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河北高校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

    作者:李晓敏;代嘉幸;魏翠娟;辛铁钢;杨光;刘海宁

    目的 探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方法 于2015年5-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承德(冀北)、保定(冀中)、秦皇岛(冀东)、邯郸(冀南)各选取1所全国统招普通本科高校,共抽取682名农村生源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进行调查.依据儿童期有无留守经历分为留守组和非留守组,其中留守组137人,男生51人,女生86人;非留守组545人,男生210人,女生335人.结果 河北高校农村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较常发生的生活事件为学习压力(8.69±4.53)、人际关系(7.17±4.58)及健康适应(4.53±2.77),且在受惩罚因子(t=2.158,P=0.032)和其他因子(t=3.020,P=0.003)上与非留守组大学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抑郁水平为(36.92±8.96)高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33.71±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7,P<0.01).相关分析表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生活事件量表中的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丧失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其他因子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值依次为0.446、0.466、0.371、0.246、0.427和0.378,P<0.01).回归分析表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生活事件量表中学习压力因子(标准化β=0.329)和健康适应因子(标准化β=0.240)对抑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242.结论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较非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更容易感受到负性生活事件;生活事件对抑郁情绪的产生有影响.

  • 留守经历对农村户籍大学生抑郁状况的影响分析

    作者:和红;曾巧玲;王和舒琦

    目的 了解留守经历对农村户籍大学生抑郁状况的影响,为农村户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年2-5月对北京地区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农村户籍大学生1290人.结果 在1290名农村户籍大学生中,轻度抑郁285人,占22.1%;中度抑郁161人,占12.5%;重度抑郁8人,占0.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留守经历、不同留守阶段及不同留守方式的农村户籍大学生抑郁状况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有留守经历的农村户籍大学生更易出现抑郁状况,回归系数为0.354;在小学阶段有过留守经历以及母亲外出时间更长的大学生更易出现抑郁状况,回归系数分别为0.504和0.499.结论 曾经的留守经历对农村户籍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存在影响.父母应尽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提供完整的家庭环境,高校应建立有效的干预和社会支持系统,预防抑郁状况的发生.

  •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焦虑抑郁的关系——认知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

    作者:依赛男;张珊珊

    目的 探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儿童期虐待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简版认知情绪调节量表(CERQ)对1510名大学生(有留守经历者386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儿童期虐待(35.10±9.63)、焦虑(38.84±16.06)和抑郁情绪(40.62±16.02)上的得分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P<0.0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儿童期虐待与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焦虑、抑郁情绪之间呈正相关(r=0.25,P<0.01;r =0.38,P<0.01;r=0.40,P<0.01),与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之间呈负相关(r=-0.29,P<0.01).焦虑、抑郁情绪与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之间呈正相关(r=0.28,P<0.01;r=0.32,P<0.01),与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之间呈负相关(r=-0.25,P<0.01;r=-0.29,P<0.01).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之间存在呈正相关(r =0.80,P<0.01).结论 儿童期虐待不仅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具有直接影响,还可以通过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产生间接影响.

  • 早年留守对外出务工人员人格心理发展的影响

    作者:巫鑫辉;李娜;王小雪;岳广欣

    目的:基于中医五态人格类型,调查早年留守经历外出务工人群人格特征的阴阳偏颇情况和心理健康状态.方法:以留守经历外出务工人群较多的河南省为调查地,选取18~25岁的外出务工人员327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五态人格测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近期生活事件量表(LES)为研究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经历组少阳与太阴人格维度得分均高于非留守经历组;LES得分≤20分问卷,留守经历组与非留守经历组SCL-90得分比较,躯体化、焦虑、敌意、恐怖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守经历组留守分离总积分与太阴人格维度积分正相关;留守分离总积分与SCL00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神经病性因子正相关.结论:早年留守分离与太阴人格的形成存在相关性,且对外出务工人员心理精神健康状态有负面影响.

  •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

    作者:杨琴;蔡太生;林静

    目的 调查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差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自编留守情况调查表,对56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从中筛选出留守经历大学生245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291名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①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家庭支持得分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P<0.05);有留守经历女生目标专注、家庭支持、支持力总分、心理韧性总分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女生(P<0.05);有无留守经历男生心理韧性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②同为留守经历,男女大学生心理韧性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男生情绪控制(t=3.265,P<0.01)、个人力总分(t=2.129,P<0.05)显著高于女生,女生支持力总分显著高于男生(t=-2.143,P<0.05);③留守总时间不同的大学生家庭支持得分差异显著(F=3.074,P<0.05),留守期间与父母联系频率不同的大学生人际协助得分差异显著(F=3.332,P<0.05),与抚养人沟通情况不同的大学生人际协助得分(F=4.91,P<0.01)、支持力总分(F=6.331,P<0.05)、心理韧性总分差异显著(F=3.687,P<0.05);④与抚养人沟通情况、性别及与父母团聚频率对支持力有一定预测作用,预测正确率为10.8%;与抚养人沟通情况对总体心理韧性有一定预测作用,预测正确率为3.7%.结论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韧性有一定影响;可通过加强与抚养人沟通、与父母团聚频率等提升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女童的心理韧性水平.

  • 长沙市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伍淑兰

    目的:研究分析长沙市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环保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职学校,从在校的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中选取5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研究,使用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检测评分量表(Mental Health Test,MHT)对学生进行评测.结果 :长沙市高职学生心理的主要问题是学习焦虑、交际困惑与强迫倾向;男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总体高于女生(t=4.637),除了交际困难倾向和抑郁倾向外,其他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大二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优于大一和大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54,P<0.05);同时,心理健康状况受是否独生(t=4.126,P<0.05)、家庭收入(F=5.291,P<0.05)和学生生源地(t=4.662,P<0.05)影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对比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其量表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沙市高职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焦虑、交际困惑和强迫倾向等,学生的性别、年级、独生与否、家庭收入、生源地和有无留守经历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 家庭因素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欧胜虎;高云鹏

    目的:研究家庭因素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编家庭成长经历问卷对2872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单亲家庭学生与完整家庭学生比较,在躯体化、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及总均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 =2.699,2.711,2.764;P<0.01;t =2.546,2.193;P<0.05);②曾经有留守经历的学生与无留守经历的学生比较,在除恐怖因子外所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3.862,4.987,3.605,3.716,3.633,2.170,2.281,4.534,4.163;P<0.05);③独生子女心理健康优于与非独生子女,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及总均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2.866,-2.034,-2.815,-2.865,-2.909,-2.476;P<0.05);④近亲中有精神疾病的学生在总均分和所有因子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t=4.487,4.850,3.623,4.155,4.007,4.159,3.791,3.051,3.488,4.145;P<0.001);⑤家庭气氛不和谐或一般的学生与家庭气氛和睦组相比,在总均分和所有因子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 =28.625,41.306,49.394,55.696,33.049,34.551,15.682,40.478,49.786,52.383;P<0.001).结论:单亲家庭、非独生子女、留守经历、近亲中有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庭气氛失和等家庭因素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了负面影响.

  • 曾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特点

    作者:曹杏田;伯玲;殷波

    目的:考察曾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特点.方法:采用曾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评定量表,对381名曾留守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曾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得分高于平均水平(t=5.25,P<0.01),其中正义与合作、乐观与期望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平均水平(t=8.13,5.28;P<0.01);2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积极心理品质水平显著高于男生(t=11.72,P<0.01);3非独生子女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t=9.81,P<0.001);④各年级水平上,积极心理总体得分差异显著(F=68.56,P<0.01),各维度表现出年级差异性,大二阶段可能为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转折期.结论:曾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发展良好;女生发展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发展优于独生子女;各年级呈先升后降趋势,大二为发展转折期.

  • 留守经历大学生逆商的影响因素

    作者:武国英;刘可智;雷威;陈晶;向波;梁雪梅

    目的:调查留守经历大学生逆商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路西量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泸州市856名大学生(包括有留守经历及无留守经历)进行逆商测试.结果:留守经历大学生的逆商在信念与信仰、面对逆境的反应、逆商指数方面均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t=2.80,2.14,2.16;P<0.05).留守经历大学生逆商的影响因素为:每月总支出、是否担任班干部、监护人文化程度和教养方式、总分离年限(β=0.120,-0.160,0.115,-0.170,0.098;P<0.05).结论:留守经历可能促进大学生的逆商发展.

  • 留守经历对高职新生入学适应、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作者:何文文

    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对高职新生入学适应、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中文修订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551名高职新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性别、家庭、独生子女和具体留守情况等因素对其入学适应、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结果:①留守高职新生与无留守经历的高职新生在入学适应(F=2.867,P<0.05)和社会支持(F=4.473,P<0.01)中差异显著,在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F=0.149,P>0.05);②在留守高职新生中,留守开始时间对新生入学适应影响显著(F=2.379,P<0.01),父母团聚时间对新生应对方式影响显著(F=3.833,P<0.01),其余留守因素均对入学适应、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无显著影响.结论:留守经历对高职新生的入学适应、社会支持有显著影响,且留守经历对高职新生的影响与其具体的留守情况有关.

  • 有"留守经历"医学生择业效能感的调查研究

    作者:徐礼平;王平

    目的 撂究有"留守经历"医学生择业效能感的现状,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胡艳红改编的<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问卷>对104名有"留守经历"医学生和100名无"留守经历"医学生进行测评.结果 有、无"留守经历"医学生择业效能感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自我了解、自我评价、社会支持、信息收集4个因素上均有差异(P<0.05);有"留守经历"医学生择业效能感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自我评价因素上性别差异显著(P<0.05);有"留守经历"医学生择业效能感在学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早期的"留守经历"对医学生择业效能感有直接影响,但这种影响并非都是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层面.

  • 农村留守经历对大学生成人依恋风格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作者:何冬丽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成人依恋的影响.方法 以248名有农村留守经历和488名无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并进行总体幸福感量表和成人亲密关系体验问卷的施测.结果 ①有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在依恋风格类型分布上与无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比较差异显著(x2=7.997,P<0.01);有留守经历组在依恋回避上得分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组(t=2.839,P<0.01),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组(t=-2.805,P<0.01);②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374,P<0.001;r=-0.137,P<0.05),主观幸福感在依恋类型上有显著差异(F=3.865,p<0.01).结论 留守经历对农村大学生依恋和总体幸福感有负面影响.

  • 有留守经历高职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作者:张娜

    目的:研究曾经有留守经历高职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以814名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留守经历的426名,无留守经历的388名。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问卷”,运用独立样本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①留守经历高职学生的总体主观幸福感在性别(t=10.9,P=02.8)、独生子女(t=-03.1,P=07.6)、留守年龄(F=12.6,P=02.9)、留守时间(F=06.3,P=06.0)、与父母不同团聚频率(F=13.3,P=02.7)、不同代养人(F=07.7,P=05.7)上均差异不显著;②有无留守经历高职学生在总体主观幸福感(t=-08.7,P=03.9)上差异不显著;③有无留守经历高职学生在总体社会支持(t=-25.6,P=00.1)及客观支持维度上(t=-47.4,P=00.0)差异非常显著;④留守经历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呈显著相关关系(r=03.01);⑤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留守经历高职学生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预测效应(91.%)。结论:留守经历高职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

  • 留守经历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

    作者:韩黎;王洲林;张继华;吕林;王金霞;廖传景

    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大学生自尊和心理韧性在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留守经历的调节效应.方法:在四川、重庆3所高校中选取879名大学生(有留守经历396名,无留守经历483名),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尊量表(SES)、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负性生活事件、自尊、心理韧性、抑郁情绪,采用Bootstrap程序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使用多群组分析法检验有无留守经历的调节效应.结果: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ASLEC得分高于无留守经历者[(9.0±3.8)vs.(6.8±3.1),P<0.001].大学生留守经历与ASLEC和SDS得分呈正相关(r=0.22~0.28,均P<0.01),与RSCA和SES得分呈负相关(r=-0.29~-0.56,均P<0.01).SES得分和RSCA得分在ASLEC得分与SDS得分中起着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量分别为0.08、0.13、0.07,均P<0.01);Bootstrap检验显示链式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95% CI=0.13 ~0.68);留守经历对自尊和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限制模型的拟合度变差△x2= 2120.68,△f--8,P<0.001).结论:自尊和心理韧性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受留守经历的调节.

  •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神经质和人际关系敏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作者:刘慧瀛;王婉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特殊的成长环境对其心理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得到研究证实[1-2].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持久性因素[3],相对于受到积极教养的个体,受到不良教养的个体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意义重大,情感温暖、理解与神经质人格负相关,而过度干涉、过度保护等与神经质人格正相关[4].父母教养方式可以通过神经质间接影响个体人际关系敏感[5],而人际关系敏感是自杀意念的高危因素,人际敏感的个体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6].

  • 阈上安全感启动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

    作者:干瑜璐;杨盈;张兴利

    目的:探讨阈上安全感启动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在浙江某高校选取有留守经历大学生62人,随机分入阈上安全感启动组和中性启动组,每组各31人,通过阈上安全感启动技术实现对安全感的操控.在启动前施测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自杀态度问卷(QSA)和自杀意念测查问卷,来检验启动的有效性;在启动后施测安全感启动有效性测查问卷(SPVQ)、书写有效性测查问卷(WVQ)、C-MLQ、QSA和自杀意念测查问卷,来探究不同启动方式对自杀意念的影响.结果:阈上安全感启动组的SPVQ总分高于中性启动组[(4.3±0.6)vs.(3.2±1.0),P<0.001].C-MLQ总分及寻求意义感维度得分、QSA总分及“对自杀行为的认识”维度得分、自杀意念得分的组别与时间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启动前两组的各变量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启动后阈上安全感启动组的C-MLQ总分及寻求意义感维度得分,QSA总分及“对自杀行为的认识”维度得分均高于中性启动组(均P<0.05),而自杀意念得分低于中性启动组(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阈上安全感启动可以降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自杀意念.

  • 大学生的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

    作者:杨雪岭;冯现刚;崔梓天

    目的:考察大学生样本的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某医科院校398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文将留守经历定义为:在个体成长阶段(≤16周岁)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生源地外出务工,自己留守在家乡,由父或母单亲照顾或托付给其他人照顾.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来测量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和自杀风险,其中,SBQ-R总分≥7分,提示有较高的自杀风险.共回收有效问卷343份.结果:116 (33.8%)人有一年以上的留守经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RSCA总均分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3.4±0.5)vs.(3.7±0.4),P <0.001],而SCL-90总均分和SBQ-R得分高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1.1±0.7)vs.(0.7±0.4),(5.9±2.6) vs.(4.9±2.1),均P<0.001].结构方程建模发现,心理韧性部分中介了留守经历与心理病理症状之间的关系(β=0.22,P<0.001).结论: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韧性水平可能较低,并可能与个体出现心理病理症状和较高自杀风险相关.

  •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思考

    作者:胡江辉;李潜;赵文健;刘卫文;汤梦娟

    目的:了解大学生尤其具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合理的建议.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自测量表(SCL-90)对我校二、三年级部分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具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特点:[1]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4项因子得分较高;[2]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比较,在焦虑、恐怖因子两因子上得分较高;[3]留守组大学生内,女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4项因子得分较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尤其是女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程度影响,学校应加强这部分同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减少心理症状的发生.

  • 延边地区儿童期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作者:韩曼莉;胡雪晴;程丽楠;崔文香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延边地区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分析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无记名方式,根据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对延边大学586名在校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39.17±14.26)和社会支持总分均(27.23±5.28)低于非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其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系数为0.442,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社会支持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结论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应该引起相关社会人员的关注,一定程度上给予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必要的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来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 陕西中医药大学有留守经历的本科新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作者:韩元平;赫中华;韩白玲;杨维莉;姬菁

    目的 探讨中医院校有留守经历的本科新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2015年陕西中医药大学536名本科新生进行测查.结果 爽直和利他2个因素的均分显著地低于全国常模(t=4.172,10.614,均P<0.01),严谨因素均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5.034,P<0.01);活跃因素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3.318,P<0.01);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性心理障碍、强迫和精神病倾向9个因素得分均值都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的本科新生(P<0.05);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帮助完善和培养有留守经历的大学本科新生积极的人格品质,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