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学学健身“老司机”的深度刺激肌肉法
对很多健身爱好者来说,增肌都是瓶颈,如果每次训练都加一些“新鲜血液”,让肌肉不能猜透你的训练方法,对于训练效果以及肌肉生长会有一定帮助.下面的这些小改变可以尝试不同的混搭风格,即使常规训练,也一样会有无穷的变化,但是建议不要每个动作都使用.
-
健身不能只做核心训练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训练方法和花哨动作,让很多健身锻炼者无所适从.特别是在健身房私人教练的教学指导中,比较流行核心部位训练之说.在私人教练的教学指导过程中,无论是强身健体者、增肌或是肥胖者减脂,如果训练刚开始就进行核心部位(注:核心部位是指核心区,不是核心力量)的锻炼,这是一种健身锻炼的误区,也是对专业知识片面的理解.核心部位的训练是健身房私人教练课程结构的内容之一,但其并不是唯一.
-
中职烹饪技术刀工技能的训练方法与运用分析
烹饪刀工训练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刀工技术教学训练任务,提高刀工技术水平,实现教学任务或目标而采用的途径和方法。当学生通过刀工教学阶段,初步掌握了刀工基本知识、技术以后,就要转入训练阶段。所以训练是教学的延续与深入。
-
加强实战化训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和地质构造环境影响,我国重大自然、地质灾害频发多发,灾害形势严峻,武警部队救援分队作为一支分布全国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处于职能任务的拓展期、创新发展的机遇期,其地位作用愈加重要.加强救援实战化训练是快速提升分队救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必须科学把握应急救援规律,树立救援理念,拓展训练内容,探索训练方法,完善相关保障,积极推动应急救援能力不断跃升,应急救援实战化训练是一个复杂课题.落实并推进应急救援实战化训练,应针对应急救援任务和分队建设实际,着重解决好应急救援实战化训练的理念、内容、方法和保障等问题.
-
轻柔入手,缠绕粘随——太极推手治肾虚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健身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两人徒手粘连相搭互相缠绕伸缩做圆形屈伸粘随的运动,深受武术健身者喜爱.自杨式太极拳盛行于世,将此训练方法叫做"推手"普传于世,延续至今.实际上它是我国武术中独有的一种综合性的养气练劲的方法.
-
健康始于足下——八卦走转的渊源
一位学者说过:"获得健康的一个简捷的途径就是走路."自古以来,我国的养生家们就把"走"作为延年益寿的重要途径,在《内经》等医学专著中更有"广步于庭"、"脚为精气之根"的记载;在民间,有"人老先老腿"、"每天遛个早,保健又防老"等谚语提醒人们要多行走;在武林界,更有关于"八步赶蝉"、"踏雪无痕"、"趟泥步"、"潜狼步"等有关"走"的训练方法.
-
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教学模式研究概况
中医临床思维对临床诊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中医学生进行中医临床思维的训练,为日后他们能更好的胜任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医临床思维的特点、进行中医临床思维训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中医临床思维系统的构建作出一定的归纳和总结,后再谈谈对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的几点看法.
-
两种训练方法对拔尿管后排尿功能的影响
手术对妇科病人的创伤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很多妇科病人手术后免疫力和抵抗力会下降,在第一次排尿时,会出现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等情况.这就需要对妇科手术病人采取留置尿管的基本护理操作.传统的拔管会导致病人自行排尿的时间延长,为了减轻病患的痛苦,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医院也开始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减轻留置导尿管拔除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本文目的 探讨留置尿管病人训练膀胱的方法,以减少拔除尿管后各种排尿异常的发生;方法 对留置导尿病人采取按需放尿的方法,并与定时放尿的常规方法 对比,进行排尿异常发生百分比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采取按需排尿训练法可明显减少拔除尿管后排尿异常的发生;结论 临床上采用按需放尿的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拔除尿管后排尿异常的发生.
-
呼吸功能训练健康教育在心胸外科手术病人康复中的应用
开胸手术创伤大、时间,术中常挤压肺叶,刺激肺门及支气管,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等,不可避免地造成呼吸功能下降.再加上病人对呼吸功能训练健康教育知识缺乏,不能进行有效地呼吸功能锻炼,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肺不张、急性呼吸衰竭等呼吸功能训练并发症,直接影响病人的恢复和预后.通过术前及术后的呼吸指导,可有效地增加肺活量,恢复肺功能,达到预防术后肺部的并发症的发生.因为改善术后呼吸功能的方法之一是对病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1],所以,护理人员在围手术期对病人进行有效地健康教育,使病人掌握有效的呼吸功能训练方法,将有利于手术后排痰、肺复张和控制感染[2].
-
使用模型练习超声介入操作技术
0 引言超声介入属于有创性检查,医疗风险高,所以对操作技术要求很高.虽然可以用水槽进行超声介入操作训练,但因探头位置不易固定、穿刺针在水里可以随意改变方向等缺点,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目的[1].因此发现一个方便、经济、有效及易推广的训练方法,对于提高超声介入医师的操作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偏瘫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报道,在美国每年有70万人新患脑血管疾病,其中75%存在上肢功能障碍[1].众所周知,脑血管病偏瘫的患者腕手不能背伸是比较常见的,丧失这一功能也是手功能恢复的首要障碍,通常训练腕手的背伸功能是训练手抓握功能的第一步.临床工作中,在传统的PT、OT训练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有新的治疗方法产生.如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技术等,这些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
"运动想像"疗法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针对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有多种,一般认为康复训练需达到一定的训练量才能取得佳的效果,但由于医疗费用问题、治疗人员不足等原因,患者往往难以得到足够的治疗,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1].为此,寻找一种费用低、实践机会多的治疗方法非常必要."运动想像"疗法是近几年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的一种新方法.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运动训练方案
许多文献介绍了慢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患者运动训练的效用.尽管一些方法被推荐,但还没有建立起一套专门的方法,以往用于研究和在临床上应用于CHF患者的训练方法,绝大多数基于正常人身体锻炼或康复部门对轻度左心功能不全的训练经验,并且将这些方法主观地改造用于CHF患者[1].
-
Pusher 综合征
Pusher综合征(Pusher syndrome)是指一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特殊行为模式,患者在所有体位都强力地向偏瘫侧倾斜,并抵抗使体重向身体中线或过中线向非瘫痪侧移的校正.Davies(1985)首先描述并提出Pusher综合征[1].Pusher综合征也被翻译为倾斜综合征、身体不成直线[2].脑卒中患者Pusher综合征发生的比率是25%[3].1996年哥本哈根卒中研究报道Pusher综合征发生率是5%-10%[4].国内统计脑血管病患者Pusher综合征发生比率是23%[5].一般认为Pusher综合征是康复训练中的重症,其病变机理较为复杂,如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往往难以奏效.康复治疗难度较大[5].现就Pusher综合征的特殊征象、发病机制、可能的相关神经心理学因素、评价,以及针对性的康复治疗综述如下.1 典型征象[1]左侧偏瘫的患者比右侧偏瘫的患者患Pusher综合征的发生率更高.以左侧偏瘫患者为例,这个综合征严重的形式有以下特征:①头转向右侧,同时向右侧移,即从右肩到颈的距离明显缩短.偏瘫数月后,颈部可能僵硬到几乎不能活动.②患者从其左侧接受刺激的能力,如视觉、触觉、运动觉及听觉刺激的接受能力均明显降低,多伴有单侧空间忽略.③躺在床上,患者用健手把住床边,担心掉下来.④坐位时,左臀部负重,右侧躯干明显缩短.坐在轮椅上,身体靠在轮椅左侧坐.试图把重心向右转移会遇到阻力.⑤床椅转移困难,把患者转移到放在其健侧的椅子上尤其困难,其右手和右腿有力地向运动的反方向推.⑥站立时,患者整个重心偏向左侧,姿势歪斜,甚至治疗师都难以保持患者直立.⑦行走时, 重心不易向右侧转移,左腿屈肌占优势,伸肌支持不充分,健腿迈步困难.⑧患者学习自己穿衣、梳理等一般的日常生活活动都相当困难.
-
双侧上肢训练任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大约有30%-36%的患者在脑卒中后6个月遗留上肢功能障碍[1].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手的功能很精细,这也是训练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一个原闪.近研究表明,双侧上肢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尤其中到重度偏瘫的患者,比常用的训练方法疗效更好,其原理还未完全明了.目前国内的相关报道较少[2],本文就双侧上肢训练方法及其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
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临床应用的进展
脑卒中导致的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给患者、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针对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功能训练方法有多种,但疗效显著的治疗技术尚待深入研究.主动运动训练对患者康复发挥重要作用,但要求患者具有一定的自主运动能力;被动运动训练没有患者的主动参与,收效甚微.近年来,运动想象技术除广泛应用于体育运动训练外,也逐渐应用于脑卒中偏瘫的临床康复治疗,成为触通运动网络新的治疗手段,被认为是近几年脑卒中后瘫痪肢体康复治疗的重要新进展之一.是脑卒中康复的一种新方法[1].
-
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诸多功能障碍之一,直接影响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因此,如何改善步行能力和平衡能力成为脑卒中后康复领域研究的热点.核心力量训练是近年国内康复领域引入的一种较新的训练技术,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广为应用.我们将核心力量训练应用到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与平衡能力的训练中,旨在寻求一种对脑卒中患者训练更为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
-
早期减重步态训练对脑外伤患者下肢功能的作用
步行是人类满足日常生活的基本要求.对伴有运动功能障碍的脑外伤患者恢复下肢功能是康复的基本目标.近年来,减重平板步行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步态训练方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
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脑卒中后患者负重及平衡能力均差,致步行能力受到较大影响,有报道脑卒中后有1/3-1/2的患者在3个月内不能恢复独立步行[1].偏瘫患者的步行质量与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紧密相关,恢复步行能力是偏瘫患者的主要康复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训练方法促进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物理治疗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1998年12月-2000年10月共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94例,男184例,女10例;年龄61±3.6岁,其中70岁以上25例;合并心肌梗死70例,功能性室壁瘤15例,解剖性室壁瘤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84例,Ⅱ型糖尿病35例,高脂血症31例,左主干病变40例,一支病变6例,二支病变12例,三支病变176例,单纯CABG 169例,CABG并心脏瓣置换11例,CABG并室壁瘤切除25例,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140例,微创非体外循环下手术54例.搭桥材料常规使用左乳内动脉搭前降支,其余桥采用大隐静脉.1.2 围术期物理康复治疗1.2.1 术前除重度左主干狭窄和药物不能控制心绞痛的患者外,其余均在吸氧下作吹瓶训练,以增加肺活量和肺部功能残气量,提高血氧,改善心肌缺氧.训练方法:患者卧位或坐位,吸氧(氧流量4-5L/min),将输液管或其他任何相似材料放置于生理盐水瓶中,深约10cm,深吸气后平稳呼气,吹出气泡,吹的时间尽量长,但以不感憋气为度,以免诱发心绞痛,每次10-15min,6-8次/天.心绞痛控制良好的患者可作适度室内活动,生活自理.心绞痛难控制或心功能很差者卧床休息.向患者家属教授扣背促痰方法.进食清淡饮食,戒烟,保证良好夜间睡眠,去除思想包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