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石房蛤毒素对大鼠心血管和呼吸功能的影响/T-2毒素急性中毒对动物小肠的损伤/国外毒素气溶胶吸入毒理研究动向/试纸膜免疫层析法检测的蓖麻毒素/相思子毒素的放射免疫检测方法
-
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毒素对小白鼠血液学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
为研究水华束丝藻粗提物进入小鼠血液后不同时间的毒性作用情况.通过培养水华束丝藻来提取石房蛤毒素,计算各种细胞的数量和成分变化来分析毒素对血液学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鼠在0.5 Mu/ml STX中毒后30分钟、6、12、24小时,其血液中各血细胞数量发生程度不一的变化.其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受影响不明显;而白细胞的变化则比较显著,约30分钟时的变化显著,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变化越不显著,即毒素对小白鼠血液各生理指标的影响随时间而减弱,24小时后小白鼠的血液各生理指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水华束丝藻粗提物中毒素和酸共同作用于小鼠血液,但它们作用的先后不同.pH5.3,0.5MU/ml的STX进入小白鼠血液后,12 h之前STX毒素的毒力作用占主导,而24 h则是酸中毒占主导.
-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筛选石房蛤毒素毒性分子学研究
目的 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筛选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中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STX)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 以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2a为受试对象,使用浓度分别为10-8 mol/L和10-9 mol/L的STX标准品和阳性对照NSP(10-10 mol/L)进行染毒.提取细胞蛋白、定量和酶解.iTRAQ标记后(其中114标记空白组、115标记浓度组1 (STX10-8 mol/L)、116标记浓度组2(STX10-9 mol/L)、117标记阳性对照组(NSP10-10 mol/L)),进行LC-MS/MS分析.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蛋白进行分析.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共筛选出184个差异表达蛋白.与PSP相关的蛋白共有22个.筛选出的差异表达蛋白参与10种生物学过程、4种分子类型.结论 通过iTRAQ技术分析得到STX的差异表达蛋白,发现ABCB6、TLR8、TES、TIAM2可能是与STX毒素相关的蛋白分子.
-
河豚毒素及石房蛤毒素拮抗剂研究进展
河豚毒素(TTX)和石房哈毒素(STX)均是剧毒的非蛋白毒素,极微量即可置人于死地.TTX主要存在于河豚的睾丸、卵巢、肝、脾、眼球和血液内;STX主要来源于海洋或淡水中的某些有毒藻类,并通过食物链蓄积于贝类蟹类等水产品中.以往的研究已经明确了这两种毒素的理化性质及中毒机制,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这两种毒素的拮抗剂,如单链抗体片段、人造雪卡毒素、4-氨基吡啶及其衍生物、新鲜余甘果汁及S-P剂、新斯的明和东莨菪碱等.
-
河豚毒素和石房蛤毒素的中毒与防治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和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均是毒性很强的非蛋白生物毒素.TTX主要存在于河豚鱼体内,STX主要存在于有毒的贝类.在沿海地区,经常发生人因误食河豚鱼或有毒贝类中毒的事件,中毒后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对公共健康有一定的威胁.另外,由于它们稳定性好,毒性强,难以侦检和防治,并且应用生物培养等技术可能大量获得,这两种毒素也早已引起了各国军事毒理学家们的重视.TTX与STX同属海洋胍胺类毒素,虽然是不同的化学物质,却具有几乎相同的生物学作用.本文对这两种毒素的毒理学及防治研究一并作一概述.
-
麻痹性贝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利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麻痹性贝毒(PSP)的单克隆抗体,以便建立快速、灵敏、有效的毒素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甲醛法将半抗原石房蛤毒素(STX)与血蓝蛋白(KLH)偶联制备成完全抗原STX-KLH,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和克隆,HAT选择培养杂交瘤细胞,利用ELISA方法筛选出分泌抗STX-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并通过小鼠体内诱生腹水的方法获得单克隆抗体.结果:共获得4株能稳定分泌麻痹性贝毒抗体的阳性细胞株,建立了分析检测麻痹性贝毒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方法.对PSP中STX组分的检出限为20 ng/ml,IC50为220 ng/ml;对GTX2/3的检出限为10 ng/ml,IC5o为50 ng/ml.结论:所制备抗体具有高特异性和灵敏性,可用于研制高质量的国产快速检测麻痹性贝毒ELISA试剂盒.
-
生物膜干涉法研究STX与适配体间的相互作用
目的 研究石房蛤毒素与其适配体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生物膜干涉法测定石房蛤毒素与适配体间的亲和常数,结合常数及解离常数,以其类似物河豚毒素和随机序列分析该适配体的特异性.结果 该适配体可以与石房蛤毒素结合,Kd值为7.44 μM,且不与河豚毒素结合.随机序列以较低的亲和力与石房蛤毒素结合.结论 该适配体可以进行进一步优化,提高其与石房蛤毒素的亲和力与稳定性,以用于石房蛤毒素的检测,并用于石房蛤毒素的中毒治疗.
-
角螺中毒3例临床报告
患者,江某等3人,同一家庭,渔民.食用角螺3小时后同时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口唇及四肢麻木等症状.求治本院.入院体检3例患者均未见阳性体征.但入院后1小时病情仍进行性加重,2例出现呼吸困难其中1例伴失语.
-
石房蛤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目的 制备石房蛤毒素(STX)的单克隆抗体,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建立石房蛤毒素超微量的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STX-KLH偶联抗原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后获得稳定分泌抗STX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腹水诱生法制备大量单抗,采用间接竞争法建立STX-TRF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试剂盒,对试剂盒各项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该试剂盒低检出浓度为1.0 ng/ml,校准曲线线性范围为2.0~512 ng/ml,线性方程Y=-0.455 7X+22.872 (|r|=0.998 3),与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神经毒性贝类毒素(NSP)、失忆性贝类毒素(ASP)均无交叉反应,平均回收率为94.66%,与进口试剂盒同时检测广州市水产品中贝类毒素的含量,其相关系数为0.9764,P<0.001.结论 试剂盒各项指标均接近进口试剂盒水平,达到检验要求,可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
56例织纹螺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
织纹螺属贝类织纹螺科,种类较多,我省沿海有乌螺,又名红带织纹螺,沿海居民多喜进食,时有中毒发生.其所含的毒素为石房蛤毒素,属神经毒素,有类似箭毒肌肉麻痹作用,其中毒机理为阻断神经冲动传导所必需的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因而抑制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以致发生麻痹状态,此种毒素亦可直接刺激胃肠道,引起消化系统反应[1].我院2001年1月~2004年3月共收治织纹螺中毒患者56例.现将其急救治疗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