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单发与多发子宫肌瘤的远期效果对比
目的 对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单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筛选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因子宫肌瘤进入本院救治的52例患者,予以随机分组:A组(单发性子宫肌瘤29例),B组(多发性子宫肌瘤23例),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对两组入选患者进行救治,并对比两组患者肌瘤组织体积的缩小率、子宫组织体积的缩小率等远期效果.结果 对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年,并予以专项复查,发现A组肌瘤组织体积的缩小率为(71.15±53.77)%,B组为(74.98±20.66)%;A组子宫组织体积的缩小率为(45.12±33.58)%,B组为(39.47±35.47)%,手术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单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救治时,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均可取得显著疗效.
-
阴道超声辅助行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辅助行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0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剔除术治疗,研究组借助阴道超声辅助治疗,参照组未应用其他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肌瘤残留率为8.0%,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肿瘤平均直径低于参照组,并且随访发现研究组复发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超声辅助行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可大限度避免术后肌瘤残留,防止复发,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多发性子宫肌瘤合并左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异形1例护理
本文主要探讨多发性子宫肌瘤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异形的护理经验.及早手术及精心护理会提高多发性子宫肌瘤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异形的临床疗效.
-
盆腔手术麻醉的经验教训
盆腔手术,经下腹部为主要途径,手术麻醉的风险与手术方式、器官的受累程度、手术医生的操作熟练、手术时间程长、麻醉医生的密切配合相关.病历资料例1:患者,女,43岁,体重45kg,术前诊断为多发性子宫肌瘤,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全切除.患者一般情况好,BP 120/75mmHg,HR80次/分,胸片、心电图、血生化检查均正常.术前肌肉注射安定10mg,阿托品0.15mg,患者入手术室,测BP 127/75mg,ECG示窦性心律,HR85次/分.选L2~3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顺利,试验量无腰麻征象,给诱导量1.5%利多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素15ml,平面T6~L3手术开始进行到15分钟,术者牵拉子宫时,患者恶心、呼吸困难、BP82/45mmHg,立即抽麻黄素15mg备注,ECG示心率从85次/分降至62次/分、25次/分后呈直线,意识消失、呼吸停止.立即面罩加压供氧、停止手术、胸外心脏按压,静注阿托品0.15mg,麻黄素15mg,约20秒,心跳恢复,5分钟BP 135/90mmHg,ECG呈窦律,HR 95次/分.患者神志、自主呼吸恢复正常,自诉无不适,术者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痊愈出院,无并发症.
-
全宫切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卵巢血肿再次手术病例分析
病历资料患者,女,45岁,因月经量增多3年,头晕1个月,于2007年4月27日入院.妇科检查子宫如孕3个月大小,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可能性大.术前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83g/L,余正常.于4月30日行子宫全切术,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病理诊断子宫多发性子宫肌瘤,血常规复查血红蛋白75g/L,患者拒绝输血于5月6日出院.5月14日患者因左下肢进行性水肿5天入住本院内科,体检左下肢水肿(++),彩超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双子宫合并多发性子宫肌瘤妊娠足月剖宫产1例
某女,37岁,病案号157522.因停经9月,B超提示羊水少,于2005年8月30日入院.平素月经5~7/30~40天,量中,伴痛经,末次月经2004年11月26日,行经如常.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孕4个多月自觉胎动,孕期经过顺利,产前检查5次,未见异常.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54例临床分析
子宫肌瘤是指女性生殖器中常见的具有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甾体激素依赖性的良性肿瘤,常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1].据流行病调查学表明我国妇女中子宫肌瘤的患病率可达20%~30%[2],多发性子宫肌瘤也很常见.目前对子宫肌瘤的治疗尚没有特效药物,而手术治疗仍是首选方案.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子宫肌瘤的治疗已经不仅仅只局限于单纯治疗肌瘤,更需重视的是保留子宫的生理功能,同时对手术切口外观等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及腹腔镜器械的完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希望保留子宫的妇女所接受.我院2009年开展此手术,已经进行了54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满意,并藉此分析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面的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
海藻酸钠微球经子宫动脉栓塞术与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对比研究
目的:探究海藻酸钠微球经子宫动脉栓塞术与子宫肌瘤切除术对多发性子宫肌瘤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情况,为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98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患者46例选择行海藻酸钠微球经子宫动脉栓塞术,对照组患者52例选择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和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水平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一年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子宫肌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82% vs.18.75%;Log-rankχ2=4.660,P =0.031)。结论两种术式对于多发性子宫肌瘤治疗效果相当,而海藻酸钠微球经子宫动脉栓塞术相比子宫肌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短、手术费用较少、不良反应率低、术后不易复发等优点。
-
多发性子宫肌瘤钙化1例的超声表现
患者女,73岁.下腹部疼痛2 d就诊,无阴道出血或分泌物.既往月经量多且不规则,绝经已22年.超声检查:下腹部子宫部位见大片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子宫、附件均显示不清;经阴道超声检查:宫颈显示尚清晰,似可见与宫颈相连之子宫内膜线厚约0.4 cm,其右前方、左后方(距内膜线约3.0~3.5 cm)分别见4.4 cm×3.5 cm×3.8 cm、3.9 cm×2.9 cm×3.4 cm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子宫前壁、后壁肌层分别见2.7cm×1.2 cm×1.8 cm、1.1 cm×0.8 cm×0.9 cm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图1);双侧卵巢显示欠清.超声提示:(1)子宫内膜线右前、左后方的强回声光团,考虑为子宫浆膜层肌瘤钙化可能;(2)子宫肌层肌瘤钙化.术中:子宫外形不规则,质硬如石,右前壁、左后壁明显向外突起.病理检查:子宫右前壁、左后壁各见一直径约3.5~4.0 cm结节,前壁、后壁各见一直径约1.0~2.0 cm,质硬如卵石;镜下:绝经期子宫内膜,子宫肌壁间、浆膜下多发性平滑肌瘤、钙化.
-
B超诊断多发性粘膜下肌瘤并子宫角妊娠1例
患者,女性,46岁.阴道出血1年,量多带血块,停经2+月,入院.体检:腹部膨隆,腹部包块约15cm×17cm,不规则,压之不痛,无活动性.妇检:子宫前位,大如孕4+月,右前壁突出,双附件正常.超声所见:膀胱充盈好,子宫前位,呈非均匀性增大,大小13.1cm×11.5cm×10.6cm,外形不规则,宫腔分离、扭曲,并查见数个大小不等呈中等回声团块,呈椭圆形.大8.2cm×6.3cm,小4.5cm×2.8cm,边界清楚.子宫右侧角见4.1cm×3.6cm×2.8cm胚囊,胚囊内见胎头双顶径1.8cm,胎心率162次/分.超声诊断:多发性子宫肌瘤(粘膜下)并右侧子宫妊娠.经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子宫大如孕4月,胚囊似位子宫右侧角,宫体部肌瘤.行子宫全切术后送病理检查,病理诊断:(1)多发性粘膜下平滑肌瘤合并右侧子宫角妊娠;(2)右侧输卵管积水.
-
带蒂浆膜下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
带蒂浆膜下子宫肌瘤由于突出于子宫之外,加上较大的肌瘤常伴变性,失去常见子宫肌瘤声像图,容易与盆腔其它包块相混淆而误诊为卵巢肿瘤,对此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自1997年4月~2001年8月我院住院病人,均有术前常规超声检查,术后病理诊断的完整记录,年龄28~69岁,平均47岁.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者12例,月经紊乱者18例,已绝经者7例,无月经改变者9例,以盆腔包块就诊11例,腹痛就诊2例.采用Sonoline S1-250型和AU3 Partner型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频率3.5MHz~5.0MHz,阴道探头频率5.0MHz~7.5MHz.扫查方法:充盈膀胱,常规扫查子宫及双附件,腹部超声不能显示卵巢时,用阴道探头可提高卵巢显示率及观察包块的内部结构.结果35例带蒂浆膜下子宫肌瘤术前诊断符合29例,诊断符合率为82.8%.术中见肌瘤来自宫体29例,来自宫颈4例,阔韧带2例,全部经病理证实.伴变性者19例,占54.3%.超声所见,肿块直径4cm~24cm,位于左右附件区22例,子宫直肠窝5例,腹盆腔6例,髂窝2例;与子宫关系密切者19例,与子宫有明确界线者16例(其中3例远离子宫);有25例卵巢清晰显示;子宫形态、大小正常13例;多发性子宫肌瘤24例,占69.6%,其中发生蒂扭转2例.
-
子宫大部分切除术后粘膜下肌瘤经宫颈管脱出1例
病例:患者李某,女,33岁,农民,因月经量多2年余,伴头昏乏力半年,阴道持续性流血1月余,于2002年6月11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贫血貌,心肺正常,妇查宫颈光滑,无肿大及异物脱出,宫体前位,增大约2+个月孕大,质韧,活动好,无压痛,双附件区正常,诊为子宫肌瘤,血常规检查,Hb 75g/L,余正常范围,B超诊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决定在输血同时行保留性子宫部分切除术,即子宫大部分切除术.
-
氧氟沙星致血尿1例
患者,女,38岁.因发现下腹部包块10余天于2000年3月25日入院.入院检查:生命体征正常,一般情况好,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未及肿大,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如孕15周大小,形状欠规则,质中,活动度好,无压痛,双附件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既往体健.诊断:多发性子宫肌瘤.2000年3月28日患者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术中见子宫增大约15 cm×13 cm×12 cm为宫体肌瘤,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术程顺利,术中尿量约700毫升,淡黄.术后给予氧氟沙星0.2,每日二次静脉点滴及补液治疗.术后第一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日尿量2800毫升,尿液淡红点,考虑可因术中损伤膀胱粘膜所致,继续氧氟沙星治疗.当日下午尿液呈血性,且静脉点滴氧氟沙星时红色加重,考虑血尿因氧氟沙星所致,急查尿常规,示:蛋白(++),红细胞(++++),肌酐:90mmol/L,尿素氮3.9 mmol/L,肝功正常,即停氧氟沙星静脉点滴,改红霉素治疗.术后第二、三日,尿液均呈淡红色,尿检:蛋白(++),红细胞(++~+++).
-
盆腔复发性平滑肌瘤一例
患者,58岁,因"右下腹痛半月余,加重伴尿频、尿急、尿痛3d"于2011年8月5日收入院.患者2007年因"多发性子宫肌瘤"在外院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子宫恶性潜能未定型平滑肌瘤.患者于入院前15 d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右下腹部胀痛不适,近3d来腹痛阵发性加重,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无明显排尿困难,无恶心、呕吐.就诊于煤炭总医院泌尿外科,给予抗感染、止痛等治疗,行肾脏CT检查提示:右侧盆腔实性肿块,压迫右侧输尿管末端,至其以上水平输尿管扩张及肾盂、右肾积水,考虑来源于右侧附件肿瘤.为进一步诊治,收入妇产科.入院查体:T36.2℃,BP 120/80 mm Hg,P 70次/min,R20次/min.心肺未及异常.腹平软,右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双侧肋脊角区无叩痛,右侧输尿管区压痛(+),左侧无明显压痛.妇科查体:外阴:老年型;阴道:畅,残端愈合好;盆腔:右附件区扪及包块约3 cm×4 cm,质中,无压痛,活动欠佳.
-
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的诊治现状
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 diffuse uterine leiomyoma-tosis)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子宫平滑肌瘤,主要特点是子宫肌层密布难以计数的良性子宫平滑肌瘤,肌瘤直径从亚毫米级(<1 mm)至3 cm不等,瘤体间相互融合,子宫对称性增大,临床上常表现为月经过多和不孕[1-3]。该病全球散发,到目前为止,文献报道(中英文)约54例,临床上对该病的认识十分有限,常被误诊为普通多发性子宫肌瘤,对于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多选择肌瘤切除术,导致大出血、剔除不净、副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短时期内很快复发,手术也不能解决患者的不孕问题[4]。
-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优势肌瘤剔除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98例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优势肌瘤剔除(laparoscopic uterine artery occlusion combined with ascendant myomectomy,LUAO-M)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中期疗效. 方法 在腹腔镜下分离解剖子宫动脉主干,双极电凝或PK刀闭合子宫动脉,然后电针切开肌瘤表面包膜,使用剥离器剥离、剔除优势肌瘤(所有浆膜下肌瘤和径线≥3 cm的肌壁间肌瘤),合成线单层连续缝合子宫表面浆肌层切口. 结果 手术时间(102±36)min;术中出血量(88.7±58.4)ml;术后住院(7.9±0.2)d;术后病率5.1%(5/98).术后发生肠梗阻1例,皮下气肿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98例随访21~52个月,平均36.3月,平均随访3.6次,月经异常缓解率95.9%(4/98),子宫体积平均缩小57.7%,肌瘤复发率3.1%(3/98).结论 LUAO-M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中期疗效.
-
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内多发性子宫肌瘤种植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42岁,2005年6月8日因体检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门诊诊断右侧卵巢包块、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CISH)术后3年入院.体格检查:下腹部见3个腹腔镜穿刺口瘢痕.外阴正常,阴道较正常略短,子宫颈失去正常形态,呈扁状,未见子宫颈外口.盆腔可及残余子宫颈,子宫颈右后方扪及一质地中等硬度、直径5 cm肿块,似与宫颈相连,活动.左侧附件处未扪及异常.B超提示右侧卵巢肿瘤.
-
下腔静脉平滑肌瘤1例
病人女,53岁.3年前B超发现多发性子宫肌瘤,右心房肿瘤;先行子宫切除术,病理证实为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体外循环下行右心房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瘤根部位于下腔静脉内,肿瘤基底部未能切除,病理诊断:血管内平滑肌瘤.
-
子宫肌瘤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感染一例
患者37岁,孕2产2,因"月经过多9个月,B超发现子宫占位7月"入院,我院MRI示:于子宫各壁可见弥漫多发类圆形异常信号影,其中可见一较大软组织肿块影突入2腔内,性质考虑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图1).入院查血常规、白带常规未见异常.于2012年5月30日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ition,UAE)予500~700 μm的聚乙烯醇颗粒(polyvinyl alcohol,PVA)左右各0.6g栓塞子宫动脉.术后一般情况稳定,2天后出院.
-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一例
一、病例摘要患者42岁,发现子宫肌瘤伴下腹痛阴道排液2个月入北京华信医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经量正常.2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左下腹隐痛,伴阴道排液.在外院B超检查提示多发性子宫肌瘤、肿物脱出,宫内环下移.取环后症状无缓解来北京华信医院.妇科检查:宫颈:可见肌瘤脱出堵塞于宫颈口,约6 cm×6 cm×7 cm;子宫:前位,增大如孕12周,表面不平,质硬,活动好;左侧附件轻压痛;余未见异常.B超示:子宫多发性肌瘤(肌壁间、粘膜下、浆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