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男人上床后怕什么
男人担心的是自己的性能力.男人上床后常常有“六怕”,而这“六怕”往往提示男人中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害怕自己做爱时间不够长做爱时间的长短没有标准可言,男性往往觉得时间越长越好,他们认为时间越长说明自己性功能也越强、性技巧越高,同时,时间越长也越能使妻子满意,因而男性在相互比较性能力时常常吹嘘自己性交时间如何之长久.
-
循序渐进训练,轻松应对体育考试
平时训练以考试标准要求据一些过来的考生讲,很多学生考试时比平时发挥还要好,根本不必紧张.平时在学校训练时不紧张,没有发挥出好的状态.而考试时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同学之间相互比较,相互激励,都想发挥到好程度.再有考试场地也比较好,比如长跑都是塑胶跑道,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学生发挥出高的水平.因此,学生在平时训练时要以考试的标准进行要求,各个项目争取一次过,适应考试.
-
揭开男性包皮的面纱
青春期的男孩子敏感且好奇心重,对自己的性器官尤其关心,同学之间更是热烈讨论和相互比较,包皮就是一个迫切想知道的问题.
-
60 Co辐射血红细胞CR1分子定量及基因表达的研究
随机选择A型ACD抗凝新鲜全血40份分别留取血样,再将血样分为:照射组与未照射组,前者应用30Gy 60Co г射线照射源单次均匀照射,剂量率77cGy/min,源物距80cm。标本均4℃保存。按常规方法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并于不同时间测定分子定量(测定时红细胞悬液浓度2.2×108/ml)。 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测定结果,照射组与未照射组高表达均为85%,中表达均为15%。 红细胞CR1分子定量测定:经30Gy60Co照射后1~21d红细胞CR1分子数目分别与未照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照射组与未照射组红细胞CR1分子数目几乎与保存时间同步下降,3d分别与1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至7d时下降幅度减小,分别与3d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至14d时下降幅度又明显增加,分别与7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直至21d时分别与14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表达组和中表达组红细胞CR1分子数目照射后1d、3d、7d、14d和21d分别与未照射的高表达组和中表达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保存至1d、3d、7d时,高表达组(照射与未照射)红细胞CR1分子数目均比中表达组(照射与未照射)高,相互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但在保存至14d、21d时,高表达组分别与中表达组相互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
-
螺旋CT对鼻中隔骨折的诊断价值
鼻骨骨折可分为单纯鼻骨骨折、粉碎性骨折,伴有其他面骨骨折或鼻中隔骨折.X射线鼻骨侧位片对鼻中隔不能显示,对复杂性鼻骨骨折往往漏诊.为此,我们对鼻外伤怀疑有鼻骨骨折的患者行螺旋CT轴位扫描,并行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并相互比较,从而探讨其各自的应用价值.
-
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下)
(接上期)2.4抗栓治疗的临床试验及治疗强度从1989年,哥本哈根房颤阿司匹林和抗凝剂研究组[19](Copenhagen atrial fibrillation aspirin and anticoagulation study,AFASAK)首次证实了抗凝剂在防治非瓣膜性房颤栓塞中的重要作用,可使卒中的发生降低64%.此后,有关房颤抗栓治疗的临床试验陆续进行,现已有19项已发表或正在进行尚未发表的随机试验研究.其中,大部分以华法林为主要的抗凝药物,阿司匹林为主要的抗血小板药物,研究内容主要是集中在不同剂量的华法林和阿司匹林与安慰剂之间的相互比较.
-
室间质量评价--提高检验质量的有力手段
室间质量评价是将实验室的性能与其同等组或参考实验室进行比较而对其进行评价的过程.其目的在于相互比较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改进各实验室测定结果,以使测定结果能够控制在临床要求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范围之内.
-
多层螺旋CT各种三维成像技术及仿真血管内镜在大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比较
CT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ic angiography,CTA)给血管病变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检测手段,特别是多层螺旋CT问世以来,各种CTA三维成像技术相继广泛应用.笔者应用多层螺旋CT对大血管病变行MSCTA检查,对每一病例同时运用容积漫游(VR)、表面遮蔽重建(SSD)、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重建(MPR)、仿真内镜(VE)等血管三维重建方法并作相互比较,以探讨MSCT血管造影术在大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
食品卫生工作综合评价法探讨
多年来对食品卫生工作的评价,都是以各项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来进行单项比较考核.但由于各年或各地的工作重点不一样,单项指标的起落很难衡量出各年或各地的综合情况.从而造成它们之间相互比较的困难.笔者试用综合系数法来综合评价我区1994~1998年食品卫生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综合评价的效果.
-
应用Ridit分析法分析我院医疗质量
衡量医院的医疗质量一般都把治疗效果的优劣作为评定标准.现行卫生系统七项分析指标中,有三项是直接衡量医疗质量的,即治愈率、好转率和病死率.用Ridit分析法分析医疗质量,采用相互比较,其分析结果比用频率指标较为优越.医院的治愈、好转、未愈、病死实际上是一个半定量资料.用Ridit分析能得到较好的统计处理.现将我院1999年度各科的疗效,应用Ridit分析法进行分析.我院1999年各科病人疗效情况见表1.
-
鞍钢1999、2000年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
鞍钢是全国大型重工业企业之一,附属有五大综合医院,鞍钢全民职工几乎全部参加医疗保险,并在所属医院就诊.本文通过对1999年、2000年鞍钢全民职工五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及相互比较,以探讨鞍钢全民职工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和流行规律,为制定相应的对策奠定基础.
-
中美护理工作比较和借鉴
笔者有幸于1999年6月~9月赴美国进行短期学习考察,期间在Wisconsin儿童医院学习6周,之后去Boston儿童医院、Shriners儿童烧伤医院、Massachusetts总院、The Mount Sinai医疗中心、Montefiore Albert Einstain医疗中心及Stanford大学附属Ludile Packard儿童医院等作了实地护理考察,使我们比较了解了美国护理的现状.通过对中美护理在行政、临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相互比较,我们体会到美国护理的一些新的理念和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
40例发热患儿的家庭护理体会
发热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很多发热儿童在门诊就诊后常选择在家服药治疗,故探讨发热儿童的家庭护理方法很有现实意义.良好、专业的家庭护理直接关系疾病的病程及转归.笔者采用随机分组并进行相互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具有良好专业的家庭护理和无相应护理的两组发热儿童的疗效,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院内复苏的Utstein模式--来自AHA,ERC,HSFC,ARC及RCSA的专业报告
过去发表的院内复苏资料是在缺乏统一命名与定义,相关疾病(指合并症)及发病时就地处理措施均不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的,它妨碍医院间及院内相互比较,也难以评定新复苏技术的疗效.
-
儿童生命高级维护报道一体化的推荐指南——儿科Utstein模式
由于儿童接受复苏较少,且又缺少统一命名和研究方法,以致不同研究中心的资料难以相互比较.1991年成人院外心脏停搏统一报告的推荐指南在国际上公开发表,并被命名为‘Ustein模式'.这一整套统一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在临床复苏研究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遗憾的是,因为该模式仅限于院外成人心脏停搏患者,不适合于儿童复苏研究.
-
三种中药结肠透析方式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疗效比较和护理体会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多种慢性肾脏病(CKD)发展的终结局.长期以来,灌肠疗法做为一种有效的结肠透析治疗手段,在CRF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结肠透析是在传统的灌肠方法上发展起来的,利用结肠透析机,药液可达高位结肠,扩大了结肠粘膜的可透析面积,能使注入的药物较长时间地保留在肠道,能更有效的促进体内毒素的排泄.本研究将传统中药保留灌肠方式与高位中药结肠透析方式相结合并相互比较临床疗效,以期发现有效适用的治疗方式.
-
桐乡市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研究
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综合了疾病发病、死亡和残疾程度等多种因素于一体,不仅能够反映疾病所致伤残与死亡两方面的危害,同时,也为不同地区间的相互比较和防制措施的评价带来了极大方便.自20世纪90年代DALY作为人群健康差距的测量指标被WHO应用于全球疾病负担(GBD)评价中,同时,也被广泛应用到世界各地疾病负担研究中.一个DALY可以简单地看作是一个健康寿命损失年.桐乡市地处沪杭宁三角的杭嘉湖平原中部,境内全部为平原,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7.03%,是典型的长三角经济发达的农业地区.恶性肿瘤是桐乡市居民主要死因之一,根据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恶性肿瘤为桐乡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之下的第3位死因[1],且恶性肿瘤死亡率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为综合评价桐乡市居民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同时也为防制措施的评价提供一个综合的量化指标以便于国际、国内间的比较,本文应用DALY对桐乡市的恶性肿瘤疾病负担进行测量.
-
什么叫标化率?
在一些科学杂志上常可见到有标化发病率的称谓.标化率常见的是年龄调整标准化率,把两个或几个不同人群,不同时间的年龄结构拉在相同的结构上进行比较,目的是排除一些不同人群间相互比较的影响因素.因为人类癌症发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表现存在很大差别,一般的情况是发病率或死亡率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
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评价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的进步,包括人工血管在内的生物材料在人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中越来越重要.用于心血管系统的生物材料在研制时和临床使用之前,首先要准确评价其与血液接触后的血液相容性.早在六十年代初,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就对用于人工器官的生物材料进行血液相容性评价[1],但由于凝血及抗凝血机理未完全明了,故现在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血液相容性评价体系,各实验室采用的评价方法、途径各不相同,评价结果也相差甚远,故无法相互比较.
-
头颅SPECT与MRI影像的计算机融合处理
[编者按] 图像融合术(fused image technology,FIT)是影像学技术的又一项完善和进步,它不是一般的图像处理,而是影像学科内部的相互完善和优势互补,形成一种全新的功能——解剖影像。在1999年第46届美国核医学年会总结中,H.N. Wagner专门提到了FIT。他多次强调,21世纪的影像学是解剖影像与功能影像的融合,不再存在单一的解剖影像或功能影像。简而言之,图像融合是2幅不同的影像,例如CT、MRI图像与SPECT、PET图像在断层面、位置与大小相匹配,相重叠,相融合。近来有许多方法可供借鉴。本文作者在没有图像传输的情况下,探索用PC机及图像扫描仪把SPECT脑血流影像与MRI脑断层影像融合,并进行临床应用,为FIT作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CRT显示器矩阵大小的限制,利用此法的图像比较模糊。值得指出的是,精确的图像融合需要采集时体外定位标记,采集后进行数据格式转换,融合时进行矩阵大小匹配、图像空间对位以及CT、MRI、PET、SPECT图像传输等问题,这需要特殊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发表本文旨在引起大家对此技术的注意。 (陈盛祖) 头颅SPECT影像的结构显示不如头颅CT、MRI清楚,相互比较时用肉眼不易准确确定病灶在SPECT图像上的位置及范围。我们采用计算机与扫描仪,对2种不同性质的神经影像进行了融合叠加处理,现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