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方法拔除阻生齿的对比观察
下颌阻生智齿,尤其是低位及埋伏阻生智齿的拔除,因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创伤大、术后局部出现肿胀、疼痛及张口受限者较为常见.我们对200例下颌阻生智齿分别采用涡轮钻法、劈开增隙推旋法行拔除术,现将两种方法的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
涡轮钻法与凿骨劈冠法拔下颌阻生齿临床分析
下颌第三磨牙低位近中阻生或水平阻生拔除比较困难,临床上大多数采取凿骨法或劈开法拔除阻生齿,此方法存在操作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局部肿胀和张口受限等弊端.我们从1998年12月-2006年12月对400例下颌阻生齿采用高速涡轮钻法和凿骨劈冠法进行拔除,现报告如下.
-
阻生齿拔除并发严重面颈部皮下气肿1例
面颈部皮下气肿是阻生齿治疗过程中由于气体进入皮下组织引起的局部软组织肿胀 ,属于临床罕见拔牙并发症.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软组织肿胀 ,发病急骤 ,数分钟内即可明显肿起 ,可伴一过性胀痛 ,部分病例无明显不适 ,肿胀部位一般较局限,个别严重患者可沿面颈部疏松皮下组织扩散至纵膈障 ,出现呼吸困难等并发症.触诊患区可有捻发感 ,闻及捻发音.门诊接诊阻生齿患者一例 ,拔除过程中并发面颈部皮下气肿 ,现报道如下.
-
下颌Ⅱ类阻生齿拔除术中正确应用楔力的探讨
阻生齿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手术,但术中如何熟练地解决阻生齿与周围骨及软组织的阻力,是手术操作中的关键环节.我们对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行下颌Ⅱ类阻生齿拔除术16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
青岛科技大学500例阻生智齿调查
为了调查青岛科技大学在校学生阻生齿情况,并提出相应措施,于2008年7月对全校学生进行随机抽样,结果如下:
-
拔除下颌阻生齿常见并发症分析
下颌阻生齿是常见病,可引起冠周炎、临牙远中龋、间隙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而根治和预防这些疾病需要拔除患牙,下颌阻生齿尤其是低位及埋伏阻生智齿的拔除是一种较复杂的齿槽外科手术.拔除后常有各种反应及并发症[1].本文对300例下颌阻生齿拔除的常见并发症分析如下.
-
拔除阻生齿致下齿槽神经及舌神经损伤6例
本组6例,男2例,女4例;年龄18~37岁.|8近中低位阻生4例,8|近中低位阻生2例.均常规局麻、龈瓣切开、翻瓣、去除颊侧骨板,4例劈冠拔除;2例未劈冠,拔牙中牙齿滑落进入翼颌间隙,由翼颌间隙内取出.诊断标准:拔除阻生齿1~3d后,仍感到术区牙龈、下唇麻木,针刺牙龈无疼痛感或舌尖部麻木感,诊断下牙槽神经或舌神经损伤.
-
传统拔牙技术与微创技术在阻生齿拔除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传统拔牙技术与微创技术在阻生齿拔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需要进行阻生齿拔除的患者74例,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牙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拔牙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牙窝完整性、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拔牙窝完整性、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阻生齿拔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以及手术时间短的优势,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满意度.
-
牙钻与骨凿两种分牙法拔除下颌近中阻生齿的对比观察
下颌近中阻生齿临床上常采用骨凿分牙法拔除,因其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反应较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笔者在2001年3月至2005年2月间应用牙钻和骨凿两种不同分牙法拔除116例下颌近中阻生齿,并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
37、47对称性舌向水平埋伏阻生牙1例
患者,女,40岁.因左下颌肿胀疼痛于2000年5月2日就诊,摄全景片发现37、47呈对称性埋伏舌向水平阻生齿.检查发现:全口牙列较整齐,18颊侧低位阻生齿,冠部分萌出,27低位萌出,28口内未见萌出也无拔除史,37、38口内均未见萌出,龈无肿痛史,47口内少部分萌出,龈肿胀疼痛明显,46与48间有约0.3 cm间隙,48呈近中约45 ℃倾斜位萌出,其它牙均无松动,无明显龋坏,左下颌颊侧明显肿胀,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全景片示37、47为对称性埋伏舌向水平阻生齿,38为低位埋伏近中向水平阻生齿.47X片示冠部可见密度减低阴影,自觉疼痛伴冷热刺激痛加重且持续性痛.11与12根尖部可见密度增高额外埋伏齿.
-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 7107 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局麻下采用挺出法、近中磨除法、劈开挺出法、倒冲法、综合法拔除各类下颌阻生智齿7107例,对该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大部分阻生齿拔除术在 30min 内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正确拔除方法及掌握好防治对策可有效减少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
异丙酚靶控输注联合不同药物对拔除阻生齿的镇静疗效
阻生齿拔除通常在局麻下完成,然而局麻注射易导致患者紧张、恐惧等不适,而且手术操作过程中长时间牵拉口角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加之患者是在清醒状态下完成操作,进一步加剧了患者的焦虑感,因此,导致患者对手术依从性较差、配合困难,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1].异丙酚是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速、血药浓度易控制、镇静水平易调控、术后苏醒迅速等优点,但单独使用时会出现注射痛等不良反应而降低了患者的舒适度,不利于手术操作开展[2],芬太尼是临床为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具有高亲脂性、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等特点,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异丙酚的不良反应[3].有研究指出[4],麻醉诱导前静注利多卡因可增加异丙酚镇静效果,减少用量.本研究对拔除阻生齿麻醉中分别采取异丙酚靶控输注联合芬太尼和利多卡因,对两组麻醉镇静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基础资料.
-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手术阻力分析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在阻生齿中常见,常引起冠周炎、邻牙远中龋、间隙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大多数应该拔除.本文重点讨论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所致的手术阻力与手术设计.我们采取术前拍X线牙片定点分析阻力情况并进行手术设计,临床应用方便,疗效满意.
-
高速牙钻法与劈冠凿骨法拔除下颌水平阻生齿效果的对比分析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不仅有阻生方向不同,还存在阻生程度、位置和阻生本身形态等各种差别,因此,手术的方法及难度有异.尤其是水平阻生拔除的难度较大,术后的反应及并发症也较多.虽难完全避免,但如果术者能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在短的时间内,以小的创伤完成手术,则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989年1月-2003年12月,我科采用高速牙钻法与劈冠凿骨法拔除下颌水平阻生齿286例(336颗患牙),发现高速牙钻法拔牙后的并发症少,术时短,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
细化护理在高速涡轮手机拔除下颌阻生齿中的应用
下颌阻生齿拔除是颌面外科常见的手术,由于牙齿阻生位置特殊、邻近重要解剖结构、与邻牙关系密切,而造成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我科通过对410例使用高速涡轮手机拔除下颌阻生齿患者配合过程中应用细化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升了护理价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固定矫治器治疗埋伏阻生上颌尖牙行颌间牵引的效果观察
前牙的埋伏阻生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以3 3为多见)已是口腔正畸临床需要处理的常见病症[1~3].本文总结我科应用固定矫治技术矫治15例20颗埋伏阻生齿,对其治疗方法及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如下.
-
超声骨刀联合反角高速涡轮机拔除下颌低位阻生牙117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骨刀联合高速涡轮机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的应用.方法 将237例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17例和对照组120例.实验组采用超声骨刀去骨联合高速涡轮机截冠拔除低位下颌阻生智齿,对照组采用传统去骨凿去骨以及劈开凿劈冠法拔除.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拔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张口受限情况、肿胀程度以及术后疼痛程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骨刀联合高速涡轮机能够很好地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相对于传统劈冠法,病人的恐惧感明显减轻,术后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
下颌阻生齿拔除方法与术后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常规法与涡轮钻法对拔除下颌阻生齿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根据阻生齿的分类制定手术方案,按手术方案准备涡轮钻去骨,横钻牙颈去冠或分离牙根常规用牙挺取出阻生齿.结果380例病例拔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文献报道10%~30%.结论采用常规法与涡轮钻法相结合拔除下颌阻生齿术后并发症减少,易被病人接受.
-
高速涡轮牙钻法拔除下颌阻生齿的临床体会
近年,高速涡轮牙钻法在拔除下颌阻生齿中应用较普遍[1-2].笔者回顾总结2001-2004年在铁路门诊对68例具有拔牙适应证患者的的68颗下颌阻生齿,分别使用高速涡轮牙钻和锤凿法,顺利地拔除了下颌阻生齿,并对两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
微创与传统拔牙技术在阻生齿拔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微创与传统拔牙技术在患者阻生齿拔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70例阻生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85例,A组为观察组,行微创拔牙技术拔除阻生齿;B组为对照组,行传统拔牙技术拔除阻生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牙窝完整性、患者术后满意度情况.结果: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5.41±3.21) min,B组为(28.32±4.56) min,A组用时明显短于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拔牙窝完整性得分分别为(1.41±0.21)分和(3.32±1.06)分,A组患者拔牙后拔牙窝完整性好于B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分别为97.65%和87.06%.A组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好于B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拔牙技术拔除患者阻生齿可有效缩短拔牙时间,减少组织损伤,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