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与后处理技术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在肝肿瘤诊断中运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其后处理枝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应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处理的肝肿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经过平扫后,进行多期增强扫描,对患者的肿瘤的位置、供血情况、不同时期强化特征、与肝脏关系及周围组织关系进行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经平扫检出肝肿瘤44例(84.62%),未检出8例(15.38%),增强扫描检出51例(98.08%),未检出1例(1.92%),增强扫描检出率(98.08%)显著高于平扫检出率(84.62%)(P<0.05).采用平扫高密度检查出4例(7.69%),等密度检查出8例(15.38%),低密度检查出40例(76.92%);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和延迟期进行了增强扫描,检出率分别是84.62%、61.54%、78.85%、84.62%.结论 运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枝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定位血管的走向,确定肝肿瘤的位置,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
16层螺旋CT盆腔低剂量扫描的研究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盆腔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方法 逐级改变mA等参数对仿真人体盆腔模型行16层螺旋CT扫描,确定低剂量阈值参数优组合.以此标准对49例患者按盆腔大小改变剂量行扫描,评价图像质量.对记录剂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确定低剂量阈值扫描参数优组合;49例患者低剂量扫描产生的图像质量优占91.84%,CTDlvd(mGy)和DLP(mGy.cm)占常规剂量的20.17%~42.08%.结论 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盆腔检查中应用恰当,能有效保护患者和保证图像质量.
-
头部不同头围受检者CT低剂量扫描参数优化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头围受检者CT低剂量扫描参数的优化方法,以降低辐射剂量.方法 对270例行颅脑扫描的患者按头围大小不同均分成Ⅰ、Ⅱ、Ⅲ3个组,每组再按扫描层面不同随机均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患者行常规280mA扫描后,经患者同意,分别以240mA、200mA、160mA、120mA对每个亚组的特定层面进行扫描,同时在图像上测量SD值,由3位医师进行双盲法阅片,使用5分制评分,综合评分结果计算出不同头围、不同剂量下5等级的图像数,并统计比较各组间图像质量评分,评价SD值及剂量指数(CTDI)的差异性.结果 各等级图像数在3个组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01),Ⅰ组:120mA与其余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图像质量差;Ⅱ组:120mA、160mA与其余各组比较,图像质量差(P< 0.001);Ⅲ组:120mA、160mA、200mA图像质量均差.质量差的图像评分均值均<3分,SD>4.5,不能达到诊断要求,与常规剂量280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Ⅰ组160mA扫描优,即保证图像质量同时剂量低,较常规280mA剂量降低约423%;Ⅱ组200mA扫描优,剂量降低约27.9%;Ⅲ组240mA扫描优,剂量降低约14.3%.SD值≤4.5为宜.
-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34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患者均分别行X线检查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准确率(91.18%)高于常规X线(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应用于肋骨骨折中意义重大,其能够准确检查出患者骨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思考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08-2018.06期间施行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40例,借助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方式,对患者肿瘤供血动脉起源、走行予以鉴别,以此评价介入治疗的效果.结果:通过对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思考,可知40例患者中,24例患者腹腔动脉弯曲角度>90°、10例患者腹腔动脉弯曲角度<90°、6例患者腹腔动脉弯曲角度<75°.另外,还存在3例患者肝部固有动脉栓塞,因多次栓塞引起,导致肋间动脉对机体肿瘤供血出现障碍;2例患者为双血管供血,即肝固有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其余患者则为肝固有动脉栓塞.结论:针对中晚期肝癌患者,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精准反映肿瘤供血动脉解剖特点,便于介入治疗模式的施行.
-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80例病人行CT检查,其中CTA显示正常表现者12例,脑血管病变68例;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层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等技术后处理.结果:12例CTA表现正常者均能显示Willis'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4级以上分支的血管,68例脑血管病变中能清楚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诊断明确.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作为脑血管疾病诊断首选的筛查方法.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CT血管造影(CTA) 脑血管病变 -
多层螺旋CT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使用16层螺旋CT扫描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特点,比较两者在影像学的鉴别特征.方法 对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6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2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在6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关节缘骨质增生、硬化60例(93.7%),关节内疾患28例(43.7%),关节软组织肿改变16例(25.0%).2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关节软组织肿胀23例(82.1%),关节骨质破坏16例(57.1%),关节骨性强直6例(21.4%).其中不同影像表现可在多数患者中同时存在.结论 通过16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及多平面成像特点,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学表现,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增强两者在影像学中的鉴别特点,提高诊断率.
-
16层螺旋CT在诊断腹主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疑有腹主动脉瘤病人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16层螺旋CT三维图像能清楚显示腹主动脉瘤的大小、形态、走行,有无附壁血栓及钙化,以及与分支血管的关系等.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快速、准确、无创、全面的显示腹主动脉瘤的病理解剖关系,对于选择治疗方案、术后随访观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16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16层螺旋C 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0例经临床确诊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将其多层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应用8 mm层厚观察仅部分病例显示扩张支气管,其中柱状型2例,囊状型2例,静脉曲张型1例,混合型6例.薄层CT结合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全部清晰显示扩张的支气管,其中柱状型6例,囊状型3例,静脉曲张型2例,混合型9例.在此基础上,曲面重组(CPR)技术能清晰显示扩张支气管曲面全貌.结论:16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对支气管扩张症做出较为准确的显示及诊断.
-
16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胆管内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16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胆管内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在医院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的胆管良恶性梗阻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16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检查,病变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分析不同病变在CT曲面重建中的表现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60例中,32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管癌,3例胆总管炎性狭窄,5例胰腺癌;16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0%,定性诊断正确率为91.7%.结论 采用16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对胆管内良恶性梗阻病变的定位及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为手术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16层24排螺旋CT透明化技术在结直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16层24排螺旋CT透明化技术在结直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1例表现出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其透明化处理后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69例患者的CT检查结果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同,螺旋CT检查的准确率为97.2%,漏诊2例,1例为阑尾炎,1例为结肠息肉.结论 16层24排螺旋CT透明化技术在诊断结直肠疾病时,诊断准确率高,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少,简单有效.
-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头颅颌面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头颅颌面骨骨折中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头颅颌面骨骨折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16层螺旋CT、X线检查,再对16层螺旋CT图像施行三维重建,以临床影像学、症状为金标准,比较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CT二维平扫及X线检出率.结果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单纯骨折检出率100.00%(12/12)、对骨折合并牙折检出率100.00%(14/14),高于CT二维平扫及X线摄片(P<0.05);CT三维重建对复合骨折检出率100.00%(4/4),高于CT二维平扫及X线摄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头颅颌面骨骨折的检出率高,能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16层螺旋CT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效果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4月到2017年5月确诊的29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对其16层螺旋CT检查过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中,16层螺旋CT诊断准确27例,准确率为93.1%,其中,11例初期末梢型胆管癌的诊断准确率是90.9%,12例晚期末梢型胆管癌的诊断准确率是100.0%,6例肝门部导管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是83.3%.结论 对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16层螺旋CT准确率理想,应用价值高.
-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与后处理技术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与后处理技术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6例肝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扫描后的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增强扫描检出65例(98.48%),高于平扫59例(89.39%),两种方法 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与后处理技术应用于肝肿瘤的诊断,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血管的走向及肝肿瘤位置进行确认,对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打下夯实的基础.
-
16层螺旋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16层螺旋CT检查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查完成后,对所得图像进行多平面、曲面的重组,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37例患者图像重建成功率为100.00%,诊断准确率为97.30%.阑尾肿大明显患者可见阑尾腔中有积液,阑尾壁显著增厚,外缘不清;有粪石者可见密度较高的阴影,呈结节状、点状、指环状;阑尾脓肿者可见包块影,中心密度较低,壁厚且不均匀,行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单纯性阑尾炎者阑尾增粗,周围脂肪的间隙可清晰显示.结论 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以16层螺旋CT展开检查后对图像进行多平面、曲面的重组,可对阑尾病变具体情况进行显示,使急性阑尾炎早期诊断准确率提升.
-
16层螺旋CT与DR胸片对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16层螺旋CT与DR胸片对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治疗的60例肋骨骨折患者,分别给予患者于16层螺旋CT与DR胸片检查,并将其结果 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肋骨骨折的分布情况,同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准确率和漏诊率.结果螺旋CT共检出骨折数121处,总检出率为94.53%,DR胸片共检出骨折数108,总检出率为84.38%,螺旋CT的肋骨骨折总检出率明显高于DR胸片(P<0.05).经16层螺旋CT检测出骨折的确诊率96.67%,明显高于经DR胸片检测的88.33%(P<0.05);经16层螺旋CT检查的漏诊率为3.33%,明显低于经DR胸片检查的11.67%(P<0.05).结论 相对于DR胸片,16层螺旋CT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与确诊率高,漏诊率低,对临床诊断更具有判断力,适于临床应用.
-
16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总结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于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患者的普通X线平片与CT资料,对检查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普通X线平片对骨折诊断符合率为70.54%(79/112),16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91.96%(103/112).两组检查方法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技术可多角度、完整准确地显示肋骨骨折情况,提高检出率,显著优于普通X线平片检测方法,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
-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DR平片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究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DR平片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66例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作为研究组,然后对其进行DR平片检查,作为参照组,之后用2种诊断方法对134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进行比较,并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采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的诊断准确性为97.0%,采用DR平片检查的诊断准确性为78.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采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其诊断准确性显著提高,相较DR平片来说其应用价值高,其对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性也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骨关节骨折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骨关节骨折诊治中的应用.方法:收治骨关节损伤患者48例,经16层螺旋CT扫描,进行多平面重建与表面遮盖显示,并与X线片进行对比.结果:MPR、SSD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片以及16层螺旋CT(P<0.05);MPR图像中能显示骨表面与内部的骨折线,有利于观察骨折的移位以及相邻关节的解剖关节;SSD能从外部显示骨折线、骨表面碎骨片等的具体情况.结论: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骨关节骨折诊治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能提高骨关节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也有利于观察骨折的具体情况.
-
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应用高压注射器的相关问题研究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患者120例,分别接受16层螺旋CT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根据成像方式的不同分为CT组和MRI组各60例。CT组应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增强扫描,MRI组不使用,比较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CT组确诊率96.67%,明显高于MRI组的86.67%(P<0.05)。结论:高压注射器应用于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能够有效提高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