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表达型质粒载体pMG36e在宿主菌中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目的研究表达型质粒载体pMG36e在大肠杆菌JM109和乳酸乳球菌MG1363两种宿主菌中的遗传稳定性并观察红霉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按经典质粒遗传稳定性测定方法,在有选择压力(加红霉素)和无选择压力的条件下,测定pMG36e质粒在大肠杆菌JM109和乳酸乳球菌MG1363中的遗传稳定率.结果pMG36e质粒在大肠杆菌JM109中连续传至120代时,在有选择压力的条件下,质粒稳定率保持在100%;无选择压力的条件下为96%;pMG36e质粒在乳酸乳球菌MG1363中连续传至100代时,在有选择压力和无选择压力的条件下,质粒稳定率均为98%.结论pMG36e质粒在两种宿主菌中均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红霉素对pMG36e质粒的遗传稳定性无显著影响.
-
紫外诱变选育北虫草新菌种的研究
针对野生菌种在人工培养基上容易丢失产生子实体的能力,稳定性差,且野生型菌种虫草菌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含量较低等影响北虫草规模化人工栽培的问题,本文探索利用紫外线对出发菌株P进行诱变处理,以生物转化率、虫草素、腺苷含量为指标,筛选出高产菌株89,其有性子实体中虫草素含量和腺苷含量分别是出发菌株的2.5倍和3.6倍.进一步对其进行传代稳定性试验测试后,可用于大规模工厂化北虫草培育用菌种.
-
霍山石斛不同生长阶段遗传稳定性的RAPD分析
目的:研究霍山石斛同一蒴果组培不同生长阶段遗传稳定性.方法:利用从20个随机引物筛选的3个稳定性较好的10碱基引物对已继代7-8次的H23种群进行RAPD检测.结果:发现不同阶段内遗传相似系数较大,在85.409 3%~98.360 6%,其中在原球茎、萌芽期和一叶期存在的变异比两叶期、开花期要显著,但程度都极其微弱.结论:来自同一蒴果的变异非常小,建立霍山石斛稳定的无性快繁系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霍山石斛 生长阶段 遗传稳定性 -
红花药材黄色素A含量的RP-HPLC测定及其资源的质量评价
目的:为红花药材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红花优良品种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红花品种22个,在不同生态地区和不同年份进行栽培试验,并采用RP-HPLC测定各品种中主要活性成分黄色素A含量,建立药材质量评价标准,比较品种间差异,考察其遗传稳定性.结果:红花不同品种黄色素A的含量在0.70%~1.85%,品种间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其中,鱼台红花、合肥红花、芮城红花含量居前3位.结论:红花药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色素A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鱼台红花、合肥红花、芮城红花为红花优良种质资源.
-
我国西洋参引种30年后遗传稳定性研究
以人参及加拿大西洋参为对照,对我国14个产地的西洋参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了解我国西洋参引种30年后遗传稳定性是否发生了明显变异.应用了RAPD分子标记技术,POPGEN32数据分析,NTSYS2.10聚类图绘制.结果显示,各产地西洋参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13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81条,多态性83.51%;有效等位基因数(Ne)1.456 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74 8;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Ho)0.419 4.聚类分析可知,人参与西洋参分类明显,特别发现无人参生产的地区的西洋参与有人参生产的地区的西洋参可明显各聚一类,认为在遗传上未达到质的变异.因此提出吉林省西洋参要注意建立良种田,以保持种质纯净的建议.
关键词: 西洋参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遗传稳定性 -
表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疫苗株RVJ123ΔCK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性状鉴定
利用重组质粒pNeo-CK与pNeo-CKLacZ和表达乙型肝炎(乙肝)病毒S抗原的重组痘苗病毒RVJ123[1],构建了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RVJ123ΔCK.Southern blot证实,非复制型重组病毒RVJ123ΔCK基因组C和K片段间与宿主范围和毒力相关的基因稳定缺失,同时,J片段中插入的乙肝S抗原基因稳定存在.重组病毒RVJ123ΔCK在鸡胚成纤维母细胞中可良好繁殖,而在人源细胞系中不繁殖或仅低度繁殖,但都能表达HBsAg,并且在病毒一个复制周期内,复制型和非复制型病毒HBsAg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非复制型痘苗病毒载体 疫苗株 遗传稳定性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肺腺癌微环境中的遗传稳定性及增殖能力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bm)在肺腺癌微环境中遗传稳定性的变化.方法 通过6孔板结合Transwell小室建立HMSC-bm和肺腺癌A549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常规染色体及G显带核型分析细胞的染色体;Western blot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的表达.以单独培养的HMSC-bm,A549作为对照组.结果 共培养组细胞胞核大而深染,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HMSC-bm组无明显变化;细胞增殖曲线呈S型,共培养组细胞于第4天开始增殖速率快于HMSC-bm组;共培养组染色体数目为亚三倍体、三倍体,有明显的染色体异常;共培养组细胞HDAC4表达明显高于HMSC-bm组(P<0.01).结论 肺腺癌微环境可改变HMSC-bm的增殖速率和其遗传稳定性.
-
流感减毒活疫苗中 A 型流感病毒株生产用工作毒种遗传稳定性分析
目的:分析流感减毒活疫苗的生产用工作毒种A/17/California/2009/38(H1N1)、A/17/Perth/09/87(H3N2)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将流感减毒活疫苗生产用工作毒种接种鸡胚尿囊腔进行传代,扩增第2、3、5、10代毒株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其中每个代次的6个内部基因PB2、PB1、PA、NP、M、NS测序结果分别与冷适应供体毒株进行比对分析,血凝素( HA)和神经氨酸酶( NA)基因的测序结果分别与世界卫生组织( WHO)推荐的适用于北半球的2011—2012年流行毒株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判断疫苗生产用工作种子毒株的基因遗传稳定性。结果扩增至10代次后,H1N1疫苗毒株基因总突变率为0.035%,H3N2疫苗毒株基因总突变率为0.022%,突变位点均未发生在冷适应性( ca)、温度敏感性( ts)和减毒性( att)表型的决定位点。结论生产用工作毒种具有良好的基因遗传稳定性,扩增至第10代次的疫苗毒株同原始种子代次的同源性大于99%,工作种子批毒种符合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要求。
-
微卫星分析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微卫星(microsatellite)是由1~6个核苷酸组成的重复单元串联排列而成的DNA序列。微卫星序列短,数目巨大,种类多,分布广,多态性高,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非常适合敏感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是出色的遗传标记。但直到1993年在大肠癌中首次发现肿瘤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以后[1],微卫星的研究才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是指肿瘤组织与其相应非肿瘤组织相比,其结构性等位基因的大小发生了改变,即微卫星重复单元的增加或丢失。肿瘤中比微卫星不稳定性更常见的是微卫星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
未净化Z:ZCLA长爪沙鼠封闭群繁育及遗传稳定性分析
目的 分析未净化Z:ZCLA长爪沙鼠封闭群繁育和生长指标,并利用直接测序法分析其遗传稳定性.方法 随机选择40对Z:ZCLA长爪沙鼠,记录其繁殖胎次、产子数等指标,分析其仔鼠的生长发育情况.遗传稳定性分析选择Z:ZCLA长爪沙鼠非同胞、非亲代个体33只,提取肝脏基因组DNA,PCR扩增D-Loop序列,产物纯化后双向测序,测序结果与Z:ZCLA长爪沙鼠标准序列比对.结果 Z:ZCLA长爪沙鼠每胎产仔7只,胎间隔多在20~60d间,雄性体重高于雌性.遗传稳定性分析检测发现33只Z:ZCLA长爪沙鼠序列与标准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Z:ZCLA长爪沙鼠群体内未发现遗传多态性,说明该群体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关键词: 未净化长爪沙鼠封闭群 遗传稳定性 繁育 D-loop -
工程菌DH5α/pCW-PL-XE-TNFαm2的遗传稳定性
目的 本基因工程大肠杆菌DH5α/pCW-PL-XE-TNFαm2所表达的靶向融合蛋白XE-TNFαm2已被初步证明具有用于清除艾滋病患者体内HIV病毒的前景.其目的蛋白表达水平为32% ~ 36%细胞总蛋白.本研究旨在验证其遗传稳定性.方法 工程菌株DH5α/pCW-PL-XE-TNFαm分别在LBAmp+与LBAmp-二种固体培养基上逐日单菌落划线传代,32℃培养过夜.每间隔十代运用一般温控表达技术,确定其XE-TNFαm2的蛋白含量,后比较分析各代之间目的蛋白(20.3 kDa)表达水平的差异情况.结果 该重组基因工程菌连续传100代后XE-TNFαm2的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只是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传至100代后将其置于4℃保藏4、5、6个月,其目的蛋白表达水平有8%的下降.本载体质粒含有的Clts857序列、PL启动子与T1T2末端终止序列,是确保目的基因稳定高表达的3个关键元件.结论 本研究结果证明该工程菌DH5α/pCW-PL-XE-TNFαm2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
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遗传学和预后因素
根据肿瘤浸润是否超过肌层,以往将膀胱肿瘤分为"浅表性"(pTa、pT1、CIS)和"浸润性"(pT2~pT4),但根据遗传学亚型在遗传稳定性及形态学上的显著差异,目前遗传学结果指出另一种分类:遗传稳定型,包括低级别非浸润性乳头状肿瘤(pTa);遗传不稳定型,包括高级别(pTa G3和CIS)及浸润癌(pT1~pT4).
-
温阳益气法对肿瘤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炎性平衡及遗传稳定性的调控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癌性微环境中的遗传稳定性问题如何进一步明确并加以有效预防,日益成为推广其临床应用的关键问题。非可控性炎症和肿瘤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现象,越来越受到科学界关注。目的:分析骨髓间质干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炎性信号通路及遗传稳定性的变化,并基于中医学温阳固肾、益气升阳、扶正祛邪理论为指导,探讨温阳益气法提高骨髓间质干细胞在肿瘤相关炎性微环境中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炎性平衡,补肾,温阳,益气,升阳,肿瘤,癌,阳化气,阴成形,遗传稳定性”为中文检索词,以“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 s, inflammatory balance, replenishing qi, warming yang, strengthening shen, elevate yang, tumor, cancer, yang can transform qi, yin shaping up body, genetic stability”为英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维普和PubMed数据库,严格按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和筛选,终选择42篇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在理化因素诱导或肿瘤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肿瘤增殖、侵袭转移,另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身也可被诱发转化为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发生遗传稳定性改变。炎性微环境及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炎性信号通路异常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遗传稳定性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中医学温阳固肾、益气升阳、扶正祛邪理论,发现温阳益气类中药可明显提高肿瘤微环境及化学癌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遗传稳定性。
-
昂立植物乳杆菌发酵及其稳定性能的研究
研究昂立植物乳杆菌(LP-Onlly)的发酵特性、耐药性及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LP-Onlly发酵培养条件为:37 ℃培养16~18 h发酵结束,pH可达4.4左右;LP-Onlly对研究的33种抗生素敏感、7种耐受;LP-Onlly连续传代15代后,基因组DNA指纹图谱及代谢产物HPLC指纹图谱与原代保持一致.
-
轮状病毒P[2]G3株在Vero细胞上的传代适应性
目的 研究轮状病毒P[2]G3株在Vero细胞上的传代适应性,以确定其在Veto细胞上培养的适条件.方法 将P[2]G3株轮状病毒分别以0.01、0.05和0.1MOI接种于Veto细胞,观察细胞病变(CPE)情况,并检测病毒的感染性滴度,确定在Veto细胞上接种病毒的适MOI.同时观察连续传15代后,各代次病毒的滴度及其基凶核酸带型的变化.结果 MOI为0.05时,接种病毒后出现CPE及收获时间均较早,病毒的感染性滴度高,确定接种病毒的适MOI为0.05.连续传15代,病毒滴度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上升,各代次病毒的基因组核酸带型基本一致,且与原代病毒相符.结论 轮状病毒P[2]G3株经适应性培养后,可在Veto细胞上稳定传代15代.
-
重组口蹄疫鸡痘病毒vUTAL3CP1的构建及其遗传稳定性和免疫原性
目的 构建重组口蹄疫鸡痘病毒,并检测其遗传稳定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将口蹄疫病毒(FMDV)的衣壳蛋白前体P1-2A和蛋白酶3C基因插入到鸡痘病毒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鸡痘病毒转移载体pUTAL3CPl,并与鸡痘病毒(FPV)282E4株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通过BrdU加压筛选获得重组鸡痘病毒vUTAL3CP1.重组病毒在CEF中连续传30代,分别进行毒力和基因检测,并免疫BALB/c小鼠,检测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结果 重组鸡痘病毒经RT-PCR可扩增出目的 基因;特异性荧光抗体反应呈阳性;在CEF中连续传30代,毒力稳定,基因未发生缺失和变异;免疫小鼠能产生较高水平的FMDV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结论 已成功构建重组口蹄疫鸡痘病毒,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和免疫原性.
-
基因工程菌株BLG8900的遗传稳定性
目的 研究基因工程菌株BLG8900的遗传稳定性.方法 在有选择压力(加氨苄西林)的条件下,测定pYC2质粒在大肠杆菌BLG8900株[含有质粒pYC2的BL21(DE3)]中的遗传稳定性.结果 工程菌连续传10、25、50和100代后质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经BamH I/EcoR I双酶切,酶切图谱相同.第100代菌株重组质粒的GnRH/TRS序列与原代菌株相同.原代与第10、25、50和100代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GST-GnRH/TRS融合蛋白表达水平、菌体蛋白的SDS-PAGE图谱鉴定无明显差异.Western blot表明各代菌株表达产物均具有GnRH抗原特异性.结论 质粒pYC2在大肠杆菌BL21(DE3)宿主菌中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
KMB-17细胞株的遗传稳定性
目的 研究连续传代的KMB-17细胞株的遗传稳定性.方法 将第23代KMB-17细胞连续传代至60代,按常规染色体分析方法,观察不同代次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化.选取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中高突变的15个STR位点,经PCR扩增和电泳分析微卫星不稳定性.结果 KMB-17细胞株经连续传代培养至56代仍未发生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改变,微卫星位点也未发生突变.结论 KMB-17细胞株连续传代培养后,仍能保持细胞生物学特征及遗传特征的稳定,40代以前的细胞作为疫苗生产基质是安全的.
-
pEGFP-C1-GnRH/TRS在HeLa细胞中的遗传稳定性
目的 研究质粒pEGFP-C1-GnRH/TRS在HeLa细胞中的遗传稳定性.方法 取0代及传至第10、20、30和40代的工程细胞,在有选择压力(加G418)的条件下,测定pEGFP-C1-GnRH/TRS质粒丢失率.分别提取各代次工程细胞质粒DNA进行双酶切鉴定.将经酶切鉴定正确的第40代工程细胞质粒测序,并将各代次工程细胞加压筛选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连续传10、20、30和40代后,质粒丢失率均不超过2%.不同代次的工程细胞质粒DNA经BamHⅠ/EcoRⅠ双酶切,酶切图谱相同.第40代质粒的GnRH/TRS序列与原代质粒相同.第40代细胞荧光分析与原代细胞相似.结论 质粒pEGFP-C1-GnRH/TRS在HeLa细胞中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
狂犬病病毒aG株糖蛋白遗传稳定性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研究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aG株糖蛋白(glycoprotein,GP)的遗传稳定性,并对GP基因组进行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采用RT-PCR法扩增6代次aG株RV(4aGV4、4aGV5、4aGV7、4aGV 11、4a-GV15、4aGV18)G区基因,分别将产物克隆入pGEM-T载体中,测定序列并进行拼接;测定6代次aG株RV的滴度、荧光滴度和毒力;应用DNAStar和Mega4.0软件包中的相应软件对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并与我国近期分离且具有地域代表性的RV街毒株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 6代次aG株RV GP基因保持高度稳定,未出现核苷酸突变位点;6代次aG株RV的滴度有所不同,但其毒力指标基本一致;RV aG株与我国街毒流行株GP抗原区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且膜外区同源性远高于跨膜区及膜内区;aG株RV第147位关键位点氨基酸与街毒流行株该位点不同,其余各关键抗原位点在各毒株间均高度同源;6代次aG株RV关键毒力位点均未出现氨基酸突变,传代稳定,aG株RV与各街毒流行株关键毒力位点均高度同源;aG株病毒信号肽结构与我国多株流行株高度同源,而其GP则与法国巴斯德原株PV2061株及分离自美国的HEP-Flury株高度同源,与我国流行街毒株亦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 RV aG株GP遗传稳定,且与我国近期分离的街毒株高度同源,本研究为完善该毒株的质量控制及全面评价其在我国的适用性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