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FAT10通过激活RhoA介导肝细胞性肝癌侵袭转移
目的:探讨FAT10与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恶性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及FAT10对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8例肝癌组织标本中FAT10及active-RhoA蛋白表达,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及二者间的相关性;用7721、HepG2肝癌细胞株瞬时转染质粒过表达FAT10,用Huh7及LM3细胞株转染siRNA干扰FAT10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过表达和干扰FAT10后肝癌细胞中active-、total-RhoA和ROCK蛋白表达的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检测7721细胞过表达FAT10后细胞骨架蛋白F-action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及临床数据的关联性分析表明:高表达FAT10或active-RhoA均与肝癌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FAT 10:复发P=0.004,转移P=0.031;active-RhoA:复发P=0.026,转移P=0.036),且二者的表达水平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01);生存分析的结果表明:高表达FAT10或RhoA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各自低表达组(FAT10:P=0.026;active-RhoA:P=0.019)。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过表达FAT10增加active-RhoA和ROCK蛋白表达;反之,干扰FAT10则抑制active-RhoA和ROCK蛋白表达(均P<0.01)。免疫荧光显示肝癌细胞株7721过表达FAT10可促进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表达和胞膜聚积及连续性变化。结论:FAT10与肝癌恶性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并可能通过激活RhoA促进肝癌细胞骨架改变。
关键词: FAT10 active-RhoA 肝细胞性肝癌 细胞骨架蛋白 侵袭 转移 -
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及异丙酚对中性粒细胞内caspase-3活性的影响
白细胞介素(IL)-6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延长中性粒细胞的寿命,而IL-10和异丙酚则可以对抗IL-6的这种作用[1].但这些细胞因子和药物影响中性粒细胞凋亡过程的机制尚不清楚.caspase家族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激活的caspase作用于另外caspase的前体,可使其激活,形成级联反应.在细胞内caspase作用于DNA修复蛋白和细胞骨架蛋白,从而导致细胞凋亡[2].caspase-3是caspase家族的重要成员,是各种细胞凋亡通路中容易被激活的caspase,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能起着"控制门"的作用[3].本研究拟观察IL-6、IL-10和异丙酚对中性粒细胞caspase-3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抗/促凋亡的可能机制.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B细胞脂筏及细胞骨架蛋白的表达初探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脂筏及细胞骨架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LE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纯化B细胞.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志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对B细胞脂筏染色,流式细胞仪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用罗丹明标志的鬼笔环肽对B细胞骨架蛋白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设空白对照组、来氟米特组干预培养活动期SLE患者B细胞4h,流式细胞术检测B细胞脂筏的改变.同时记录受试患者的临床资料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计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或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分析.结果 SLE活动组、治疗缓解组CTB-FITC与外周血B细胞脂筏结合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59±4)%,(51±5)%,(33±4)%,F=9.21,P=0.001].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细胞脂筏及骨架蛋白的分布及表达时发现,在健康对照组中,脂筏主要均匀分布于B细胞膜中,散在出现小范围聚集;骨架蛋白主要分布于B细胞的外层.而在SLE组中,B细胞脂筏可出现表达和分布的异常,呈现细胞膜荧光染色厚度的增加、聚集范围扩大及荧光强度的增强;同时伴随着B细胞膜骨架蛋白染色荧光强度的减弱.在SLE活动组中,患者外周血B细胞脂筏表达水平与其SLEDAI呈正相关(r=0.632,P=0.028).并且,与空白对照相比,干预培养后来氟米特能降低CTB与活动期SLE患者B细胞脂筏结合率[(48±5)%和(39±5)%,t=2.29,P=0.048)].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脂筏和骨架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存在异常,B细胞脂筏和骨架蛋白表达的调节可能在治疗SLE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
肾脏疾病足细胞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足细胞在肾小球基底膜上的稳定附着和功能发挥依赖于一组足细胞相关蛋白来维持。根据其在足细胞的分布和功能不同,可将其分为裂孔膜蛋白、顶膜区蛋白、基底膜区蛋白和细胞骨架蛋白。裂孔膜蛋白包括 nephrin、podocin、CD2 AP等,其中nephrin是裂孔膜的关键组分;足细胞顶膜区表面覆盖富含带负电荷的蛋白多糖复合物,参与构成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屏障;基底膜区蛋白α3β1整合素是足细胞锚定在GBM上的关键蛋白;细胞骨架蛋白主要包括actin、抗actinin-4和synaptopod-in等,起桥梁作用分别连接基底膜的整合素和裂孔膜蛋白,对维持足细胞正常形态功能起重要作用[1]。以足细胞损伤为突出表现的肾小球疾病被称为足细胞病,足细胞损伤是微小病变性肾病(MCD)、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 DN)和狼疮肾炎的共同病理生理变化[2],尤其以MCD和FSGS为足细胞病的代表。其特征性改变包括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组、足突消失、裂孔膜断裂,正常的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蛋白尿[3]。以往认为足细胞病的发病机制被认为与机体免疫异常有关,因此人们对其治疗主要是经验性应用免疫抑制剂,常常导致疗效不满意,甚至部分患者频繁复发、激素依赖和抵抗,终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因此,足细胞保护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随着对足细胞损伤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了解,我们了解到多种药物可以保护足细胞。
-
足细胞骨架相关蛋白的调节及其在细胞生物学中的作用
肾小球血管上皮细胞,也称足细胞,是一种特殊终末分化细胞.足细胞可分为:细胞体,初级突起,足突.微管和中间丝构成足细胞体和初级突起的支架.微丝则是足突的细胞骨架.微丝在同一个足细胞的相邻足突间形成一个高的拱状袢,在袢的弯曲处,微丝连接于初级突起的中间丝和微管上[1].各种损伤导致细胞骨架重排,形态学中就可能发现肾小球足突宽度增加,甚至融合.近年发现足细胞表达大量和细胞骨架蛋白相关的细胞特异性蛋白质,足细胞正常的细胞生物学功能和这些蛋白质的表达密切相关.下面根据足突的三个膜结构域:顶端膜结构域(AMD),裂孔膜结构域(SD)和基底膜侧结构域(BMD).就各结构域的足细胞骨架相关蛋白的作用,调节信号以及在足细胞生物学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中医药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进展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1],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肾间质的过度积聚与沉积,以及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为特征,是多种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终导致ECM合成增多,降解减少,过度沉积的结果[2].RIF的发生是由于感染及损伤引起肾脏固有细胞(如系膜细胞、上皮细胞、小管间质细胞等)与渗入的细胞(尤其是单核细胞)相互作用,释放出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等体液因子,导致细胞的表型变化,使其获得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一些特征,出现细胞浆和细胞骨架蛋白的重新表达,使ECM产生增加,纤维过度增生,导致肾脏正常结构改变,形成疤痕和纤维化.目前认为,RIF形成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四个阶段:(1)细胞活化和损伤阶段;(2)纤维化信号传递阶段;(3)纤维化形成阶段;(4)肾脏结构和功能毁损阶段[1].近年来,有关单味中药、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对RIF的体内外研究甚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文就中医药对RIF形成机制的干预作一综述,以期探讨其防治RIF的作用机制.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改变的效应因子
背景:外源性刺激引起血管屏障功能损伤的分子机制是血管病理生理学尚未阐明的热点问题之一.目的:探讨炎症递质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改变的效应分子,寻找有效治疗靶点.方法:应用脂多糖刺激并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骨架蛋白F-actin 和细胞单层通透性的改变.应用荧光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脂多糖刺激前后细胞中RhoA 和SRF 等信号分子的改变.并通过阻断实验证实RhoA-SRF 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与结论:100 μg/L 脂多糖刺激6 h 可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F-actin 快速重构并形成大量应力纤维,细胞单层通透性明显增强.细胞中活化RhoA 的表达明显增加,SRF 发生明显的入核转位现象.应用特异性分子抑制剂Y27632 抑制RhoA 的活化后,细胞中F-actin 重构现象消失,细胞单层通透性增加也受到明显抑制,SRF 蛋白发生明显的出现转位.而应用Latrunculin B 抑制脂多糖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F-actin 应力纤维形成,对抗通透性增加,但RhoA 活化未受到干扰,SRF 入核现象则受到抑制.提示RhoA-SRF 通路的活化介导了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F-actin 重构和内皮单层通透性增加,特异性抑制F-actin 也可以阻断脂多糖引起的血管内皮单层通透性增加,同时反馈抑制SRF 的入核活化现象.
-
周期素依赖性激酶5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
周期素依赖性激酶5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可调节轴突生长、神经元分化及迁移.近研究表明,周期素依赖性激酶5激酶活性失调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有关.本文对周期素依赖性激酶5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进行综述.
-
补骨脂素对胃癌细胞株 BGC-80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补骨脂素对人胃癌 BGC-803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补骨脂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 BGC-803,不同时间后,采用 MTT 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F-actin 形态学变化。结果补骨脂素对人胃癌细胞株 BGC-803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与药物剂量及处理时间成正相关。补骨脂素作用于细胞24、48、72 h后的 IC50分别为92.6、25.54、7.68μg / mL。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给药组早期凋亡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骨架蛋白 F-actin 呈现解聚状态。结论:补骨脂素可抑制胃癌 BGC-803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药物引起了细胞骨架蛋白 F-actin 解聚。
-
人脑梗死后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细胞骨架蛋白的改变
急性脑梗死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细胞骨架蛋白的降解、细胞凋亡的发生、胶质细胞的反应和微循环损害等.其中,细胞骨架蛋白维持真核细胞的空间结构,包括微管、微丝或肌动蛋白丝以及中间丝3种类型,参与细胞内物质转运、细胞运动、信息传递、能量转换、细胞分裂等活动[1].其变化反映了神经细胞的存活和功能状态,可提示梗死后不同区域的功能状态[2].
-
Nestin及P53在早期胚胎组织中的表达
Nestin(巢蛋白)为神经干细胞的表面标志,在其他组织的前体细胞中也有表达.Nestin作为一种细胞骨架蛋白,在细胞分化结束时表达下降[1].P53基因具有特异的转录激活作用和肿瘤抑制作用,与生长发育有关[2].在胚胎发育尤其是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Nestin及P53的作用还未见相关的报道.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胚胎早期肝、肾上腺,椎间盘器官组织中Nestin及P53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
-
脂肪因子与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常发生于急性或慢性肝损伤后,其致病机制十分复杂。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纤维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持续沉积可导致肝硬化的发生,组织学上表现为漩涡状的胶原蛋白及 ECM 蛋白围绕肝细胞沉积。正常肝细胞功能受到显著影响时,可出现临床肝硬化或终末期肝病相关症状,导致门静脉高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1]。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肝脏中的非实质细胞之一,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着核心调节功能。在静止期时,HSC 主要储存维生素 A,有丝分裂程度较低,缺少细胞骨架收缩相关的关键蛋白;而被激活后,HSC 可转换为成纤维细胞样的细胞,相关的细胞骨架蛋白的转录激活,表现为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等表达增高[2]。同时,活化的 HSC 还可表达促纤维化关键因子的受体,如血小板驱动生长因子(platelet driving growth factor,PDGF)及转换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从而增强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3]。由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合成的脂肪因子属于多功能的分泌性分子,其对多类重要系统具有广泛影响。肝脏是人体物质代谢的关键器官,也高度表达大量脂肪因子受体。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主要的脂肪因子包括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等均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与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对主要脂肪因子在肝纤维化中的功能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
多磷酸肌醇-5-磷酸酶Ⅱ通过影响 Akt 表达调控结直肠癌增殖和侵袭
多磷酸肌醇-5-磷酸酶Ⅱ(inositol polyphosphate 5-phosphataseⅡ,SHIP2)是多磷酸肌醇-5-磷酸酶家族的一员,人类 SHIP2由位于染色体11q23上的 INPP 5L1基因编码, mRNA 长度为4737 bp[1]。研究表明,SHIP2在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促进糖尿病和肿瘤的发生,以及细胞骨架蛋白的重塑,细胞的黏附和受体介导的内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SHIP2通过水解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hydroxy kinase,PI3K),促使 PI3K 转变为磷脂酰肌醇2-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2-hydroxy kinase,PI2K),抑制 Akt的活化,负性调节 PI3K/Akt 信号通路而抑制肿瘤的发生[2]。但也有研究表明,SHIP2促进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Prasad 等[3]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证明,高表达 SHIP2能促进乳腺癌细胞增长与远处转移。另有文献报道,SHIP2可以促进前列腺癌和喉癌的发生[4]。本研究主要探讨 SHIP2在结直肠癌标本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对结直肠癌细胞系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
新疆哈萨克族ADD1基因Gly460Trp多态性同高血压病的关联
目的探讨在新疆哈萨克族遗传隔离群中内收蛋白α亚单位(α-adducin,ADD1)基因第10外显子Gly460Trp多态性同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关系.方法收集哈萨克族EH组278例,正常血压(normaltensive,NT)组220例.测定EH患者和NT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浆胆固醇、三酰甘油.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用MS-PCR法检测ADD1基因Gly460Trp多态性.结果 Gly460Trp多态性符合Hardy-Weingerg平衡.Gly460Trp基因型频率(P=0.54)及等位基因频率(P=0.45)分布在EH组及NT组无统计学差异.对未治疗的EH者,未发现Gly/Gly、Gly/Trp、Trp/Trp基因型间血压、体重指数、血糖、血脂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DD1基因Gly460Trp多态性可能与新疆哈萨克族EH发病无关.
-
蛋白激酶C与内皮细胞骨架蛋白和血管通透性研究进展
蛋白激酶C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激酶和细胞内信号分子,可作用于多种底物蛋白;内皮细胞骨架蛋白作为PKC的一种重要作用底物,在维持细胞形态、黏附及细胞连接中起重要的作用.
-
凝血酶与神经细胞骨架蛋白的研究
目的观察凝血酶与神经细胞骨架蛋白的关系及使用凝血酶抑制剂(如水蛭素)及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是否能减轻凝血酶对脑细胞的毒性损伤,是否存在治疗的有效时间.方法分别以不同剂量的凝血酶注入SD大鼠尾状核,建立SD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神经细胞骨架蛋白的改变.SD大鼠随机分为6组.1组:生理盐水组;2组:小剂量凝血酶组;3组:大剂量凝血酶组;4组:小剂量凝血酶与小剂量水蛭素同时注入组;5组:大剂量凝血酶与大剂量水蛭素同时注入组;6组:尼莫地平组.每组每时相(4h、24h、48h、3d、7d)各5只SD大鼠.结果大剂量凝血酶的早期(4h)即能引起细胞骨架蛋白的变化,24h~48h可进一步导致可逆或不可逆损伤,3至7d则主要造成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即坏死,而生理盐水,小剂量疑血酶无此作用.水蛭素可拮抗凝血酶的这种作用,尼莫地平组4h神经细胞骨架蛋白无明显变化,24h~48h可导致神经细胞可逆损伤,3至7d则主要造成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结论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能减轻或延缓凝血酶对脑细胞的毒性作用,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由以上结果可推测早期脑水肿是由于凝血酶对脑细胞的毒性作用所致,这种作用(可能通过凝血酶受体)可引起神经细胞突起的改变而造成细胞损伤.
-
细胞骨架蛋白与肾脏疾病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真核细胞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成分,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丝.其中,微丝是由肌动蛋白(actin)、肌动蛋白结合蛋白以及肌球蛋白(myosin)三者构成,其基本成分是肌动蛋白,分子质量(Mr)为43 KD.
-
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细胞骨架影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紫外线辐射所致皮肤细胞骨架蛋白质组整体变化规律.方法:分别提取30 mJ/cm2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前后角质形成细胞HaCaT株和10 J/cm2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前后成纤维细胞的总蛋白,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分离经Imaging Master 2D软件分析双向电泳图谱以发现差异表达蛋白,并对部分差异表达蛋白进行胶内酶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分析,测定其肽质量指纹图谱.在网上蛋白质数据库检索鉴定差异蛋白.结果:获得良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图像分析显示在紫外线辐射前后很多蛋白质发生差异表达,对差异表达的部分蛋白点进行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经Mascot软件检索人非冗余蛋白质数据库后,鉴定出7个涉及皮肤细胞骨架的蛋白质:微管蛋白α2和微管蛋白β5,角蛋白1 K7、角蛋白K8、角蛋白K13、角蛋白K18和角蛋白K19.对它们的功能和与紫外线辐射的可能天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紫外线辐射可以诱导皮肤细胞骨架蛋白质组发生改变,而这些骨架蛋白的变化不仅与皮肤细胞应对紫外线辐射并清除其损伤密切相关,还可能进一步参与紫外线诱导的细胞凋亡及细胞癌变.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成骨细胞骨架蛋白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成骨细胞骨架蛋白的作用.方法 用含不同浓度bFGF F12培养基对成骨细胞进行24 h预孵后,将成骨细胞接种于喷砂处理的钛片上,第3 天终止培养,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及免疫荧光的方法对细胞骨架进行形态学观察以及荧光定量检测.结果 成骨细胞中的微丝骨架呈纤维状,以与细胞长轴平行的方向排列. 9 ng/mL和27 ng/mL bFGF预孵成骨细胞,能增加成骨细胞中细胞微丝骨架蛋白F-actin的含量.结论 一定浓度的bFGF能促进成骨细胞骨架蛋白的表达.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骨架蛋白 -
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与骨架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表型与细胞骨架蛋白表达之间的生物学意义.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s,实验分组为:对照组、血清饥饿组、血清再培养组,RT-PCR检测表型基因平滑肌22α(smooth muscle 22 alpha,SM22α)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骨架蛋白F-肌动蛋白(F-actin)的表达.结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照组SM22α表达较低,细胞呈多角形或短梭形,细胞多有板状突起,F-actin的荧光强度明显减低;血清饥饿组SM22α表达恢复上调,VSMCs多细长,呈梭形,少见分裂相细胞,F-actin的荧光强度升高;血清再培养后SM22α表达减少,细胞呈增殖状态,见核分裂现象,F-actin的荧光强度减低.结论:VSMCs的表型和细胞骨架形态和数量表达之间有着重要的相互联系,它们在维持细胞功能、血管重构及在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