畸矫治过程中对牙釉质脱矿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固定正畸矫治的恒牙列患者60例,采用自身对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粘接托槽后每3个月在托槽周围牙面涂布多乐氟,对照组粘接托槽后不做处理.在粘接托槽前和矫治第6、12个月分别对两组牙齿脱矿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牙釉质脱矿指数.结果 矫治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牙釉质脱矿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78,P>0.05),而矫治6个月(t =5.169,P<0.05)和12个月(t=6.031,P<0.05)时试验组的牙釉质脱矿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固定矫治过程中应用多乐氟对牙釉质脱矿有一定预防作用.
-
氟涂料用于固定矫治后釉质脱矿再矿化治疗的效果
目的 评价氟浓度为2.26 mg/mL的氟涂料应用于正畸固定矮治后釉质脱矿再矿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正畸固定矫治结束并拆除托槽的患者进行牙釉质脱矿状况检查,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1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在脱矿牙面上涂布氟涂料,对照组在脱矿牙面上涂布蒸馏水,每个月1次,持续6个月,在拆除托槽当天(基线)和拆除托槽3个月、6个月分别对唇颊面釉质脱矿区域进行临床视诊检查,使用临床视诊指数进行评分.结果 基线、3个月、6个月时试验组的视诊指数分别为(2.22±0.42)分、(2.18±0.43)分、(2.15±0.41)分;对照组的视诊指数分别为(2.15±0.36)分、(2.14±0.38)分、(2.14±0.38)分.基线(t=2.470,P=0.228)、拆除托槽3个月(t=0.651,P=0.516)及6个月(t=0.149,P=0.882)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临床视诊指数在拆除托槽3个月、6个月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个月与第6个月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860,P=0.083).结论 应用2.26 mg/mL的氟涂料对固定矫治后出现的釉质脱矿进行再矿化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程度有所降低,但再矿化效果不够显著.
-
综合防治对青少年正畸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
目的 评价口腔综合防治对青少年正畸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医院-家庭"联合的健康教育模式:戴上固定矫治器后,医护人员采用菌斑显示液显示患者牙面菌斑,进行个体化的口腔卫生强化教育,请家长对患者刷牙进行监督,必要时针对性使用氟化物等综合干预.对照组在矫治前进行常规口腔卫生宣教.比较2组戴用固定矫治器前后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及牙釉质脱矿情况.结果 矫治6个月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菌斑指数分别为1.25±0.32和1.5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7,P=0.000);牙龈指数分别为1.07±0.23和1.2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6,P=0.007).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牙釉质脱矿率分别为19.5%和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8.451,P=0.000).结论 实施"医院-家庭"联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制定综合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口腔卫生状况,有效控制菌斑,对减少牙龈炎和釉质脱矿等正畸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固定正畸酸蚀后用氟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酸蚀后用氟是一种固定正畸治疗中较好的预防牙釉质脱矿而至早期牙釉质龋的方法.方法 通过20例固定正畸酸蚀后用氟患者340个牙齿与20例正畸酸蚀过程中不采取任何含氟物质者344个牙齿的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比较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固定正畸酸蚀后用氟患者脱矿发生率为5.59%,而对照组为13.6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酸蚀后用氟是一种固定正畸治疗中较好的预防牙釉质脱矿而至早期牙釉质龋的方法.
-
复方茶多酚含漱液在固定正畸矫治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复方茶多酚含漱液防治固定正畸矫治中的牙龈炎和牙釉质脱矿的作用.方法:选取进行固定正畸矫治病例1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双盲法,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牙龈炎和牙釉质脱矿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茶多酚含漱液结合常规口腔清洁措施可较有效地防治固定正畸矫治中的牙龈炎和牙釉质脱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