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例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开颅组(38例,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组(49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60例,微创血肿清除术).比较三组CRP、TNF-α 水平、预后不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 d,三组血清CRP、TNF-α 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开颅组高,微创组低;三组预后不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开颅组高,微创组低.结论 不同手术方式对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预后效果相近,但微创手术能够避免炎症因子水平严重升高,且并发症少.
-
356例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28天预后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28 d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群病例的前瞻性研究.预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好转(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与未好转(进步,病情无变化、恶化和死亡),对经过综合治疗的356例高血压性幕上脑出血患者的有关指标与28 d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逐步回归(前向逐步法),指标间的相关关系采用Sperman相关分析.结果: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从15个因素中筛选出年龄(OR=1.04,95%可信区间:1.02-1.07)、并发症(OR=3.54,95%可信区间:2.03-6.18)和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OR=1.11,95%可信区间:1.08-1.14)、中医药综合治疗(OR=1.74,95%可信区间:1.03-2.95)为影响ICH预后的相关因素.出血量、破入脑室、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意识分级之间经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四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影响脑出血预后的因素可能很多,应全面考虑,而中医药综合治疗,年龄、并发症和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是影响ICH预后的相关因素.其中危险因素为年龄、并发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保护性因素.
关键词: 高血压幕上脑出血 综合治疗 预后 影响因素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
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手术方式及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手术方式和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时机分为三组,超早期组(出血后≤6 h)40例,手术方式包括小骨窗血肿清除术22例,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18例;早期组(出血后7~12 h)40例,手术方式包括小骨窗血肿清除术20例,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20例;延迟组(出血后>12 h)40例,手术方式包括小骨窗血肿清除术17例,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23例.评估不同手术时机和不同方式分组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预后采用格拉斯哥评价量表(GOS)评分评定.结果 超早期组预后良好率(82.50%)高于早期组(65.0%)和延迟组(37.5%),早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延迟组(P<0.05).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预后良好率(65.6%)略高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57.6%),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低于延迟组(32.5%,P<0.05).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32.5%,P<0.05).结论 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手术时机以超早期为佳,手术方式以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更有优势,超早期个性化手术方案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可改善疾病预后.
-
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n=51)和试验组(n=51),对照组选择保守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NIHSS评分、脑血肿消失时间及整体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2周、治疗4周后的NIHSS评分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与试验组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脑血肿完全消失时间显著长于试验组(P<0.05).结论 高血压幕上脑出血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脑神经功能,缩短脑血肿时间,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广泛应用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