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观察
目的 观察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创口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结论 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复位优良率高,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改良Stoppa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 骨盆、髋臼骨折 -
改良Stoppa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及对围术期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改良Stoppa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及对围术期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6).其中研究组给予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对照组给予髂腹股沟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的IL-6和PCT水平均显著升高,但研究组的升高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且术后患者炎症水平变化更小,术后感染风险更低.
关键词: 骨盆髋臼骨折 改良Stoppa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 -
髋臼前柱骨折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整体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髋臼前柱骨折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的整体治疗效果.方法:将髋臼前柱骨折患者9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经髂腹股沟入路术式,研究组实施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术式.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复位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复位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臼前柱骨折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术式创伤小、并发症少,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及髋关节解剖复位.
-
髂腹股沟入路切断髂腰肌治疗髋臼骨折对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切断髂腰肌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探讨切断髂腰肌治疗髋臼骨折的可行性.方法:(1)选取本院解剖学教研室成年尸体标本4具,共8条完整髂腰肌标本,观察其腹股沟韧带下方部分的大体形态,肌、腱比例及切断前后显露的范围.(2)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13例,其中7例保留髂腰肌的完整性(Ⅰ组),6例切断髂腰肌(Ⅱ组),分别于术后1月、2月及6月评估屈髋肌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髂腰肌在腹股沟韧带下方为肌、腱混杂结构,腱、肌比例平均1∶4.1,切断髂腰肌后显露范围明显扩大.(2)术后1个月Ⅱ组屈髋肌力较Ⅰ组差(P<0.01);术后2个月两组肌力均恢复至4级以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屈髋肌力基本恢复正常.除1例髂腰肌切断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外,其余患者无并发症.结论:切断髂腰肌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是短暂而有限的;使用髂腹股沟入路处理髋臼骨折时,切断髂腰肌有利于骨折的显露及复位.
-
髂腹股沟入路相关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髂腹股沟入路如何避免易损伤结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侧成尸骨盆标本,按照手术进路的层次对相关结构和神经血管进行解剖观测.结果:(1)髂外血管与闭孔血管的吻合支直径为(2.56±0.72)mm,与耻骨联合的距离为(52.41±8.12)mm.(2)股神经由腰大肌和髂肌间穿出处至腹股沟韧带间的距离为(32.58±3.97)mm,在穿腹股沟韧带处与腹股沟韧带的垂直距离为(14.33±3.00)mm.(3)坐骨神经出骨盆时,与坐骨大切迹的距离为(15.53±3.6)mm.结论:在手术先后显露耻骨上支、髂窝及坐骨大切迹时,注意不要损伤髂外血管与闭孔血管的吻合支、股神经和坐骨神经.
-
经髂腹股沟入路与 Stoppa 入路治疗移位型髋臼骨折临床疗效的 Meta 分析
目的:采用 Meta 分析比较经髂腹股沟入路与 Stoppa 入路治疗移位型髋臼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 Cochrane 数据库、PubMed 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2005年1月—2015年8月有关经髂腹股沟入路与Stoppa 入路治疗移位型髋臼骨折对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及提取相关资料,运用 RevMan 5.0软件统计分析所有相关数据。结果纳入8项研究共637例患者。 Meta 分析显示对于移位型髋臼骨折,经 Stoppa 入路较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时间短[加权均数差(WMD)=68.29,95% CI 10.52~126.05,P <0.05]、术中平均失血量少(WMD =142.26,95% CI 9.30~275.23,P <0.05),而在骨折端复位满意率[相对危险度(RR)=0.63,95% CI 0.17~2.37), P >0.05]、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RR =0.89,95% CI 0.33~2.40,P >0.05)、术后晚期并发症发生率(RR =0.91,95% CI 0.27~3.01,P >0.05)、术后髋关节 HHS 评分优良率(RR =0.52,95% CI 0.25~1.10,P >0.05)等方面两种入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髂腹股沟入路与 Stoppa 入路治疗移位型髋臼骨折均能获得基本满意的临床效果,经 Stoppa 入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髂腹股沟入路在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髂腹股沟手术入路的方法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14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选用克氏针、加压螺钉及重建钢板固定.结果:患者均获6~18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髋臼骨折复位情况依据Matta评分标准,解剖复位12例,满意复位2例.依据患者的感觉、关节功能及X线片3个方面进行疗效评价,优9例、良4例、一般1例,优良率92.6%.结论:手术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髂腹股沟入路对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
髋臼复杂型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髋臼复杂型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病例10例,术前按AO标准分型,手术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或髂腹股沟入路,利用Farabeaf复位钳和各种尖端复位钳及顶棒、克氏针等工具进行复位并临时固定,后用重建钢板和长螺纹螺钉内固定.结果 本组10例均获得1~2年的随访,术后X线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无错位,切口甲级愈合.在负重后均无髋痛,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1例出现行走时坐骨神经疼痛,另1例出现股神经外侧皮支症状(大腿外侧皮肤麻木).结论 术前的准确分型,严密的术前计划,熟练的手术技巧和完善的功能训练是复杂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采用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6-06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2例髋臼骨折,16例采用改良Stoppa入路(观察组),16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对照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以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8~25)个月.观察组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Stoppa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改良Stoppa入路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少,显露良好,能直视四边体骨折,骨折复位质量可靠.
关键词: 髋臼骨折 改良Stoppa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 内固定 -
单一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固定前柱结合空心钉固定后柱治疗髋臼双柱骨折
目的 探讨经单一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结合空心钉固定后柱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笔者自2010-09-2014-06对31例髋臼双柱骨折采用经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显露髋臼前柱骨折以及四方体,间接复位髋臼后柱,前柱重建钢板固定,后柱空心钉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3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2周按Matta影像学评估显示解剖复位16例,满意复位14例,不满意复位1例.末次随访疗效按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评定:平均14.22(6~18)分,优7例,良15例,可5例,差4例.结论 经单一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结合空心钉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单一切口复位并固定了髋臼前后柱骨折,减少了手术创伤,降低了坐骨神经损伤的风险,出现髋关节僵硬、异位骨化的概率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单一髂腹股沟入路弹性支撑固定后柱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效果评估
目的 观察并评估单一髂腹胶沟入路骨盆缘下钢板弹性支撑固定后柱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06采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骨盆缘下钢板弹性支撑固定后柱治疗的29例复杂髋臼骨折,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折模型并预手术,术后评价骨折复位质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骨折复位质量按放射学M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14例,复位良好8例,复位不良7例.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6(22~88)个月.28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4.5(4~6)个月.末次随访时27例进行髋关节功能Merle d'Aubigne Postel评分,平均16(10~18)分;优12例,良5例,可5例,差3例,较差2例.结论 单一髂腹股沟入路骨盆缘下钢板弹性支撑固定后柱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可对抗骨折移位方向,可同时处理髋臼前壁及关节面压缩骨折,固定效果满意.
-
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髋臼和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2-06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8例骨盆和髋臼骨折,其中改良Stoppa入路组18例,髂腹股沟入路组20例.比较2组疗效,临床评估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复位满意度、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 改良Stoppa入路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髂腹股沟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骨折复位质量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Stoppa入路组仅1例切口浅表感染;髂腹股沟入路组出现切口浅表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1例,股外侧皮神经麻痹1例,腹股沟疝1例;改良Stoppa入路组手术并发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效果可靠,与传统髂腹股沟入路相比,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短期并发症,在显露髋臼四边体、高位耻骨上支及双侧损伤方面更具有优势.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髋臼骨折 改良Stoppa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 -
髋臼骨折手术并发淋巴瘘的原因分析和防治
髋臼骨折是一种负重关节内的骨折,多数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对髋臼横形骨折,波及髋臼前柱或耻骨支骨折的病例,一般要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腹股沟区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广泛、粗暴地解剖、牵拉,容易损伤淋巴管和淋巴结,导致术后淋巴瘘形成.自1998年1月~2005年5月共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31例,联合入路5例,发生淋巴瘘2例.报告如下.
-
经新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前壁和前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髋臼前壁与前柱骨折予新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42例髋臼前壁与前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20例予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治疗,研究组22例予新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观察2组疗效、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出血量、切口关闭及切口显露的时间均多于研究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55.0%高于研究组9.1%,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前壁和前柱骨折予经新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行髋白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比较.方法:选用我院于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5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改良Stoppa入路组和髂腹股沟入路组.改良Stop-pa入路组患者30例,髂腹股沟入路组35例.其中,改良Stoppa入路组患者采用经改良Stoppa入路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而髂腹股沟入路组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行髋臼骨折切开腹内固定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骨折解剖复位率及临床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改良Stoppa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短、出血量比较少、骨折解剖复位率比较高,临床效果显著优于髂腹股沟入路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及临床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及解剖复位率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改良Stoppa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 髋臼骨折 内固定术 -
关节外科人体解剖学系列讲解(八)髋臼骨折的髂腹股沟入路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髂腹股沟入路是由Letournel开展的显示髋臼前柱和髂骨体的内侧面的入路.它可由骶髂前面至耻骨联合范围内显露内髂骨的全部和骨盆入口.也可进入髂骨体部的四边形面和上下支.也可进入髂骨外侧面.所有骨盆前面和前柱的骨折均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
-
改良Stoppa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在骨盆骨折治疗中效果对比
目的 对比改良Stoppa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在骨盆骨折治疗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经髂腹股沟入路,实验组41例改良Stoppa入路,对两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安全性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长度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高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术式,改良Stoppa入路可显著减少骨盆骨折患者手术创伤,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骨盆骨折 改良Stoppa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 治疗效果 -
应用两窗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 评估两窗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月沈阳市第十一人民医院髋臼骨折手术患者42例,分为改良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后的两窗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采用了标准的三窗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据Matta影像学评分进行疗效判断.结果 对照组和改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8.15±10.23)min和(55.46±9.1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790,P < 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20.4±54.0)mL和(232.0±25.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846,P < 0.05).据Matta影像学评分进行疗效判断,对照组和改良组优、良、可、差的病例数分别为17、2、1、0例和16、4、2、0例,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 比 91%,P > 0.05).结论 改良后的两窗髂腹股沟入路与标准三窗髂腹股沟入路比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解剖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
三种手术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23例,髂腹股沟入路19例,前后联合入路4例.结果: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时间4~48个月.关节功能按D'Aubigne和Postel 6分法评分标准评分,优27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为93.5%.4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2例出现异位骨化,1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者术后6个月恢复.结论:术前准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对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并采用有效内固定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
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08 年7 月~2011年11 月确诊的髋臼双柱骨折患者82 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42 例行前后联合入路,对照组40 例行常规髂腹股沟入路或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所有患者随访2~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 和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运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