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DR在诊断方面的优势
DR即直接数字X线摄影,是指在经过X线曝光后,在影像增强管上形成视频影像,无需激光处理直接得到数字化X线影像.我科使用飞利浦DR近3年来,共检查病人6万多例,其种种优势明显体现在:DR的对比度、分辨力高;影像质量显著提高;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以很好的调整窗宽、床位,发现大量常规X线摄影无法发现的或者不清楚的病灶.
-
肋骨和肋软骨骨折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肋骨骨折约占胸部创伤中的56%[1],X线胸片是检查骨折的常规方法,但对轻微骨折、不全骨折及无错位骨折等隐匿性肋骨骨折及肋软骨骨折容易漏诊,给临床诊治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产生医疗纠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因扫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高,后处理功能强大,弥补了常规X线胸片的不足,明显提高隐匿性骨折及肋软骨骨折的检出率[2].本文通过分析87例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MSCT及其后处理图像的特点,旨在探讨 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肋骨骨折及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
胃部肿瘤的CT影像学评价
胃部肿瘤分为癌、上皮性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间叶性肿瘤、淋巴瘤和继发性肿瘤。作为消化系统肿瘤常见、好发的部位,如何术前明确胃部肿瘤的发生部位、累及范围、有无并发症以及评估术后治疗效果等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内镜活体组织检查(活检)及术后病理虽然是诊断胃部肿瘤性质的金标准,但仍有约6.7%的胃癌漏检率[1],且仍存在许多缺陷:一方面,内镜活检无法判断胃壁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和远隔脏器转移情况;另一方面,作为侵入性操作,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影像新技术的应用,其在评估胃部疾病的主导地位已受到了挑战。近年来,随着CT软硬件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后处理功能的逐渐完善,CT在胃部肿瘤的临床应用得到了相关临床科室医生的认可,已逐渐广泛开展并日益成为胃部肿瘤的常规检查手段。本文就CT在胃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作如下介绍。
-
螺旋CT图像三维重建在复杂颈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颈椎解剖关系复杂,因交通事故及其他创伤造成的颈椎骨折多属复杂骨折,X线平片或普通CT往往无法准确、直观地反映骨折片移位及关节、椎体脱位情况等损伤细节[1].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其先进的容积、扫描技术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有效弥补了X线平片与常规CT的不足,可为骨关节创伤诊断提供直观、真实的三维立体图像,临床价值显著.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57例颈椎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诊断资料,以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颈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报告如下.
-
DSA技术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80年代始用于临床,是X线与计算机结合的新一代血管造影摄影技术[1].具有快速实时成像、动态循环回放、高容量图像贮存以及多种图像后处理功能的特点,适用于各种血管造影检查.1999年10月至2001年5月,我院利用DSA技术对273例疑有冠状动脉疾病的病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70例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多功能数字化遥控R/F系统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
X线数字成像是传统X线摄影技术和计算机处理结合的新一代影像技术,其不仅实现X线摄影信息数字化,提高影像质量,降低患者辐射剂量[1],而且具有成像速度快及多种图像后处理功能[2],是X线摄影技术的重要进步.为探讨X线数字成像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笔者自2003年12月至2004年1月,利用多功能数字化遥控R/F系统对35例疑有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数字钡餐造影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
数字钡餐造影以其高清晰、高分辨率的图像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在消化道疾病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食管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评价疗效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食管钡餐造影,数字化钡餐造影在评价疗效中又有其独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
肝脏螺旋CT扫描质量控制
目的利用螺旋CT多种影像后处理功能优点,重点观察肝脏扫描中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CT图像质量.方法 4年行肝脏检查12000人次.扫描条件120kV,170~300mA,层厚8mm/s床速,螺距12mm,窗宽200,窗位40.多于40秒内完成40cm范围扫描,重建工作后期进行.对1~2cm以下较小病灶,局部加薄层扫描,层厚5mm,螺距10~15mm,同时配合增强扫描,以免遗漏微小病变.结果病灶薄层扫描能清晰显示病灶内部结构特征,密度边缘等,CT发现病灶准确率明显提高.增强期扫描中多血管肿瘤在动脉期强化明显,少血管肿瘤则在门静脉期显示清晰,而平衡期延迟期扫描像有助于发现更多病灶及定性.结论扫描时机选择于注射后25~30秒及60~70秒两次全肝扫描可得到高质量分期图像;而延迟期扫描对病变诊断具重要意义.高压注射器调节:强化影像满意.图像调控:在小病灶时宜加局部放大薄层扫描;增强后门脉期窗位以50~70为宜.正确把握螺旋CT扫描技术,可以提供高质量影像,明显提高肝脏疾病的检出数和确诊率.
-
实验室信息系统在分析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1-2]是指以实验室科学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借助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对实验室各种信息进行高效管理,从而整体上提高实验室综合效能的人机系统.便捷的LIS系统可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减少检验出错率,实现了检验信息化、自动化、条码化的管理流程,强化了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鉴于三甲医院的发展及其实验室ISO15189对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改造的新要求[3],实验室信息系统模块同时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更新,部分大医院已经意识到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在分析后质量控制的应用来提高实验室的工作质量,提出利用模块的提醒功能实现检验后的质量保证[4].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系统在检验后的质量保证是实验室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结果审核提示功能、未检测结果提示功能、危机值的三级播报、与电子病历对接、检验报告自助打印平台、标本后处理功能等功能的实现是检验分析后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
-
计算机X线摄影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也得到长足的进步.计算机X线摄影(CR)便为其中之一,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常规X线摄影检查,也应用于特殊造影检查,例如静脉肾盂造影(IVP).CR系统具有灵敏度高,可在较大的动态范围选择X线曝光剂量,后处理功能多等诸多优点,弥补了传统X线摄影某些方面的不足[1].本文就CR系统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作简要阐述.
-
多层螺旋CT在诊断新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附150例报告)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指以椎体纵向高度被"压扁"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脊柱骨折,也是脊柱骨折中多见的一种类型.通过影像学检查很容易诊断,如何鉴别其为新鲜或陈旧,对临床治疗与司法鉴定非常重要.由于多层螺旋(MS)CT扫描具备成像速度快、扫描范围广以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在脊柱外伤诊疗中的应用日趋成熟.
-
64层螺旋CT在骨关节外伤中的应用
骨关节外伤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由于临床治疗方法日新月异,对影像诊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常用的X线摄影、CT(二维图像)的检查方法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64层螺旋CT以其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超高分辨率、强大的计算机后处理功能等特点,在诊断中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影像学依据.
-
多层螺旋CT胆道三维成像对胆道结石的诊断价值
胆道梗阻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常见的原因为胆道结石.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临床应用及其三维胆系成像等后处理功能的完善,使之能更清晰的显示胆道结石的部位和程度.常用的方法有: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SSD)、表面透明法(Raysum)、曲面重建(CPR)和仿真内窥镜(MSCTVE).我们利用MSCT胆道三维成像技术检查了49例临床初诊胆道结石的患者,目的在于探讨MSCT三维成像技术对胆道结石的诊断价值,并对各种创造性技术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
先天性肝内门静脉肝静脉瘘1例
患者女,48岁.无诱因出现寒战、发热,下腹部疼痛1 d来院就诊.无其他病史,无精神及神经症状,血常规见白细胞轻度升高,其他实验室检查包括肝、肾功能等均无异常.上腹部CT平扫见肝脏Ⅶ段包膜下分叶状低密度结节影,注入造影剂后,动脉期见病变无明显强化,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呈多结节状,强化幅度与同层面门静脉分支同步(图1),上下层面连续观察,发现病灶由动脉瘤样扩张的血管团构成,并将门静脉右后上支和肝静脉右后上缘支相连通.门静脉右后上支与相邻节段门静脉相比明显增宽.利用二维CPR和三维VR等后处理功能,可以更加清晰、逼真地显示病变血管的全程及起始部和汇入部情况(图2,3).
-
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技术对肺动静脉畸形的诊断
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PAVM)在临床上较少见,以往肺动脉造影(PAI)SA)一直被认为是诊断PAVM的"金标准".随着CT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层螺旋CT(MSCT)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都显著提高,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及血管重建技术可以三维立体显示肺血管的形态、走行和血管腔内情况,在无创性诊断肺血管相关疾病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收集8例PAVM的检查结果,旨在探讨MSCT肺血管成像技术对PAVM的诊断价值.
-
螺旋CT扫描及重建诊断不完全性肋骨骨折的价值
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胸部创伤的CT检查己成为影像检查的常规方法之一,由于扫描速度的加快,图像分辨力的增加以及后处理功能的强大,螺旋CT对胸部的薄层扫描并重建后处理可弥补常规X线检查对胸部外伤肋骨骨折诊断的不足.
-
螺旋CT的MPR和MPVR对输尿管扩张性疾病的价值初探
随着螺旋CT的扫描速度和后处理功能的不断提高,其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用无创的方法探讨病理生理状态下泌尿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改变.本文对我院自2001-06~2003-05期间所做的28例输尿管扩张性疾病的螺旋CTMPVR和MPR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螺旋CT的MPVR和MPR对输尿管扩张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
多层螺旋 CT 曲面重组技术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胆管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因其解剖结构特殊,周围毗邻关系复杂,根治性切除困难,预后差,因此,胆管癌术前定位和定性诊断,早期发现恶性肿瘤,对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社会价值。随着 CT 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多层螺旋 CT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的问世及其三维胆系成像等后处理功能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笔者收集本院临床可疑胆管癌患者和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共57例经16排螺旋 CT 增强扫描及重组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多层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外伤性肋骨骨折非常常见,胸部 X 线平片是诊断肋骨骨折的常规和首选检查方法,其对肋骨骨折的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1-2]。但由于 X 线平片是重叠图像,加之投照方位有限,对于走行有曲度的肋骨在少数情况下,不能发现肋骨骨折征象或难以确诊骨折,以致造成漏诊。自多层螺旋 CT(MSCT)应用临床以来,以其先进的扫描技术和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为肋骨骨折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检查手段。本文总结了65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的 X 线平片和 MSCT 的后处理图像,探讨MSCT 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价值。
-
64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主动脉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20%死于24 h内,30%死于48 h内,40%死于1周内,50%死于1个月内[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诊疗手段的进步,AD的发病率显示出明显增加的趋势.由于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范围大,图像质量高,后处理功能强大,可以进行三维重建,对急性AD的诊断变得容易而且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