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吃深色食物会让疤痕发黑吗

    作者:王连召

    身上不幸出现了伤口,以前常听人说,“不要吃酱油、巧克力等深色食物,不然会留疤!”对此,很多人很是相信,事实真相是这样的吗?伤口的愈合,其实是两个并行的过程.第一个是细胞的增生.伤后24~48小时,在炎症反应的基础上,开始有细胞增生,伤缘上皮增厚,一部分基底细胞与真皮脱离,向缺损区移行并发生分裂.同时来自动脉外膜和其他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和来自血管损伤处的内皮细胞也开始大量增生.细胞增生形成新的组织,逐步填补创伤造成的缺损.

  • 头皮泛发性脂溢性角化病1例

    作者:郦飞

    脂溢性角化病(SK)又名老年疣(Verruca senilis)、基底细胞乳头瘤(Basal cell pap illoma),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表皮内良性肿瘤,男性多见,为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因角质形成细胞成熟迟缓所致的一种良性表皮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年轻人发病的几率也在不断上升.其临床及病理类型较多,临床易与多种良、恶性皮肤肿瘤相混淆,诊断中不时遇到困难,而导致治疗方法选择错误.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皮肤美容意识与日俱增,有关该病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现报告有关手术病例1例如下.

  • CD10阳性的乳腺浸润性癌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蒋萍;钟定荣;梁智勇

    目的 分析CD10阳性的乳腺浸润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观察和分析21例CD10阳性的乳腺浸润性癌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选用ER、PR、p53、Ki-67、CerbB-2、CD10、CK5/6、p 63、E-cadherin、SMA和EGFR等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21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0岁.病理诊断19例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浸润性乳头状癌,1例为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肿瘤直径0.5 ~7 cm(平均2.5 cm);其中>5 cm者1例.组织学分级20例为3级,1例为2级;5例肿瘤呈推挤性边缘,14例肿瘤呈浸润性边缘,2例呈部分推挤合并部分浸润性边缘;10例间质存在明显淋巴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反应;12例有瘤巨细胞;10例见弥漫或片状坏死.5例腋窝淋巴结转移;5例有脉管内瘤栓.所有病例的浸润性癌组织均CD10呈不同程度(+),E-Cadherin弥漫强(+),SMA(+);4例ER(+);2例PR(+);8例c-erbB 2(+);17例p53(+);Ki-67阳性率为56.9%;7例CK5/6(+),2例p63(+),10例EGFR(+).结论 CD10阳性的乳腺浸润性癌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多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3级常见,易见坏死及瘤巨细胞,高表达Ki-67指数及p53.

  • 三联阴性乳腺癌中基底/肌上皮标记物的表达

    作者:陈健;张旭;田茹;郭瑞峰;梁化印;董红梅

    目的 检测基底/肌上皮标记物在三联阴性乳腺癌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基底细胞样癌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收集69例三联阴性乳腺癌存档蜡块,用单克隆抗体EGFR、CK5/6、CK14、CK17、SMA和CD10进行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染色,并将其分为基底细胞样型(BLs)(表达任意一种标记物)和Null型(均阴性).重点观察两者的形态学差异.结果 BLs型48例(69.6%),Null型21例(30.4%).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形态学特征包括巢片状结构、推挤或部分推挤性边界、组织学分级高、核分级高和高核分裂指数,其中BLs型中42例呈巢片状结构(87.5%),26例呈推挤或部分推挤性边界(54.2%).结论 基底细胞样型与Null型乳腺癌具有明显的形态学差异,具诊断价值的形态特点是巢片状结构、组织分级高、中到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推挤或部分推挤性边界和高核分裂指数.具应用价值的标记物是CK5/6.

  • 免疫组化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洁晴;蒋智铭;张惠箴;周健华;刘亮

    介绍常用免疫组化标记在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基底细胞消失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形态学指标之一,高分子量CK(34βE12)是前列腺基底细胞特异性标记抗体,它用于判断有结构异常的腺体基底细胞是否已经消失,从而有助于鉴别腺癌和绝大多数良性增生性病变.但它不是鉴别腺癌和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AH)的绝对指标,也无法鉴别基底细胞肿瘤的良恶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和雄激素受体(AR)标记用于确定肿瘤是否来源于前列腺,对于诊断特殊类型前列腺癌有重要价值,对诊断膀胱、骨骼和其他脏器内转移性前列腺癌也极有帮助.KP-1和低分子量CK合并应用,有助于将低分化前列腺癌、经放疗或激素治疗后空泡变性的残余前列腺癌与以上皮样组织细胞增生为主的良性病变相鉴别.S-100显示穿刺标本中的神经纤维,它和低分子量CK合并应用可提高神经周围癌浸润的检出率.神经内分泌标记Svn、CgA 与PSA、PAP合并应用,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癌与原发于前列腺或直肠的类癌和神经内分泌癌,也有助于诊断恶性度较高的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前列腺癌.CD34、CD117则有助于诊断前列腺特异性间质细胞起源的间质肿瘤,并可与其他梭形细胞病变相鉴别.

  •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作者:刘莉萍;白君;魏亚;戚晓东;司廷臣;李维;潘慧

    目的 观察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现,探讨其诊断标准.方法 根据免疫表型将448例乳腺癌分为腺腔A型、腺腔B型、正常乳腺样型、HER2过表达型、基底细胞样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InVitrogen二步法染色.结果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共69例,占15.4%(69/448).形态学特征主要有:由实性巢片状的癌组织构成,呈弥漫性生长方式;癌组织中央出现无细胞性瘢痕区;出现地图样片状坏死区域;癌组织呈推进性生长方式,有推挤性边缘;间质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呈合体状、界限不清;瘤细胞呈泡状核样,常可见明显核仁;核分裂象多见;常伴化生成分(均P<0.01).基底细胞样乳腺癌高度表达CK5/6、CK14、CK17(均P<0.01).结论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具有一定的形态学特征和独特的免疫表型特点.

  • 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与基底细胞样表型的关系

    作者:邬万新;张燕萍;温晓伟;陆宁;唐正英;张怡;王振;王伟;杨宏杰

    目的 评价乳腺癌七皮间质转化(EMT)与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的关系.方法 依据免疫表型从458例浸润性乳腺癌中筛选出基底细胞样型、管腔A型、管腔B型和HER2过表达型共382例.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FOXC-2、波形蛋白、Syndecan-1和E-cadherin在乳腺癌中表达,并分析其与BLBC的关系.结果 41例BLBC中癌细胞FOXC-2、波形蛋白和Syndecan-1的阳性率以及E-cadherin表达减弱率分别为34.1%(14/41)、43.9%(18/41)、87.7%(36/41)和63.4%(26/41).BLBC的FOXC-2和波形蛋白阳性率均高于其他亚型乳腺癌,其E-cadherin表达较其他亚型乳腺癌下降(P<0.01).BLBC肿瘤间质细胞Syndecan-1阳性率为41.5%(17/41),高于其他亚型乳腺癌(P=0.007).癌细胞FOXC-2表达与波形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07,P<0.01).FOXC-2和波形蛋白阳性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1.4%和66.7%,分别高于阴性组(P=0.002和P=0.001).结论 本结果显示乳腺癌中EMT与BLBC关系密切.EMT可能是造成BLBC与其他亚型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差异的蕈要原因.

  • 免疫组织化学诊断标准对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预后分析的影响

    作者:刘慧;范钦和;张智弘;李霄;余慧萍;刘广珍;孟凡青

    目的 探讨不同的免疫组织化学(IHC)诊断标准对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预后分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收集1996-2002年并有5年以上随访资料的浸润性乳腺癌284例,IHC检测ER、PR、HER2、CK5/6、CK1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按照Nielsen标准[ER-/HER2-,CK5/6+和(或)EGFR+]、Kim标准[ER-/PR-/HER2-,CK5/6+和(或)CK14+和(或)EGFR+]、基底样CK标准[CK5/6+和(或)CK14+]、三阴性标准[ER-/PR-/HER2-]标准分型并比较其5年生存率.结果 在4种标准下,284例浸润性乳腺癌中BLBC的发病率分别为15.5%(44例)、14.8%(42例)、43.3%(123例)、21.1%(60例);复发率分别为18.2%(8/44)、21.4%(9/42)、10.6%(13/123)、11.7%(7/60),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但仅在Nielsen和Kim标准中之BLBC型的复发率与其他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ielsen和三阴性标准中BLBC型之5年无病生存率(均P<0.01)和5年总生存率(P<0.05和0.01)显著低于腺腔A型;Kim标准中BLBC型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腺腔A型(P<0.01),但5年总生存率与其他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底样CK标准的BLBC型与非BLBC型之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不同的IHC诊断标准下BLBC均呈高复发和预后差的趋势,但不同的分型标准影响其预后分析结果 ,相对完善、统一的诊断标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中央坏死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喻林;杨文涛;蔡旭;陆洪芬;范月珍;施达仁

    目的 探讨中央坏死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与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关系.方法 观察35例中央坏死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采用ER、PR、HER2、CK8/18、高相对分子质量CK(34βE12)、CK5/6、CK14、CK17、平滑肌肌动蛋白(SMA)、P63、波形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进行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35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0~82岁,平均54.2岁.大体观察,肿物表现为边界较清楚的单中心结节,直径1.0~5.0 cm,平均2.4 cm.镜下,肿瘤中央有大片坏死或无细胞区,残留癌组织呈缎带状环绕在坏死区周围.中央坏死区表现为三种形态:24例主要由肿瘤性凝固性坏死组成,伴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或玻璃样变;8例以纤维化或瘢痕组织为主,见少量坏死癌组织残影;3例为梗死.周围残留癌组织32例为浸润性导管癌3级,3例为2级.20例伴有导管原位癌,5例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7例肿瘤周边见淋巴细胞浸润.31例中央坏死性乳腺癌中,基底细胞样标记(83.9%,26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肌上皮标记(38.7%,12例).基底细胞样型所占比例(20例,64.5%)显著高于管腔A型(3例,9.7%)、管腔B型(3例,9.7%)、HER2过表达型(4例,12.9%)和不表达型(1例,3.2%).20例基底细胞样型癌中,基底细胞样标记中CK5/6阳性18例,其余依次为CK17(8/10)、CK14(14/19)、EGFR(8/16).10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15~42个月,平均21.5个月.9例疾病进展(因乳腺癌复发、转移或死亡),中位无病生存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4.0和18.0个月.平均和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16.6和13.0个月.结论 中央坏死性乳腺癌具有独特的、容易识别的形态特点,大多显示基底细胞样免疫表型,预后差,是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典型代表.

  • 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邬万新;韩文兰;张燕萍;喻其霞;温晓伟;陆宁;唐正英;袁琳娜;张怡;王振;王伟;杨宏杰;陈彩萍;郭文利

    目的 观察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采用ER、PR、HER2、Ki-67、CK5/6、CK14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58例女性浸润性乳腺癌以筛选BLBC,比较BLBC与其他免疫表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中22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 458例浸润性乳腺癌中发现BLBC 46例(10.0%).癌灶直径平均3.3 cm.58.7%(27/46)出现推挤性生长方式,52.2%(24/46)出现地图状坏死,30.4%(14/46)癌灶中心出现无细胞纤维化区域以及63.0%(29/46)癌灶周边和间质内有不同程度淋巴细胞浸润.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主要排列成不规则、紧密实性结构.Ki-67高表达(>25%)在BLBC中占43.5%(20/46).CK5/6、CK14和EGFR阳性分别见于58.7%(27/46)、43.5%(20/46)和65.2%(30/46)的BLBC病例.BLBC的3年累积生存率为66.9%,低于管腔A型乳腺癌,与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LBC在女性浸润性乳腺癌中所占比例为10%,其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具有一定特征性,但诊断BLBC仍必需结合其免疫表型.BLBC是预后比较差的乳腺癌亚型之一.

  • 基底细胞样型浸润性乳腺癌病理形态观察

    作者:皋岚湘;杨光之;丁华野;李琳

    目的 观察基底细胞样型浸润性乳腺癌的形态特点,为该类型癌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0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存档蜡块,用单克隆抗体CK56、CK14、CK818、CK34βE12、calponin、p63、CD10、ER、PR和c-erbB-2进行免疫组织化学Max VisionTM法染色,按照免疫表型将本组分为5种类型:腺腔A型(ER+HER2-),腺腔B型(ER+HER2+),正常乳腺样型(ER-HER2-),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至少表达一种基底细胞角蛋白和(或)肌上皮标记物,且ER-HER2-).重点观察基底细胞样型的组织形态表现.结果 腺腔A型48例(44.0%),腺腔B型15例(13.8%),HER2过表达型15例(13.8%),正常乳腺型10例(9.2%),基底细胞样型19例(17.4%).2例除肌上皮标记物外,还同时表达c-erbB-2和(或)ER,组织类型暂未定.在19例基底细胞样型中有16例表达CK56,17例表达CK818,11例表达CK14,18例表达CK34βE12,5例表达p63,6例表达CD10,1例表达calponin.肿瘤直径1.2~7.0 cm(平均3.9 cm);其中>5 cm者6例.除1例病变以高级别导管内癌为主外,组织学分级为2级者9例,3级者9例,与非基底细胞样型相比3级者显著增多(P<0.01).基底细胞样型主要组织形态表现包括:13例癌组织呈单纯推挤性(膨胀性)生长,各例边缘均可见到淋巴细胞,18例肿瘤以巢状和(或)片状排列为主,17例核分级为3级,并可见到散在巨核和(或)怪核细胞,7例呈合体细胞样生长,17例有粉刺样坏死,上述形态出现率与非基底细胞样癌比较均显著增多(P<0.01).结论 基底细胞样型浸润性乳腺癌有诊断性价值的形态特点是推挤性浸润边缘、周边有显著的淋巴组织、粉刺样坏死、散在巨怪细胞、大巢或片状组织结构和呈合体细胞样生长.

  • 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分类系统的进展和争议

    作者:张建民;杨幼萍;朱扬丽;陈璟

    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的分类系统包括异型增生/原位癌和宫颈上皮内肿瘤(CIN)系统,近年CIN在分CIN Ⅰ、Ⅱ、Ⅲ3个级别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意义不能确定的基底细胞异常(BAUS)和CIN(无法定级别)等范畴.随着宫颈细胞学TBS系统的推广,在有的国家出现了以两级别的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取代CIN分级的趋势.赞成使用两级分类系统的学者认为,严格区分CIN和湿疣有时比较困难,这些病变均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所致,其病变构成了一个谱系,应将它们包括在一个以形态学分类为主的系统中,尤其是在活检中使用两级别分类法,可使组织病理学与细胞学诊断保持一致,有利于临床医师处理.

  • 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及其他癌前病变的病理特点

    作者:郑素琴;程亮

    研究表明,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HGPIN)是无可置疑的前列腺癌前病变.HGPIN的形态特点是前列腺导管和腺泡的分泌细胞增生,细胞核和核仁肿大与前列腺癌细胞相似,不同的是HGPIN保留有部分基底细胞层.HGPIN与前列腺癌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对HGPIN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除了HGPIN以外,目前还提出了一些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可能有关的癌前病变,如:低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LGPIN)、增生性炎症性萎缩(PIA)、不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AH).我们旨在对HGPIN及可能为前列腺癌前病变的一些病变的病理形态学、分子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新进展作一介绍.

  • 光动力学疗法在中国

    作者:刘凡光;李晓松

    光动力学疗法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末,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开始研制光敏剂和适用于PDT治疗的激光器.1981年7月,北京同仁医院治疗1例左下睑基底细胞癌患者获得成功,开创了国内PDT应用的先例.接下来的10年是肿瘤的光动力学治疗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内很多医院相继开展了此项技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90年解放军总医院激光医学科开始探索应用光动力学疗法治疗鲜红斑痣,并于1991年1月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成功,开创了PDT治疗良性疾病的先河.

  •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CT和MRI特点

    作者:李颖;马林;程流泉;娄欣;王英伟

    目的 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特点及CT、MRI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MRI影像特点,37例术前均行CT和MR平扫+增强扫描,对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以及肿块大小、数目、CT密度、MRI信号强度及强化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 中老年女性多见,多表现为腮腺无痛性肿块.37例病变均位于腮腺浅叶.CT和MRI平扫示肿瘤呈类圆形,无分叶,边缘光滑肿瘤.病变较小,直径为7~30mm;密度、信号欠均匀,21例(56.8%)发生囊变.CT和MRI增强扫描示37例有较显著强化.结论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具有体积小、易囊变、强化显著等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特点对于肿瘤的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

  •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与MRI表现

    作者:于小平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CA)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腮腺BCA的CT和MRI表现.10例中男3例,女7例;右侧腮腺4例,左侧6例.结果:10例肿瘤均为单发,肿瘤长径平均为2.4 cm.10例肿瘤中不规则形或深分叶状2例,圆形或类圆形8例;边缘均光滑清楚.MRI检查2例,表现为长T1、短T2信号实性肿块,伴稍低信号包膜,增强扫描后病灶呈均匀明显强化.CT检查8例:6例呈实性,2例呈囊实性、内有大片液化囊变,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腮腺BCA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陈延军;陈潭辉;吴凯明

    目的:分析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CA)的MRI征象,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腮腺BCA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女性多见,平均年龄52岁,临床病程较长,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33例34个病灶,25个位于腮腺浅叶,7个位于深叶,2个跨深浅叶;类圆形或椭圆形26个,分叶状或不规则状8个;28个病灶直径≤3 cm,6个>3 cm;2个部分边缘欠清,32个边缘清晰,其中24个可见低信号包膜,7个边缘清晰,但包膜未显示,1个于T1WI上周围见薄层高信号环;肿块实性部分大部分呈稍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21例中(22个病灶),18个呈明显持续强化,4个呈中度持续强化,4个见短T1长T2出血及液平,14个见未强化囊变区,其中4个为较大囊,10个为微囊或裂隙状。2个见壁结节。结论:腮腺BCA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但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

  • 艾拉光动力疗法治疗基底细胞癌患者的护理

    作者:王艳芳;张文君;戴京萍;黄振明;许端倪

    总结了1例基底细胞癌患者实施艾拉光动力治疗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在于:治疗前做好病灶的清创,治疗中注意药物的配制和红光照射时剂量的调节,以及并发症的处理,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经过3个半月、14次治疗后,患者证实治愈.

  • 基底细胞癌与毛母细胞瘤鉴别相关分子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成帅;丁跃明;潘云

    基底细胞癌与毛母细胞瘤在治疗和预后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过去由于对两者的分类和诊断比较混乱,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不便,也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这就要求临床医师能及时、准确、有效地鉴别诊断基底细胞癌和毛母细胞瘤。临床上,尤其在病理上,明确鉴别两者很困难。近些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免疫组织化学和遗传学等方面对两者的研究增多,为我们提供一些新的鉴别依据。本文综述几种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用于两者鉴别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AR、CD10、Ln5γ2、Nestin、PHLDAl和CK20的进展。

  • 皮肤镜诊断头面部色素型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琨;边培雯;张雪洁;马静霖;高敏虹;司晓青;孙晓慧;辛琳琳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诊断头面部色素型基底细胞癌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8例临床拟诊为色素型基底细胞癌患者,发病部位位于头面部,年龄37~86岁,男24例,女24例,对其行皮肤镜检查。由两名医师参照色素型基底细胞癌皮肤镜特点,盲法独立诊断,再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通过诊断性试验的研究方法,研究皮肤镜在诊断头面部色素型基底细胞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48例患者中36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色素型基底细胞癌,医师A皮肤镜诊断为色素型基底细胞癌的34例,非色素型基底细胞癌14例;医师B皮肤镜诊断为色素型基底细胞癌的38例,非色素型基底细胞癌10例。与组织病理诊断比较,两名医师皮肤镜诊断头面部色素型基底细胞癌的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Youden指数、Kappa值分别是91.67%、91.67%、91.67%、8.33%、8.33%、83.34%、0.7895和91.67%、97.22%、75%、25%、2.78%、66.22%、0.7648,两名医师经皮肤镜诊断头面部色素型基底细胞癌的水平经卡方检验无统计学差异(χ2=0.889,P>0.050)。结论头面部色素型基底细胞癌皮肤镜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303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