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广域网络的远程放射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现代放射学产生大容量数据成为制约基于广域网络的远程放射学的瓶颈,特别是在实时会诊过程中的图像快速交互.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个遵从DICOM标准,适合普通广域网络使用的大容量医学图像传输、显示和实时会诊框架;并应用于远程放射学平台,实现了基于广域网络远程医疗中的远程放射学平台的建设.
-
日本中部地区远程医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为了消除由于基础设施条件的不同,所带来的大都市和人口稀少的地区在医疗方面存在的差异,日本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相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远程医疗活动.其远程传送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在对基层的各个医院管理者的调查中,其结果却有极大的反差.虽然绝大多数的医院需要病理和放射科的专科诊断报告,但基层的医生们对远程医疗的开发态度消极.其原因可能是开发远程医疗技术,不仅要增加各医院的资金投入,而且对远程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不信任感,另外对现有法律上的许可程度仍存有疑虑,等等.因此,在日本高尖端的电子通信技术与普及利用之间的衔接,仍要有一段较长的过程.
-
远程医学影像会诊网络系统
医疗资源的不平衡使越来越多的专家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在放射专家相对集中的情况下,需要将放射图像及相关信息从病人所在的检查地通过远程通信技术送到放射专家所在地,实现这样的放射检查的计算机网络即为远程医学影像会诊网络.
关键词: 远程会诊 远程放射学 医学图像存档与通信系统 -
PACS和远程放射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本文就PACS开发中涉及的网络选型、长期存储媒质选择、数据安全、显示系统以及PACS资源利用等问题发表了个人的看法.认为:ATM网仍是首选的主干网,长期存储可选磁带库;显示应注意图像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图像传输的安全性和利用PACS资源进行数据挖掘等问题已提上议事日程.
-
远程病理学在病理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远程病理(telepathology)即采用计算机技术以及传输影像的远程通讯技术,对远距离病理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和诊断的一门新型学科[1] ,是远程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国内已有少数医学机构接受这种诊断方式.Weinstein等曾记录了1959年在相隔9 km的距离通过同轴光缆传输的方式进行远程放射学实验,为远程病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大力提倡推广应用国产医疗器械和药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及其新器械、新药品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更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继CT、MR、放射性核素成像等影像诊断技术之后,DSA、数字X线成像、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和远程放射学等新的技术已迅速兴起,并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特别是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猛发展,介入诊疗器材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中为活跃的因素.由于这些影像诊疗手段和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使当今的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过程更趋于微创或无创,更趋于安全、有效,更趋于使患者得到佳风险-效益比的医疗服务.从而也就更进一步地推动了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市场的繁荣.
-
迎接挑战 为我国医学影像学迈向世界而努力
近百年来我国的放射-影像学走过了曲折而发展的路程,尤其改革开放20余年来进展迅速,由原来的X线学(放射学)发展成为诊治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学,逐步走出亚太,迈向世界,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就。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医学影像学从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 20世纪,特别是后中期的发展提示,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将是新世纪科学发展的主要学科,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交叉结合的发展趋向,将促使作为生命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科学包括医学影像学向微观(分子生物学、基因学)和宏观(社会、心理和生态环境)相结合的方向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医学影像学将如何发展并进而促进其不断繁荣,使其在不久的将来能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值此新世纪之初,提出几点意见与同道们共同探讨。发挥现代医学影像学的优势 新的影像诊断技术以断(体)层成像和电子计算机图像重建为基础。它始于CT,继之MRI、放射性核素成像、超声成像、DSA和数字X线成像等逐步兴起,应用于临床。因而,医学成像技术不仅能产生图像,还能进行图像的处理、显示、记录、存储和传输。这就为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和远程放射学(tele-radiology)以及网络影像学(network imaging)奠定了基础,现已成为远程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始于70年代中期的介入放射学尤其是介入治疗,开创了微创治疗(外科)的先河,现已成为与内、外科并列的三大治疗技术之一。两者结合,共同构成了诊断和治疗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学,具有以高科技为基础,向广大人民和患者提供先进的诊疗技术为特征,而且对适应和推动新世纪医学科技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更好地为广大人民和患者服务。 促进现代医学影像学科(专业)的建设 首先要使广大人民和患者正确认识医学影像学是临床诊疗科室(或专业),能够提供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使患者受益;必须改变人们对影像医师的认识:即能够兼做诊断和治疗。这并不是说每位影像医师既是诊断又是治疗的专家,而是医学影像学作为一个科室(或专业)必须诊治兼备,包括影像、超声、核医学和介入治疗亚专业分工,同时(在大的综合医院或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又要划分神经、心胸、腹部、骨关节影像学等,各有分工侧重,协调发展。这样才能适应新世纪医学科学尤其是临床医学的挑战,与其他科室相互配合,共同进步,促进本学科的发展。
-
基于WEB服务器构建区域医学影像远程会诊平台的应用及体会
现代影像医学的高速发展,使各级医院基本拥有了数字化的医学影像学图像(DR、CT、MRI),然而,医学影像设备的高速发展与医学影像学人才的发展并不成正比,因此催生了远程放射学(Teleradiology)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稳定成熟与影像学DICOM协议的开放,远程放射学正越来越频繁地走进学者及公众视线。区域医学影像远程会诊平台的搭建已不是新的课题,既往各大医院搭建远程会诊平台,往往是通过与各大公司合作,将区域平台集成到自己医院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系统下,这样做的好处是集成度较高,远程会诊医生操作方便,远程资源容易保存;劣势在于搭建及维护费用较高,科室自主性及机动性较低。
-
PACS构建和远程放射学系统
图像存储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是应用于放射科、医院和更大范围的医学图像信息系统,它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图像压缩功能和网络传输技术,终实现医学图像信息的数字化存储、传送和处理,能减少保存图像的成本、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和远程诊断.
-
远程医疗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文献学分析
背景:远程医疗在整形外科,烧伤科,皮肤科等科室应用很多,但远程医疗在骨科应用的效果还较少见报道。目的:利用SCI数据库文献检索和深度分析功能,对远程医疗在骨科领域应用的研究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角度的探讨分析。
方法:由第一作者以“tele*medicine(远程医疗)”“orthopaedic (骨科)”为关键词检索SCI数据库相关文献,并将分析结果及资料导出,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纳入标准:经同行评议的远程医疗在骨科应用的已发表的研究原著类文章。排除标准:①与骨科相关性较差的单纯远程医疗的文章。②需采用手工检索和电话检索方式收集的文章。③未正式出版的文章。④在收录数量之内的综述,评论,勘误类文献。
结果与结论:SCI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中共检索到165篇远程医疗在骨科领域应用研究相关的文献,研究原著126篇位居首位,其中有6篇文献总被引次数超过50次,被确定为经典文献。在时间分布上,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来源出版物呈分散分布,其中Journal of Telemedicine and Telecare(《远程医疗与远程护理杂志》)发表文献量39篇,占全部文献的30.95%。其次为Telemedicine and E Health(《远程医疗杂志与电子保健》)8篇。远程医疗在骨科的应用是21世纪以来新的研究热点领域。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来源于SCI数据库关于远程医疗在骨科领域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可为了解该领域的概貌、现状,为研究者进一步确定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难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DICOM-E-Mail在我国实现的设想
结合了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DICOM-E-Mail在国内进行临床应用的策略和方案.
-
DICOM-E-Mail安全远程放射系统鲁棒性的测试研究
DICOM-e-mail是一个由德国放射协会提出的安全远程放射协议,已经应用于临床.为了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协议进行了升级,增加了系统反馈等机制,并引入了一种利用错误邮件的发送来对支持DICOM-e-mail协议的软件进行测试的方法.通过对两种支持DICOM-e-mail安全远程放射软件的测试,证实了新的升级的协议的有效性,并发现了软件中存在的问题.新的协议的使用,并加上全面的错误测试,能够使整个远程放射系统具有更好的鲁棒性.文中还对DICOM-e-mail协议在我国进行应用作了简单地讨论.
-
PACS和远程放射系统的发展和联系
本文综述了PACS和远程放射系统的构成及其关键技术,阐述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者目前集成情况,并对两者可能的集成模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 远程放射学 远程放射系统 集成 -
放射科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与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入到医学领域.1972年CT开始应用于临床,随后超声、核医学等数字化成像模式相继问世.1980年MR投入临床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等数字化影像设备也于不久后进入临床.计算机X线摄影(CR)技术早由日本富士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初推出,90年代中期数字化X线摄影(DR)开始用于临床.1998年推出4层的多层螺旋CT,在短短数年中从4层发展至8层和16层,至2004年末将有64层的多层CT应用于临床,相对应的是扫描速度越来越快,所切层厚越来越薄,后处理的功能越来越多,当然其数据量就增加得更快.面对各种医学影像数据呈几何数级增长,如何合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数字化医学影像信息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首要问题.图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ACS)和远程放射学的概念逐步形成,满足了数字化医学影像的传输、显示与存储需求.
-
数字化乃影像医学的发展方向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与信息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渗入到医学领域,在影像医学领域,突出表现为越来越多的成像方式在向数字化技术转化,数字化放射学、数字化影像科室及数字化医院已成为网络社会的发展方向.
-
远程医学及其研究现状
远程医学(telemedicine)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跨学科高新科技,是将远程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与医学专业相结合来实现各种医学信息的远程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查询,甚至进行远程遥控手术.远程医学主要用于医疗服务和医学教育,它可分为远程会诊、远程监护、远程教学、远程放射学、远程病理学、远程皮肤病学、远程精神病学、远程心脏病学、远程超声诊断学、远程牙科学、远程手术,还有医学数据库管理与研究等.其中远程放射学、远程会诊、远程教学是成熟的分支.
-
计算机X线摄影与PACS
放射诊断相当程度上受益于高科技设备、电子和计算机的进步,这些进展仅极小地影响传统X线成像.新概念和新术语,诸如计算机X线摄影、数字X线摄影,图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已经形成.这些潜在的新的处理方法,可使医学成像采用先进的影像设备和计算机改进放射诊断的能力.计算机X线摄影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它可有效地减少X线摄影的失败,并提供一个更完整的解剖境界以帮助放射医师显示图像.此技术能改善靶点的清晰度和定性.有关设备的知识对于记录和处理是重要的,计算机X线摄影和图像存档与通信系统的完美结合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这种结合是远程放射学的先决条件.数字控制技术要求有一个完整的设施.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高技术的医疗应用的崭新领域,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正在被确认和定型,这不仅是放射技师而且也是计算机专家、工程师和物理学家共同开发的新领域,其终目的是将这些高技术X线摄影系统和计算机带进新世纪的医学影像科.
-
浅谈远程放射学中数字化图像的处理
全数字化放射学、图像导引及远程放射学将成为本世纪影像技术的主流[1],而医学影像图像的计算机处理与传输是远程放射学的重要内容[2].针对现阶段的PACS,我们对日常工作中CT、MR图像计算机处理与远程传输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总结如下.
-
医学影像网站影像数据库的开发及应用
Internet医学影像教学网站不同于其他以文字信息为主的一般性网站,一方面由于它包含大量的图像病例信息,加上远程放射学方面的需求,导致数据流量大;另一面随着医学的发展,疾病分类越来越多,合理的数据库结构无论是对数据的高效管理还是方便客户端的有序查询,都是十分重要的.针对这2个特点,我们在开发数据库管理程式时力求选择稳定的网络环境,使用高效的编程语言,很好地完成了中国放射影像网站(http://www.chinaradiology.net)数据库的研制开发工作.
-
远程放射学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远程放射学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基层医院疑难病症的诊断提供有利参考.方法:根据我院远程放射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对远程放射系统的关键技术、效益及优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探讨远程放射学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结果:远程放射学在基层医院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结论:远程放射系统可以完全弥补基层医院因缺乏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生而限制医疗水平的问题,并在影像教学和远程会诊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