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排龈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刘玉秀;周瑾

    目的 探析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应用排龈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龈下楔状缺损患者予以分组研究,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合树脂美容充填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排龈术后采用复合树脂美容充填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76.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应用排龈术,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反应,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借鉴与应用的治疗方式.

  • 3MZ350纳米复合树脂、3M自酸蚀粘结剂联合排龈术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的疗效

    作者:张春芝

    目的 评价3M Z350纳米复合树脂、3M自酸蚀粘结剂联合排龈术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 60例150颗牙采用3M Z350纳米复合树脂、3M自酸蚀粘结剂联合排龈术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治疗后6个月、2年复查,以改良的美国公共健康部(USPHS)制定的评定系统标准记录修复效果.结果 治疗后6个月修复体固位率为100%,无脱落及继发龋,治疗后2年修复体固位率为98%,有2颗边缘着色,1颗修复体部分脱落.结论 3M Z350纳米复合树脂、3M自酸蚀粘结剂联合排龈术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的疗效肯定,是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 排龈术的发展及应用状况

    作者:曹盟;汲平

    排龈技术在口腔临床中,尤其是在固定义齿修复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也可应用于楔状缺损修复时,以获得良好的充填体边缘[1].固定义齿修复成功取决于良好的设计及精密的制作.牙体预备及印模制取是修复成功的关键,而排龈又是牙体预备及印模制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作者就近年来排龈术的发展及应用状况,作一简要的概述.

  • 排龈术与肩台车针联合应用于老年人根面龋治疗的效果评价

    作者:邹群

    目的 观察将排龈线与肩台车针联合应用于老年人根面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患有根面龋的老年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排龈线组)和对照组(传统法组)各34例,其中实验组患牙85颗,对照组患牙93颗.排龈线组备牙前在龈沟内放人排龈线,然后以肩台车针预备洞型;传统法组直接用传统裂钻和球钻进行窝洞预备,备牙后两组均采用Dyract AP复合体充填窝洞.观察2组患牙备牙后发生牙龈损伤出血、充填后形成悬突以及1年后的充填效果.结果 排龈线组牙体预备后牙龈损伤出血率和充填后悬突形成率均低于传统法组,1年后排龈线组充填成功率高于传统法组,3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 排龈线与肩台车针联合应用于老年人根面龋治疗可以取得更佳的疗效.

  • 排龈术对后牙邻(牙合)面洞临床疗效的影响观察

    作者:陈芮娟;王永红;沈晓峰

    由于后牙邻(牙合)龋邻面龋损区的自洁作用差,靠近或接触牙龈组织,所以一直是导致继发龋和牙周损害的薄弱点.我们对比了使用和不使用排龈术充填该类洞型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排龈术 Ⅱ类洞
  • 排龈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郝云飞;郭庆泰

    固定义齿修复中良好的排龈不仅能够获得基牙颈部龈下肩台清晰准确的印模,而且能够保护龈沟底上皮附着,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牙周的生物学宽度不受侵犯.本文就国内外排龈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固定义齿 排龈术
  • 排龈术联合调(牙合)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疗效

    作者:王萍;杨庚萍

    目的 探索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运用排龈术联合调(牙)(合).方法 选择深达2度以上双尖牙楔状缺损患者135例(患牙154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69例(78颗牙):先用排龈线排龈,分层充填光固化复合体,固化前进行咬合适应,完成充填后调(牙)(合);对照组66例(76颗牙):全层一次充填光固化复合体,固化前不进行咬合适应,充填后不调.结果 经2年的临床观察,试验组充填修复的保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4,P<0.05).结论 充填前用排龈线排龈,分层充填光固化复合体,固化前进行咬合适应,完成充填后调(牙)(合)等针对楔状缺损的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能提高充填修复的成功率.

  • 排龈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作者:叶伟彪;林宝宝;严研

    研究排龈术在修复牙龈下楔状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抽选接诊的100例牙龈下楔状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复合树脂填充治疗;观察组应用排龈线技术排龈后填充复合树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炎症水平,菌斑指数(PLI)与龈沟出血指数(BI)评分及临床疗效。治疗前,两组PLI、BI、TNF-α及IL-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PLI、BI、TNF-α以及IL-1β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填充修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下楔状缺损应用排龈术能有效降低填充修复后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减少牙龈区菌斑,提高填充修复效果。

  • 排龈术联合3Mz350纳米复合树脂充填治疗双侧上颌前磨牙楔状缺损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国廷;李伟;姚毅章

    目的 探讨排龈术联合3Mz350纳米复合树脂充填对双侧上颌前磨牙楔状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11月该院双侧上颌前磨牙楔状缺损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排龈后给予3Mz350纳米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则直接采用3Mz350纳米复合树脂充填,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时检测两组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和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及牙周袋探针深度(PD),并在1年后进行随访,观察其充填成功率.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龈沟液TNF-α、IL-1β、MMP-8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龈沟液TNF-α、IL-1β、MMP-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PLI、BI、PD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观察组充填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排龈术联合3MZ350纳米复合树脂充填治疗双侧上颌前磨牙楔状缺损,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缓解牙周炎性反应.

  • 排龈硅橡胶与排龈线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王聪

    目的:评价排龈硅橡胶(MFC)与排龈线2种方法排龈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116颗需全冠修复前牙,牙体预备后记录预备体边缘位置,分别为龈下≤2 mm或>2 mm.随机将患者分为排龈线组和排龈硅橡胶组(MFC组),其中:排龈线组57颗,龈下≤2 mm者34颗,>2 mm者23颗;MFC组59颗,龈下≤2 mm者31颗,>2 mm者28颗.排龈后对预备体排龈效果和印模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对预备体和印模质量进行观察,当边缘线位于龈下≤2 mm时,排龈线组和MFC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龈下>2 mm时,观察预备体排龈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印模质量2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排龈线比较,MFC用于龈上边缘或边缘在龈下2 mm以上时,操作更为简便且无创;当深度>2 mm时,排龈线的排龈效果优于MFC.

  • 排龈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顾敏;顾卫平

    排龈术是一种使用排龈材料使游离龈缘与牙面分离,暴露出龈下区域的方法,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口腔治疗的各个领域.不同排龈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和排龈效果各不相同,本文就临床中常用排龈术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以期给予临床参考.

  • 两种排龈方法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聪

    目的 研究在楔状缺损修复前使用两种排龈方法对其牙周组织及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全口至少有3个楔状缺损位于龈缘或龈下的患者(150颗患牙),每例患者的患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直接树脂修复,实验组分别用ULTRA排龈线,Expusyl排龈膏排龈后再充填.分别在治疗后记录牙龈出血(BOP)及患者主观感受,1年后记录患牙牙龈指数(GI),并参考改良USPHS评价系统进行综合临床评价,观察充填体脱落,继发龋及边缘密合情况.结果 充填后疼痛发生率:排龈线组与排龈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龈线组有5例出血;1年后两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牙龈指数和边缘密和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种排龈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充填体脱落率和继发龋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楔状缺损修复前进行排龈,可有效地保护牙周组织,提高充填质量.两种排龈方法均可达到理想临床效果,无创性排龈较排龈线操作时间短,简便舒适.

  • 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运用排龈术联合调牙合的临床分析

    作者:任璐

    目的:探讨排龈术联合调牙合在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牙科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楔状缺损患者35例(患牙109颗),对所有患者均在充填修复术中应用排龈术联合调牙合治疗。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35例患者中充填体保留率达94.3%(33/35);修复体表面、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牙龈炎症的满意率分别为88.6%、91.4%、88.6%、94.3%。结论:在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运用排龈术联合调牙合治疗楔状缺损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排龈术减少在固定修复中的牙龈损伤

    作者:李鹏;孟冰;刘高明;詹良军

    目的研究固定修复中,应用排龈术对牙龈组织的影响.方法在行固定修复术的187颗牙中,随即分为排龈组与不排龈组,对比两组基牙预备后、修复后3个月的牙龈指数及取模后进行模型评价,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排龈组与不排龈组的牙龈健康状况有显著性差异,排龈组印模质量明显高于未排龈组.结论应用排龈技术可减少牙龈组织的损伤及出血;有助于取得清晰的印模;有效减少牙龈炎症的发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