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例"惊恐障碍"合并"骨转移癌"的个案报道

    作者:闵妍

    目的 报道一例"惊恐障碍"合并"骨转移癌"的个案,并回顾相关的文献,来探讨其对临床的意义.方法 详细记录该患者临床诊疗的经过,回顾相关文献,分析内在关联性,获得结果.结果 该患者起初躯体疼痛因焦虑产生,后期演变为癌性骨痛,临床上需要鉴别.结论 "惊恐障碍"合并"骨转移癌"的个案报道很罕见,对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癌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张瑛;韩济生;王韵

    癌症痛是影响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一个严重问题,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对其神经机制的研究甚少.近年出现的小鼠股骨、跟骨、肱骨和大鼠胫骨癌症痛模型,极大地推动了癌症痛的基础研究.初步研究表明,癌症痛有其独特的神经化学机制,骨质破坏、外周敏化、中枢敏化及神经侵蚀都参与了癌症痛的产生.本文综述了癌症痛动物模型、癌症痛的产生机制及其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鞘内泵入吗啡和倍他米松治疗CIBP的机制研究

    作者:张先红;黄东;杨金凤;杨弘彪;唐轶徇;刘景诗;黄玉梅;陈师;王林纤

    目的:研究鞘内连续注射吗啡联合倍他米松治疗癌性骨痛(cancer-induced bone pain CIBP)的机制.方法:癌性骨痛患者126例,随机分为2组:吗啡组Morphine(M组),鞘内泵入单纯吗啡;吗啡联合倍他米松组Betarmethasone(B组),鞘内泵入吗啡和倍他米松(1 mg/周),患者均行椎管内镇痛药物输注港皮下植入术.手术前、手术后第1、3、7天评定疼痛缓解程度、生存质量评分和SF-36量表,手术后第7天测定血浆内啡肽、血浆胃动素和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2 (PGE2)、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结果:B组爆发痛的次数少于M组(P<0.05);静息卧床时两组疼痛都得到缓解NRS评分<2分,两组比较(P>0.05);B组下床活动后疼痛次数对比吗啡组明显减少(P<0.05);SF-36量表各维度比较B组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7天,血浆内啡肽水平,两组比较(P>0.05);血浆胃动素B组高于M组(P<0.05);脑脊液中PGE2、SP、CGRP浓度M组高于B组(P<0.05).结论:鞘内泵入吗啡联合倍他米松对比鞘内泵入吗啡治疗癌性骨痛,爆发痛的次数减少,改善胃肠动力,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脑脊液中PGE2、SP、CGRP浓度低于鞘内注射吗啡组,可减轻吗啡耐受,增强了镇痛效果.

  • 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在癌性骨痛中的疗效及其机制

    作者:吉元松;张旭;张大政

    目的 探讨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在癌性骨痛中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86例癌性骨痛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鞘内连续注射吗啡治疗,观察组予以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水平、疼痛、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GRP、PGE2及β-E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癌性骨痛患者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的效果确切,能够通过降低CGRP、PGE2、β-EP水平,减轻患者中枢神经痛觉敏化,提高镇痛效果.

  • 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补肾化瘀汤治疗癌性骨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玉华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补肾化瘀汤对癌性骨痛的疗效。方法80例癌性骨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组40例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与补肾化瘀汤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结果两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补肾化瘀汤治疗癌性骨痛可以提高疗效和减轻不良反应。

  • 国产唑来膦酸(博来宁)与帕米膦酸二钠(博宁)治疗癌性骨痛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

    作者:任军;邸立军;冯奉仪;张嘉庆;谢广茹;潘良熹;秦叔逵;郭其森;梁军;黎治平;张燕军;李明峰;胡晓桦;姚晨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唑来膦酸(博来宁)治疗癌性骨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237例癌性骨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15min,对照组接受帕米膦酸二钠(博宁)90mg,静脉滴注4h.用药4周内逐日评价骨痛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可评价疗效219例,其中试验组112例,对照组107例;临床观察指标:疗后14天内佳疗效:试验组完全缓解(CR)10.08%(12/112),部分缓解(PR)53.78%(64/112),临床获益率(CR+PR+MR)90.75%;对照组完全缓解5.08%(6/107),部分缓解54.24%(64/107),临床获益率83.9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次要观察指标:1)疗后14天内每天的临床疗效:试验组给药后第5、7~12天共7天试验组每日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疗后28天内佳疗效: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疗后14天内缓解的维持时间:试验组和对照组完全缓解的维持时间分别为5.51和3.01天(P=0.0302),有效维持时间分别为9.02和8.02天(P>0.05).4)首次达临床有效(CR或PR)时间:试验组6天,对照组8天(P=0.018 2).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低钙血症、疲劳等,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17%和24.58%(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见有严重肝肾功能、心电图异常等发生.结论:唑来膦酸能够有效缓解癌症骨转移患者的疼痛,其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帕米膦酸二钠相当,使用安全、方便.

  • 癌性骨痛患者的护理

    作者:余桂英;侯明君

    目的 探讨癌性骨痛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方便性抽样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肿瘤科治疗的恶性肿瘤骨转移伴疼痛的患者30例,回顾性总结相关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疼痛均得以有效缓解,无压疮以及病理性骨折发生.结论 在治疗过程中,加强疼痛专科医护人员的配备,做好疼痛的各种标志,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及针对性护理措施,是提高癌性骨痛治疗效果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 癌性骨痛 护理
  • 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癌性骨痛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余桂英;黄素萍;张锚

    疼痛是肿瘤患者常见、多发症状,而癌性骨痛是肿瘤疼痛的首位.由于疼痛始终困扰和折磨着患者,使其生活质量下降,因此,癌性骨痛的患者进行止痛治疗和护理及其重要.我科自2000年2月~2002年4月收治肿瘤并骨转移患者42例,均伴有中重度疼痛,采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鞘内泵入吗啡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癌性骨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张先红;黄东;杨金凤;杨弘彪;唐轶徇;刘景诗;黄玉梅;陈师;王林纤

    目的:研究鞘内连续注射吗啡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癌性骨痛(cancer-induced bone pain,CIBP)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76例CIBP患者均接受椎管内镇痛药输注港皮下植入术,并随机分入吗啡组(A组38例,鞘内泵入吗啡)和吗啡联合地塞米松组(B组38例,鞘内泵入吗啡和地塞米松).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开始后第1、3、7天评定11点数字评分量表(11-Point Numeric Rating Sca1e,NRS-11)评分、每日爆发痛次数、生活质量和SF-36量表评分.治疗开始后第7天测定血浆内啡肽和胃动素以及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2、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水平.结果:B组疼痛缓解效果明显,治疗开始后第1、3、7天的每日爆发痛次数均明显少于A组(P<0.05);2组治疗后的NRS-11评分均<2分,但2组之间NRS-11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开始后第3和7天的SF-36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均较A组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开始后第7天,2组的血浆内啡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血浆胃动素水平高于A组(P<0.05);B组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2、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均低于A组(P<0.05).结论:鞘内泵入吗啡联合地塞米松与鞘内泵入吗啡相比,可减少CIBP的爆发痛次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升高血浆胃动素水平,降低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2、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水平,减轻吗啡耐受,增强镇痛效果.

  • 中西医结合治疗癌性骨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杜业勤;张双燕;张国庆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癌性骨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珐:将6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伴有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2例,给予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1次/28d,用药2次;治疗组36例,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中药愈骨汤口服以及膏药贴贴舒外敷,用药2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获益率、止痛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及骨扫描的变化;治疗不良反应方面观察患者体温、骨痛、下颌痛、血钙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①止痛临床获益率比较,治疗组为94.4%,对照组为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痛起效时间和可持续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用药后治疗组1例出现骨痛、肌痛加重,对照组2例出现骨痛、肌痛加重,考虑与骨质严重损害及唑来膦酸的作用有关,改用帕米磷酸二钠继续治疗后缓解.治疗组发热2例,对照组发热1例,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及肾功能等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癌性骨痛起效快,持续时间长,毒副反应轻,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阿米替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癌性骨痛临床观察

    作者:罗文娟;吴文涛;谷红明

    目的 观察阿米替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癌性骨痛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50例合并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阿米替林片25 mg/次,口服,1次/晚,以及唑来膦酸4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15 min,每4周1次,作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单用唑来膦酸治疗,用法与治疗组一致.2个以上疗程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4.6%)和临床获益率(96.2%)高于对照组(75.0%,9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好转;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阿米替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癌性骨痛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02例脊柱转移癌的放射治疗

    作者:卢健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癌的临床特点及放射治疗对癌性骨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2例明确诊断为脊柱转移癌患者放射止痛治疗.结果放射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率23.5%,部分缓解率61.8%,总有效率85.3%.且止痛效果与原发肿瘤放射敏感性有密切关系.结论放射治疗对脊柱转移癌所致骨痛疗效好,副反应小,可广泛推广应用.

  • 癌性骨痛辨治体会

    作者:陶岚;李大鹏

    癌性骨痛是原发性骨肿瘤和转移性骨肿瘤所致的主要症状之一.骨肿瘤在全身系统肿瘤中为数少,而任何恶性肿瘤都有发生骨转移的可能.其临床表现为间断性或持续性的隐痛、钝痛、烧灼样痛或刺痛,局部压痛或叩痛,疼痛性肿块等.中医中药在其对症止痛方面有一定疗效.

  • 中药封包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性骨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唐颖;张华

    目的:探究中药封包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性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癌性骨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注射及羟考酮缓释片口服,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封包治疗.治疗20 d后,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止痛药用量等.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生存质量(EORTCQLQ-C30)评分显示治疗组生存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阿片类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封包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性骨痛效果明显,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减少阿片类用量,减少药物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 中医治疗癌性骨痛32例

    作者:刘洪波;肖跃红

    笔者自 1998年 6月~2001年 6月采用中药内服配合针灸的方法,治疗癌性骨痛患者 3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 唑来磷酸治疗癌性骨痛的临床护理

    作者:劳永聪;江锦芳;岑绍芳;许璐

    目前,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骨转移疼痛及高血钙的主要药物为骨鳞、博宁、艾本等,这些药物在临床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使用时间较长作用仍然有限.唑来磷酸(zoledronic acid)是继骨鳞、博宁后新一代(第三代)的双磷酸盐类药物.我科2004年3月至10月用唑来磷酸及博宁分别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多发性骨髓瘤等共26例住院病人,对照观察唑来磷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二期临床试验,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核素153钐内照射治疗癌性骨痛的护理

    作者:黎秀芬

    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上升,治疗癌性骨痛成为癌症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采用姑息性止痛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日益受到重视.除常用的化疗、放疗、激素治疗和阶梯性使用止痛药外,亲骨性的放射性核素已越来越多地用于癌性骨痛的治疗,其中153钐-乙二胺四甲基磷酸,即153Sm-EDTMP(简称153钐),在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科自2001年至2004年应用该药治疗了63例恶性肿瘤多发骨转移骨痛患者,近期疗效显著,骨痛明显减轻,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 放射疗法联合唑来磷酸治疗癌性骨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夏群;龙清;夏耀雄;崔建国

    目的 探讨放射疗法联合唑来磷酸治疗癌性骨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6例恶性肿瘤多发性骨转移患者,采用唑来磷酸4 mg+生理盐水100 mL/15 min;放射治疗第1天用药,常规照射DT40~50Gy/20 ~ 25次.结果 止痛效果:有效率95%,95%CI为87.69%~95.56%;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74%,95%CI为61.63%~85.61%;不良反应:发生率30%,95%CI为18.78% ~ 44.10%.结论 放射治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癌性骨痛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癌性骨痛治疗进展

    作者:赵瑜;许青

    癌性骨痛是晚期骨转移患者的重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癌性骨痛的治疗,除了姑息性的镇痛治疗,还包括化疗、放疗、核素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手段。虽然针对癌性骨痛的治疗从未间断,但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本文综述了癌性骨痛的内科治疗进展。

  • 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补肾化瘀汤治疗癌性骨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丁尧光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补肾化瘀汤治疗癌性骨痛的疗效。采用随机方法将2011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5例癌性骨痛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补肾化瘀汤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4%(38/4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10/4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9.0%(29/4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1/42),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补肾化瘀汤治疗癌性骨痛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