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锥形束CT分析罹患重度牙周炎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厚度特点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波;曹洁;胡文杰;甄敏;杨刚;徐涛

    目的 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罹患重度牙周炎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厚度特点及患牙拔除同期行位点保存术后6个月黏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因罹惠重度牙周炎而需拔除上颌磨牙患者8例,设其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上颌磨牙牙槽骨轻度吸收患者8例,设其为对照组.应用CBCT测量两组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大厚度(maximum membrane thickness,maxMT)及磨牙小剩余牙槽骨高度(minimum residual ridge height,minRRH).试验组患牙拔除同期行位点保存术后6个月,测量拔除患牙对应的上颌窦黏膜maxMT.结果 试验组上颌窦黏膜maxMT为(4.06±1.80)mm,黏膜增厚的上颌窦比例为87.5%,磨牙minRRH为(1.09±0.68)mm;对照组上颌窦黏膜maxMT为(1.42土0.38)mm,无上颌窦黏膜增厚,磨牙minRRH为(8.50±1.72)mm,两组间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惠牙拔除清创同期行位点保存术后6个月上颌窦黏膜maxMT为(1.55±0.63)mm,黏膜增厚的上颌窦比例降到12.5%,拔牙前后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磨牙区重度牙周炎患牙对应上颌窦黏膜易发生黏膜增厚,患牙拔除同期行位点保存术后6个月上颌窦增厚的黏膜大多恢复至正常.

  • 甲钴胺片致药疹和口腔黏膜增厚及交叉过敏反应分析

    作者:何忠芳;陈军;王天红

    甲钴胺(甲基维生素B12,mecobalamin)属于维生素B12 (Vit B12)类,是Vit B12的衍生物,因在中央钴分子上结合了一个甲基基团,可参与物质的甲基转运及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的代谢,促进核酸、蛋白质及卵磷脂合成,通过刺激轴突的再生修复损伤的神经[1].甲钴胺片临床主要用于缓解麻木、疼痛和感觉异常等.

  • CBCT分析上颌后牙根折对上颌窦底黏膜的影响

    作者:焦连龙;闫波;王琦;王树斌;刘学军;刘孟哲;肖尧;曹选平

    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上颌后牙根折对上颌窦黏膜的影响,并对上颌窦黏膜炎症反应进行相关性研究.随机选取经CBCT扫描并诊断为一侧根折另一侧无症状的患者50例为实验组,对窦底黏膜厚度,根尖到上颌窦底的距离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患者根折侧上颌窦黏膜存在增厚改变的发生率为88%,对照侧为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中,根折伴根尖周炎组、根折伴牙周炎组、无其他症状根折组的黏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折患者上颌窦底黏膜容易发生增厚样改变.根折后常伴有根尖周炎、牙周炎等症状,但不同临床症状对上颌窦黏膜厚度影响无差异性.根折牙根距上颌窦底越近,可能更容易对上颌窦黏膜产生影响.

  • 中重度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上颌窦黏膜形态变化特点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任颂;刘静波;赵海礁;潘亚萍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中重度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患者上颌窦黏膜形态变化特点,并进行上颌窦黏膜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经CBCT扫描并诊断为中重度GAgP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无牙周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实验组患者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牙周探诊深度(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上颌窦黏膜形态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上颌窦黏膜存在增厚改变的发生率为92.5%,而对照组为18.3% (P<0.05).在实验组中,上颌窦底黏膜的大厚度值(DSM)与上颌磨牙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的骨性边缘的小垂直距离(HBS)呈负相关.其中,DSM与上颌第一磨牙HBS关系为密切,右侧和左侧相关系数分别为-0.51和-0.73(P<0.05).实验组患者DSM与PD和CAL呈弱相关.结论:中重度GAgP患者上颌窦底黏膜容易发生增厚样改变,上颌窦底黏膜增厚反应程度与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 CBCT研究上颌窦形态及其与上颌后牙的关系

    作者:赵晟楠;高承志;杨咪咪;刘文菲

    目的:应用CBCT研究人群中上颌窦的一般形态差异,为上颌后牙种植术及拔除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取临床403例CBCT影像,测量并统计上颌窦底距牙槽嵴顶的小距离,上颌窦间隔,上颌窦底黏膜增厚,以及牙根突入窦腔的例数;结果:窦底与牙槽嵴顶小间距为8.3 mm,左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颌窦间隔出现几率为98.6%,黏膜增厚与牙根突入几率分别为31%与47%,其中牙根尖病变相关的窦底黏膜增厚为56.3%,男女及左右对比均无差异。结论:上颌窦形态差异较大,上颌窦慢性炎症与上颌后牙根尖病变密切相关。

  • 上颌后牙缺失病人上颌窦CBCT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冯源;张震;孙聪;赵喜聪;李德华

    目的:针对上颌后牙缺失病人的CBCT资料,分析上颌窦内异常影像的发生率,为病人行种植术前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01 -03因上颌后牙缺失需行种植修复病人的CBCT资料76例,共152个上颌窦.由两名研究人员对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影像诊断结果分为5类:①未见异常影像;②窦底黏膜增厚;③上颌窭囊肿;④上颌窦炎;⑤上颌窦分隔.同时测量所有窦底黏膜增厚病例的平均厚度以及缺牙区窦嵴距,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2例上颌窦中未见异常影像者65例(42.76%),黏膜增厚者36例(23.68%),上颌窦囊肿23例(15.13%),上颌窦炎17例(11.18%),上颌窦分隔11例(7.24%).窦底黏膜增厚厚度为(3.65±1.65)mm,缺牙区窦嵴距为(7.05±2.99)mm.结论:上颌窦异常影像诊断发生率高者为窦底黏膜增厚,其次为上颌窦囊肿;不同上颌窦影像诊断类型间窦嵴距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及不同缺牙情况下诊断类型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