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3T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术应用
目的 探讨磁共振全脊柱成像( Total Spine MR Imaging)技术在诊断脊柱与脊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3.0T( MAGNETOM Trio A Tim System)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Tim线圈、自动进床及无缝拼接技术,对30例患者行全脊柱磁共振成像扫描及分析.结果 30例中除2例因图像粘合不理想,另28例均清晰、直观、完整的显示骨性脊柱、椎间盘及脊髓连续全脊柱MR图像,30例中磁共振成像显示脊柱转移14例、退变及突出8例、骨折及脱位6例、正常2例.结论 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术明显缩短了扫描时间,使图像质量得到了提高,解决了全脊柱磁共振成像的高分辨力难题,对脊柱、脊髓多发性、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
浅谈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在脊柱侧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在脊柱侧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所摄的60例D R全脊柱影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脊柱X线摄影,满足术前测量角度,评估弯曲程度、病变具体位置,术后复查等.结论: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成熟应用,为临床术前准备及术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
爱克发CR 30-Xm邀您进入数字化乳腺革命
CR 30-Xm能够处理从乳腺造影到所有的普通放射应用,包括骨科造影,整形外科,全腿全脊柱和齿科造影等等。它为医院或诊所提供了一个经济而且理想的解决方案,能够用单台数字化设备处理多种X光检查。
-
爱克发 CR 10-X扫描仪
广泛的应用与优异的影像相结合
桌面式的CR 10-X基于爱克发成功的CR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在保证优异图像质量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个经济的数字化解决方案。CR 10-X兼容普放检查,整形外科,四肢和全腿全脊柱应用。 -
爱克发CR 10-X扫描仪
广泛的应用与优异的影像相结合
桌面式的CR 10-X基于爱克发成功的CR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在保证优异图像质量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个经济的数字化解决方案。C R 10-X兼容普放检查,整形外科,四肢和全腿全脊柱应用。 -
爱克发CR 30-Xm邀您进入数字化乳腺革命
CR 30-Xm能够处理从乳腺造影到所有的普通放射应用,包括骨科造影,整形外科,全腿全脊柱和齿科造影等等。它为医院或诊所提供了一个经济而且理想的解决方案,能够用单台数字化设备处理多种X光检查。
-
脊髓纵裂的X线及CT诊断对比研究
脊髓纵裂为罕见先天性发育畸形,临床易误诊和漏诊。我院1978~1998年共诊治脊髓纵裂50例,现对其X线检查及CT诊断特点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0例中,41例行手术治疗。男13例,女37例;年龄2~34岁,平均10.4岁,16岁以上者8例。病程5月~20年,平均6.1年。其中腰骶部包块10例,腰背部皮肤多毛症18例,皮窦4例,排尿困难和遗尿9例,尿失禁3例,大便失禁2例,下肢神经功能障碍40例,下肢发育不良与足畸形27例。1.2 方法所有病例伴有先天性脊柱畸形,均行全脊柱X线片和脊柱造影,部分病人行脊柱CT扫描。脊柱造影在荧光屏监视下动态观察。早期用碘油6ml,后期改用水溶性的isdvist10ml。CT扫描由美国Picker1200sx型机完成,电流80mA,电压60kV,层厚10mm,层距10mm,病变部位行加层扫描。2 结果2.1 脊髓纵裂三种检查的诊断率对比本组50例患者,53处脊髓纵裂,全脊柱X线平片发现特征性骨性间隔影者41例,脊髓造影发现典型“岛屿样”充盈缺损者47例(两例脊髓造影诊断为脊髓纵裂,后CT证实为非脊髓纵裂者除外),诊断率分别为77%和88%,假阳性率分别为23%和12%。脊髓造影的假阳性率为3.6%。CT扫描28例(不包括脊髓造影的两例假阳性者),诊断27例,1例未确诊,诊断率为96%(见表1)。
-
图像拼接软件在数字化摄影中的应用
脊柱畸形矫治和下肢人工关节置换需摄立位脊柱全长和下肢全长X线片.之前有三种解决方法:①常规胶片摄影法:由于常规胶片长为43 cm,只能采用分段摄片然后拼接,很难保证影像与实体一致~([1]);②特制长胶片一次曝光法:对设备要求高、操作复杂、影像密度不均匀、清晰度较差;③CR系统专用的全脊柱成像设备,将三个装有IP的暗盒呈上下重叠排列置于专用脊柱摄影架上进行摄影,其缺点是连接处上下密度不均、清晰度差,有时可见暗盒边框白色伪影.我院采用数字化摄影和图像拼接软件,完成351例全脊柱和全下肢图像拼接,报告如下.
-
浅析大平板数字化X线多功能透视摄影系统在全身拼接成像中的应用
全脊柱、下肢摄影是诊断侧弯和畸形的重要检查方法,其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对诊断和治疗有决定性的意义。虽然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或直接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加入了全脊柱、全下肢图像拼接功能,但拼接图像都能看出拼接痕迹,并且因为投照入射点的不同,拼接处图像变形的问题无法根本解决。而岛津公司开发的大平板数字化X线多功能透视摄影系统(Sonialvision SafireⅡ)可实现一般数字胃肠机所没有的断层融合(tomos)以及全身拼接成像(slotscan)等全新的应用[1]。我院于2010年购进,结合这2年多的实践,对全脊柱摄影和全下肢摄影的应用比较多,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
全脊柱MRI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全脊柱MRI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8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全脊柱MRI影像资料,观察脊柱结核的MRI信号改变.结果:发现1个部位脊柱结核40例(颈椎3例、胸椎15例、腰椎21、骶椎1例),2个部位29例(颈椎合并胸椎2例、胸椎合并腰椎15例、腰椎合并骶椎12例).3个部位及以上17例(颈椎合并胸腰椎4例、中心病灶为胸椎合并腰骶椎6例、中心病灶为腰椎合并胸、骶椎7例).单椎体受累2例,2个椎体受累39例,3个及3个以上45例.发现脊柱结核伴随椎间盘突出、陈旧性骨折以及小关节骨性关节炎21例,其中颈椎间盘突出5例,腰椎间盘突出7例,陈旧性压缩骨折4例.椎体小关节骨性关节炎5例.结论:全脊柱MRI检查能清楚显示脊柱结核病变的空间信息,尤其利于发现多部位脊柱结核和并存疾病,有利于临床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
脊柱手术后的慢性脊髓缺血性损伤
病例资料 患者女,13岁,骨软骨发育不良伴脊柱侧凸畸形,于2012年8月17日入院.全脊柱X线平片示脊柱三弯畸形,主弯Cobb角92°,胸弯Cobb角60°,腰弯Cobb角75°.全脊柱正位X线片示椎体高度降低,椎弓根间距自上至下保持不变;侧位X线片示胸椎后凸畸形,椎弓根变短.CT三维重建示椎体高度降低,椎体上下面毛糙不平.矢状面MRI示椎体扁平,上下终板不平整,部分椎体呈"子弹"状,椎弓根缩短,L2~S1多节段椎间盘退变、突出伴椎管狭窄(图1).术前诊断:骨软骨发育不良伴脊柱侧凸畸形.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及术前讨论后,于2012年9月10日全麻下行脊柱侧凸畸形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手术固定节段为T2~L5,未行截骨操作.术中常规采取控制性低血压以减少出血量,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60~70mmHg.
-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治疗对称移位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
患者女性15岁,主诉后背不对称2年.体格检查发现患者的右侧肩胛部高起,并且头向左侧倾斜.全脊柱平片检查发现两个分别位于C7和T4的完全分节半椎体,这两个半椎体分别引起一个凸向左侧的颈胸段侧凸(C5~T3,Cobb角55°)和一个向右侧的胸段侧凸(T4~T10,Cobb角73°),同时还有一个位于腰段的代偿性侧凸(T11~L4,Cobb角41°).患者的Risser征0度,但有月经史已经1年.脊髓造影检查没有发现椎管内畸形,CTM和三维重建检查进一步证实上述两个完全分节的半椎体.
-
以病人为中心的循证医学
去年夏天,一位男青年突感腰痛,同时断断续续地咳嗽、发烧.仅仅两个月后,疼痛波及全脊柱,被当地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并予以"对症"治疗两个多月后,病情反而愈加沉重,遂转到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求治.该科医师经详细、全面的检查,发现患者的血红蛋白在3个月内大幅降低,胸椎椎体与3个月前相比有破坏性改变,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的存在.进一步做骨穿活检、纤维支气管镜灌洗等检查,结果发现了肿瘤细胞.在协和医师的积极工作下,患者的病仅10天就得到了确诊--肺癌骨转移.然而太晚了,男青年后死于癌细胞脑转移、脑疝.
-
偏转与平移X线束的立位全脊柱数字成像研究
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的不断发现和矫形外科水平的不断提高,负重骨骼脊柱的严重畸形已经可以通过手术矫正,恢复正常的生理形态.反映生物力学变化的立位影像是矫形治疗首选的检查;而其局部的形态和结构也有助于术者对矫形材料固定部位的选择,以及结构重建稳定性的预测.
-
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青少年脊柱侧弯病变中的应用
脊柱侧弯多发生于6~14岁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往通过传统X线平片来达到诊断目的,但由于这些平面图像存在着变形、放大、影像重叠、无立体感的缺点,使骨科医生对脊柱侧弯畸形的定位、测量、术前计划的制定和术后的疗效评估造成一定困难,而螺旋CT则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本研究用16层螺旋CT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分别用传统扫描和Care Dose模式在其手术前后行全脊柱扫描,并对不同扫描检查辐射剂量进行对照研究.
-
北京医院引入国内首台高场强大孔径磁共振成像系统
独特大孔径短磁体设计拓宽受检患者范围;Tim技术2分33秒完成全脊柱一次性成像2006年2月15日,中国首台大孔径短磁体1.5T磁共振成像系统--MAGNETOM Espree在北京医院正式启用.这款新设备具备超大孔径和超短磁体,能够实现常规高场强系统的扫描功能,带来更清晰的图像质量,增强临床医生的诊断信心.
-
全脊柱MRI在脊髓及椎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脊柱MRI技术诊断椎体及脊髓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良好的影像资料.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Signa HDxt 3.0 T超导型MRI系统,专用8通道全脊柱相控阵线圈(CTL),自动移床和无缝拼接技术,对80例临床怀疑为脊柱及脊髓病变者进行全脊柱扫描成像,并对病变局部行高分辨率扫描.结果 80例患者均清楚、直观、完整地显示椎管内全段脊髓、全部脊椎及附件的连续全脊柱MRI图像;80例患者中,全脊柱MRI显示正常16例,脊柱病变42例,脊髓病变22例.结论 全脊柱MRI明显缩短了检查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图像显示清楚、定位准确,解决了大范围脊柱成像的难题,为脊柱、脊髓多发性和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
勇于创新,挑战脊柱疾患领域难关——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二科主任李浩鹏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二科主任李浩鹏教授,从事骨科临床一线工作二十余年,以脊柱脊髓疾患、风湿病的诊治和关节镜的应用为研究方向,诊治了脊柱脊髓疾患千余例,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在该院率先开展全脊柱截骨治疗复杂严重的脊柱畸形200余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上颈椎疾患的诊治水平和能力在国内领先;在治疗脊柱骨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强脊后凸畸形等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疗效优良.
-
全脊柱无伪影X线数字摄影研究
目的:探讨一种获取无伪影全脊柱X线数字化图像的方案,以确保Cobb角的测量精度.方法:搭建一个以长60 cm的X线增感屏和单反数码相机为基础的新的数字成像装置,用该装置和直接数字化放射摄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DDR)系统分别拍摄分辨率测试卡的X线图像并比较.结果:新装置的空间分辨率为1.6 LP/mm,接近DDR系统的空间分辨率,但其对比度分辨率明显低于DDR系统.结论:该数字成像装置只需一次X线曝光、不用图像拼接就直接得到全脊柱数字化X线图像,避免了伪影的产生,可保证Cobb角的测量精度.
-
拼接软件在负重位全下肢及全脊柱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拼接软件在负重位全下肢及全脊柱摄影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日本岛津公司的D-Vison Plus设备系统和具有拼接功能的后处理工作站(E-PACS 2000),60例患者在负重立位下分次进行全下肢正位(双侧髋关节至踝关节,30例)和全脊柱(C3至S1,30例)摄影,然后进行图像拼接和影像质量对比评价.结果:60例全下肢和全脊柱影像全部成功拼接,拼接前后甲片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51>0.05).拼接后的影像诸骨结构、下肢力线以及脊柱侧弯的cobb角测量点均能清晰显示,密度也基本一致.结论:应用拼接软件对负重位下分段拍摄及全下肢和全脊柱影像进行后处理,使全下肢和全脊柱能同时在一张照片上完整无缝地呈现,更有利于外科医生对脊柱和下肢的整体观察与计算测量,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