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杀草强诱导人甲状腺Nthy-ori-3-1细胞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谱变化
目的 以人甲状腺Nthy-ori-3-1细胞为受试对象,通过差异性表达谱芯片分析,探索杀草强致人甲状腺肿瘤的相关机制.方法 以1~ 100 μg/mL杀草强处理Nthy-ori-3-1细胞24 h后,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100 μg/mL杀草强处理细胞24 h后,做基因表达谱分析,并用GO(Gene Ontology)分析和pathway分析芯片结果,用实时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 MTT结果显示,所有检测浓度杀草强对Nthy-ori-3-1细胞增殖均无显著影响.芯片结果显示,有90个基因表达显著变化,55个上调,35个下调;GO分析显示,43个基因与生物过程相关(37个上调,6个下调),42个与分子功能相关(37个上调,5个下调),44个与细胞组分相关(38个上调,6个下调).Pathway结果显示差异基因共影响45条信号通路,其中10条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实时定量PCR验证差异基因表达与芯片结果一致.wnt5b、arnt2和bmp2基因在多条肿瘤相关通路中均有显著变化.结论 杀草强可能通过多信号通路导致甲状腺肿瘤,其中wnt5b、arnt2和bmp2等基因可能是其主要靶基因.
关键词: 杀草强 Nthy-ori-3-1细胞 肿瘤相关基因 表达谱 -
砷冶炼厂工人肿瘤相关基因mRNA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砷冶炼厂工人肿瘤相关基因mRNA表达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在岗砷冶炼工人37名、停止砷冶炼85天的工人43名和对照组51名为研究对象,使用带砷预处理系统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研究对象尿中无机砷、甲基胂酸和二甲基胂酸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Lin28、Bax、Bcl-2、Fas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尿中无机砷、甲基胂酸和二甲基胂酸浓度分别为:在岗砷冶炼工人(133.97±109.53)、(208.93±171.43)和(820.35±487.39) μg/g肌酐;停止砷冶炼工人(123.31±112.72)、(176.21±157.19)和(467.73±392.17) μg/g肌酐;对照组(1.55±1.49)、(0.10±0.09)和(10.47±7.85) μg/g肌酐.砷接触组工人尿中3种砷化合物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在进行砷冶炼的工人二甲基胂酸浓度显著高于停止砷冶炼工人(P<0.05).研究对象相应外周血Lin28、Bax、Bcl-2、Fas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在岗砷冶炼工人(8.88±2.42)、(6.87±1.10)、(7.24±2.31)和(8.23±2.90);停止砷冶炼工人(6.21±2.94)、(5.81±1.72)、(4.50±1.59)和(6.89±2.35);对照组(5.60±1.43)、(5.56±0.98)、(4.88±1.39)和(6.92±1.87).在岗砷冶炼工人Lin28、Bax、Bcl-2、Fas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砷冶炼工人多种肿瘤相关基因mRNA高表达,无机砷甲基化代谢转化在相关mRNA高表达中具有重要作用.
-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在肿瘤相关基因缺失/重复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应用于检测肿瘤相关基因大片段缺失/重复,不仅有助于了解潜在的肿瘤发展分子机制,而且为肿瘤的诊断和预后提供重要信息,成为肿瘤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
肿瘤相关基因chp2在白血病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为了探讨人类肿瘤相关基因chp2在白血病原代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系中表达的特点,选择24例白血病患者、4种白血病细胞系及1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用实时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chp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0例正常对照细胞chp2 mRNA的表达检出率为80%,阳性的表达量为(0.744±0.682)×103cps/μl.白血病原代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系chp2 mRNA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原代细胞中的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6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表达量分别是(11.637±5.588)、(6.122±3.785)、(4.262±2.561)和(3.434±1.974)×105cps/μl;白血病细胞系中K562细胞、Jurkat细胞、HL-60细胞和M07e细胞的表达量为(5.243±1.852)、(4.463±1.621)、(4.137±1.837)和(2.578±1.137)×106cps/μl,白血病细胞系的表达量高于原代细胞.结论:人类肿瘤相关基因chp2在白血病原代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系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提示其在白血病细胞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肿瘤相关基因fgfr3 mRNA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本研究旨在了解白血病细胞中fgfr3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和临床的关系.应用RT-PCR法检测4个白血病细胞系及96例白血病患者和14例对照者骨髓样本中fgfr3 mRNA的表达,并分析了其与临床指标及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96例白血病患者包括36例AML,29例ALL和31例CML.结果表明:fgfr3基因在K562和U937细胞中有表达,而在HL-60和SHI-1细胞中无表达.AL组和CML组fgfr3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46.15%和51.6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和ALL组fgfr3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44.44%和48.28%)均高于对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r3基因的阳性表达与外周血高白细胞计数(≥20×109/L)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ALL患者中fgfr3基因的表达与bcr/abl融合基因的异常呈显著正相关(r=0.151,P<0.05).而AL患者fgfr3基因的阳性表达与染色体预后分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AL和CML患者均存在fgfr3基因的过表达,提示fgfr3基因可能参与了AL和CML的发病.
-
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基因突变检测试剂实验室性能评估要求解析
肿瘤的发生是一种多因素作用、多基因参与、多信号通路激活的复杂生物学过程[1]。当前主要影响肿瘤药物治疗效果的因素在于肿瘤的个体化差异,对于不同的个体,癌细胞的侵袭性明显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性亦有显著差别。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和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人们发现肿瘤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基因性疾病,肿瘤的形成、转移及耐药性等均与肿瘤相关基因(tumor-related gene)的突变有关,这里所述的基因突变包括基因易位、重排、缺失、插入、拷贝数异常及核糖核酸(RNA)表达异常等[2]。
-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肿瘤标志物使用建议简介
乳腺癌是一组异质性明显的肿瘤,有相似病理诊断和分期的患者其临床过程却可能完全不同.乳腺癌异质性的基础是一系列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而这些基因的表达可以提示肿瘤的预后以及对治疗的反应 [1].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的共同责任是合理运用、准确检测这些肿瘤标记物.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于1996年第一次发布了乳腺癌肿瘤标记物使用的临床实践指南,并由其专家委员会对指南进行不定期的更新和修订.继2000年的更新以后,该委员会于2007年10月再次发布了关于乳腺癌肿瘤标记物使用建议的更新和修订 [2].此次内容包含对13种乳腺肿瘤标记物的总结和评价,其中6种标记物是第一次纳入指南.下面将对2007年更新后的ASCO使用建议做一简要介绍.
-
脑胶质瘤的光动力疗法
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脑胶质瘤约占人颅内肿瘤的45%,手术 、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解决途径,自光动力疗 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1]问世以来,人们对PDT治疗脑胶质瘤寄予厚望 。为应用PDT治疗脑胶质瘤,阐明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国内外进行了 大量实验及临床探索,这些实验和探索表明PDT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但仍有一些相 关问题需要解决。 一、PDT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研究现状 关于PDT的基本原理已有许多综述和资料介绍[1,2],光动力杀伤肿瘤的作用机制比 较复杂,目前比较公认以下三方面作用影响较大: (1)细胞杀伤作用,PDT可以引起起肿瘤细胞坏死和凋亡,肿瘤细胞的坏死常出现在肿瘤细胞 微循环改变之后,故有人[3,4]认为肿瘤细胞的坏死是肿瘤微循环受损的一种继发 性改变,但也有某些实验研究提示,在体内条件下,PDT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直接损伤作用 。PDT引起的肿瘤的细胞凋亡早由Agarwal[5]报道,现在许多国内外学者如He等 [6-13]相继报告了光动力作用引起体外培养或体内肿瘤细胞的凋亡现象,并发现细 胞调亡是PDT作用的早期重要变化,发现了许多引起细胞凋亡的相关因素,如Ca2+、 神经酰胺、表皮生长因子、肿瘤相关基因等的作用。
-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家族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类型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人类常见的肿瘤之一,主要包括胶 质瘤、脑膜瘤、颅咽管瘤等.目前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部分肿 瘤需要辅以放化疗,不仅耗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绝大多数患者 预后仍然不佳.尤其是WHO Ⅲ级和Ⅳ级的胶质瘤患者,生存期 分别少于3 年和1 年[1]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新的肿瘤相关基因不断被发现.但是临床上仍然缺少有效的评 估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标志基因.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家族 (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 family,MCMs protein)在细 胞周期调控中起重要作用,MCMs 蛋白能够使复制叉处超螺旋状 态的DNA 解旋,是细胞周期S 期的启动因子.MCMs 蛋白只存 在于细胞增殖期,在静止期没有表达,能够准确地反映细胞增殖 程度,因此在临床中作为细胞增殖的标志基因而得到广泛研 究[2]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MCMs 蛋白家族与多种肿瘤的组织病 理特点和预后密切相关.而且和常用的细胞增殖标志Ki67 和 PCNA 相比表现出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就MCMs 蛋白 家族在几种主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行介绍.
-
肿瘤标记的临床应用及思考
肿瘤标记(tumor marker,TM)又称为肿瘤标记物,由于对来自外文的专业名词翻译规范化要求,所以统称为肿瘤标记.TM是指存在于血液、体液和组织中可检测到的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的物质,其或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仅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极大地超过正常组织,其存在或量变可提示肿瘤的性质,从而了解肿瘤的发生、细胞分化及功能,在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中起辅助作用.TM通常包括蛋白质(上皮黏蛋白、胚胎蛋白、糖蛋白等)、激素、酶、糖决定簇、病毒和肿瘤相关基因等.
-
肿瘤相关寡核苷酸芯片筛选乳腺癌表达基因的研究
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具有很强的个体特异性.寡核苷酸芯片是一种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1].目前,该项技术已被用于炎症[2]和细胞分化[3]相关基因等研究领域.本研究制备了288条人类肿瘤相关基因的寡核苷酸芯片,并对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黏膜组织所表达的基因进行筛选,同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以揭示这些差异基因与乳腺癌发生、分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内在联系.
-
肿瘤相关未知功能基因MGC39325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克隆与肿瘤恶性演进相关但未知功能的新基因MGC39325,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应用生物信息学初步探讨其功能.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LoVo细胞中扩增MGC39325基因全长ORF,选用pGEM-T载体进行TA克隆,再将其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通过PCR、限制性酶切分析及测序进行鉴定.应用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其染色体定位、蛋白序列、结构域及功能.结果:从LoVo细胞中扩增出1158 bp的cDNA,成功进行TA克隆并进一步亚克隆至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测序证实为人MGC39325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此基因定位于8q12.1,含有2个外显子(1113 bp),DNA序列含有表皮样生长因子位点标记(3-14,12-23)、整合素beta链半胱氨酸富集区位点标记(183-196)、铁氧化还原蛋白铁硫结合区位点标记(389-397,1027-1038)、第Ⅷ因子结构域位点标记(105-157,548-591)、羧基端胱氨酸结位点标记(744-782)等,编码由370个氨基酸组成蛋白质,Mr 40 727.9,pI值为9.45,疏水性平均值为-0.668,含3个低复杂性区域结构,氨基酸序列含有豆蔻酰化位点(19-24,130-135)、cAMP和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38-41,46-49,204-207)、酪蛋白激酶(49-52,158-161)、酪氨酸激酶(53-61)、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97-99,140-142,208-210)、N-糖基化位点(97-99)等结构域,提示这一新的蛋白质可能在细胞生长、黏附及细胞信号转导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结论:成功地克隆了人MGC39325基因全长ORF,构建了其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及其肿瘤中的作用创造了条件.
-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及其在感染病学中的应用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ve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检测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广泛用于寻找疾病及肿瘤相关基因、生长和发育相关基因、物的筛选和靶向治疗及其明确基因的功能等.本文从SSH技术的原理、效率、存在的问题和展望及其在感染病学中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错配修复基因甲基化紊乱与消化系肿瘤
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表型遗传修饰对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起调控作用,主要有总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降低,癌基因的低甲基化和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及抑癌基因的低乙酰化.其中,DNA错配修复基因的失活与基因的甲基化紊乱密切相关.hMLHl(human Mut L homologue 1)和hMSH2(humanMut S homologue 2)是DNA错配修复的主要控制基因,其表达的失活与该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有关.本文就消化系肿瘤发生中错配修复与甲基化紊乱关系作一综述.
-
胃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与叶酸和代谢酶MTHF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人胃癌组织中癌基因c-myc,抑癌基因p16INK4A,p21WAF1,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的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与叶酸、MTHF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胃癌38例手术切除标本的癌区、癌旁和外周正常黏膜组织,运用FOLACS:180自动化学发光系统测定叶酸含量,PCR-RFLP技术检测MTHFR基因677(C→T)和1298(A→C)两个常见多态,并分别以Real-time 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甲基化状态.结果:C-myc表达升高,p16INK4A,hMLH1和hMSH2表达降低的胃癌黏膜组织其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p21WAFI,hMSH2表达降低,p16INK4A高甲基化者叶酸水平明显降低,c-myc低甲基化和表达升高者中均存在低叶酸水平.MTHFR 677CC基因型的胃癌黏膜组织p16INK4A甲基化升高且表达降低,而其余肿瘤相关基因的甲基化及其表达与MTHFR两个常见多态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DNA甲基化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叶酸水平和MTHFR基因多态性通过影响部分肿瘤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状态而调控其表达.
-
胃癌发生中后生修饰的异常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与发展与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异常,包括癌基因的过度表达和抑癌基因的失活等有关.染色体由DNA和组蛋白等组成,DNA的甲基化和组蛋白的乙酰化是调控各种基因表达的后生修饰的主要内容.甲基化使基因转录水平降低,而与基因相关的组蛋白的乙酰化往往活化该基因.胃癌的发生中常常有总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c-Ha-ras等癌基因的低甲基化和包括p16INK4A等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及p21WAF1基因相关组蛋白的低乙酰化紊乱等.本文重点讨论几种较重要的肿瘤相关基因的后生修饰变化和纠正策略.
-
胃癌和大肠癌中肿瘤相关基因 NGX6的表达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基因NGX6在胃癌与大肠癌组织以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此基因在胃癌、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点杂交、North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34例胃癌、34例大肠癌患者癌瘤组织、癌旁(手术切缘,距肿瘤5cm以上)正常组织NGX6基因表达.结果:RT-PCR显示:NGX6基因在73.5%的大肠癌组织(25/34)和93.8%的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大肠癌组织(15/16)中存在表达减弱或不表达,其表达下调率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和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大肠癌(26.5%、55.6%,P<0.05).但此基因表达与大肠癌病理类型无显著相关性.点杂交和Northern-blot证实了RT-PCR结果.而胃癌与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未发现NGX6表达水平改变(表达下调率:29.4% vs 41.2%,P>0.05).结论:NGX6基因在大肠癌中表达下调,此基因的低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和转移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无关.
-
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hTERT基因的表达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基因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增生核抗原Ki-67的关系;探讨hTERT基因对食管癌早期诊断及食管癌预后判定的价值.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食管癌组织42例、不典型增生组织37例及正常食管组织12例中hTERT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抗原表达.结果:在正常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食管癌组织中,hTERT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8.6%,83.3%;Ki-67抗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56.8%,88.1%;癌组织与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TERTmRNA与Ki-67抗原阳性表达率较正常食管黏膜差异有显著性(P<0.01);癌组织中hTERTmRNA与Ki-67抗原阳性表达率较不典型增生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食管癌组织中hTERTmRNA与Ki-67抗原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果还显示hTERTmRNA和Ki-67抗原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异常表达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hTERTmRNA的表达与细胞增生活性有关;hTERT基因表达的检测有助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以及食管癌预后的判定.
-
新肿瘤相关基因Cap43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新肿瘤相关基因cap4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
肺癌细胞株抑癌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转录的关系
基因特别是抑癌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研究用甲基化特异性的PCR(MSP)测NSCLC细胞株中12个肿瘤相关基因的甲基化发生情况,并观察甲基化与mRNA转录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阐明抑癌基因甲基化在NSCLC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