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泻患儿粪便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腹泻患儿粪便检测的结果,寻找小儿腹泻的致病原因.方法 收集腹泻患儿病历资料共150份,均接受粪便检测,包括细菌学检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A群轮状病毒检查,分析小儿腹泻的诱发因素.结果 真菌阳性率为3.33%,细菌学阳性率为32.0%,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为15.33%.功能性腹泻者74例,致病原因主要为食物过敏、喂养不当、气候变化剧烈、食量过多、消化道分泌功能失衡.结论 小儿腹泻好发于冬季,多发于1~2岁,多为功能性腹泻,具有季节性.
-
小儿腹泻临床诊断及治疗特点探析
目的 探讨小儿腹泻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126例小儿腹泻患儿,采用合理方法进行综合诊断,然后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通过调整饮食,配合抗病毒、助消化、抗炎、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等方法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思密达.结果 根据发病季节、病史,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观察,结合粪便镜检、培养可快速、准确诊断出小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的阳性率达54.8%.用思密达配合常规治疗小儿腹泻总有效率为9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合理方法越早诊断出小儿腹泻,越有利于及时治疗,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价格合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元阳县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现状调查
目的 为了解元阳县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现状,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水平,控制土源性线虫感染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11—12月在元阳县辖区内按东南西北中随机抽取5个乡镇的1032名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在近3个月未服用驱虫药的前提下留取清晨粪便备检,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测钩虫、蛔虫、蛲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虫卵,3~12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对各虫种感染率的性别、民族、年龄、职业分布进行统计描述,比较分析各虫种的感染率.结果 该次调查共检测1032人,感染348人,人群总感染率为33.72%,共查出钩虫、蛔虫、鞭虫3种虫卵,感染率分别为6.20%、6.69%、20.83%,钩虫、蛔虫、鞭虫3种虫卵混合感染6人,感染率为0.58%,以鞭虫感染率高,为20.83%,蛲虫和钩蚴感染率低,为0.00%.结论 该次现状调查表明,元阳县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率较高,要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宣传,普查普治,普及卫生知识,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同时加强改水、改厕、改善环境卫生等综合防治措施,逐步降低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率水平,以便控制和消除土源性线虫对当地居民健康的危害.
-
检测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腹泻患儿粪便中的轮状病毒,为临床诊断与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56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粪便标本,开展轮状病毒及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156例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呈现阳性者为37例,阳性检出率为23.72%,其中男性患儿检出率为22.68%(22/97);女性患儿检出率为25.42%(15/59).轮状病毒感染有明显季节性和年龄差异,11~12月腹泻轮状病毒感染高,为38.46%(15/39);其次为7~8月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率较高,为22.22%(16/72);再次以9~10月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率较低,为13.33%(6/45).1~2岁腹泻患儿阳性率高为28.21%(11/39);其次为0~1岁腹泻患儿阳性率较高为26.31%(25/95);再次为2~5岁腹泻患儿阳性率4.55%(1/22).结论:秋冬季1~2岁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的临床检出率较高,应采取积极防控措施.
-
386例婴幼儿腹泻检测及临床分析
为了探讨婴幼儿腹泻病因,我科于1996年4月~1998年4月,对我院就诊的386例婴儿腹泻患者进行了粪便检测.现报告如下.
-
腹泻患儿粪便检测结果分析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肠道微生态与小儿健康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儿童微生态环境尚不稳定,抗生素的应用,特别是广谱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越来越多,其中真菌引起的小儿腹泻亦不可忽视.
-
改良ELISA一步法检测小儿粪便轮状病毒
目的探讨改良ELISA一步法检测小儿腹泻粪便的轮状病毒,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应用快速轮状病毒抗原酶标诊断试剂盒(RotaFast)进行改良的ELISA一步法检测小儿腹泻粪便轮状病毒抗原695例.结果经检测小儿腹泻粪便695例,阳性率达75.97%(528/695).结论改良ELISA一步法检测小儿粪便轮状病毒,具有快速、敏感,方法简单,结果准确等优点.
-
粪便中miRNA-424表达用于结直肠癌诊断和筛查的价值
目的 探究粪便中miRNA-424表达用于结直肠癌诊断和筛查的价值.方法 选取3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患者的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术前粪便标本、术中肿瘤组织,以及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同时选取36例健康体检人群的粪便.将所有粪便及组织中的RNA分别提取出来,对各标本中10个miRNA的表达量,用RT-PCR检测,选出结直肠癌患者及健康人群中的粪便以及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表达存在差异的miRNA,对miRNA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的评估,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粪便中的miRNA-92a、miRNA-21、miRNA-31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iRNA-143的相对表达量较低(P<0.05);相较于癌旁正常组织,观察组癌组织的miRNA-143的相对表达量较低,但是miRNA-96、miRNA-221、miRNA-31、miRNA-92a、miRNA-17、miRNA-21相对表达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曲线下面积(AUC)较大的有miRNA-92、miRNA-143、miRNA-21、miRNA-31;AUC经组合之后都大于0.9,其中达到0.997的是miRNA-143+miRNA-21,特异度及敏感度是0.952、0.974.结论 在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体检人群间,以及癌旁正常和结直肠癌组织间,均检测到miRNA-92a、miRNA-143、miRNA-21、miRNA-31的表达有明显差异,联合的miRNA-143+miRNA-21,对结直肠癌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
警惕诺如病毒性肠道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我国很多地区每年都有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散发病例发生.什么是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是一组杯状病毒科的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的急性无菌性胃肠炎的重要病源之一.以前国内也称之为“诺瓦克样病毒”,因为其原型株诺瓦克病毒是1972年首先由美国科学家通过对1968年美国诺瓦克地区一所学校胃肠炎暴发疫情中病人的粪便检测而发现,并因此而得名,该组病毒极易变异.
-
有家禽家畜密切接触史的腹泻患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结果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病原菌,由其引起的感染在人群中比较常见,属于全球性疾病[1].该菌分布于自然界多种动物中,家禽家畜带菌率较高.国内既往对该菌重视不够,医务人员普遍缺乏对该菌的认识,极易造成误诊使感染者很难得到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为了解南通市家禽家畜密切接触者腹泻人群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感染状况,我们于2011年5-10月采集与家禽家畜有密切接触史的腹泻患者粪便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IARC对结直肠癌筛查方式评估的解读
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通过对目前结直肠癌筛查方式的综述回顾,对目前广泛使用的粪便检测、 内镜检查和CT结肠成像术对降低结直肠癌发病、 死亡的效果及其收益/伤害比进行了综合的评估.认为通过任何形式的粪便隐血检测,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的证据充足.但是,降低发病率的效果证据有限;单次内镜检测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证据均十分充分.而CT结肠成像检测在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的证据均十分有限.上海市自2011年其启动了全市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肠镜的依从性上仍和美国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增加人群项目参与度,同时鼓励50岁以上人群至少进行一次肠镜检查,进一步降低上海居民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的风险.
-
64株与沙门菌、志贺菌血清凝集的肠杆菌鉴定
我县每年一次的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粪便检测标本中,经常发现有符合沙门菌、志贺菌三糖铁反应的可疑菌落与沙门、志贺菌诊断血清发生凝集,而系统生化鉴定又不符合的交叉凝集现象. 因为工作量大,血清凝集很费时间,我们采用可疑菌落-三糖铁-多价血清凝集-系统生化-血清分型的操作流程. 一经多价血清凝集先做系统生化,生化确证后再血清分型. 在检测中我们发现有64株与沙门菌、志贺菌多价血清凝集的菌株,经系统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与沙门菌AF-O多价血清凝集的菌株有37株,其中5株确诊为沙门菌;与志贺菌多价血清凝集的菌株有27株,其中2株确诊为宋氏志贺菌. 检测结果显示,与肠道主要致病菌交叉凝集的常见肠道杆菌,第一是蜂房哈夫尼亚菌,其次是大肠埃希菌. 现将64株菌株鉴定过程分析如下.
-
AVE-562全自动粪便分析仪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评价AVE-562全自动粪便分析仪检测粪便标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手工镜检法和AVE-562全自动粪便分析仪同时检测3028例患者的粪便标本,以手工镜检法为金标准[仪器自动隐血(OB)检测与武汉康珠OB试纸条人工检测结果比较],对粪便常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计算AVE-562全自动粪便分析仪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结果 仪器自动OB检测与武汉康珠OB试纸条一致率为97.85%(kappa=0.918).以手工镜检法为金标准,AVE-562全自动粪便分析仪检测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寄生虫虫卵和脂肪球的敏感性分别为86.05%、80.95%、72.00%和91.89%;特异性分别为99.63%、99.80%、99.73%和99.86%;准确率分别为99.44%、99.54%、99.50%和99.67%;kappa值分别为0.810、0.827、0.703和0.930.结论 AVE-562全自动粪便分析仪粪便常规检测RBC、WBC等指标与手工镜检法一致性较好,仪器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52例临床分析
人类轮状病毒作为婴幼儿急性肠炎的重要病原已有所认识,为了解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征,我们收集了2000年1~12月住院的285例新生儿腹泻患儿中,粪便检测呈轮状病毒阳性者52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
1例钩虫病致缺铁性贫血误诊分析
目的 提示临床医生及检验工作者,对于缺铁性贫血、铁蛋白减少、嗜酸细胞增高等不明原因贫血,应高度怀疑钩虫感染的可能.方法 对1例退休农民缺铁性贫血病例进行粪便检测虫卵.结果 根据患者体征和医院血常规检验报告单,经改良加藤厚涂片粪检法检查,确定为钩虫病引起的嗜酸细胞增高,缺铁性贫血.结论 临床医生及检验工作者应加强寄生虫病专业培训,熟练掌握寄生虫病的诊断有关知识.
-
339名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对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9月选择泗洪县峰山乡中小学校在校学生339名作为调查对象,从学校收集学生采集当日的新鲜粪便送检,采用改良加藤厚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分别进行肠道寄生虫卵的检测.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18.23%)高于中学生(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23,P<0.05).男生与女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600,P>0.05).49名感染者,钩虫感染占65.31%,蛔虫感染占28.57%,鞭虫感染占6.12%.结论 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仍然较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降低其感染率.
-
829例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分析
目的 对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以了解A组轮状病毒(RV?A)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腹泻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结果 在829例患儿粪便标本中共检出RV?A阳性175例,阳性率为21.1%.全年均能检出RV?A阳性,以秋季阳性检出率高,占全年阳性率的81.7%.不同性别腹泻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中以0.5~1岁和1~2岁组的阳性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以秋季高发,提示临床加强腹泻婴幼儿粪便中RV?A检测,对临床早诊断、早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对当前大肠癌筛查策略和方法的评析
就全球而言,在肿瘤导致的死亡原因中大肠癌位于前列.有证据显示,对处于一般风险水平的人群进行筛查,可通过发现、切除癌前病变,降低死亡率并阻止癌症的发生和发展.目前的筛查方法主要有粪便检测和结肠结构性检测,前者一次所需费用较低,有利于发现早期癌症,但对于高危腺瘤的检出率不高,且需重复进行,而后者则可以发现高危腺瘤和早期癌症,但该操作具有侵入性.每种筛查手段均各有优势和局限性,佳的筛查方法仍不清楚,其效果的优劣终取决于检测的质量和病人的依从性.在美国,结肠镜是主要的筛查方法.在筛杳前需对人群进行危险度分层,一般危险人群筛查的起始年龄是50岁,终止年龄尚不清楚.大肠癌术后随访监测时间为5~10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我们建议把直接结肠镜检查作为大肠癌机会性筛查的首选方案,把FIT-肠镜筛查作为次选方案.而在系统性筛查中,则应把FIT-肠镜筛查作为首选方案.
-
粪便检测在炎症性肠病评估中的价值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 CD )。诊断依据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排除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作出诊断。目前评估肠道炎症程度的方法仍是内镜表现以及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程序较为繁琐、费用较高,且具有侵入性而影响检测的频率和患者的依从性。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可反映疾病的活动性,但结果判断粗糙,不具有特异性,且影响因素较多而影响其准确性。粪便检测一直作为消化道疾病的常规检查,由于粪便组成复杂、特异性差,限制了其在疾病诊断、评估中的应用,但粪便可更为直观地反应肠道炎症疾病活动性,其无创性、方便及经济性更为患者所乐于接受。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中强调粪便常规检查和培养不少于3次,有条件可将粪便钙卫蛋白作为辅助指标检查。随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粪便检测中,除常规检测中的红白细胞、隐血试验外,其炎性标志物如钙卫蛋白(Ca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髓过氧化物酶(MPO)、乳铁蛋白、M2型丙酮酸激酶、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抗体如中性粒细胞浆抗体,以及DNA的提取,脱落细胞的检测,大便培养菌群分析均有助于检测患者疾病的活动性以及疾病的评估,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准确性。
-
粪便miRNA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粪便中miRNA的表达情况,评价粪便miRNA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收治并手术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粪便标本、术中肿瘤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同时收集20例健康体检人群的粪便作为对照组.分别提取所有组织及粪便中的RNA,用RT-PCR检测各标本中10个miRNA (miRNA 17、miRNA18a、miRNA21、miRNA31、miRNA92a、miRNA96、miRNA143、miRNA181b、miRNA221、miRNA222)的表达量,选出CRC组织与癌旁组织、CRC患者及健康人群中表达存在差异的miRNA,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miRNA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癌组织中的miRNA-17、miRNA-21、miRNA-31、miRNA-92a、miRNA-96、miRNA-221的表达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均P<0.05),miRNA-143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miRNA-21、miRNA-31、miRNA-92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均P<0.05),miRNA-143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miRNA-21 +miRNA-143二者联合对结直肠癌的AUC为0.998,敏感度为0.975,特异度为0.953.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之间、CRC患者与健康体检人群之间均检测到miRNA-21、miRNA-31、miRNA-92a、miRNA-143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miRNA-21 +miRNA-143二者联合对结直肠癌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