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生菌制剂VSL#3对溃疡性结肠炎诱导缓解作用的系统评价
背景:循证医学证据提示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诱导缓解无效,但对维持缓解有效,然而2009年发表的两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益生菌合剂VSL#3对UC的诱导缓解有效.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尤其是VSL#3诱导UC缓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联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万方数据库,由两名分析人员独立选取与UC诱导缓解相关、比较益生菌治疗组与对照组(安慰剂或阳性对照)的随机对照试验(不限语种)并提取数据.应用RevMan 5.2.10软件行meta分析,同时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共557例UC患者,其中4项治疗组使用VSL#3.Meta分析显示益生菌组总体诱导缓解率显著优于对照组(OR=2.05,95% CI:1.14~3.70,P=0.02),亚组分析显示VSL#3亚组诱导缓解率显著优于对照组(OR:2.35,95% CI:1.45 ~3.80,P=0.0005),其他菌种与对照组间诱导缓解率无明显差异.益生菌组、VSL#3亚组与对照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敏感性分析显示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VSL#3对UC的诱导缓解作用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高.
-
STAT6蛋白在实验性结肠炎大鼠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影响
目的 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在实验性结肠炎大鼠中的表达及其对IFN-γ和IL-4的影响,评价益生菌对其表达的干预.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D1组)、美沙拉嗪组(D2组)、VSL#3组(D3组)、联合治疗组(美莎拉嚷+益生菌,D4组).应用TNBS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比较结肠组织炎症程度.HE法染色观察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STAT6、pSTAT6、IL-4和IFN-γ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1)STAT6和pSTAT6蛋白在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STAT6和pSTAT6在VSL#3组、美莎拉嗪组、联合治疗组的表达降低;其中pSTAT6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TAT6和pSTAT6表达量在各组中变化与促炎因子IFN-γ呈显著正相关,而与IL-4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STAT6参与了UC大鼠的病理生理过程;益生菌可能通过下调非磷酸化和磷酸化STAT6的表达,改变Th1/Th2的比值,进而缓解和治疗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益生菌VSL#3通过抑制大鼠结肠组织STAT6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 实验性结肠炎 VSL#3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 IFN-γ IL-4 -
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中炎性因子对Th1/Th2平衡的影响及VSL#3的调节作用
目的 观察益生菌VSL#3对减轻TNBS诱导的大鼠急性结肠炎结肠黏膜中IL-4、IL-13、IFN-γ、IL-12表达对Th1/Th2平衡的影响以及益生菌VSL#3的调节作用.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VSL#3组、美沙拉嗪+VSL#3组,建立TNBS大鼠结肠炎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排便情况、组织病理学变化及Th 1/Th2表达情况.取结肠组织做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IL-4、IL-13、IFN-γ、IL-12的表达.结果 与TNBS模型组比较,VSL#3组、美沙拉嗪组、VSL#3+美沙拉嗪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肠组织MPO水平、结肠炎大鼠病理评分均降低.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与TNBS组相比,VSL#3组、美沙拉嗪组和VSL#3+美沙拉嗪组均可下调促炎因子IL-12、IFN-γ的表达,上调抗炎因子IL-4、IL-13的表达,VSL#3组与美沙拉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的比值依如下顺序减少:TNBS模型组>VSL#3组>美沙拉嗪组>美沙拉嗪+ VSL#3>正常对照组,其比值逐渐趋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VSL#3对TNB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IFN-γ、IL-12,上调IL-4、IL-13炎性因子的表达,使Th1/Th2的平衡趋于正常有关.
-
益生菌VSL#3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IFN-γ、IL-12表达的影响
目的 评价益生菌VSL#3对三硝基苯磺酸钠(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SD大鼠(n=18),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TNBS模型组(D)、VSL#3治疗组(E).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比较结肠组织炎症程度.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和IFN-γ、IL-12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IFN-γ、IL-12免疫组化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升高(P<0.05),VSL#3治疗组IFN-γ、IL-12表达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同时,VSL#3治疗对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及大体变化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肠组织IFN-γ、IL-12的表达与结肠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结论 VSL#3能有效治疗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益生菌VSL#3通过有效抑制大鼠结肠黏膜IFN-γ、IL-12的表达有关.
-
罗格列酮、5-ASA 和VSL#3对SW480细胞TLR4、PPAR γ、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5 - ASA和VSL#3对SW480细胞TLR4 - NF - κB信号途径关键位点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W480细胞分为5组,4组以脂多糖(LPS)50 ng/ml刺激24 h,另一组仅加入无LPS的RMPI 1640为对照组.刺激后,3组分别以罗格列酮(10 μmol/L)、5 - ASA(1 mg/ml)和VSL#3(0.01 g/ml)干预2 h.收集各组上清液,用WB法检测各组TLR4、NF - κB、PPAR γ蛋白的表达,用ELISA法测量IL - 8生成量.结果 VSL#3明显减少TLR4表达,促进PPAR γ表达,抑制NF - κB活化;罗格列酮、5 - ASA明显促进PPAR γ表达,阻止NF - κB活化,对TLR4基本无影响.LPS组IL - 8生成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罗格列酮、5 - ASA、VSL#3干预可明显降低IL - 8生成量.结论 TLR4 - NF - κB信号途径是重要的信号通路,PPAR γ对这条信号通路有抑制作用.VSL#3通过同时降低TLR4表达和增加PPAR γ的表达,抑制NF - κB的活性,抑制这条信号通路,终缓解炎症.罗格列酮的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增加PPAR γ表达和促进其活性实现.PPAR γ是5 - ASA的作用靶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