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可吸收材料生物蛋白胶及明胶海绵在肝部分切除的应用
背景:生物蛋白胶广泛应用于各种外科手术中对富含小血管创面渗血的处理.目的:通过在肝部分切除中应用组织可吸收性医用生物蛋白胶,分析其对手术时间及肝部分切除后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对42例肝部分切除患者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肝部分切除后,缺损处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封闭,并以明胶海绵剪成多块小片段混合医用生物蛋白胶以覆盖断面来代替常规缝合断面.对照组仅缝合收拢肝组织缺损.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使用的生物蛋白胶可迅速附着于创面,实验组患者肝部分切除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及渗血持续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5),且2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在肝部分切除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可以在不增加患者费用及住院时间的同时,有效降低手术时间、减少肝部分切除后出血.
-
可吸收性巩膜外垫压材料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聚己内酯作为可吸收性巩膜外垫压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将24只青紫兰兔随机分为4组,左眼为实验眼,将聚己内酯固定于巩膜壁行常规巩膜外垫压术;右眼为对照眼植入硅胶海绵.A、B、C、D4组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16周行眼部B超检查,测量巩膜嵴高度;行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检查,观察植入后炎症反应情况.采用重量、分子量指标观察聚己内酯植入后4周、8周、12周、16周的降解情况.结果 术后无一例发生植入物感染或脱出现象.聚己内酯外垫压材料在实验阶段内维持足够的巩膜嵴高度,平均约2.2 mm.植入物周围炎症反应与硅胶海绵相近,且炎症反应不因聚己内酯降解而加剧.聚己内酯在实验阶段内仅分子量下降,而重量无明显改变.结论 聚己内酯作为可吸收性巩膜外垫压材料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的可吸收性材料应用于临床.
-
生物可吸收材料在踝足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生物可吸收材料在踝足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6月,76例踝足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材料进行内固定.其中男49例,女27例;年龄18~62岁,平均46.6岁.骨折部位:踝关节骨折25例;跟骨骨折6例,跖趾骨骨折45例.结果 随访10~48个月,平均22个月,骨折全部临床愈合;AOFAS功能评估优良率96%,并发症发生率4%均为异物反应.结论 生物可吸收材料是治疗踝足部骨折的有效方法,正确选择适应症和手术操作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
生物可吸收材料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生物可吸收材料在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713例不同部化骨折采用生物可吸收材料进行内固定.结果 随访3个月~4年,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临床愈合;功能评估优良率96.5%,并发症发生率4.3%,均为异物反应.结论 生物可吸收材料是治疗骨折的有效方法,正确选择适应症和手术操作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
生物可吸收材料在短管状骨骨折髓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生物可吸收材料在骨折髓内固定可行性和治疗效果. 方法 在31例短管状骨骨折治疗中使用可吸收棒及其缝合线的联合应用进行髓内固定. 结果 全组31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骨折移位或骨不连.术后早期局部肿胀1例,手术部位积液1例,经对症治疗均获痊愈. 结论 可吸收材料(钉棒系统)对短管状骨的髓内固定,术后配合必要的短期外固定的方法 是可行的.本组的疗效是满意的.
-
生物可吸收材料在踝足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生物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足踝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6月-2014年6月,76例足踝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材料内固定进行手术内固定.其中男性47例,女性29例;年龄18~63岁,平均46.5岁.骨折部位:内踝骨折25例;跟骨骨折6例,跖骨骨折45例.结果 随访12~49个月,平均22.4个月,骨折全部临床愈合;美国足踝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5.2±7.1)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93.6±5.6)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由术前(7.3±2.1)分降到(1.2±1.1)分,优良率为96%,异物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为4%.结论 生物可吸收材料是治疗足踝部骨折的有效方法,正确选择适应证和手术操作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