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调节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丹;李军;陈光;鲁静;赵越;叶红

    目的 研究单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比较其弱视眼和非弱视眼的差别.方法 23例能配合检查的单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采用改良移近法及正负球镜翻转法分别测量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并与同期就诊的12例(24只眼)正视儿童作对照比较.结果 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分别为(15.43±1.33)D和(6.45±2.19)次/min,与正视儿童眼无明显差别(t=0.781,P=0.451;t=1.072,P=0.293).弱视眼的调节幅度为(13.22±1.61)D,与正视儿童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0,P=0.006),弱视眼的调节灵活度为(6.36±1.40)次/min,与正视儿童眼无明显差别(t=1.542,P=0.137).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与弱视眼调节幅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94,P=0.032),调节灵活度的比较无明显差别(t =1.286,P=0.212).结论 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调节幅度明显低于非弱视眼及同龄正视儿童,其非弱视眼的调节幅度与同龄正视儿童无明显差别.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调节灵活度无明显差别.

  • 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眼调节功能临床观察

    作者:李丹;鲁静;陈光;赵越;赵桁;邱丽

    目的 研究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的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比较其与正视儿童调节功能的差别.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21例能配合检查的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非弱视儿童(1.0 D≤双眼等效球镜差<2.5 D),采用改良移近法及正负球镜翻转法分别测量单眼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以及双眼调节灵活度,并与同期就诊的20例正视儿童作对照比较.结果 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的单眼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分别为(16.54±1.33)D和(6.95±2.19)次/min,正视儿童的单眼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分别为(16.26±1.97)D和(6.74±1.98)次/min,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99、2.276,P =0.028/0.108,P>0.05).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双眼的调节灵活度(4.45±2.09)次/min,正视儿童双眼的调节灵活度(5.95±1.97)次/min,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20,P=0.006,P<0.05).结论 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儿童双眼调节灵活度明显低于正视儿童,单眼的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与同龄正视儿童无明显差别.

  • 儿童远视性弱视眼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的研究

    作者:李丹;李军;吕亚静

    目的 比较不同程度远视性弱视眼与正视眼之间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的差别.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9年1~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能配合检查的远视性弱视儿童50例92只眼,按弱视程度分为中度弱视组(A组),轻度弱视组(B组),弱视治愈组(C组).正常儿童组(对照组)20人40只眼,采用改良移近法测量调节幅度(AMP),正负球镜翻转测量调节灵活度.结果 A组、B组、C组及对照组AMP平均值分别为(13.07±1.72)D、(14.17±1.60)D、(15.55±1.26)D、(16.09±1.11)D,调节灵活度平均值分别为(5.77±2.00)次/分、(5.13±1.67)次/分、(5.06±1.56)次/分、(5.45±2.19)次/分,结果显示A组和B组AMP均分别显著低于C组及对照组(P<0.05).C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47).各组调节灵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3).A组及B组中AMP与矫正视力呈正相关(r=0.487,P=0.007),AMP与屈光度无显著相关性(r=-0.236,P=0.218).结论 与同年龄正常眼相比,远视性弱视儿童眼调节幅度降低,调节幅度与弱视程度有显著相关性.调节灵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间歇性外斜视的调节灵活度和调节反应

    作者:林惠玲;胡玉艳;徐昕頔;沈品呈;毛欣杰;瞿佳

    目的:比较间歇性外斜视和正常眼位人群之间,间歇性外斜视注视眼和非注视眼之间的调节灵活度和调节反应.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门诊就诊的35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作为间歇性外斜视组,另选取24例正位眼或外隐斜斜视度≤6△的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2.00 D的反转拍和开放视野式自动验光仪分别测量受试者在单眼和双眼注视近距视标时的调节灵活度和调节反应.采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间歇性外斜视组的双眼调节灵活度为(8.8±4.1) cpm,显著低于对照组[(10.9±3.1)cp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5,P=0.035).间歇性外斜视组的非注视眼调节灵活度显著低于注视眼(t=4.657,P<0.001).双眼注视40 cm处视标时,间歇性外斜视组的注视眼调节反应高于对照组的主导眼(t=-2.163,P=0.035).双眼注视状态下,间歇性外斜视组注视眼的调节反应为(1.89±0.30)D,高于其在单眼注视状态下的调节反应[(1.64±0.34)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1,P=0.001).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双眼调节灵活度低于对照人群,其注视眼和非注视眼的调节灵活度和调节反应均不一致,且双眼注视时调节反应高于单眼注视状态.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眼的调节功能

    作者:唐萍;刘晓玲

    目的 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眼与健眼的调节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别对31例原先为正视眼的单眼活动期CSC患眼及健眼进行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调节滞后量的测定.结果 在调节幅度的检测中,患眼组的调节幅度值平均为(4.89±1.28)D,健眼组的调节幅度值平均为(6.58±1.53)D,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调节灵活度测量结果显示患眼组比健眼组明显要慢,患眼组的调节灵活度为(3.16±2.36)cpm,健眼组的调节灵活度为(5.84±2.41)cpm,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调节滞后的测量中,患眼组大多集中在0.75~1.25 D之间,健眼组大多在0.50~0.75 D之间,患眼组的调节反应明显滞后于健眼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SC惠眼的调节功能低于健眼的调节功能.

  • 青年人近视眼与各调节因素的关系

    作者:马可;刘陇黔

    目的分析眼屈光不正与调节各因素的关系,探讨近视眼与眼调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45名大学生的90眼进行屈光不正、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和正相对调节检查,然后将各项结果与屈光不正状况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 45名大学生受试者调节幅度的平均值为(8.49±1.61)D (6.25 ~ 13.70 D). 调节灵活度平均值为 (9.64 ± 2.30)周/min.正相对调节平均值为(-2.19±0.84)D.其中调节幅度与眼屈光度有显著相关性(r=-0.885,P≤0.05).调节灵活度与眼屈光度无相关性.结论眼屈光不正与眼调节幅度有显著关系,眼的调节灵活度与屈光不正无相关关系.

  • 近视眼LASIK术后调节灵洁度变化与视觉疲劳的关系

    作者:周少博;郭海科;谭娟;黎健菁

    目的 研究近视眼LASIK术后调节灵活度(accommodative facility,AF)的变化情况以及与视觉疲劳关系.方法 32例(64眼)近视患者按年龄分成30岁以下组和30岁以上组,行标准LASIK手术,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分别测量双眼AF,术后1个月对术后视觉疲劳症状情况行问卷调查,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AF的变化,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手术前后AF、年龄以及屈光度等对术后视觉疲劳的影响.结果 30岁以下组术前双眼AF为(7.12±2.02)c·min -1,术后1周为(6.22±1.73)c·min -1,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为(9.46±1.97)c·min -1,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以上组术后1周AF由术前(5.68±2.51)c·min -1显著降低至(4.02±1.59)c·min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恢复至(6.03±1.61)c·min-1,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发现,术后视觉疲劳症状阳性者13例(40.6%),阴性者19例(59.4%);回归分析表明,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AF、年龄以及术前等效球镜度数与视觉疲劳症状显著相关.结论 近视眼LASIK术后早期AF下降,以后逐渐恢复,可能是术后视觉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

  • 调节灵活度训练对儿童近视发展影响的研究

    作者:宋晗;高松;韩素珍;马秋莎

    目的:观察使用Flipper镜训练调节灵活度对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方法选择6~12岁的近视儿童患者62例(117眼),根据近视程度分为三组:Ⅰ组(<-3.00 D);Ⅱ组(-3.00~-6.00 D);Ⅲ组(>-6.00 D),观察进行Flipper镜调节灵活度训练6个月后的近视增长幅度的变化。结果同原近视增长幅度比较,Flipper镜训练后近视增幅显著减缓( P<0.05);不同近视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Flipper镜训练调节灵活度能有效延缓近视儿童屈光度的发展,尤其对低中度近视患者控制的效果更为明显。

  • 眼动参数变化与青年近视眼关系的分析

    作者:田晓丹;范春雷;詹立辉;徐艳春;徐丽

    目的:分析相对调节力(正,负)、水平隐斜(远,近)及调节灵活度等眼动参数与青年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选择大学入校新生266例,平均年龄18.8±0.8岁.根据受检者屈光状态分为五组:正视组29例,低度近视组118例,中度近视组82例,高度近视组37例,屈光参差组26例(其中屈光参差组不纳入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在综合验光仪上测正、负相对调节力,Von Graefe法测量远、近距水平隐斜度,利用±2.00D蝴蝶镜测调节灵活度,不同组眼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相对调节力正视眼组均值4.87±1.47D,低、中、高度近视组正性对调节力均值分别为2.36±1.21,2.92±1.40,2.86±1.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相对调节力正视眼组与近视眼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调节灵活度在正视眼组与近视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远、近水平隐斜正视组与近视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低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相对调节明显下降引起调节储备不足形成远视性离焦可能是青年近视发病病因之一,而负相对调节力、调节灵活度及远、近水平隐斜等眼动参数与青年近视发生无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