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融合治疗对屈曲牵张性损伤的疗效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融合治疗对屈曲牵张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屈曲牵张性损伤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经皮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融合治疗)和对照组(开放手术联合融合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第2天及术后1月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后凸Cobb角均减小,伤椎前缘高度均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出院前损伤节段中柱高度、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且位置固定良好,未出现内固定失败.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融合治疗屈曲牵张性损伤患者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的优势,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融合治疗 屈曲牵张性损伤 神经功能障碍 -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板(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护理
寰枢柱是脊柱运动范围大的节段,并承担着颈椎50%的旋转和12%的侧屈运动,其稳定性极为重要.当寰枢椎骨折脱位或其它原因例:先天性齿突发育不良造成不稳定可危及高位脊髓,甚至导致高位截瘫和中枢性呼吸衰竭.对该部位不同原因造成的寰枢椎不稳定或同时合并有脊髓损伤者,外科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1].我院2005年5月~2007年6月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治疗C1-2不稳患者16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后路寰枕固定融合治疗外伤性寰枕脱位1例报告
外伤性寰枕脱位(occipitoatlantal dislocation,OAD)是由于严重的寰枕部韧带损伤所致.由于同时造成颈、延髓交界区的损伤,伤后生存者较为少见,约占颈脊髓损伤患者的0.7%~1.3%.早期诊断和及时、恰当的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1].
-
V型截骨刀在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中的设计与应用
胸腰段完全分节的不对称半椎体,常导致脊柱侧后凸畸形,大多需后路截骨治疗~([1-2]).临床上常用的截骨刀前方为方形,容易向两侧滑动损伤周围组织.为此,我们1999年1月设计了一种新型的V型截骨刀(2008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0820029581.1),并于1999年1月至2008年9月应用于临床,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侧后凸畸形58例,效果满意.
-
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体会
腰椎滑脱症相当常见,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4%~6%,而国内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统计,一般认为在5%左右,而其中需要手术者又占5%,可见数量之大.我院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腰椎滑脱症55例患者,其中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装置加植骨融合治疗40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的护理
退变性腰椎疾患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伴有椎间盘退变(突出)和椎管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腰椎退行性不稳手术后,是否有高质量的护理对患者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让患者尽快恢复生理功能和社会职能是现代骨科护理的发展趋势[1].我院自2006年1月~2010年6月采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3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前路锁定钢板联合加压螺钉行踝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对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采用前路锁定钢板联合加压螺钉行踝关节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74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根据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37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为37例,予以前路锁定钢板联合加压螺钉踝关节融合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各临床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2.08±1.53)及AOFAS评分(85.97±4.24)分,要优于参照组;同时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0%,要低于参照组的21.62%,研究组手术时间(71.63±10.33)min,术中出血量(89.47±16.37)ml,骨性融合时间(11.39±1.58)周,住院时间(6.39±1.03)d,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实施前路锁定钢板联合加压螺钉行踝关节融合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腰椎多节段退变性滑脱的手术治疗探讨
腰椎多节段退变性滑脱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差,多数人需手术治疗.我们收治9例成人多节段腰椎峡部崩裂性滑脱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全椎板切除神经根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
经后路扩大半椎体切除椎间融合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弯的围手术期护理
半椎体是先天性脊柱侧凸常见的类型,可导致严重外观畸形、心肺功能障碍,成角胸腰段后凸畸形可引起迟发的神经并发症[1].因此位于胸腰段的完全分节的半椎体应尽早治疗,而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则为手术的成功及术后康复提供了重要保证.
-
肩外展功能重建研究进展
脊髓灰质炎、创伤和分娩性臂从神经损伤等常致肩外展运动障碍,给日常起居带来诸多不便.其早期治疗方法甚多,如神经探查、松解、移植和移位等,治疗方案依病因及伤情而定;晚期治疗只有肩关节融合和神经、肌肉移位可选.采用肩关节融合治疗,关节稳定有力量,依靠残存肌肉和肩胸关节仍有较大幅度的外展及前屈,但外观欠佳,并发症较多,现已很少使用.采用神经、肌肉移位治疗,关节被动活动好,但操作较复杂,影响因素多,疗效不如前者恒定.现针对神经、肌肉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作一综述.
-
椎间及椎体附件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应用
腰椎不稳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疾病之一,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 重建及维持脊柱的序列和稳定性.椎体间融合是治疗该病的金标准[1],椎间植骨或椎间融合器是目前手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两种主要椎体间融合方式.
-
改良经后路三柱重建融合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间盘损伤的疗效分析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胸腰椎损伤的常见类型,多为较大外力作用所致,使脊柱前、中柱严重破坏.近年来笔者采用后路单侧椎体次全切除、椎管环形减压、钛网支撑植骨重建前中柱及椎弓根钉内固定稳定后柱的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间盘损伤2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7例疗效观察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段骨折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但无论是跨伤椎的4钉2椎体固定还是6钉3椎体固定,均为双节段固定,术后易发生脊柱运动节段丢失及相邻节段退变[1,2].为尽量减少固定融合节段,2009年3月~ 2011年6月,我们对部分压缩爆裂型及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采用单节段固定融合治疗.现报告如下.
-
单侧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加椎体间融合治疗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我院从2007年6月至2010年10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加椎体间融合治疗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57例.采用单侧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椎体间Cage(椎间融合器)或骨块植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取得了较满意效果.
-
单枚cage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的疾病,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自2006年5月至2008年8月,我们采用经后方入路单枚cage固定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现报告如下:
-
颅骨牵引复位及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交锁型脱位
下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突交锁,常合并严重的脊髓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创伤,它可造成高位截瘫甚至死亡,治疗十分困难.2002年1月至2008年8月我们采取颅骨牵引复位及前路减压、植骨、内崮定治疗下颈椎交锁型脱位1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脊柱非融合技术
1911年Hibbs和Albee首先应用腰椎后路融合技术治疗脊柱畸形病例,四十余年后Smith和Robinson及Cloward提出颈椎前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脊柱融合技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和临床实践,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退行性脊柱疾患.脊柱融合技术通过重建椎间高度、增加节段稳定性,获得很好的近期疗效,是目前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常规方法,并成为评价此类疾病治疗效果的金标准.然而,融合固定改变了脊柱功能单位正常的生物力学环境,使相应脊柱节段运动功能丧失,导致邻近节段应力负荷集中、异常活动增加,从而加速了邻近节段的退变.近几十年来,能否采用接近脊柱正常生理环境的方法来解决脊柱退行性疾病是各国脊柱外科医生不断思索的问题,非融合动态固定的理念和方法应运而生,椎板成型术、人工椎间盘、人工髓核、弹性椎弓根系统和棘突间稳定系统等动态固定的方法和技术相续进入临床,并取得很好近中期临床效果.本文对目前脊柱主要的非融合技术做一简要的述评.
-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症是常见的脊柱病息,分为真性滑脱(椎弓根峡部裂)和假性滑脱.而多节段腰椎滑脱,发病率低,由于多伴有椎弓峡部裂,脊柱极不稳定,临床上多表现为持续性严重腰痛及下肢放射痛,需行手术治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