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多层CT的多排探测器的改进技术及实验研究
目的 设计一种新型多层CT机的多排探测器,降低X线剂量和提高分辨率.方法在CT探测器下面再加探测器,接收穿透上层探测器的X线获得能量与分辨率不同的额外数据,和原来探测器数据做各种形式的叠加成像.结果在现有CT探测器上加X线衰减层模拟第1层探测器而视现有CT探测器为本设计的第2层探测器扫描,证明了第2层探测器的数据可用.结论通过在现有CT上的模拟实验,证明此设计是可行的.
-
CT自动曝光性能的评价
目的 用体模研究和评价CT的一种自动曝光(CARE,Dose 4D)性能.材料用有机玻璃制作四个体模,分别为类椭圆26×17cm用于腹部检测;类椭圆36×16cm用于髋部检查;椭圆35×12cm用于肩部检测;直径从13cm-18cm的圆锥体模用于头部和腹部检测,四个体模长度均为10cm.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 64螺旋CT.方法 在自动曝光和手动固定曝光方式下,对圆锥体模用头部和腹部方案分别进行螺旋扫描,比较两种曝光方式噪声和有效mAs随体模直径的变化.在两种曝光方式下,对肩部、腹部和髋部体模采用相应的扫描方案进行螺旋扫描,分别检测两种曝光方式在图像噪声相同情况下,自动曝光有效mAs降低的幅度.结果 对圆锥体模用头部和腹部方案扫描的结果 是,自动曝光方式,剂量降低幅度依赖体模直径.自动曝光与手动固定曝光相比,腹部体模有效mAs降低在8.9%~5.9%之间.肩部体模有效mAs降低在38.1%-33.5%之间,髋部体模有效mAs降低在34.8%-27.1%之间.讨论在自动曝光(CARE Dose 4D)方式下,剂量降低幅度与体模的结构和大小有关,这种方法 可作为CT自动曝光性能检测的一种手段.
-
多层螺旋CT心脏应用的新进展
20世纪90年代末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应用于临床,它采用多排探测器、多个数据采集通道.大大提高了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使心脏及大血管的血管成像成为可能.近年来16、64排MSCT的应用,使CT在心血管系统的成像水平进入了新阶段.目前256、320排MSCT的出现使CT在心血管系统的成像逐渐趋于完善[1,2].本文对MSCT在冠状动脉评价、心肌灌注、左室功能及室壁运动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
急性肺血栓栓塞的多排螺旋CT诊断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急性肺血栓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急性PE的21例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行薄层肺动脉造影(CTPA)及间接法深静脉造影(CTV).结果 CTPA检出12例急性PE,间接法CTV检出深静脉血栓8例.1 mm有效层厚图像对段、亚段肺动脉及其内血栓的显示高于3 mm有效层厚图像(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能促进急性PE的诊断.
-
心血管影像系统新进展
多排探测器CT无创诊断冠状动脉钙化和非钙化性斑块:与冠状动脉内超声的对照研究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是临床心脏病学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除了证实高度狭窄之外,检出尚无临床意义斑块对风险分级和进行防止斑块破裂的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使用多层CT鉴别斑块形态,并与诊断金标准冠状动脉内超声(ICUS)进行对照研究.20例计划进行ICUS引导下PTCA术的病人进行了ICUS和多层CT扫描.
-
多层面CT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
自70年代CT应用于临床以来,CT技术的发展始终是围绕着提高速度、改善图像质量、开发更多的功能、提高机器的性能以及降低X线的曝射量等方面进行的。从1985年开发的滑环CT;1989年开发的螺旋CT;1991年开发的亚毫米扫描和双螺旋CT;1993年开发的实时扫描技术和1995年开发的亚秒扫描(O.75s),到近年的半秒扫描和多层面CT扫描的应用,无不体现着这一发展趋势,从而使CT的应用扩展到包括心血管系统在内的更广泛领域。多层面CT扫描机(Multi-slice CT scanner,MSCT)是指管球旋转一圈可以获得多个层面的图像,因为它采用了多排探测器阵列的设计,有的公司称之为多排探测器CT(Multi-detector CT)。多层CT的应用明显减少了获得容积扫描数据的扫描时间,并大大提高了长轴方向的空间分辨率,同时能进行0.5s以下的快速扫描,它的创新有多达50多项新发明申请了专利。本文主要对多层面CT的一些相关技术原理和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
多层CT空间分辨率的评价方法
目的 片j调制传递函数(MTF)比较多层CT各层的空间分辨率.方法 采用MTF线体模: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64层螺旋CT.CT在腹部序列扫描方案下,对线体模进行扫描得到多层图像,用VC++6.0编程读取医学影像通讯(DICOM)图像,通过点扩散甬数获得CT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结果 用3种卷积核重建图像,对各层的调制传递函数为50%、10%、5%、2%的值进行比较,极差在0.35LP/cm的范围以内.结论 西门子64层螺旋CT各层图像重建系统的空间分辨率有着良好一致性,检测方法 可以为多层螺旋CT的性能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手段.
-
多排螺旋CT在肺部疾病中的若干应用技术与探讨
多排螺旋CT(MSCT)或称多排探测器CT(MDCT)与单排螺旋CT(SSCT)比较有以下特点:z轴方向上的探测器排数由单排变成多排(2~32)、探测器覆盖厚度20mm~32mm、数据采集通道增加为4~16通道,这样大大提高扫描速度、提高Z轴的空间分辨率,并具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
-
甲状腺癌的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及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多层螺旋CT(MSCT )后处理方法及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甲状腺肿瘤患者行MSCT平扫、增强及三维后处理,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MS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MSCT均可见肿块 ,14例密度不均,8例肿瘤内出现钙化,12例呈形态不规则,13例肿块边缘模糊不清,6例瘤内呈"半岛状"瘤结节,5例瘤周呈"强化残圈"征,10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9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甲状腺癌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能较准确地判断甲状腺癌有无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16层螺旋CT新技术在胸部扫描的应用
本文在简要介绍16层螺旋CT的多排探测器结构特点、主要扫描参数及成像特性基础上提出与单排螺旋CT机的区别.根据16层螺旋CT性能特点及特有重建功能,重点介绍适用于胸部疾病的几项扫描和重建新技术,初步探讨16层螺旋CT用于胸部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
128层螺旋CT低剂量技术在小儿气道异物的可行性分析与剂量优化
小儿气道异物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如不及时明确诊断和治疗,危害严重.由于CT检查的广泛应用,对小儿气道异物诊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放射辐射的损害已引起国内外放射学家的高度关注.目前,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CT设备的快速更新换代,64排CT及双源CT的使用,多排探测器对X线充分吸收利用,使CT成像质量不断提高,对放射剂量的选择可进一步优化,本研究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低剂量在小儿气道异物中的可行性分析与剂量优化,现报告如下.
-
多排CT冠状动脉造影的配合与心理护理
近些年来随着多排探测器的螺旋cT的迅速发展,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1],其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检查前的护理配合对于此项检查的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院2008年5~8月对125例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取得了较好的诊断效果,本文将心理护理和配合的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
浅谈多层与单层螺旋CT的应用区别
多层螺旋CT由于采用多排探测器,其技术性能远远优于单层螺旋CT.探测器排列方式和数目的不同以及采用更大热容量球管是两者结构上明显的差异.另外,在具体应用上,多层螺旋CT与单层螺旋CT还有以下几点不同:
-
胰腺癌的CT和MRI诊断进展
胰腺癌通常是指胰腺导管上皮腺癌,是胰腺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胰腺实性肿瘤的85%~90%.胰腺癌早期没有症状,容易侵犯邻近组织和远处转移,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为进展期肿瘤,不能行根治手术.因此,要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胰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影像学在发现胰腺癌、肿瘤分期、血管侵犯、转移灶检测、可切除性预测及疗效评估中起重要作用.在过去的20年中,CT是胰腺癌诊断和分期的主要影像学方法,尤其多排探测器CT(MDCT)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在检测小肿瘤和显示血管侵犯方面有优势.
-
"复眼"CT为您明察秋毫
CT又名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X线球管发出的x射线,对人体不同厚度、不同密度的组织逐层扫描,其衰减后的X线由X线球管所对应的探测器接收,然后再送入到计算机中得出相应的图像.一般的CT只有一排探测器,而当今的多排探测器CT采用了4排、8排、16排,甚至是64排平行排列的探测器,这就使犹如人眼的探测器变成了蜜蜂的"复眼".这种"复眼"CT--多排探测器CT很快就被放射学家所接受.在我国,这种"复眼"CT的引进正处在上升势头.
-
多层螺旋CT成像不同扫描参数对腰椎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 比较腰椎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中设定不同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腰椎MSCT检查的规范化程序和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时间段,设计3组不同扫描程序,并对其腰椎MSCT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其结果采用单盲法进行独立评分,用t检验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第3组的腰椎MSCT图像质量明显优于第2组(P<0.05),第3组与第1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腰椎MSCT检查中采用高速度(HS)模式,5 mm/15 mm HS,重建层厚5 mm,间隔1 mm的程序,所获得的图像质量优良,达到了在保证诊断质量基础上,降低机器运行成本的目的.
-
心电触发多排探测器CT检测肺内转移瘤
-
进一步加强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和研究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或称多排探测器CT(multidetector CT,MDCT)在全世界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优越性得到一致公认.本期集中刊发有关这方面的数篇论文,基本反映了目前MSCT的临床应用和研究状况.`
-
中上腹正常淋巴结的多排螺旋CT观察
目的 建立成年国人中上腹淋巴结大小正常CT观察标准;探讨影响中上腹正常淋巴结多层螺旋CT观察的因素. 资料与方法 排除可能引起腹部淋巴结增大的因素,120例行16层螺旋CT腹部增强扫描的成年人纳入本研究.使用工作站,分别采用两种窗技术对中上腹淋巴结的大小、数目及出现率等进行观察测量. 结果 采用窗宽350 HU,窗位30 HU观察,上腹部9个部位淋巴结大短径上限分别为:肝胃韧带6.1 mm,门腔间隙8.2 mm,胃结肠韧带3.8 mm,脾胃韧带2.4 mm,腹腔动脉周围6.3 mm,肠系膜血管周围6.5 mm,膈脚后6.3 mm,腹主动脉周围上部6.9 mm,腹主动脉周围下部9.8 mm.不同窗技术条件对腹部淋巴结的观察有影响,窗a(窗宽350 HU,窗位30 HU)淋巴结显示率及其大短轴上限值大于窗b(窗宽200 HU,窗位60 HU).腹部脂肪量对淋巴结的显示率有影响,但当腹部脂肪量达到一定量后,显示率并不随脂肪量的增加而升高. 结论 上腹部淋巴结大短径上限按部位有所不同,腹膜后淋巴结有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的趋势.观察时采用的窗条件对淋巴结正常上限值测量及显示率有影响.观察个体腹部脂肪量对腹部淋巴结在CT观察时显示率有影响.
-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二维(MPR、MIP)和三维(VRT、SSD)重建技术对复杂结构的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42例外伤患者普通X线平片中未显示而临床怀疑有骨折的患者进行MSCT扫描后,通过特殊的CT图像处理软件包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MPR、MIP、VRT及SSD),得到外伤部位骨骼高清晰度的二维和三维图像后,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以共同意见为准. 结果 42例X线平片中未显示骨折的患者经MSCT重建后,18例显示有骨折,其中枕骨骨折2例,肩胛骨骨折2例,肋骨骨折4例,脊椎骨折3例,骨盆骨折3例,股骨颈骨折3例,跟骨骨折1例. 结论 MSCT二维和三维重建对临床怀疑骨折而普通X线不能确诊为骨折的病例能准确地作出诊断,并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