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排CT的新进展
1972年,发明了 CT. 1989年,东芝公司所研发的螺旋 CT是 CT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对于螺旋 CT,可以连续扫描、连续获得数据,使扫描时间明显缩短,获得的数据为容积成像数据,但仍然有许多缺陷存在薄层扫描与大范围扫描的矛盾.
-
脑功能成像分析软件SPM使用介绍
1 引言SPM(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是专门为脑功能成像数据分析而设计的一个通用软件包.它的理论和思想初是由英国的Karl Friston在1991年提出的,当时是为了处理PET功能成像数据.到了1994年Karl Friston推出SPM的第一个正式版SPM 94,后来的SPM 95(从这个版本开始能够对fMRI数据做处理)、SPM 96,一直到现在的SPM 99都是在SPM 94的基础上加入新的算法和理论开发出来的.它的主要目的是对被试间或者被试内的不同成像结果作比较,得出一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SPM处理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
赛门铁克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备份患者资料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内规模大的医院之一,同时也是华南地区的医疗、教学、预防性理疗和康复基地.附属第一医院依靠赛门铁克产品来保证医生和患者顺利互动.赛门铁克解决方案帮助医院管理和备份多个太字节的成像数据—为每名患者终身保存数据,预计三年用于存储的预算费用将减少50000 美元.
-
NAS将更大更快更省
随着医疗行业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数据需要存储和管理,大量的电子病例文件和各种医疗成像数据(如CR、DR、CT、MR、DSA、超声US、内镜ES、病理MS、心脑电图、牙片机、眼科AB超等)都需存储到医院的网络系统中,存储技术和设备将在医疗信息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儿童腹部影像学诊断第11讲对比剂增强磁共振三维血流成像在儿科的应用
对比剂增强自动触发磁共振三维血流成像(3D CE MRA)已经广泛应用在成年人大血管疾病诊断.3D CE MRA是利用顺磁性对比剂经静脉注入血循环,明显地缩短血液的T1时间,使之比周围组织的T1时间更短,再利用快速梯度回波技术在靶血管部位采集成像数据,经MIP技术重建,将靶血管清晰地显示出来,成像效果与DSA相仿,但要获得良好的效果,从图像的采集到重建均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
-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A DCE-MRA)是利用顺磁性造影剂由静脉注入血管,使血流的T1时间较周围组织的T1时间明显缩短,再利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迅速采集血管影像的技术.成像数据经大强度投影(MIP)技术处理将靶血管清晰地显示出来,由于其成像时间短、成像原理与时间飞跃法MRA(TOF-MRA)及相位对比法MRA(PC-MRA)有所不同,避免了因血管扭曲、湍流和慢血流所致的信号丢失,更准确地反映血管及其病变,极大地提高了图像效果和诊断准确率.
-
炫速双源CT的临床应用
炫速双源CT( Flash CT)在双源CT(DSCT)的基础上又有了明显的技术新改进,它配备了两组能进行128层图像同步采集的探测器系统,机架的旋转速度进一步缩短至0.28 s,使得时间分辨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75 ms.其利用两组探测器同步互补的无缝螺旋扫描,利用大螺距采集使扫描的进床速度达到每秒45 cm,整合后得到完整的成像数据.从而能瞬间完成从心脏到多部位的检查,在检查速度及图像质量明显提升的同时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