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黄斑病变的M-ERG初步观察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观察视网膜功能.方法:对16例(16眼)经眼底荧光素造影证实的单眼黄斑区病变(中浆、老年性黄斑病变、外伤性黄斑出血等)者分别应用二进制短M序列记录多焦视网膜电图(RETIscan Multifocal ERG,M-ERG)及按ISCEV标准记录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Ganzfeld F-ERG),分析患眼与对侧眼的M-ERG一阶kernel反应(FOK)、F-ERG混合大反应(MCR),评价其视网膜功能.结果:16例黄斑区病变眼的M-ERG中心1环P1波振幅密度值较对侧(正常)眼明显降低(P<0.01)、峰潜时缩短(0.01<P<0.05),2~5环的P1波振幅密度值和峰潜时则无明显差异(P>0.05);而F-ERG a、b波振幅、峰潜时与对侧正常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眼M-ERG中心1环的P1波振幅密度值大、峰潜时长.结论:黄斑区病变可使M-ERG中心1环(黄斑中心凹周围0~5°区域)的一阶kernel反应振幅降低、峰潜时缩短;短M序列记录时程短、采样少,可能更适合固视力差或检查欠合作者;M-ERG通过不同的kernel反应可反映视网膜外层(感光细胞层)和内层(神经节细胞等)的功能,对评价后极部尤其是黄斑区视网膜功能有独特作用,其优越性大于全视野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