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心方对冠心病心功能的影响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1996年1月~1997年12月住院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人(冠心病诊断按WHO标准)随机分组,单日入院者为治疗组,共76例,年龄平均52.8岁,其中60岁以上34例,男21例,女13例;60岁以下42例,男23例,女1 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3例,陈旧性心肌梗塞7例,合并高血压病者6例,糖尿病4例,并发心衰13例,心功能Ⅳ级5例,Ⅲ级8例(心功能分级按美国纽约心脏协会的标准).双日入院者为对照组,共42例,年龄平均53.2岁,其中60岁以上18例,男12例,女6例,60岁以下者24例,男18例,女6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4例,合并高血压病4例,糖尿病4例,并发心衰7例,心功能Ⅳ2例,心功能Ⅲ级5例.
-
十二导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评价
冠心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仍是诊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而普通心电图仅能记录一过性的心电生理变化,时间短暂、易遗漏阳性结果.80年代以来,模拟导联HOLTER广泛应用于临床,大量检查资料表明,HOLTER在监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方面明显优于普通心电图,提高了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诊断水平,为临床、科研提供了依据.
-
U波倒置在冠心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
U波倒置(NU)是临床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图形,随着心电技术和介入性心脏病学的发展,NU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意义逐渐受到临床的关注.本文分析了42例冠心病NU患者,经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并与无NU的冠心病组对照,旨在探讨NU在冠心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
-
糖尿病患者血脂和载脂蛋白测定及临床应用
临床研究已确定,血脂和载脂蛋白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度的良好指标[1,2],特别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降低是早发冠心病的强有力的独立危险因素[2]。而糖尿病易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何早期发现及预防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已成为临床工作中颇受关注的问题。我们通过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探讨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脂质异常特点。1 资料和方法1.1 检测对象 糖尿病组68例,男36例,女32例,平均年龄55.2岁(34~76岁)。病程3个月至15年,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其中糖尿病伴冠心病(NIDDM-A组)38例,无冠心病(NIDDM-B组)30例,糖尿病和冠心病诊断按WHO标准。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3.6岁(28~72岁),均为健康体格检查合格者。
-
冠脉造影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不一致16例分析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是冠心病的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灵敏度非常高.而近年来随着冠脉造影术的普及,其已成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造影术在冠心病诊断中有着极高的符合率[1],但也有一定假阳性与假阴性.现就近2年在本院同时行冠脉造影术与心肌灌注显像,但结果不一致者共16例作一分析.
-
核素心肌显像、动态心电图和心电图诊断老年冠心病的比较
放射性核素(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不仅能灵敏地反映心肌供血的情况,而且对心肌梗死(MI)定位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对9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SPECT、DCG、ECG检查结果对比分析,探讨SPECT对老年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
心电图U波变化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U波是心电图中T波后宽而低平的小波,由于其在某些病理状态时可出现特征性改变,故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常U波位于T波后0.02~0.04S处,其方向与T波方向一致,时间0.1~0.3S,振幅0.05mv以下(V3导联可达0.2~0.3mv,均应低于同导联中的T波)[1].识别U波时要求基线平稳,测量V1导联的Q-T间期,因为该导联通常无U波,再以测得的Q-T间期的长度确定其余导联T波的终点,以观察U波是直立或倒置.运动后心电图除avR导联外,其他导联出现不与T波终端及其后P波起点相融合的T-P段明显的负性偏移(与P-R比较),即判为U波倒置[2].另外,在判断U波变化时应除外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心房颤动及电解质紊乱等.冠心病常见的U波变化如下.
-
冠心病诊断和治疗进展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血管疾病位居全球因病死亡患者死因首位,全球每年约有1700万人死于冠心病,我国是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上升较快的国家之一,近十年来,其发病率男性增加了42.2%,女性增加了12.5%。因此,对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比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非健康生活习惯导致冠心病危险因素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1].冠心病确诊往往需要进行冠脉造影检查,但这种检查创伤较大,且存在一定风险和并发症;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24 h动态心电图均为无创、便捷的检查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检测.结果表明,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均能有效检出冠心病,本研究通过对两种检查方法对照性研究,从而探索两种方法对冠心病诊断的有效性.
-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比较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年龄日渐趋向年轻化.冠状动脉造影(CAG)已成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并且为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提供客观依据[1].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是冠心病进行临床评估的重要和有价值的无创性诊断试验[2],具有方便、简捷、易普及等优点,可进行重复检查,适用于对冠心病患者的初步筛选.本文通过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比较,进一步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
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室收缩功能及QT离散度的变化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
平板运动试验(FET)是一种无创、简便、安全检测运动诱发心肌缺血的检查,是目前广泛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检查方法.文献报道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差异很大,分别为40%~90%、50%~100%[1],主要与假阳性、假阴性较高有关.尤其对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平板运动试验的敏感性较低[2],说明寻找比"缺血型"ST段压低更敏感、更准确的指标很有必要.
-
冠状动脉造影及内支架术的护理
冠脉造影被称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指标,而被临床广泛应用.我院1998年10月~2001年4月共开展此类手术11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诊断的确诊方法
什么情况下需做冠状动脉造影以下几种情况要考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1.有明显胸痛或是胸闷的病人,尤其是休息可缓解或是含服硝酸甘油类药物可以缓解的病人,应该考虑做冠脉造影.无论下一步是保守药物治疗还是做支架手术或搭桥手术,都需要造影来评价风险,明确病变.
-
16排螺旋CT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16排螺旋CT对冠心痛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0例在我院治疗的临床拟诊冠心病病人分别用16排CT造影方法(CTA)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方法(CAG)对冠心病进行检查,并进行CTA和CAG的对比.结果 16排螺旋CT对冠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有高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能较为清晰地显示血管狭窄、钙化及桥血管病变,基本能满足冠心痛初步诊断的需要.结论 16排螺旋CT作为冠脉检查的一种无创筛选检查方法,是目前冠状动脉病变较为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对冠心痛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冠心病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研究的发展,近年来有关冠心病诊断的各种新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明显提高了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
3.0T磁共振对比增强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探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具有严重威胁[1]。在临床工作中,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无创、高效准确的检查方法及时作出诊断,针对病症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冠状动脉造影一直是冠心病临床诊断公认的“金标准”,但其费用高,属有创性检查,且有引起并发症的风险;多层螺旋CT(MS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方面虽然无创,但X线辐射量较大;随着磁共振设备及其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进展,磁共振冠状成像技术已成为显示冠脉形态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法[2]。本文回顾对比分析32例磁共振对比增强冠状动脉成像(CE-CMRA)与DSA冠脉造影的图像资料,探讨3.0T CE-CMRA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
心电图、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对比观察
随着科学技术在医疗上的发展,诊断冠心病的手段日益增多.本文将63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CAG)结果与心电图(ECG)、磁共振成像(MRI)、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ECG、MRI和U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
268例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冠心病独立相关因素包括可改变因素和不可改变因素[1],但临床上所遇到的个体,危险因素的呈现情况不同.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冠心病诊断标准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所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选取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住院冠心病患者268例,男性180例,女性88例,年龄40岁~78岁,平均59岁.
-
冠状动脉造影与体表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直接、直观的检查手段,是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方法,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和外科搭桥术前必需的检查,是评价病变严重程度、估计预后、制定治疗方案的客观依据.体表心电图(ECG)是诊断心肌缺血常用的无创性手段之一.冠状动脉病变与体表心电图表现存在一定的联系,现对216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心电图及CAG检查,并对结果分析如下.
-
冠心病心气虚证与冠脉病变及心功能不全关系分析
随着中西医结合运动的提出及发展,中医界也接受西医冠心病诊断,并开始了对冠心病病症结合的诊疗过程.对冠心病中医界是依靠临床症候、心电图等作为诊断标准,治疗以临床症候改善、心电图缺血改善为疗效标准.随着心脏病学领域新诊疗技术的应用,如心脏影像学诊疗技术包括心脏超声、心脏MRI、冠脉CT、冠脉内超声,心脏生化标记物检查,冠脉造影、冠脉介入治疗等冠心病诊疗技术等,深刻影响了中医界对传统病症的认识,并对相关病机进一步探索,不断提出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