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体外缺氧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体外培养缺氧神经干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1996-01/1996-12在佳木斯大学神经科学所完成.实验材料:同一基因背景新生的Wistar大鼠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部提供(黑动字第99102001).实验方法:①取新生24 h Wistar大鼠大脑培养神经干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神经干细胞.②取出生1~7 d Wistar大鼠大脑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③将培养传代纯化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用0.25%胰酶消化成单细胞液后接种于涂有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盖玻片上,接种传3代后用胰酶消化的神经干细胞,以1:10接种比例加入神经细胞完全培养液共培养.④用无菌石蜡油覆盖于低糖细胞培养液表面,制备低氧低糖溶液.对照组:正常神经干细胞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缺氧共培养组:取共培养3 d细胞,吸出培养液,用无菌Hank's缓冲液清洗2次,加入低氧低糖溶液共同作用2,4,8,16 h后换液,用PBS缓冲液冲洗3次后,换神经细胞完全培养液,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复氧培养.缺氧单纯神经干细胞组:取传3代神经干细胞,用无菌Hank's缓冲液清洗2次后,方法同上.实验评估:免疫组织荧光鉴定缺氧条件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estin及Ⅷ因子相关抗原分别鉴定为神经干细胞及脑微血管内皮细胞.②对照组细胞胞体饱满,折光性强,周围有光晕.缺氧单纯神经干细胞组细胞胞体肿胀,折光性差,有大量细胞碎屑,仅有少量活细胞,并出现悬浮死细胞.缺氧共培养组细胞形态有所改善,细胞折光性仍较好,大部分细胞突起仍未见回缩,仅少数细胞肿胀,坏死.③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细胞死亡明显增多,存活数明显下降.缺氧共培养组细胞存活数明显高于缺氧单纯神经干细胞组与对照组(321.76±22.20,180.00±17.89,255.33±10.33,P<0.01).④缺氧条件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缺氧共培养组细胞存活数明显高于缺氧单纯神经干细胞组,细胞凋亡细胞数低于缺氧单纯神经干细胞组(P<0.05).结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可以促进缺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减少其凋亡.
-
剪切力对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电流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血管内皮细胞衬覆于心血管内腔面,它形成了血液与组织之间的通透屏障,其功能的异常还与动脉硬化、高血压、血栓形成等心脑血管疾病有直接关系.它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始终受到血管中血液的流体力学作用,力学作用是如何作用于细胞并引起细胞内部的生化反应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也是揭示疾病病因的重要一步.
-
流动剪切力对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
利用内皮细胞流动小室方法,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剪切力作用下细胞内粘附分子-1 (ICAM-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图像分析结果提示,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剪切力作用下ICAM-1的表达呈特异上调, 且存在着时间依赖性, 与一定范围内的剪切力强度无关。用对细胞施加剪切力作用后提取上清液孵育内皮细胞的方法证明: 剪切力对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 是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引起的细胞内的直接反应, 而不是剪切力导致细胞先释放细胞因子, 释放的细胞因子再引起ICAM-1变化的间接反应。该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剪切力对微血管内皮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影响提供了实验数据。
-
LC-MS法测定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苯巴比妥的浓度
目的:建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苯巴比妥浓度的LC-MS测定方法.方法:细胞悬液中加入内标巴比妥,高速离心沉淀蛋白,取上清液进行LC-MS测定.色谱柱为Shim-pack ODS C18(5.0 μm,150 mm×2.0 mm),流动相由0.04‰三乙胺水溶液与乙腈(40:60)组成,离子源为ESI,检测离子为[M-H]-:苯巴比妥(m/z):231;巴比妥(m/z):183,以0.2 mL·min-1的流速洗脱.结果:此条件下苯巴比妥与内标巴比妥分离良好;方法回收率大于97%;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7%;线性范围为10~200 ng·mL-1;低检测限为10 ng·mL-1.在相应的生物样品中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质控样本、冻融试验及基质效应均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经考查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可用于细胞中的苯巴比妥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