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联合神经生长因子诱导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外胚层分化
目的:观察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在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04-03/09在暨南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完成.健康BABL/c小鼠按雌雄2:1的比例合笼过夜,第2天分开并检查.以见到阴栓为怀孕的标准,计为孕0.5 d.分离孕13.5 d BABL/C胎鼠肝脏,贴壁法收获胎肝间充质干细胞.用以下方案进行诱导: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10 μg/L)4 d;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10 μg/L)和成纤维生长因子8(10μg/L)4 d;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10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10μg/L)以及2%的B27 4 d.观察诱导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于诱导0,4,12 d收获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神经特异性基因表达;免疫细胞染色检测神经特异性蛋白的表达.以上实验均重复3次.结果:①形态学变化:经贴壁法分离的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呈均质梭形.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3 d,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开始变圆并聚集,呈神经干细胞样形态.经成纤维生长因子8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进-步诱导后,大部分细胞呈现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形态,极少数细胞呈星形胶质细胞样形态.②胎肝间充质干细胞经过神经生长因子的顺序诱导后,表达神经特异性基因:未诱导的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巢蛋白(nestin神经干细胞特异性)、低分子量神经丝蛋白(神经元特异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基因(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表达与看家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比值分别为(0.06±0.02),0,0;诱导4 d分别为(0.59±0.11),(0.46±0.23),(0.20±0.96);诱导12 d分别为(0.21±0.07),(0.85±0.31),(0.13±0.10).每种基因在不同诱导时间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③经过神经生长因子的顺序诱导,胎肝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神经特异性蛋白:未诱导的细胞不表达巢蛋白(神经干细胞特异性)、微管蛋白Tubulin(神经元特异性)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诱导4 d,圆形细胞及细胞团nestin染色阳性,Tubulin阳性细胞为(62.3±3.5)%,仅有(6.0±1.6)%的细胞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诱导12 d,巢蛋白阳性细胞开始减少,Tubulin阳性细胞达(90.3±1.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为(4.7±1.5)%.诱导12 d的细胞微管蛋白Tubulin阳性表达率与诱导4 d的细胞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而诱导12 d的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诱导4 d的细胞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在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提供的信号作用下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诱导结束后,细胞表现为典型的神经元形态并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Tubulin.
-
人成体脑皮质神经干细胞系的建立及细胞体外分裂增殖特征
目的:建立成年人脑皮质神经干细胞系,为临床自体移植治疗脑损伤提供资料.方法:实验于2002-09/2004-05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干细胞中心实验室进行,外科手术获得成年人脑皮质碎片(已签定自愿同意书),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神经干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进行鉴定.结果:部分成人脑皮质细胞,在体外分裂增殖形成细胞球,能进行连续传代,并分化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3种主要类型细胞:具有一个或两个长突起、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神经元样细胞,具有多个粗大突起、分支较多而胞体欠规整的星形胶质样细胞,具有多个细长突起、分支较少而胞体小且规整的少突胶质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分别具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结论:成人脑皮质的部分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
-
兔肌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及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观察
目的:探讨兔肌源性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和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取2月龄幼兔臀肌1 g,采用胶原酶,dispase,胰蛋白酶分步消化,针头过滤,差速贴壁法分离肌源性细胞.用锥虫蓝染色细胞计数描记生长曲线,MTF法间接反映细胞增殖活性.作Bcl-2,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肌源性细胞.用分化培养基(DMEM+5 mL/L FBS+50 mL/LHS+10 mg/L BMP2+5 g/L维生素C+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10mg/L地塞米松+10g/L青霉素/链霉素)诱导细胞分化,用Osteocalcin,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成骨前体细胞.结果:用上述方法分离的肌源性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体积明显小于肌细胞,24 h贴壁,接种后36 h开始增殖,生长有明显的方向性,原代肌源性干细胞对数生长期为7~9 d,16 d汇合.第3代肌源性干细胞接种后第3~5天为对数生长期,约8 d汇合.细胞汇合后少部分细胞出现双核或三核,甚至出现核链,显示肌细胞分化倾向.约60%~70%的原代肌源性干细胞Bcl-2,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用成骨细胞分化培养基中培养2周后,大部分细胞Osteocalcin,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显示其成骨前体细胞分化.结论:用上述方法分离的肌源性细胞具有干细胞特征,并能在体外分化为成骨前体细胞和肌起源细胞,是一种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即肌源性干细胞.
-
自由基-线粒体-氧化应激-糖尿病
在正常机体,摄取的葡萄糖与氧在细胞的线粒体内生成机体所需要的能量-ATP,同时作为副产品产生了自由基,它是有害的物质,来源于细胞,又主要攻击的是细胞,促进细胞的伤害,在正常机体,由于自由基的存在而催人老化,但机体同时也存在抗自由基系统,使机体保持平衡.
-
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1 凋亡1.1凋亡的概念自从1972年由Kerr等[1]首先提出的凋亡(apoptosis)概念以后,细胞凋亡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凋亡--是指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性条件下,细胞按照自身既定程序主动结束生命的死亡形式.它与细胞分裂、增生、分化等同属于细胞基本的生命活动,对组织的生长发育具有同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维持机体平衡方面有积极的生物学意义.
-
细胞色素P450与药物性肝损伤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是一种含亚铁血红素蛋白,存在于细胞的微粒体、线粒体及内质网膜上,因其还原型与CO结合后在450nm有强吸收,故而得名[1].它自1958年被Klingenberg与Garfinkel发现报道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它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功能,对许多内源性及外源性物质都存在代谢作用,它在生物转化、药物代谢、解毒及化学致癌方面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获得对P450大量新认识,尤其在药物代谢及药物性肝损伤方面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
青春期瘦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994年Zhang等在遗传性肥胖小鼠(ob/ob小鼠)的脂肪组织中采取定位克隆技术,首次克隆出小鼠的肥胖基因(ob gene)[1].随后Jesse等又成功克隆了人的肥胖基因,该基因位于7q31.3,为单考贝基因.肥胖基因的表达产物即为"瘦素".它是一种多肽类激素,属于细胞因子家族.血清中的瘦素绝大部分是由脂肪细胞呈脉冲式分泌的,并存在昼夜节律性.瘦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脂肪细胞轴,通过瘦素受体来发挥作用.瘦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向中枢传递体内脂肪积存的负反馈信号,在减少摄食、增加能量消耗和抗肥胖中发挥重要作用.
-
转化生长因子-β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多肽生长因子,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胞组织中.由于其对不同类型的细胞和在不同的条件下作用于细胞的生物学作用不同,因而在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外基质蛋白的产生与降解、细胞的移行与凋亡及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TGF-β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调节作用,对肿瘤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
现代医学200词176.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指根据蛋白质种类、数量、局部存在的时间、空间上的变化来研究表达于细胞、组织及个体中的全部蛋白质(proteome),并从其结构和功能的角度综合分析生命活动的一门科学.
-
端粒、端粒酶及干细胞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 -蛋白质复合结构,负责维持染色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端粒酶主要由hTERC、hTERT和dyskerin构成,能够合成端粒并维持端粒的长度.端粒的长度和端粒酶活性影响干细胞的老化和肿瘤的形成,端粒的缩短和端粒酶的再激活在于细胞、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及功能上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现就端粒及端粒酶的结构、功能、调控及其与干细胞的功能加以综述.
-
从哲学角度对肿瘤发生发展与免疫逃逸的研究
引起肿瘤的原因和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大量、广泛的研究证明,肿瘤的发生是多种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免疫功能状态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肿瘤细胞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细胞基因突变等原因会表达一些新的抗原,这些新抗原可被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杀伤,机体可通过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发挥抗肿瘤作用.
-
TRPV1抗炎保护功能的研究新进展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TRPV1)属于瞬时受体电位(TRP)超家族重要成员之一,是一类主要位于细胞膜上的重要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在 TRPV 亚族中, TRPV1与炎性疼痛的形成关系为密切[1]。研究表明,TRPV1是感觉神经介导某些伤害性刺激的分子整合器,与炎性疼痛的产生关系密切,多种神经炎症介质和内源性介质( SP、PG及NGF等)均可直接或间接激活TRPV1[2]。 TRPV1被激活后,会使胞外钙离子内流,从而兴奋感觉神经元,释放兴奋性氨基酸和多种神经肽,引发相关生物学效应。大量研究显示 TRPV1激活对抗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3]。
-
血液细胞形态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对血液细胞形态学教学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改善教学硬件设施,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及共览显微镜进行教学,以不同的方式将各种血细胞形态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细胞形态的理解更加深入,不局限于细胞图片的平面结构,而要对细胞有立体的感觉,了解细胞间的细微差别,使学生能区分各种常见的血细胞.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简要介绍如下.
-
成人血清ALT ULN的影响因素分析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是肝细胞损伤的一个敏感指标,用于诊断肝病已有50余年的历史[1].ALT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并且发现很多组织细胞中包含此酶.它的作用是将丙氨酸的氨基转移给酮戊二酸[2] .ALT在肝脏中的含量高,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主要位于细胞的线粒体中,人们认为在诊断肝病方面ALT较 AST更特异[3] .ALT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一直设置为40 U/L,范围为30~50 U/L,近的一些研究对这个沿用已久的ALT正常值范围的准确性提出质疑,并建议修订ALT正常值上限[4].
-
整合素拮抗剂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1987年,Richard Hyncs首次提出整合素的概念,它是指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受体,是关联细胞间或者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一族粘附分子.所有的整合素分子都是由α、β两条异源二聚体蛋白通过非共价键连接而成,目前发现的至少存在25种α亚单位和11种β亚单位,亚单位之间通过非随机的连接组合,组成大约20多种不同的整合素分子.
-
增加衰变加速因子可改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
衰变加速因子(Decay accelerating factor,DAF)作为一种位于细胞膜表面的补体调节成分,不仪可阻止C3和C5转化酶的装配,并且可通过诱导催化亚单位C2a的快速解离而使已形成的C3、C5转化酶失去稳定性,进而抑制C3a和C5a(前炎性成分)的产生.而C3a和C58在体内不仅可以介导炎症反应,而且可以通过与位于抗原提呈细胞和(或)T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而促进Th1和Th17的产生和存活.
-
关于奥曲肽在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作用
1 生长抑素及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价值尚有争议生长抑素(somatostatin)是在1973年首先从下丘脑分离出的一个具有14个氨基酸的肽类激素,是一种抑制多种激素释放的调节肽,具有5个不同受体亚型,广泛分布于细胞膜上,主要是抑制作用[2].
-
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研究概况
目前研究证实,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在进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octreotide,sandostatin,善得定,善宁)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改善预后,近期疗效确切[1].生长抑素(somatostatin)是一种能抑制多种激素释放的调节肽[2],广泛分布于细胞膜上,其作用方式是通过高亲和性的特异G蛋白介导的膜受体调节,主要是起抑制作用.
-
Apoptin-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选择
人类肿瘤是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对其生长失去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来.其机制,一般认为是由于细胞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造成的.当上述基因非正常表达的时候,细胞的正常增殖、分化和凋亡等一系列生命过程出现异常,既表现为细胞的无限增殖、分化不良与凋亡减少.结果新生细胞不断产生、细胞的生存期延长.凋亡率下降使细胞数目不断增加导致局部生长优势,形成肿瘤.除了肿瘤细胞自身过度增殖以外,凋亡的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结局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促进肿瘤的凋亡可能是肿瘤的一有效治疗途径.Apoptin由鸡贫血病毒(CAV)基因组中Vp3基因编码,可特异性的诱导转化细胞和肿瘤细胞凋亡且其凋亡作用不依赖于野生型p53也不受Bcl-2过渡表达的影响.Apoptin不杀伤人类正常二倍体细胞亦无毒副作用.此种特性向我们展示了其在肿瘤治疗领域诱人前景.
-
静脉留置针配合微注泵持续输入5-氟尿嘧啶化疗的护理观察
5-氟尿嘧啶属周期特异性药物,半衰期短约10~20分钟.主要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周期的S期.作用特点呈时间依赖性.适合持续小剂量给药.我科2004年来采用静脉留置针配合全电脑微量注射泵持续输入5-氟尿嘧啶化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