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15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安全性研究

    作者:张启媛;王护民;姚永祥;刘宏凯;吴培华;刘家发

    目的了解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简称DPCPV)杀虫剂的毒性、致病性以及刺激性.方法根据<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结果 DPCPV对雌、雄性Vistar大鼠急性经口LD50大于5 000 mg/kg;急性经皮LD50大于2 000 mg/kg,均属低毒类.经4周染毒观察,在1 000 mg/kg剂量经腹腔每5天1次共3次染毒后,所有观察指标(体温、体重、血常规、ALT、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肝、肺、肾、脾脏体比),与对照组比较,表明该样品对大鼠无明显毒作用.涂敷法致敏试验,对豚鼠致敏率为0.对兔眼刺激积分指数(I.A.O.I)为4分,平均积分指数48h后为0.眼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结论由此可见,该生物杀虫剂为无毒性,无刺激性,对哺乳动物是安全的,值得开发应用.

  • 足穴治疗仪的设计及应用

    作者:黄菊英;严华刚;鲁玮媛;刘志翔;王春燕;许莉莉;吴瑞;李延玲;马宗廉

    运用PC机与8051型单片机串行通讯,实现了足疗时足底穴位调节的自动化和刺激量可视化,从而克服了目前市场上手动调节的弊病.

  • 舒肺贴不同刺激强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路广;李欢欢;张盼奎;余学庆;李建生

    目的:分析舒肺贴不同刺激强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疗效的影响,以确定佳刺激强度。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以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发泡组与未发泡组,在“三伏天”前的第10天、“三伏天”内的第1、10、20天,“三伏天”后的第10天各贴敷1次。结果:共纳入164例,其中脱落18例,符合方案146例。发泡组与未发泡组之间治疗后年急性加重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个月临床症状与体征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肺贴不同刺激强度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性。

  • 不同强度、不同频度电针对慢性痛大鼠镇痛作用的比较

    作者:刘俊岭;陈淑萍;高永辉;孟凡颖

    目的:对比不同强度、不同频度电针的镇痛效应.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10)、1 mA 电针组(n=30)和 5 mA 电针组(n=30),后两组又各分为每天1次(1 t/d)、隔2日1次(1 t/3 d)和每周1次(1 t/w)组,每组各10例.于鼠右侧臀部分离坐骨神经后,在该神经分叉的近心端松松做4个结扎,造成慢性压迫性损伤(CCI)疼痛模型.手术后 5 d 开始用辐射热测痛仪的光源分别照射大鼠两侧足底部,测定大鼠双侧缩腿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 PWL),用患-健侧PWL的差值作为疼痛反应的变化值.电针双侧"足三里-阳陵泉",通电刺激 30 min,频率为 2/15 Hz,不同组的强度分别为 1 mA 和 5 mA;3个电针组每天、每 3 d 和每周各电针1次.结果:①当用 1 mA 的刺激强度时,与模型对照组比,3个电针组从电针后第 1天(第1次电针)起各组PWL的差值均明显减低(P<0.05);3个电针组之间比,1 t/3 d 组和 1 t/w 组PWL的差值明显高于 1 t/d 组(P<0.05),说明3种频度的电针都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而 1 t/d 的镇痛效果佳.②采用 5 mA 电针时,与模型组比,1 t/d 组和1 t/w 组第1次电针至第 21天,PWL的差值也明显减低(P<0.05),说明较高强度的电针治疗,每天和每周各1次的治疗频度亦表现出有良好的镇痛效应;而 1 t/3 d 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③给予1 t/d 和 1 t/3 d 电针治疗频度,1 mA 和 5 mA 刺激强度的镇痛效应比较,前者PWL的差值降低明显较快(P<0.05),而每周1次两种强度电针的PWL差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大鼠CCI模型上给予 1 t/d 和 1 t/3 d 的治疗频度时,低强度电针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高强度电针;每周1次治疗时,1 mA 和 5 mA 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在结扎坐骨神经造成CCI疼痛大鼠上,1)1 mA 和 5 mA 两种强度的电针都有不同程度的镇痛作用,低强度电针的镇痛作用明显优于高强度电针;2)低强度电针时,每天1次、隔2日1次和每周1次等3种治疗频度比较,每天1次治疗的镇痛效果好,而较高强度电针时,每天1次、每周1次治疗均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 不同强度针刺对神经病理性镜像痛大鼠痛阈和脊髓背角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沈醉;邵晓梅;方芳;孙晶;房军帆;方剑乔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针刺干预神经病理性镜像痛大鼠脊髓背角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表达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弱刺激手针组、强刺激手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L5脊神经结扎(SNL)法制备神经病理性镜像痛模型;弱刺激手针组于SNL术后3~11d隔日以细针(0.22 mm×13 mm)对双侧“环跳”穴进行针刺干预,幅度180°,频率60次/min,持续捻转2 min后留针,15 min时以相同强度再刺激1次,30 min时出针;强刺激手针组以粗针(0.3mm×13 mm)进行幅度360°、频率180次/min的针刺干预,其它操作与弱刺激手针组相同.于SNL前,SNL后3、7、12d时检测双侧后足机械痛阈.SNL后12d,各组随机取4只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双侧脊髓背角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SNL后3、7、12d,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同侧痛阈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7、12d时强刺激手针组同侧痛阈升高(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NL后7、12d时模型组对侧痛阈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SNL后7、12d时强刺激手针组对侧痛阈升高(P<0.01).模型组双侧脊髓背角p-ERK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强刺激手针组双侧脊髓背角p-ERK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强刺激手针缓解神经病理性镜像痛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双侧脊髓背角p-ERK的表达有关.

  • 电针对安氟醚低肺泡有效浓度的影响

    作者:唐育民;魏湘华;尹志礼;郝冰

    目的:观察电针对安氟醚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病情分级标准)Ⅰ~Ⅱ级腹部手术患者50例,年龄24~60岁,男女不限,随机分为A组(单用安氟醚组,n=25)、B组(安氟醚加电针刺组,n=25)两组.两组病人予以口咽表面麻醉,清醒状态下气管插管,连接循环紧闭麻醉机吸入安氟醚,B组选择左右下翳风和三阳络穴位,经皮进针捻转致患者感觉酸胀为止,同侧针经同组导联连接韩氏刺激仪(LH202H型).先进行针麻诱导15~20 min,采用疏密波、2/15 Hz频率、刺激强度2~4 mA(以病人耐受为宜),根据Egger描述的MAC测定方法,测定两组MAC.结果:A组MAC值为1.67 V%,与以往报道基本一致.B组由于电针刺的介入,MAC值显著下降,MAC值为1.15 V%,大约下降31%,与A组比较P<0.01,与我们以往采用针刺复合安氟醚临床全麻结果相似.结论:电针刺镇痛作用肯定,与安氟醚复合应用能降低安氟醚低肺泡有效浓度.

  • 不同针刺方法对神经病理性镜像痛大鼠负性情绪和前扣带皮层小胶质细胞增殖和形态的影响

    作者:沈醉;王佳玲;温存;孙晶;房军帆;邵晓梅;方剑乔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神经病理性镜像痛大鼠前扣带皮层(ACC)小胶质细胞增殖和形态的影响,探讨不同针刺方法对镜像痛大鼠负性情绪的干预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A)组、模型(B)组、2/l00Hz电针(C)组、弱刺激手针(D)组.后3组采用L5脊神经结扎(SNL)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镜像痛模型.于SNL前,SNL后3、7、12d时检测双侧后足机械痛阈.SNL后12d,采用旷场试验观察大鼠负性情绪行为,免疫荧光法计算各组前扣带皮层OX-42阳性细胞数量并观察形态变化.结果:SNL后12d,与A组比较,B、D组双侧痛阈明显下降(P<0.05),B、C组大鼠负性情绪行为明显增加(P<0.05),且伴随ACC区域OX-42阳性细胞显著增加(P<0.05),形状呈激活状态;与B组比较,C组双侧痛阈明显升高(P<0.05),D组负性情绪行为明显减缓(P<0.05),且伴随ACC区域OX-42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5),形状呈静息状态.结论:弱刺激手针缓解神经病理性镜像痛负性情绪的机制可能与抑制ACC小胶质细胞增殖活化相关.

  • 专病笔谈--面瘫(5)

    作者:黄移生;刘春辉;董聪慧;马小红;裴磊;廉玉麟;李相慧;葛书翰;葛继魁;奏黎虹;唐友斌

    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注意事项急性期:发病在15天以内.病之初起,邪气盛、正气较足,多属实证,治宜泻法,以祛其外邪,常用地仓、颊车、四白、阳白、下关、迎香、合谷等穴位.采用浅刺、轻刺、不提插、不捻转、不透穴的手法,用电针疏密波5~10分钟,刺激强度以面肌可见轻微收缩或不疼痛为度,随病情好转,可适当延长通电时间,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天为一疗程,并可根据病情需要适量给予抗炎、抗病毒药物静脉滴注治疗.笔者认为这一时期是整个治疗的关键,如果施治得法,预后良好,反之则预后较差.许多报道认为急性期是在7天以内,但笔者在临床观察到有些患者在10天后病情仍有加重,极少数患者能在7天以内恢复的.而治疗过程中症状有所加重,是病情发展的一个自然过程.

  • 不同强度电针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祖丽;唐成林;余敏;侯懿烜;郜婕;刘仁建

    目的:观察电针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强度电针刺激的减肥效应差异.方法:用普通鼠饲料喂养的SD雄性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制作肥胖大鼠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肥胖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剌1组、针刺2组,每组10只.针刺1组、针刺2组针刺-侧足三里和三阴交穴,并分别施以强度为1V和2V的电针刺激,每次治疗1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4d.分别计算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的Lee's指数,实验室检测大鼠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采用RT-PCR技术测定脂肪组织CRP、IL-6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两个针刺组大鼠Lee's指数、脂肪组织CRP、IL-6基因mRNA表达以及TC和TG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针刺2组大鼠较针刺1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个针刺组LDL-C、HDL-C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针刺1组与针刺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降低肥胖大鼠脂肪组织CRP、IL-6基因表达,改善肥胖大鼠机体的炎性反应状态,且2V电针刺激比1V电针刺激效果更好.

  • 用于经颅磁刺激铁芯线圈的仿真研究

    作者:孙有为;康宜华;孙燕华;朱沁

    目的 研究铁芯线圈感应电场的仿真方法,分析铁芯截面大小对线圈性能的影响.方法 针对铁芯线圈结构复杂及存在非线性介质的特点,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oft对铁芯线圈模型进行瞬态磁场仿真,求解不同铁芯大小的线圈模型在空间域的感应电流分布,利用静态仿真求解电感值.结果 计算出不同线圈在深度5 mm沿坐标轴的电场分布曲线,并统计曲线中旁峰值与大值之比.对比仿真结果发现随着铁芯截面增大,线圈的刺激强度与电感值增加,聚焦性能先增强后减弱.当铁芯截面约为空心区域面积1/16时,铁芯线圈聚焦性好.结论 本研究对带铁芯磁刺激线圈的设计具有参考作用.

  • 蟾蜍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相对不应期特点的分析

    作者:郭华;曲瑞瑶;童学红

    神经细胞在相对不应期发生动作电位(AP)幅度减小,阈值(50%的概率可爆发AP的刺激强度)升高,且AP均为"全或无"的[1,2].而蟾蜍坐骨神经复合AP相对不应期产生AP的状态如何,及其与刺激强度的关系虽然在生理学实验指导中有所涉及[3],但并不全面,尚有待实验加以证实,且其与单个神经纤维相对不应期AP的关系如何,亦无文献报道.本实验详细地观察了相对不应期发生复合AP的阈值与幅度的关系,并阐明了其与单个神经纤维相对不应期A宾区别与联系.

  • 不同强度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性瘫痪吞咽障碍的研究

    作者:吕静;朱敏;张跃;汤健;赵晓科;徐怡

    目的:对不同强度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治疗脑瘫吞咽障碍患儿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脑瘫吞咽障碍患儿60例随机分为NMES I组、NMESⅡ组、NMES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训练,NMES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分别给予10mA、15mA、20mA不同强度NMES治疗共12周.分析4组患儿在治疗前后吞咽障碍严重程度、营养状况改善程度.运用表面肌电图测定颌下肌群sEMG中吞咽时程及平均振幅改变.结果:4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吞咽障碍评分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NMES组吞咽障碍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NMES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NMES组较对照组营养状况改善程度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中NMESⅢ组吞咽障碍及营养状况改善程度优于其他NMES组.sEMG平均振幅增高,吞咽时程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其中NMESⅢ组优于其他强度NMES组.结论:对脑瘫吞咽障碍患儿实施NMES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吞咽障碍、营养状况、咽部肌肉收缩功能.在可耐受范围内,增加刺激强度,可提高治疗效果.

  • 功能性电刺激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廖麟荣;王俊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造成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生理损伤的同时,还给心理带来严重的压力,对其回归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Plectrical stimulation.FES)技术是使用电刺激的手段,以精确的刺激顺序和刺激强度激活瘫痪或轻瘫的肌肉,使脊髓损伤患者恢复一定运动功能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1].恢复独立的步行能力是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康复目标.

  • 巴甫洛夫条件化改变初级感觉皮层的反应特性

    作者:张婷;王玮

    德国海德尔堡大学的研究者近日对巴甫洛夫条件化对于大脑体感诱发电位、肌电反应以及被试对于刺激强度的判断、厌恶程度如何等进行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初级躯体感觉皮层(SI)对联合型学习的记忆加工过程有一定的贡献,并且触觉反应的条件化可能会影响慢性疼痛刺激的感知.

  •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符秋养;梁勇;彭贤;王涛

    目的:探讨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的影响因素,揭示s-ABR更多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将24名健康成人(24耳)的s-ABR采用两种刺激率(11.1次/s、20.0次/s)和两种刺激强度(80dB SPL、60dB SPL)进行2×2×6析因实验,分析s-ABR波形评分值、各主波潜伏期及幅值。结果s-ABR波形评分值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各主波潜伏期的刺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幅值(除外Ⅴ波)的刺激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大部分主波潜伏期(除外A波、F波及O波)的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主波幅值(除外Ⅴ波和O波)的强度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波形量化评分、各主波潜伏期和幅值均无刺激率和刺激强度的交互效应(p>0.05)。结论s-ABR测试的刺激率和刺激强度在一定范围内没有相互影响,测试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刺激率和刺激强度。

  • 听觉皮层诱发电位在儿童听觉感知中的应用

    作者:刘海红;倪鑫

    1听觉皮层诱发电位概述听觉皮层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技术是指大脑在对声音信号进行感觉、认知、记忆过程中产生的电位,也称为晚潜伏期反应或晚皮质反应,其潜伏期为50~500ms。CAEP分为外源性成分和内源性成分。外源性则通常反映被动的感觉处理过程,其特点为依赖于刺激的有无,且对刺激的物理特性敏感,如刺激强度等。而内源性是指反映被动感觉处理以外的过程。值得注意的一点为,上述分类不可采取绝对的、非此即彼的原则。即使是通常被认为外源性的感觉诱发电位,也会受到如注意力等内源性因素的影响。同样,内源性诱发电位刺激信号受物理性质的影响,因此结合来源和发生时间的分类更为准确[1]。

  • 分贝在视野检查中的概念和意义

    作者:任泽钦

    在计算机辅助的现代自动视野计及经典的Goldmann视野计中,光标刺激强度的设计原理及其标定术语均涉及分贝(decibel, dB)这一重要概念.尤其是现代在以Humphrey和Octopus两种自动视野计为代表的视野检查中,视网膜光灵敏度或光感觉阈的高低及视野损害程度的轻重均直接采用dB作为衡量单位,而Goldmann视野计则是联合面积大小和亮度强弱两个因素,以表示光标刺激强度.

  • 基于熵指数评价的全身麻醉患者伤害性刺激强度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蒲从义;张国锋;马红瑞;沈洋;李朋

    目的:对熵指数在全身麻醉患者伤害性刺激强度评价的可行性进行探究。方法将asaⅠ~Ⅱ级择期实施下腹手术患者50例,依据手术麻醉诱导期间瑞芬太尼使用剂量,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且在特定的时间内对患者予以不同的刺激,之后对熵指数在不同刺激之下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在同组内,切皮刺激前后的熵指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0ma强直刺激与气管插管刺激前后熵指数,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刺激下,甲乙两组的熵指数变化相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瑞芬太尼加异丙酚)时,伤害性的刺激能够造成熵指数发生一定的提升,因而,在临床上,可以将熵指数作为一种衡量全身麻醉患者伤害性刺激强与弱的标准。

  • 熵指数用于评价全身麻醉患者伤害性刺激强度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薛照静;权翔;赵晶;黄宇光

    目的 评价熵指数(RE/SE)监测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患者伤害性刺激强度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8~65岁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的全身麻醉患者60例,根据麻醉诱导时瑞芬太尼的不同输注浓度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浓度在气管插管前由0 ng/ml变为1 ng/ml(A组)和瑞芬太尼浓度始终维持在3 ng/ml(B组).在指定时间先后给予80 mA强直电刺激(T2)、气管插管刺激(T12)及切皮刺激(T12').分别比较反应熵(RE)和状态熵(SE)在3种不同程度刺激前后的变化.结果 12例患者因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而退出本研究,A组实验对象为28例,B组实验对象20例.强直电刺激前后,RE和SE在两组内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气管插管后,B组RE和SE较插管前明显升高(P均<0.05),A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切皮刺激后,两组RE和SE较切皮前均明显升高(P均<0.05).同一刺激条件下,RE和SE在不同瑞芬太尼药物浓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下,伤害性刺激可导致RE和SE不同程度的增高,RE/SE可作为全身麻醉患者伤害性刺激强度的反映指标.

  • 电刺激嗅粘膜诱发嗅觉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春晓;倪道凤;李奉荣;陈兴明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依赖患者的主观感觉对嗅觉功能进行评判,其可靠性和定量性都很差.在术中全麻状态下更无法进行.为探索一种不受患者主观因素和状态影响的客观测试嗅觉功能的方法,本实验取家兔10只,雌雄不限,体重平均(2.0±0.2)kg,用质量浓度为3.5 g/100 ml戊巴比妥钠溶液腹腔注射(35 mg/kg)麻醉后,将自制刺激电极置于鼻腔嗅区粘膜,记录电极置于同侧头皮表面近嗅球部皮下,参考电极置于对侧相应位置.接地电极置于枕部皮下,在隔声屏蔽室内进行电刺激嗅觉粘膜诱发嗅觉诱发电位的检测.电刺激的提供及信号记录均由日产MEB-5304K型诱发电位仪完成.电刺激条件:脉宽0.5 ms的方波,PPS 2次/s,扫描时间100 ms,叠加20次,刺激强度从0.2~4.0 mA递增.在刺激频率、刺激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改变刺激强度,改变鼻腔刺激电极位置.

69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