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瓦里安Eclipse计划系统中基于云计算的ARC技术的剂量计算时间的探讨

    作者:韩阿蒙;张彦秋;李金旺;李秀梅;顾涛;付占昭;毛羽;梁华刚

    目的 探讨如何缩短基于云计算的ARC技术的剂量计算时间.方法 随机选择15例鼻咽癌患者,计划方式选择ARC技术,射野选择四个弧度,计算网格大小选择2.5 mm.对于每一例患者剂量计算时,先选择调用带有Eclipse的2台工作站,记录剂量计算时间,再分别选择调用4,5,6,7,8台工作站,并记录剂量计算时间.结果 剂量计算选择调用6台工作站时计算时间短,选择7台工作站和8台工作站计算时间不但没有缩短,反而略有增加.选择调用6台工作站比2台工作站计算时间平均缩短约19′06″.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6台工作站与2,4,5,7,8台工作站相比较,Z=-4.667,-2.634,-1.348,-0.415,-1.390,P=0.000,0.008,0.178,0.678,0.165.结论 调用6台工作站时所用的计算时间短于2台和4台,具有统计学差异;调用6台工作站时所用的计算时间短于5、7和8台,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局域网中增加一定数量用于计算调用的工作站,能够一定程度的缩短剂量计算的时间,提高肿瘤放疗计划设计的效率.

  • 调强放疗的计划设计

    作者:戴建荣;胡逸民

    本文系统介绍调强放疗(IMRT)的计划设计方法.与常规/适形放疗计划相同,IMRT计划设计过程也包含6个步骤,分别是输入患者一般信息和图像信息,登记和配准图像,定义解剖结构和给定临床处方剂量要求,采用正向或逆向方式确定射野参数,评价治疗计划,输出治疗计划报告和传输射野数据.与常规/适形放疗计划不同,IMRT计划设计有3个鲜明的特点,分别是只能采用逆向方式设计,需要定义剂量成形结构,选择射野方向的原则不同.IMRT计划设计方法还在迅速发展中,主要的发展趋势有确定照射子野序列的方法由两步法向一步法过渡,优化参数的数目不断增加和参数之间逻辑关系变得复杂,优化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越来越体现临床要求.

  • 巨块肝癌分靶区计划设计与评估

    作者:徐慧军;李玉;张素静

    目的 为了提高肿瘤的覆盖率,减小漏照体积,探讨对巨块肝癌分靶区治疗计划进行设计.方法 选取巨块肝癌2例,首先把计划靶区(PTV)作为一个靶区进行计划设计;然后进行分靶区计划设计,把PTV分成3个子靶区,分别为PTV1、PTV2和PTV3.PTV1和PTV3为计划设计区,PTV2是PTV1与PTV3之间的间隔区.然后对这两种方法设计出来的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估.结果 分靶区与单靶区计划设计相比,两个病例的肿瘤覆盖率分别提高了15.94%和32.49%,靶区的漏照射体积减少135.78cc(78.20%)和227.37cc(97.02%).结论 分靶区计划设计的方案解决了巨块肝癌计划设计困难和边缘剂量不足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肿瘤的覆盖率.分靶区计划设计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次数,延长了治疗时间.

  • Pinnacle TPS计划设计过程备份与还原可行性探讨

    作者:符贵山;黄朋;张可;韩飞;田源;戴建荣

    目的 建立放疗计划设计过程中的数据备份及还原方案,提高计划设计效率及数据安全性.方法 设计数据保存(Script_Save)和系统退出(Script_Exit)脚本来代替TPS内置的保存(File-Save)和退出(File-Exit)菜单,脚本在完成与系统菜单相同的功能外,还按物理师的要求将当前的工作状态备份.放疗计划设计过程中因调整参数而导致计划质量变差或因其它原因导致数据受损时,可通过备份数据还原计划,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结果 与原设计方案相比,本方案的保存数据和退出系统操作更加简单,备份过程不影响计划设计工作;治疗计划设计过程中平均备份次数为27.1次/计划,每次备份需要的磁盘空间为2.7 MB,每例患者备份需要的磁盘空间为59.4 MB,1.9%的治疗计划在设计过程中会出现差错从而需要被还原;还原操作发生在1天、1周及1个月的比例分别为65%、80%及87.6%,4个月后仍然有个别计划需要还原.结论 在Pinnacle TPS上实现计划设计过程备份与还原具有临床可行性,可提高计划设计效率和数据安全性.

  • MdaccAutoPlan软件在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的应用分析

    作者:程志垚;李定杰;吴慧;黄蓉;尹小芳;王枫

    目的 比较MdaccAutoPlan软件与人工计划设计在鼻咽癌调强放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例鼻咽癌初治患者,应用MdaccAutoPlan软件设计自动治疗计划(MDAP)与人工计划,在保证射野角度、优化参数、计划要求等条件尽量一致的情况下,对两种计划进行计划评价剂量学以及工作效率方面数据的对比.结果 MDAP中PGTV、PTV1、PTV2的D98%、Dmean较人工计划降低2.5%、0.3%、0.1%、0.5%、0.6%、1.0%,PGTV、PTV1、PTV2的D2%较人工计划上升1.7%、1.5%、0.6%.其中PGTV D98%、PGTV D2%和PTV2 Dg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5.519、6.701、0.937,P<0.05).MDAP的右侧腮腺D50%、左侧腮腺D50%、脊髓Dmax、脊髓Dmean较人工计划减少24.8%、27.7%、11.4%、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7、5.375、6.786、3.810,P<0.05),两侧眼晶状体较人工计划升高65.0%、1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63、3.440,P<0.05).视神经、视交叉和脑干3种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DAP的后颈部剂量分布略优于人工计划,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中,人工计划的计划靶区曲线、脑干曲线、脊髓曲线均高于MDAP.MDAP计划的人工操作时间较人工计划减少了59.4%,计算机处理时间较人工计划增加了34.4%.结论 MdaccAutoPlan软件对鼻咽癌放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危及器官剂量限制可能优于人工计划,且能减少计划设计时间,提高计划效率.

  • 宫颈癌近距离后装治疗进展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俞星明;李康明

    高剂量率近距离后装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已得到广泛认同,目前国外已将一些充进的影象学和治疗计划手段引入近距离后状治疗.对宫颈癌患者采用PET进行近距离治疗计划的设计,根据PEP确定肿瘤体积,应用逆向治疗计划进行设计,分析剂量体积直方图.内外融合调强后装,是指同时行腔内、外照射调强合成计划,完善靶区计量分布.

  • 胰腺癌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计划设计探讨

    作者:雒书朋;纪文达;王丽玲;姚志凯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方法:对30例原发患者,根据医师要求的P1V和周围正常敏感器官限制的受量设计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结合剂量一体积直方图选择佳方案.结果:以ICRU剂量参考点(靶中心点剂量)剂量归一,95%剂量线均能包绕95%以上的P1V.结论:在胰腺肿瘤的治疗计划设计时,对位于不同部位的病灶采用不同的设计;正常组织的受照体积的大小和受照剂量直接影响患者的放射治疗反应.

  • 调强放疗过程中解剖结构改变导致剂量变化的研究

    作者:张达光;杨成文;蒋胜鹏;王佩国;王伟

    目的 分析调强放疗过程中头颈肿瘤患者解剖结构的改变和由此导致的剂量分布变化,探讨疗程中重新设计治疗计划的必要性.方法 对21例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重新行CT扫描,借助变形配准软件在获得的CT图上重新勾画出靶区和危及器官;并计算治疗计划在新CT图像上的剂量分布结果,分析靶区和危及器官的体积和剂量变化.结果 患者头颈部外轮廓的体积和靶区显在瘤区(GTVnd)的体积均明显减小,脊髓、脑干的体积没有显著变化,左右腮腺的体积大幅减小,变化率分别为(-24.23±12.15)%和(-25.82±10.46)%(P<0.05).鼻咽大体肿瘤计划靶区(PGTVnx)的D95%和Dmean指数没有明显改变,脊髓和脑干的D1cc指数均升高,变化率分别为(8.12±10.32)%和(14.60±18.85)%;左右腮腺的平均剂量显著升高了(27.43±17.67)%和(26.76±12.46)% (P<0.05).结论 头颈肿瘤调强放疗过程中患者解剖结构的变化会导致脊髓、脑干和腮腺的实际剂量与原计划产生明显偏差,在疗程中重新设计治疗计划有临床意义,有助于保证靶区剂量充足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安全.

  • D2SRS微光栅系统在眼眶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初步应用1例

    作者:刘朝兴;许会军;陈晓芳;张慧玲;吴小良;赵鹏;马志乾

    手术是眶周围肿瘤首选的治疗方式,但因眼眶周围结构复杂,遍布血管、神经,导致眶周围肿瘤完全切除困难,术后容易复发,所以术后辅助放化疗成为眶周肿瘤的标准治疗[1].传统放疗不仅放疗剂量受限,而且可出现放射性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如何尽可能的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受量,降低正常组织损伤,是放射治疗发展的方向及研究热点.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不仅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及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等在临床得到普及外,多叶光栅(multi-leaf collimator,MLC)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有学者研究表明,MLC宽度越窄,越能获得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和剂量跌落梯度,可以更多降低周围危及器官受量[2,3].

  • 基于ISO/IEC17043在临床常规化学检验能力验证计划中的设计

    作者:潘莉兰;邓盼

    ISO/IEC17043《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准则》是对能力验证提供者所需能力和建立、运作能力验证计划的通用要求,这些要求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能力验证计划,并可作为某个特殊应用领域特定技术要求的基础.从2002年6月11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第一张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PTP)认可证书开始,到2014年已有36个单位获得此证书,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2014年获得认可,成为全国第3个获得此证书的临床检验中心,获认可的82个项目全部达到《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准则》相关要求.能力验证提供者是能力验证计划建立和运作中所有任务承担的组织,其中能力验证计划的设计是能力验证提供者对计划组织和实施的总体布局和构思,体现了能力验证提供者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是保证计划有效实施的前提.

  • PET/CT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徐利明;李承军

    0 引言1999年,匹兹堡大学Townsend等[1]首先报道了他们研制的PET/CT:将PET与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螺旋CT安装在同一机架中,一次扫描可获得PET、CT及PET与CT的融合图像,达到取长补短、信息互补的目的,使PET的功能性信息与CT的形态学信息通过工作站准确融合,以更准确地完成定位与定量诊断[2].2000年,PET/CT(positron emission eom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在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正式问世,其后众多学者对PET/CT在恶性肿瘤的筛查、诊断及分期做了大量的研究,结论是尽管应用的成本较高,价格昂贵,并且可能会有假阴性的结果出现,但PET/CT仍是用于肿瘤筛查、诊断和分期的一个非常好的工具[3-11].PET图像在辅助分期及转移预期方面的应用,会强烈影响治疗策略的选择[10],甚至有一些患者会因此而避免不必要的开胸手术[11].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该设备的应用数量逐步增加,其应用范围也从初的临床诊断、检查和(或)研究工作扩展至肿瘤放射治疗的定位及治疗计划设计领域.

  • 肺癌螺旋断层放疗计划设计的初步研究

    作者:朱夫海;吴伟章;王勇;李晶;王颖杰;夏廷毅

    目的:比较同一肺内存在上肺和下肺病灶的肺癌患者制定一个计划和单独两个计划的剂量学差异,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肺癌螺旋断层放疗计划方案.方法:选择上肺和下肺病灶的10例患者,分别设计一个计划和单独两个计划,将单独两个计划的剂量学参数逻辑相加,与一个计划的剂量学参数比较,分析其差异.结果:10例患者一共48例治疗计划,所有计划均能满足合适的靶区剂量均匀度和适形度.同侧肺内病灶的患者靶区平均剂量差异在1%以内,正常肺组织V5~V15差异较大,范围为0.05%~7.47%;对侧肺内病灶的患者靶区平均剂量差异在1.5%以内,正常肺组织V5差异较大,范围为0.64%~8.36%.无论同侧肺内病灶患者和对侧肺内病灶患者,病灶间隔(PTV)大于5 cm的患者,单次治疗时间均至少降低25%以上,个别患者大降幅为50.92%.结论:对于病灶间隔(PTV)大于5 cm的患者,建议分开单独设计计划,可以有效节约患者单次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并且解决患者治疗前影像引导靶区配准的临床难题.

  • 巨块肝癌分靶区与单靶区计划设计对比

    作者:李玉;徐慧军;张素静

    目的:为了提高肿瘤的覆盖率,解决靠近敏感器官的肿瘤边缘剂量不足的问题,探讨对巨块肝癌进行分靶区治疗计划设计.方法:在治疗计划设计时把计划靶区(PTV)分成三个子靶区,分别为PTVl、PTV2和PTV3.PTV1和PTV3为计划设计区,PTV2是PTV1与PTV3之间的间隔区.选取2例巨块肝癌病例,采用相同的处方剂量和敏感器官限量,分别采用单靶区和分靶区进行计划设计,然后对这两种方法设计出来的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估.结果:病例1,单靶区和分靶区计划设计下的肿瘤覆盖率分别为66.51%和99.00%.病例2,单靶区和分靶区计划设计的肿瘤覆盖率分别为56.85%和92.00%.结论:病例1和病例2通过分靶区计划设计,肿瘤覆盖率分别提高了32.49%和35.15%.分靶区计划设计大大提高了肿瘤的覆盖率,但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次数,延长了治疗时间.

  • 仰卧位计划设计与俯卧位计划设计中肺体积受量的比较

    作者:李玉;徐慧军;张素静

    目的:比较胸椎棘突部转移肿瘤予仰卧位与俯卧位射波刀计划设计的肺体积受量,为降低正常肺组织的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胸椎棘突部转移肿瘤9例,分别采用仰卧位计划设计与俯卧位计划设计,比较两种计划设计中肺体积受量的变化。结果仰卧位计划设计与俯卧位计划设计比较,机器跳数多14862~36337 MU,肺V5高5.20~7.90 Gy,肺V20高2.61~5.73 Gy。脊髓体积剂量相差-2.21~2.67 Gy,皮肤体积受量相差-3.93~7.85 Gy,食管体积剂量相差0.28~6.39 Gy。结论俯卧位计划设计比仰卧位计划设计能更好地保护肺组织,提高射线的利用率。

  • 鼻咽癌三维适形放疗非调强正向计划的设计

    作者:杨超风;朱小东;付庆国;李文庄;黎善柏;潘朝阳

    目的:探讨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方法:对64例鼻咽癌后程加量的患者,根据医生要求的临床靶体积(CTV)和周围的敏感器官的限制受量,采用一个中心共面加非共面设野或多个中心共面加非共面设野来设计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结合DVH图和剂量曲线分布情况选择佳方案.结果:以肿瘤中心点为剂量归一点,85%一90%的剂量线均能包绕靶区体积,而周围正常组织受量都在理想的范围内.结论:对鼻咽癌的三维治疗计划设计时,要根据病人病变侵犯的范围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设野方法,这样在没有调强放疗(IMRT)技术的情况下,也能使靶区剂量分布的适形度、均匀度更好,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敏感器官,从而可提高鼻咽癌放疗剂量及鼻咽癌局部控制率.

  • 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疗正向计划的设计及优化

    作者:唐世强;成浩;王志芳

    目的:探讨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正向计划的设计及优化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例鼻咽癌后程加量的患者,在PROWESS PANTHER计划系统上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正向计划的设计及优化,通过射野数目、射野方向、射野权重因子的合理设定及选择,结合DVH图和剂量曲线分布情况选择优方案.结果:分析患者的DVH图,显示各靶区均能达到较好的剂量曲线分布,在给予靶区致死剂量的同时,周围危及器官受量都在其耐受剂量范围内.结论:在没有开展调强放疗技术的单位,根据鼻咽癌患者病变侵犯情况,选择合适的射野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正向计划设计及优化,也能得到符合临床要求的较佳的治疗计划,从而可提高鼻咽癌局部控制率,有效保护危及器宫,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和促进计划初探

    作者:潘丽贞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第3位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造成致死、致残以及医疗开支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3.2%,患病人数是过去20年的5倍.1995年糖尿病的主题是"减轻因对糖尿病无知而付出的代价",1996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OF)又将糖尿病健康教育列入糖尿病五项基本治疗措施之一,揭示了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单纯依赖住院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法达到长期控制血糖、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目的,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措施可以提高病人自我血糖、尿糖监测和自我足部护理能力并增加主动寻求帮助指导人数[2],接受健康教育后的患者血糖、胰岛素指数都有明显的改善[4],而每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活动无论周期长短都必须有科学的、周密的计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