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的临床应用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是放射治疗常用的工具,根据它的计算可了解治疗区相关的剂量分布,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它以病人个体化设计为原则,采用C T模拟定位进行三维剂量计算和显示,使空间剂量分布与三维靶体相符合,重要器官得到充分保护,减少了单纯靠"小竹杆划框框"的盲目性,应用TPS无疑是提高疗效的佳治疗方案之一.在放疗中,每一病例,尤其是体腔深部肿瘤都包括了从体模阶段,计划设计,计划确认到计划执行这四个阶段,四个环节的有机配合是放射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
个体化设计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个体化设计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4年10月我院采取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个体化前臂皮瓣的设计图和设计范围,进行皮瓣制备并实施修复手术,观察患者的皮瓣存活以及治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分别接受个体化设计前臂皮瓣修复后,患者的治愈率为95%,失败率为5%,治愈率高于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个体化设计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患者,具有愈合率高,安全有效等优势,其能够获得显著的疗效,在临床上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力。
-
耳后"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
现代神经外科已经进入微侵袭神经外科时代,它要求神经外科手术精确化、微创化,并达到完美的治疗效果.近10余年神经外科领域发展起来的"锁孔"入路技术,使显微神经外科水平又有新的突破[1]."锁孔"入路是根据患者具体的影像学检查所显示病变的部位、性质和局部解剖学特点进行精确的个体化设计,从而选择到达病变部位的佳手术通道;不同的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锁孔入路,此即"锁孔"入路的钥匙功能.我院自2001年7月~2003年6月,已应用耳后"锁孔"(keyhole)入路手术技术为4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解决了痛苦.该手术是一项新技术,护理上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沟通辅具个体化设计通用评估支持体系的建构
在参考国外沟通辅具评估项目和成功评估个案,结合我国特殊教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形成沟通辅具评估的项目体系,采用评估沟通辅具性能对应的障碍者能力,根据障碍者能力得出再设计建议的方法,建构沟通辅具个体化设计通用评估支持体系,帮助我国临床特教教师和康复工作者掌握沟通辅具的评估方法.
-
改良Millard氏法修复320例单侧唇裂手术技巧及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的手术技巧及临床体会.方法:同顾320例单侧唇裂患者的整复手术,根据不同的患者,进行个体化设计,避免患侧鼻底下的切口,使患侧人中脊切口线重建后形成双侧对称结构.手术重点是考虑了患者的术前矫形、白唇、红唇、鼻畸形、口轮匝肌功能性重建等的修复方法和技巧.结果:术后320例无1例感染,出血,复裂.结论:改良的Miuard唇裂整复术,进行个体化设计,使患者术后整个上唇解剖标志自然、协调,人中凹存在,瘢痕减少,手术效果满意.
关键词: 单侧唇裂 个体化设计 改良Miuard氏唇裂整复术 -
临床和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在超声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异同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院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临床和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在超声科规范化培训的目标不同.临床住院医师的培训目标是学习了解各种常见疾病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将临床表现和超声影像相结合,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的培训目标更高、更严格,要求医师具备扎实的超声理论知识、熟练独立的操作和诊断能力,为临床提供可靠准确的超声诊断依据.因此,超声科规范化培训需要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设计个体化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
基于腰椎3D模型的矫形器背板设计
目的: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个体化的腰椎矫形器背板.方法:从患者CT图像中提取腰椎数据,重建三维模型,导出生成STL文件.用3-matic软件编辑STL文件中的腰椎模型,设计 生成背板的三维部件.结果:腰椎矫形器背板部件与腰椎解剖部位紧密贴合.结论:3D打印技术为矫形器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
个体化设计解剖定位椎弓根镙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
背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常用于治疗寰枢椎不稳.但是,目前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和进钉角度多以统计处理的解剖数据确定,解剖差异的存在使目前置钉方法难以保证椎弓根螺钉准确置入到每一例患者.目的:评估个体化设计解剖定位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对16例寰枢椎不稳患者分别以术中寰椎椎弓根下壁、内侧壁以及枢椎上壁、内侧壁为定位依据,结合置入前影像学测量确定寰、枢椎椎弓根镙钉的进钉点、进钉角度以及镙钉长度,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结果与结论:1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螺钉,置入后X射线片及CT显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置入后随访9~2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症状改善,置入后脊髓功能改善优良率为84.6%,其中优6例(46.2%),良5例(38.5%),可2例(15.4%),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提示个体化设计解剖定位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进钉点和进钉角度定位准确,螺钉置入安全、可靠.
-
个体化设计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恢复颈椎曲度
背景:钛网是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于脊柱尤其是颈椎疾患的一种常用新型植骨支撑物,目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前路手术中如何更好地改善颈椎前凸弧度仍是治疗的难点。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过程中,直形钛网与个体化设计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对颈椎曲度恢复及治疗后JOA评分的影响。
方法:纳入43例有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指征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治疗内固定方案分为2组,个体化设计梯形钛网组15例,直形钛网组28例。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均拍摄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作为空白对照。回顾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后JOA评分、颈椎弧度、椎间角度及椎间高度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颈椎前凸角度、手术节段椎间角度方面,个性化钛网组较直形钛网组和空白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直形钛网组亦较空白对照组有改善(P <0.0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方面,个性化钛网组与直形钛网组较空白对照组分别增加了3.69 mm和3.22 mm,而个性化钛网组与直形钛网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JOA评分方面,个性化钛网组与直形钛网组患者各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椎体次全切时,修剪钛网以模拟正常椎间盘前高后低的形状,可以更有效地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和手术节段椎间角度。 -
单侧微小型唇裂的个体化修复术
目的 探讨单侧微小型唇裂整复术的个体化设计以及人中嵴形态的整复方法.方法 在尽可能保留裂隙侧未受累区皮肤的前提下,对9例单侧微小型唇裂患儿采用个体化设计.对于两侧唇峰高度差值小于2 mm的病例,采用局部Rose切口;两侧唇峰高度差值大于2mm的病例,在裂隙远中侧唇红缘上方皮肤形成底边长度为差值2/3的等腰三角瓣.再用局部倒V型切口消除皮肤猫耳.同时,唇红部形成交叉三角瓣消除唇红切迹.从皮肤切口入路潜行分离口轮匝肌至鼻底,矢状面切断口轮匝肌薄弱处后再从裂隙远中侧肌肉断面作冠状面剖开,交叉重叠口轮匝肌增加人中嵴区肌层厚度;插入皮肤和唇红三角瓣恢复唇弓曲线及唇红丰满度.必要时同期修复鼻畸形.结果 采用个体化设计进行微小型唇裂整复术,可以保持1/3~2/3裂隙侧皮肤完整,恢复唇弓对称性、人中嵴形态及唇部丰满度.结论 微小型唇裂整复术的个体化设计可以有效地恢复上唇的对称性及丰满度,减少手术瘢痕长度,修复后外观理想.
-
三维CT重建技术在髋臼发育不良全髋人工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三维CT重建技术在发育不良髋臼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前假体优选设计、髋臼重建、髋臼假体的正确放置及手术操作的指导作用.方法 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28例32髋,男6例6髋,女22例26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7.9岁.CrowⅠ型7例(9髋),CrowⅡ型9例(10髋),CrowⅢ型6例(7髋),CrowⅣ型4例(4髋).全部病例进行髋臼及股骨中上段的三维CT扫描及重建,并选取同期PACS网络系统中CT扫描髋部结构完全正常数据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本组病例获得随访随访23例,随访时间8月-38月,平均随访19.6月.关节功能随访情况:本组病例术前平均Harris评分35.8分,术后3天平均Harris评分83.1分,术后15天出院时平均Harris评分91.2分,终随访时间平均Harris评分87.6分.结论 对于髋臼发育异常的髋关节疾病患者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时,术前设计对于人工全髋关节的长期疗效至关重要.为更好了解髋臼发育不良程度需进行三维CT重建扫描,个体化设计假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临床分析--附20例(24髋)随访报告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方法:自1986年至2003年,我们对20例(24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施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依据脱位程度分型Ⅰ~Ⅲ度,不同分型采取不同手术对策;术前及术后、随访均进行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经过平均6.7年的随访,本组病例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35.8分改善到术后88.6分.其中7髋施行了1次翻修术、1髋施行了2次翻修术.结论:成人先天性髋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因其存在的病理改变严重,手术中应注意软组织松解与平衡,髋臼成形,股骨短缩,臼与股骨上段假体的个体化设计.良好的术前准备设计及术中对各种不同病理情况的分析判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一种单侧唇裂修复术的新方法
目的:以Millard术式为代表的旋转推进瓣唇裂基本手术方法,术后远期效果受到术者、术式、畸形程度等多因素的影响,手术效果难以恒定.本文介绍一种新的个体化唇裂手术方法,以期解决以上问题.方法:唇裂患者27例,平均手术年龄4.6个月,类型包括单侧不完全性唇裂和单侧完全性唇裂.患侧鼻小柱点依据健侧鼻孔大小而定,避免患侧鼻底下的切口,患侧裂隙唇部切口线重建后形成双侧对称结构,唇部各解剖标志自然状态下复位.结果:整个上唇解剖标志自然,上下唇比例协调,组织充足;人中凹存在,皮肤瘢痕明显减少;唇沟部分自然并与邻区相连,同时为二期手术创造了良好条件,利于再次手术;另外,本组患者中无上唇过紧现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研究提示依据新的定点和设计提出的个体化手术方案,是一种修复单侧唇裂的新方法,对于单侧唇裂不同畸形程度的患者,均可适用.
-
个体化设计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时,为适应缺损的个体化需要而设计皮瓣形状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40例.设计方法,术前根据肿瘤的范围和预计手术造成的缺损大小和外形,结合血管蒂的走行方向在前臂设计皮肤的形状,再设计皮下筋膜层的外形,皮下筋膜层的范围要包括桡动脉和头静脉在内,大于皮肤范围.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评价皮瓣在口腔内的外形.结果:31例皮瓣修复成功,3例皮瓣完全坏死,6例皮瓣外形臃肿、牵拉影响口腔功能.结论: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时如果带有范围较大的皮下筋膜层,且筋膜层将桡血管和头静脉血管网包括在内,进行适形设计是非常安全的.
-
糖尿病饮食处方的设计和临床运用
目前糖尿病治疗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监测和教育,即"五驾马车".其中饮食和运动又是五架马车中的基础.作为糖尿病基础治疗的饮食管理方面需要不断地探究和刨新.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管理过程中,饮食处方的个体化设计更是重中之重.给患者设定饮食处方时必须做到:准确、快速、易懂、实用.
-
下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术的个体化设计及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个体化设计及临床应用.[方法]应用64排CT采集图像、Fast VR软件立体重建、PACS软件存储和传输、SYNAPSE软件三维测量.对103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其中9例病人各置入椎弓根螺钉8枚,计72枚;27例病人各置入椎弓根螺钉6枚;计162枚,67例病人各置入椎弓根螺钉4枚;计268枚,共计502枚.[结果]术后87例患者获12 ~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16个月.采用JOA评分标准[1],优41例,良33例,可8例,差3例,术后并发症死亡3例,优良率85.06%.椎弓根螺钉以Andrew CT位置分级标准进行评估,Ⅰ级476枚,Ⅱ级23枚,Ⅲ级3枚,螺钉Ⅰ级率94.82%.25例患者2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片示位置不理想,3枚Ⅲ级螺钉行二次手术调整,无脊髓及椎动脉损伤.无钢板、螺钉脱落及断裂,融合率为98.32%.[结论]应用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钉技术治疗颈椎疾患可以获得即刻三维稳定,融合率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个体化锁骨钩钢板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探讨个体化设计的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9年8月分别应用X线影像资料三种方法设计个体化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NEER分类:Ⅰ型10例,Ⅱ型18例;肩锁关节脱位TOSSY分类:Ⅱ型6例,Ⅲ型16例.[结果]本组50例骨折及脱位愈合过程顺利,肩关节功能良好,骨愈合时间2~3个月,内固定均于1年内取出,无钢板断裂及取出钢板后再骨折、脱位现象,平均随访12.5个月(6~31个月).HSS肩关节评分法评分,优47例,良3例,肩关节活动略受限,经理疗锻炼后康复.[结论]经个体化设计的锁骨钩钢板临床应用服贴可靠,疗效满意.
-
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与徒手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比较
目的 比较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与徒手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颈椎完整的成人尸体8具,随机分为导航辅助组和徒手置钉组各4具.导航辅助组对尸体颈椎(C3~7)进行CT扫描,重建颈椎三维模型,设计与颈椎椎板吻合的反向模板,构建个体化导航模板的数据模型,采用快速成型技术打印个体化导航模板;将导航模板与颈椎椎体后部紧密贴合,辅助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组采用Abumi椎弓根入口直接暴露法进行徒手螺钉置入.术后即刻行颈椎X线和CT断层扫描,观察螺钉置入情况,评价置钉效果,计算置钉准确率.结果 导航辅助组共置入螺钉32枚,置钉效果为Ⅰ级31枚、Ⅱ级1枚,置钉准确率为96.8%(31/32);徒手置钉组共置入螺钉32枚,置钉效果为Ⅰ级29枚、Ⅱ级3枚,置钉准确率为90.6%(29/32);导航辅助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徒手置钉组(P<0.05).结论 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高于徒手螺钉置入.
-
个体化前臂皮瓣Ⅰ期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个体化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32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根据缺损的部位及形态设计前臂皮瓣,分析皮瓣成活情况及术后皮瓣修复效果.结果 32例皮瓣全部成活,成功率100%.本组随访6~36个月,口腔颌面部功能及外形恢复好.结论 个体化设计的前臂皮瓣对颌面组织缺损Ⅰ期重建,安全可靠,制备简单,是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计算机三维软件辅助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一次成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计算机三维软件辅助的行乙状窦后入路手术骨瓣一次成型的方法.方法 10例灌注后的头颅标本经320排螺旋CT AquilionONE扫描.图像由DICOM格式保存,并导入3D view软件,重建颅骨、静脉窦等结构,在计算机模型上进行乙状窦后入路骨瓣成型的相关解剖,测量并记录与其入路相关的解剖结构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计算机模型能准确定位横窦及乙状窦位置.所有标本入路的骨瓣均一次成型.在骨窗范围内尸头16侧(16/20)发现乳突导静脉,17侧(17/20)乳头气房开放.结论 计算机重建模型与实际解剖相对应结构的解剖数据吻合度高.这表明该技术可以综合评价乙状窦后入路的对应血管和骨性结构,仿真性高,可进一步应用于术前设计、规划及手术模拟,具有临床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