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NIDDM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内皮素及β2微球蛋白的测定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视网膜病变患者内皮素(ET-1)及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92例NIDDM患者(其中有视网膜病变DR49例,无视网膜病变DM43例)及38例健康人的ET-1及β2-MG含量.结果 NIDDM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浆ET-1及β2-MG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DR组与DM组比较差异也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 ET-1及β2-MG联检对NIDDM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视网膜微血管阻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合并视网膜微血管阻塞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视网膜微血管阻塞的临床转归情况.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荆州市中心医院合并视网膜微血管阻塞(棉绒斑)的SLE患者32例55眼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不合并视网膜病变的SLE患者30例60眼为对照组. 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肾功能、血沉、自身抗体及胸片、心脏彩超).眼科随访12个月,记录随访开始及结束时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棉绒斑变化及治疗情况. 结果 实验组皮肤红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抗ds-DNA抗体阳性率、补体C3降低和血沉升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开始时实验组SLEDAI评分[(14.24±4.2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03±3.16)分](P﹤0.01),随访结束时评分为(9.38± 2.81)分,较开始时显著降低(P﹤0.01),且与对照组[(8.75±2.6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棉绒斑显著减少(46眼缓解),其中6眼行局部视网膜光凝治疗.两组患者随访开始及随访结束时BCVA和IO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合并视网膜微血管阻塞的SLE患者多处于疾病的中度活动期,与全身多系统受累表现一致.棉绒斑可提示疾病的进展及控制情况,应定期行眼底检查,同时进行积极眼部治疗可防止视功能受损.
-
105例HIV感染者的眼底病变观察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眼底病变特征.方法 收集2006年9~12月105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进行眼科和全身检查,包括视力、眼底照相,腹B超、胸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进行血液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86.5%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大于200×106/L.11.4%患者有眼底微血管病变表现,12.4%患者有限局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有眼底病变的患者与无眼底病变患者相比,视力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本组HIV感染者常见的眼底病变是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和限局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病变与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关系,一般不影响视力.
关键词: 艾滋病 HIV感染 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CD4+T淋巴细胞计数 -
视网膜大动脉瘤荧光素血管造影分析
目的:探讨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征.方法:回顾分析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10例11眼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片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大动脉瘤瘤体直径为0.194~0.842mm.所有患眼有不同程度出血与渗出.出血、渗出累及黄斑区8例9眼.5眼伴随有微血管病变.1眼伴发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结论: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是诊断与研究视网膜大动脉瘤有效手段.
-
基于角膜共焦激光显微镜检测的角膜基底神经变化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角膜共焦激光显微镜检测的角膜基底神经变化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T2DM患者118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57例(DR组),无DR患者61例(NDR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60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采用角膜共焦激光显微镜检查,分析角膜神经形态参数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DR组角膜神经纤维密度、角膜神经分支密度和角膜神经长度分别为(20.03±4.22)条·mm-2、(22.01 ±7.05)条·rnm-和(9.50±1.76)mm· mm-2,明显小于对照组和NDR组(均为P<0.05),而角膜神经纤维弯曲度为0.30±0.03,明显高于对照组和NDR组(均为P<0.05);DR患者中,Ⅲ期患者角膜神经纤维密度、角膜神经分支密度和角膜神经长度明显小于Ⅰ期和Ⅱ期DR患者(均为P<0.05),而角膜神经纤维弯曲度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DR患者(均为P<0.05).DR组病程为(12.04±2.48)a,明显高于NDR组(P<0.05),而空腹C肽和空腹胰岛素分别为(1.41 ±0.58) μg·L-1和(20.05 ±7.91)mU·L-1,明显低于NDR组(均为P<0.05).T2DM患者病程与角膜神经分支密度及角膜神经纤维长度呈负相关(r=-0.322、-0.317,均为P<0.05);空腹C肽与角膜神经分支密度呈正相关(r =0.298,P<0.05),与角膜神经弯曲度呈负相关(r=-0.311,P<0.05).结论 T2DM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患者角膜神经形态参数异常,对病程较长或空腹C肽水平低的T2DM患者应用角膜共激光显微镜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微血管病变.
-
三七预防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口服三七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A:正常大鼠生理盐水组;B:正常大鼠三七组;C:糖尿病大鼠生理盐水组;D:糖尿病大鼠三七组.C、D组尾静脉注射20 g·L-1 STZ(55 mg·kg-1)制作糖尿病模型成功后三七治疗组每天按400 mg·kg-1三七粉灌胃给药一次,生理盐水组每天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视网膜血管渗透性和毛细血管周细胞数目等指标.结果 A组、B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和B组相比,C组和D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血小板黏附率、聚集率升高、视网膜血管渗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周细胞数目减少(P<0.01);D组较C组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渗透量降低了26.1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组糖尿病大鼠较C组糖尿病大鼠的周细胞计数降低了24.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三七治疗的D组糖尿病大鼠血小板黏附率(33.02±2.10)%、血小板聚集率(74.83±3.71)%,与C组(40.50±3.62)%和(84.00±6.48)%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 三七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黏度,减少视网膜血管渗透性,保护毛细血管结构,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运用传统风险因素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存在局限性.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发现,视网膜血管异常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的健康程度,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监测已建议作为一种简单、安全的预测筛查方法.本文就有关视网膜病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
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影响及治疗措施
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影响及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检测血糖水平,对照组应用曲安奈德治疗,研究组应用康柏西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指标的差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评分(BCVA)的变化以及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波动大幅度(LAGE)以及血糖标准差(SDBG)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BCVA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患者病情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应及时控制患者的血糖变化,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促进患者视力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
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症与视网膜微血管改变的关系
目的 通过缺血性脑白质疏松(LA)与视网膜微血管病变(RA)的相关性研究,探讨小血管病变在缺血性LA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脑血管病患者258例,分为脑白质疏松组(观察组)152例和无白质疏松组(对照组)106例,对照分析RA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观察组RA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A的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RA的升级,LA病变严重程度加重.结论 LA与小动脉硬化有关,RA可成为LA的预测因素,RA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LA的存在及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