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甘草甜素对四氯化碳诱发大鼠肝脏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马中春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甘草甜素对四氯化碳诱发大鼠肝脏损伤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甘草甜素(2.50、0.83和0.28g/kg)为高、中、低剂量给予受试大鼠30 d,另设阴性对照组和四氯化碳(1%)模型组.试验期间受试物各剂量组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受试物,(灌胃量1.0 ml/100 g)连续灌胃30 d,阴性对照组及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组灌胃给予蒸馏水.第31天处死动物前24h各组动物禁食,各剂量组继续给予受试物,阴性对照和模型组分别给予蒸馏水,给受试物1 h后四氯化碳模型组及各剂量组灌胃给予1%四氯化碳(灌胃量0.5ml/100g),给予四氯化碳23 h后取血分离血清,测定ALT、AST值及肝组织中TG的含量,并观察肝脏的病理损伤情况.

  • 甘草甜素对HepG2.2.15细胞株HBV感染的影响

    作者:李永伟;郭云蔚;李刚;凌小强;李桂侠

    目的 探讨甘草甜素(GL)对HepG2.2.15细胞上清液中HBsAg、HBeAg、HBV DNA的作用,及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的表达,ELASA检测HBV所分泌抗原,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 给药后各组HBsAg分泌结果显示总体均数间差异显著(P=0.000),GL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而对HBeAg水平的影响因剂量不同而表现为升高和降低两种趋势,除50 μg/mL组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800 μg/mL组HBeAg分泌增加,400 μg/mL以下组为HBeAg降低;HBV DNA的表达显示GL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00 μg/mL以下组为HBV DNA降低,800 μg/mL组出现HBV DNA复制增强;MTT实验显示,200 μg/mL以下3个剂量组均可促进细胞增殖(P<0.01),400、800μg/mL 2组均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1);MTT分别与HBeAg和HBV D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但与HBsAg呈显著正相关(r=0.869,P=0.000).结论 GL对HepG2.2.15细胞株上清中的HBeAg和HBV DNA水平可能具有双向作用,而对HBsAg具有剂量依赖的抑制作用,提示GL的使用应注意选择适应证及合适的剂量.

  • 复方参七汤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贺学强;严祥;王惠兰

    目的:研究复方参七汤抗肝纤维化作用,寻找抗肝纤维化的有效中药复方,并评价其疗效.方法:采用CC14致肝纤维化法造模.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和层黏蛋白(LN),测定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光镜下行切片病理学观察.结果:复方参七汤和甘草甜素均能降低血清HA和LN含量,前者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后者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而两者之间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参七汤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作为一个中药复方可能比单味药甘草甜素更有效.

  • 基于系统药理学探索甘草有效成分甘草甜素的药理作用机制

    作者:赵雨坤;李立;刘学;程仕萍;郭晴晴;樊丹平;郑康;何小鹃;吕爱平

    该文拟通过一系列系统药理学方法探讨甘草甜素的药理作用机制.运用文本挖掘工具,获得甘草甜素主要相关疾病;在Polysearch和PubChem数据库获得甘草甜素的靶蛋白;运用网络可视化软件,构建甘草甜素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借助基因本位论(GO)工具分析甘草甜素蛋白质群;通路富集分析甘草甜素靶蛋白的作用通路.文本挖掘结果表明甘草甜素主要相关疾病有慢性丙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炎、HIV病毒、肝癌等;基因本位论分析结果表明甘草甜素主要通过修饰蛋白、修饰染色质等作用发挥生物学功能;信号通路富集结果表明甘草甜素主要作用蛋白与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癌症途径以及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相关.可见,甘草甜素可能主要通过调控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多途径发挥其药理作用.综合运用系统药理学的方法可以实现快速而全面的分析药物的药理作用.

  • 甘草甜素的研究现状

    作者:王朝霞;宋丽君;杨贵贞

    早在<伤寒论>中已将甘草的功用归纳为(1);养心复脉、扶正泄痞、补中温阳、协调阴阳、柔肝调脾、缓急和胃、益气健中、健脾利水、泻火解毒、利咽清热、调和营卫、通达表理、祛痰止咳等十几种.甘草甜素(gly-cynhizin,GL)是从药用植物甘草根、茎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活性成分,具有高甜度、低热量、安全无毒的特点,具有抗炎、抗病毒、抗变态反应、免疫调节等作用.

  • 甘草属植物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蒲洁莹;何莉;吴思宇;张萍;黄曦

    甘草为豆科甘草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草药,三萜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多种甘草属植物中的三萜类化合物被证明具有显著而广谱的抗病毒活性,成为抗病毒免疫研究的热点,并有望作为新型广谱抗病毒药物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甘草酸、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等甘草属三萜类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主要对该类化合物抗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肝炎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 甘草甜素减轻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

    作者:殷宗宝;李英;邓超;曹玉芳

    目的 探讨甘草甜素减轻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组、地塞米松(DXM)、甘草甜素低、中及高剂量治疗组.注博莱霉素后第28天,连续14 d同一时间段腹腔注射.第15天取左肺下叶供免疫组化检测TGF-β1、IFN-γ表达;右肺下叶供病理组织观察.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4、IFN-γ含量.结果 (1)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成纤维细胞反应增强,TGF-β1染色及定量表达增强;而甘草甜素各组、DXM组减轻明显(P<0.01);(2)模型组大鼠血清IL-4含较高,IFN-γ含量较低;甘草甜素各组及DXM组则相反(P<0.05).(3)甘草甜素各组、DXM组肺组织IFN-γ染色及定量表达增强,甘草甜素低剂量组较其他组增强(P<0.01).结论 甘草甜素通过降低肺组织TGF-β1表达和血清IL-4含量,上调IFN-γ表达,提高血清IFN-γ含量,从而减轻肺纤维化程度.

  • 甘草甜素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113的凋亡

    作者:周峰;陈虎;曾静

    目的 探讨甘草甜素(GL)对口腔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系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甘草甜素(0、10、20、40与80μmol/L)孵育Tca8113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计量术Annexin V-FITC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JC-1染色法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免疫印迹检测线粒体及胞质中cytochrome C(cyt C)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甘草甜素成浓度依赖性抑制Tca8113存活率(P<0.05);诱导Tca8113细胞的凋亡(P<0.05);Tca8113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P<0.05);细胞中的Cyt C由线粒体向胞质转移(P<0.05).结论 甘草甜素可能通过线粒体凋亡通路促进Tca8113细胞的凋亡.

  • 单纯疱疹病毒1感染后细胞间黏附特性的变化及甘草甜素的干预

    作者:黄文;谢鹏;李平;赵高年

    本研究对细胞间黏附分子存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中是否发挥作用及甘草甜素抵抗HSV感染的机制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 甘草甜素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的表达

    作者:王巧侠;成军;郭江;李文凡;魏红山

    目的:了解甘草甜素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调节作用,探讨甘草甜素的抗纤维化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启动子,命名为TIMP-1P,以T-A克隆法,将TIMP-1P基因片段连入载体pGEM-Teasy.将获得的质粒pGEMTeasy-TIMP-1p,与报告质粒pCAT3-basic分别用NheI和XhoI双酶切后构建TIMP-1启动子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CAT3-TIMP-1P,以重组表达质粒pCAT3-TIMP-1P瞬时转染HepG2细胞,4 h后以0.1 mmol甘草甜素刺激,48 h后收获细胞.同时以转染pCAT3-basic的HepG2细胞为阴性对照,每组设复孔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标本在415 nm波长的吸光度值,其数值反映细胞中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水平.结果:构建的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CAT3-TIMP-1P经过序列分析和酶切鉴定正确.瞬时转染HepG2细胞后,pCAT3-basic的吸光度值为0.004±0.002,pCAT3-TIMP-1P为2.329±0.685,经方差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075,P<0.05),pCAT3-TIMP-1在HepG2细胞中能够启动CAT的表达.转染HepG2细胞的pCAT3-TIMP-1p经0.1 mmo1甘草甜素刺激后,其吸光度值为0.268±0.009,同期未经甘草甜素刺激的pCAT3-TIMP-1P吸光度值为0.490±0.153,方差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775,P<0.05).结论:甘草甜素可下调TIMP-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抑制TIMP-1的基因表达.

  • 复方甘草甜素下调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1启动子表达

    作者:王志凌;成军;张连峰;邵凤娟;刘蔚;刘妍;陶明亮

    目的:了解复方甘草甜素调节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1(CDK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为甘草甜素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室构建的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1启动子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CAT3-CDK1-P瞬时转染HepG2细胞,并用复方甘草甜素刺激,同时以转染pCAT3 basic的HepG2细胞为阴性对照,复方甘草甜素刺激后24 h后收获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中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结果:质粒pCAT3-CDK1-P在HepG2细胞中能够激活CAT的表达,而用复方甘草甜素刺激后抑制HepG2细胞中CAT的表达.pCAT3-CDK1-P转染HepG2细胞中,CAT表达活性是pCAT3-basic空载体的12.4倍,是甘草甜素刺激转染pCAT3-CDK1-P的HepG2细胞的9.3倍.结论:复方甘草甜素可以下调CDK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进而下调CDK1基因的表达,为深入了解甘草甜素在肝纤维化和肝癌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 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甘草甜素上调白介素-18基因的表达

    作者:王建军;李宝伟;成军;刘妍;徐志强;杨倩;纪冬;党晓燕;王春花

    目的:了解甘草甜素调节白介素-18(IL-18)基因启动子的活性,为甘草甜素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于甘草甜素刺激HepG2细胞之后的基因表达谱进行研究.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IL-18基因启动子,命名为IL-18P.以T-A克隆法,将IL-18P基因片段连入载体pGEM-T.将获得的质粒pT-IL-18P,与报告质粒pCAT3-basic分别用KpnI和Bg1Ⅱ双酶切后构建IL-18启动子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CAT3-IL-18P,以重组表达质粒pCAT3-IL-18P瞬时转染HepG2细胞,以转染pCAT3 basic的HepG2细胞为阴性对照,甘草甜素刺激后24 h后收获细胞.用酶联免疫黏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中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结果:表达谱基因芯片研究结果表明,甘草甜素可上调IL-18基因表达水平达2.815倍.构建的报告载体pCAT3-IL-18P经过序列分析和酶切鉴定正确.pCAT3-IL-18P和甘草甜素瞬时转染的HepG2细胞的CAT表达活性是CAT3空载体的7.7倍,pCAT3-IL-18P的1.5倍.结论:甘草甜素可以上调IL-18启动子的活性,进而上调IL-18基因的表达.为深入了解甘草甜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在病毒的清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克隆甘草甜素诱导Jurkat细胞后的差异表达基因

    作者:刘妍;成军;杨倩;王建军;纪冬;王春花;党晓燕;徐志强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阐明甘草甜素作用于T淋巴细胞之后,甘草甜素对于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甘草甜素诱导的Jurkat细胞和以生理盐水处理的相同细胞的mRNA进行差异显示分析,研究甘草甜素诱导人T淋巴细胞系Jurkat细胞后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Jurkat细胞经甘草甜素诱导后,所检测的1152条目的基因中有30条产生差异表达,其中12条基因表达增强,18条基因表达降低.表达增强的基因主要有:胸腺素及促胸腺生成素蛋白编码基因;白介素-18(IL-18);细胞代谢相关酶类.表达降低的基因主要有: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如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丝裂素活化的蛋白激酶激酶激酶2、磷脂酶2调节亚基β、鸟嘌呤核苷结合蛋白、神经营养的酪氨酸激酶3型受体等);La自身抗原.结论: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成功筛选了甘草甜素诱导T淋巴细胞后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阐明甘草甜素的免疫调节机制及深入了解甘草甜素用于防治病毒性肝炎的药理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 甘草甜素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叶进燕;陈少贤;徐红蕾;万丽;谢于鹏;王良兴;林锡芳;潘景业;吴建波

    肺纤维化的传统治疗效果差且不良反应多.甘草甜素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作用,我们观察了甘草甜素对不同时相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对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长期摄入高糖对大鼠动脉血压和离体肠系膜血管网分泌皮质醇及醛固酮的影响

    作者:张永生;孙铁军;姜枫;楚立云;庞继恩

    目前,临床及实验资料均证实11β羟化固醇脱氢酶2型(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Ⅱ,11βHSD2)缺陷可导致血压升高.甘草甜素和胆酸是11βHSD2的抑制剂,它们通过抑制11βHSD2增加组织局部分泌的皮质醇及降低醛固酮水平致血压升高.高糖是11βHSD2的抑制剂,它是否通过抑制11βHSD2导致血压升高?组织局部分泌的皮质醇及醛固酮水平如何?报道较少.我们进行了初步观察.报道如下.

  • 甘草甜素体外诱导肝癌细胞MHCC97-H自噬性死亡的实验

    作者:李霄;张玄;张卓超;王权成;张虹;白鸽;岳树强

    目的 观察甘草甜素在体外对肝癌细胞MHCC97-H的抑制作用,探索其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肝癌细胞MHCC97-H,加入不同浓度的甘草甜素,观察不同时间点细胞存活率的变化,摸索50%细胞存活的处理浓度和时间.建立细胞平板克隆和侵袭迁移实验模型,观察甘草甜素处理对MHCC97-H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对培养细胞进行吖啶橙染色,观察自噬小体的形成情况,并利用自噬抑制剂3-MA和自噬关键基因Atg7-siRNA抑制细胞自噬活性,检测细胞存活率.利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的变化以及信号通路mTOR和ERK1/2的活化情况.结果 甘草甜素对MHCC97-H细胞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2 mmol/L浓度的甘草甜素处理细胞48 h,细胞存活率约为50%.甘草甜素处理组细胞克隆球数量明显少于未处理组(176.7±14.5比410.0±32.1),细胞侵袭迁移率较低(41.0%±3.8%比100%).甘草甜素处理细胞胞质中自噬小体形成明显增加,LC3B-Ⅱ表达增强,LC3B-Ⅱ/Ⅰ比值增大,P62降解加快.同时,可检测到p-mTOR表达减少和p-ERK1/2表达增加.自噬抑制后,细胞存活率高于对照组(3-MA:64.3%比45.9%;Atg7-siRNA:67.7%比47.1%).结论 甘草甜素具有增强肝癌细胞自噬活性,诱导细胞自噬性死亡的能力,具备极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 甘草甜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羽飞;宋丽君;马可

    目的 研究甘草甜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用药后血清γ-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IL)-4、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哮喘轻、中度患儿共60例,分为对照组、甘草甜素治疗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喘息缓解情况及血清IFN-γ、IL-4、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 甘草甜素组与激素组临床治疗效果相似,均较对照组疗效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甘草甜素还具有升高IFN-γ和降低T细胞亚群比值,纠正细胞免疫紊乱的作用.结论 甘草甜素在轻中度哮喘患儿的治疗疗效与地塞米松相似,同时具有激素所没有的免疫调节功能.

  •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研究甘草甜素免疫调节靶基因

    作者:刘妍;成军;白桂芹;张黎颖;纪冬;郭江;周静;肖炜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甘草甜素刺激的人T淋巴细胞Jurkat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筛选并克隆甘草甜素免疫调节靶基因,阐明甘草甜素免疫调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甘草甜素刺激Jurkat细胞,同时以生理盐水刺激的相同细胞作为对照;24h后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并构建cDNA消减文库,随机挑选文库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文库扩增后得到28个阳性克隆,进行菌落PCR分析,均得到200~1 000bp插入片段.挑取含有插入片段的22个克隆进行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11种已知蛋白基因编码序列.主要包括IL-12、IL-18、胸腺素等免疫调节基因.结论应用SSH技术成功构建了甘草甜素处理的淋巴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为进一步阐明甘草甜素的免疫调节机制及深入了解甘草甜素用于防治病毒性肝炎的药理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 作者:

    关键词:
  • 甘草甜素对人乳腺癌细胞 MDA-MB-231生长的影响

    作者:高砚春;陈竞;蔡燕

    目的:研究甘草甜素对人乳腺癌细胞 MDA -MB -231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人乳腺癌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仅加等量培养液,实验A组、B组、C组及D组分别给予浓度分别为0,50,100,200μmol? L-1的甘草甜素细胞培养液;用噻唑蓝( MTT)法检测5组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凋亡情况,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 RT-PCR )检测细胞中Fas、survivin、Bcl-2、Bax和caspase-3基因水平。结果随着甘草甜素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其中48 h 后对照组 OD 值为(0.61±0.21),实验 A、B、C、D 组分别为(0.61±0.11),(0.56±0.15),(0.48±0.17),(0.45±0.14),实验A、B、C、D组的抑制率分别为8.17%,10.01%,24.41%,31.82%,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Fas、survivin、Bax和caspase-3基因表达因甘草甜素浓度增加而降低,而Bcl-2表达则因甘草甜素浓度增加而上升。实验D组的Fas、survivin、Bax和caspase-3基因表达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组( P<0.05), Bcl-2基因表达水平增加程度也明显高于其他组( P<0.05)。结论甘草甜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强,具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173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