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DR的特性与临床应用
DR(Digital Radiography)是九十年代后期问世的数字成像设备.主要有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FPD)、扫描控制器、影像后处理工作站、激光打印机等部件组成.是直接将X线通过FPD转换为数字影像的X线设备.X线物理研究人员对平板X线探测器进行开发、研究,认识到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屏的薄膜晶体管(TFT)阵列技术同样可应用于组装二维平面上X线探测单元阵列,从而大大加速了使用装置的开发,仅十几年的时间已经有多种类型的FPD成像设备应用于临床.
-
超声快速筛查胎儿心脏技巧的探讨
目的 探讨超声快速筛查胎儿心脏的技巧,提高产前诊断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产前超声诊断的各种心脏畸形的胎儿的超声资料.对受检胎儿进行胃泡水平横切面、四腔心切面、五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平面、上、下腔静脉入右房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只进行二维图像观察和彩色多普勒图像观察.结果 50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中,13例经尸检证实,37例经其它医院或上级医院再次超声检查证实.经过以上所述切面,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在胎儿期是可以发现的,并且在胎位不利于观察心脏结构时,可以选择相应替代切面进行观察,节约检查时间.结论 产前二维平面和彩色多普勒对诊断胎儿心脏结构畸形是有重要意义的,对于室间隔缺损的观察,应加强五腔心切面的使用,右室流出道的观察应延续观察至动脉导管,这对于确定大动脉的关系十分必要.
-
非接触式心内电标测技术
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心脏电生理标测技术是插入多根与心腔内膜相接触的电极以进行标测.对于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Ⅰ型心房扑动)以及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因其机制已明确,发生的部位也较局限,消融靶点的定位近似于在二维平面上进行,并有显著的电学和解剖标志指导,因此,传统的标测技术基本上能满足需要.
-
面部整形外科计算机辅助三维手术模拟技术的历史与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整形外科的术前手术方案设计、手术操作过程模拟及术后效果模拟等方面充当了难以替代的角色.从早期的二维平面设计技术到三维模拟技术,整形外科已跨入了一个新的计算机技术时代.
-
剂量分布比较方法
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临床上对放疗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一治疗计划和执行好坏的评价便尤为重要,因此治疗验证是放疗中的一个急待解决和必须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在调强适形放疗(IMRT)技术[1]提出后变得更加突出.由于IMRT的剂量分布在单一二维平面上并不是均匀的,并存在剂量梯度很大区域,所以仅用电离室等工具做点剂量的测量不能证明整个剂量分布是合理的.一般需要将二维剂量分布验证作为评价治疗计划好坏的必要条件之一,目前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二维实时探测阵列剂量计法[2,3](如二维电离室阵列、二维半导体阵列)、胶片剂量仪法[4-7].胶片剂量仪空间分辨率高,但测量步骤较复杂,获取速度较慢;二维实时探测阵列可用来快速获取照射野的二维剂量分布,但空间分辨率较低.在获取了照射野二维剂量分布后,对治疗计划与测量结果一致性的验证尤为重要.近年来对剂量分布的比较评估方法发展较快,由比较传统的定性比较评估方法逐步发展为以定量评估为依据并结合定性评估进行的综合比较评估方法.
-
体视学方法评估食管癌放疗体积变化的研究
体视学方法是从二维平面图像获取三维立体结构的定量评估技术,该技术可对体积等形态学参数进行快速、准确测量[1].笔者将体视学方法用于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定量化测量并评估肿瘤放疗响应[2],探究其能否成为治疗过程中定量化跟踪评估肿瘤对治疗响应及疗效的一种快捷方法.
-
医学体视学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体视学作为一种形态计量的方法学, 在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有应用. 体视学的定义即是根据结构的随机截面或切片, 定量研究结构的几何特征(体积、表面积、长度、厚度、曲率和数目等)的方法学[1]. 换言之, 体视学就是从二维平面测得的图象数据, 获取三维空间内结构的定量信息的科学. 或者说, 体视学就是要研究观察到的局部结构与欲分析的全部结构之间的联系. 是六十年代创立的一种全新的方法, 近年来得以发展和完善并逐渐拓宽了应用领域. 本文主要分析体视学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
动态综合评价在《卫生统计学》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对同一个对象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数据的积累,人们拥有大量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二维平面数据集序列,称为"时序立体数据集".传统的综合评价方法,如TOPSIS法、AHP法、RSR法等都属于静态评价法,适用于只含有"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的二维平面数据集.而对于像课堂教学质量这样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的"时序立体数据"资料,采用静态评价不能反映其发展变化趋势,无法评价整个动态的教学质量[1].本文拟介绍能够综合考虑"过去情况"、"现在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动态综合评价法,并给出其在《卫生统计学》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实例,通过比较不同教师(或教改方案)在不同时点的整体发展水平,来动态评价教学质量,择优教改方案.
-
腹腔镜(LC)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推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ctomy,LC)已经成为肝胆外科的常规手术,并且纵深向普外科各个领域发展,因为LC手术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手术时间相对短、并发症少、无明显疤痕的优点.但此种手术为二维平面,实施LC,不仅需要精湛的外科手术技能,手术前后的护理亦至关重要.我科于2003年4月~2006年5月共实施LC手术620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人脑听辐射具体行程的一种新的显示法
由于听辐射纤维相对较细小,部分纤维与周围伴行纤维交错混合,不易区分,所以至今尚无显示听辐射全程的实物标本.国内外有关听辐射的图谱[1-5]多以二维平面线条模式图表示其行程,且不同图谱的听辐射模式图走行不尽相同.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护理
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是现代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内镜技术的开展使得微创外科有了质的飞跃,但传统内镜技术有较多局限,例如:手术视野为二维平面,缺乏立体感;主刀医师无法自主调控镜头,需助手协助;器械需反向操作,且活动度小,仅4个自由度;器械活动放大了手的生理震颤.因此,传统内镜手术很难做到和开放手术一样的精细、灵活.1997年由美国Intuitive Surgical 公司推出的达芬奇(Da 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彻底突破了传统内镜外科的难点和瓶颈,为微创外科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1].
-
二维凝胶电泳的新技术及其应用
1975年,O'Farrell以及Klose等人发明了双向凝胶电泳(two- 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2-DE),根据样品中蛋白质的两个重要理化特性: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s, PI)和分子量( molecular weight, MW),将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其原理是第一向基于蛋白质 PI不同用等电聚焦( isoelectric focusing, IEF)分离,第二向则按 MW的不同用聚丙烯酰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凝胶电泳( sodium dodecyl sulfate_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 PAGE)分离,把复杂蛋白混合物中的蛋白质在二维平面上分开.其后的 25年中, 2- DE经过了多方面的改进,而且相应蛋白鉴定技术也得到了发展,这使得 2- DE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 proteomics)领域,成为研究"结构蛋白质组"与"功能蛋白质组"的有使用价值的方法,在蛋白质组研究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现对 2- DE近期的进展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
三维CT在上颌骨和颞颌关节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面中部的解剖结构较复杂,三维CT成像是将普通CT二维平面的断层扫描,重建形成立体三维图像,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直观立体的影像资料.自从1983年Marsh等首先将三维CT用于颅颌面疾病的诊治以来,三维CT已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颌面部疾病的诊治.本科从1996年1月~1999年12月,对26例面中部疾病患者,采用了三维CT重建,现报告如下:
-
叉形钢板治疗Pilon骨折疗效分析
Pilon骨折是一种关节内骨折,往往是高能量轴向压缩暴力引起的,常伴有开放性损伤,或伴有严重的软组织闭合性创伤。骨折端可有明显的干骺端或关节面粉碎,或向骨干延伸。治疗往往比较棘手,选择良好、稳定的内固定亦较为困难。叉形钢板为二维平面固定,避免了单平面固定带来的偏心受力,减少了应力遮挡现象,并通过力学分析可以提高钢板的抗弯抗扭强度及防拔钉能力,减少了钢板弯板、断板及螺钉松动病例的发生[1]。本次研究采用叉形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1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3DMax补片在腹腔镜无钉合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以及恢复活动快等优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证实.目前临床上应用腹腔镜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和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3DMax补片为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一种专用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三维立体补片,可不作钉合,相比一般二维平面补片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同时因其有预成型的特点,术中补片不必修剪,简化了手术步骤.近年来笔者应用3DMax补片且不作钉合固定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腹腔镜超声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原tomy,LC)的普及,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被广泛使用,但由于腹腔镜技术本身存在缺陷[1]:(1)术中不能对腹腔内重要脏器或结构进行触诊,存在“触觉丧失”;(2)腹腔镜显示器提供的“二维平面视野”和开腹手术的“三维立体视野”存在差别,缺乏手术立体感,视觉信息相对匮乏。正是这些缺陷,可能造成术中遗漏一些病变,甚至造成脏器的误伤。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把腹腔镜和超声技术融合在一起,弥补了腹腔镜的缺陷,称为腹腔镜超声技术(laparoscopic ultrasonography,LUS)。通过腹腔镜超声探头扫描,可观察腹腔镜下无法直视的脏器,获得所观察脏器和病灶内部结构的影像,并可分辨病灶与周边正常组织之间的界限,明确病灶与周围血管及其他管道的关系,弥补了腹腔镜手术中“触觉丧失”的不足,纠正了“二维平面视野”可能带来的偏差,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目前,LUS在肝、胆、胰外科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髋关节三维形态学的研究进展
髋关节的形态学研究主要应用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的早期诊断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对髋臼假体置入位置的判断.早期的形态学研究主要依靠二维平面X线片.二维CT应用于临床后,通过X线片和CT二者相结合对髋关节的三维形态有了初步了解.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期三维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髋关节的三维空间中的形态学研究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
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多排螺旋CT和MRI的出现,影像学诊断信息量日益增加[1-2].数据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3].三维成像、多维重建、影像导航使影像学在诊断项目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4].然而,过去这些三维影像的显示效果却因为二维平面局限大打折扣.现在逐渐成熟的3D打印技术通过制作三维物理模型,逐渐突破了这种局限[5].本文主要回顾并总结3D打印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
基于蒿草切片对比分析激光共聚焦系统的三维重构成像及二维平面成像的应用价值
目的 比较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二维平面成像和三维重构成像在生物组织形态学研究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运用我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蒿草切片进行二维平面成像及三维重构成像,实验分为A组:二维平面图像组;B组:垂直叠加三维重构成像组;C组:沿X轴旋转45°三维重构成像组三个组,并对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不但可以获取的分辨率高和成像清晰的二维平面图像及三维重构图像,还可显示沿着X轴旋转45.的三维重构成像.结果统计显示三维重构图像的荧光值比二维平面图像的荧光值增加,另外三维图像沿X轴旋转45°后,其荧光值也增加.结论 与二维平面图像比较,三维重构图像具有三维立体及含图像信息量多的特点,并可沿任意角度显示,更有利于了解对标本的空间结构关系.
关键词: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蒿草切片 三维重构 二维平面 -
X线二维成像平面下经皮加压螺纹钉合用克氏针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体会
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上常见,一般多见于老年人,愈合慢,常易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条件好的医院一般选择在C形臂X光机透视下行经皮加压螺纹钉固定,且常规按品字形打人3颗加压螺纹钉.我院因条件差,选择在一般X线光机二维成像平面下经皮打入两颗加压螺纹钉合并一颗直径为2.5mm克氏针作内固定,自2004年~2009年,我们应用经皮加压螺纹钉两颗合并克氏针一颗在一般C形臂X光机下经皮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8例,取得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