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Taqman 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含量及YMDD变异的方法学评价
目的 评价Taqman 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及YMDD变异的方法学特性. 方法 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制定的评价方案,对该方法HBVDNA定量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性作评价.以序列直接测定法作为诊断YMDD变异的金标准,对该方法YMDD变异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作评价. 结果 该方法HBVDNA定量在103~108copy/ml范围内呈线性,精密度好(CV<10%),准确度高(平均回收率为97.5%).CT(FAM)≤35,△Ct设定临界值为7时,当HBVYMDD变异>25%时能检测到变异存在:△Ct设定临界值为UNDETECT时,当HBV YMDD变异>50%时能检测到变异存在.以直接测序方法为金标准,该方法YMDD变异检测的灵敏度97%,特异性100%,诊断符合率99.5%. 结论 该方法检测HBVDNA载量和YMDD变异可以在同一管中完成,特异性高,灵敏度相对较低,但具有快速、准确、经济实用等特点.
-
CT值对弥漫性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值对弥漫性桥本氏甲状腺炎(H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弥漫性HT组137例与正常甲状腺组155例(因其他局灶性病变而行甲状腺手术)的CT资料,采用新的方法对两者的CT值进行测量,通过ROC曲线确定诊断弥漫性HT的界值,并计算相应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准确度。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为0.936,95%CI为0.910~0.962,当CT值为74.65HU(为方便取75HU)时,约登指数大为0.728。弥漫性HT组137例和正常甲状腺组155例CT值中,≤75HU和>75HU的病例数分别为124和13、17和138(χ2=184.266,P<0.01),以CT值≤75HU为诊断弥漫性HT 的参数,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准确度分别为90.5%、89%、87.9%、91.4%、12.1%、8.6%和89.7%。结论新的CT值测量方法简单、可靠,当CT值≤75HU时对弥漫性HT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偏执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左侧额叶CT值研究
目的 探索偏执型首发精神分裂症(PFES)患者大脑左侧额叶CT值变化以及与临床资料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例经临床确诊的PFES患者资料,测量其脑部CT图像上大脑左侧额叶CT值,与同期18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比较,并分析PFES患者大脑左侧额叶CT值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PFES患者大脑左侧额叶CT值为(34.12±1.45)HU,低于对照组的(38.36±1.26)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PFES患者大脑左侧额叶CT值分别为(34.13±1.18)、(33.96±1.51)HU,年龄≤30岁与>30岁PFES患者分别为(34.25±1.26)、(33.85±1.01)H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CT值与年龄无相关性(r=0.08,P>0.05).不同受教育程度、PANSS分组、病程、居住环境和有无职业的PFES患者大脑左侧额叶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PFES患者大脑左侧额叶CT值明显降低,支持PFES大脑偏侧性假说,为病因学研究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
结石成分及CT值对肾结石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结石成分及CT值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个肾盂结石(直径10~30mm)且行RIRS的148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CT平扫检查明确结石大小并计算平均CT值.按照术后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将一水草酸钙、磷酸钙结石归为硬结石组(A组,94例),二水草酸钙、磷酸镁铵和尿酸结石归为易碎结石组(B组,54例).其中A组结石直径≤20mm为A1组(60例),>20mm为A2组(34例);B组结石直径≤20mm为B1组(32例),>20mm为B2组(22例).比较各组间平均CT值、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A组比较,B组CT值明显较低(P<0.05),结石清除率较高(P<0.05).各亚组结石清除率比较:B1组高于A1组(P<0.05),B2组高于A2组(P<0.05),B2组与A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亚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结石成分是影响RIRS疗效的因素.结石直径相同而CT值低的患者行RIRS疗效佳,术前CT平扫测定CT值对手术疗效具有预测意义.
-
肺癌CT值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肺癌CT值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对378例肺癌病灶Cr值进行测量,并结合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腺癌CT值平均(30.1±8.4)Hu;鳞癌(39.2±4.2)Hu;小细胞癌(35.8±3.6)Hu;大细胞癌(36.4±3.2)Hu.上述几种病理类型比较,腺癌CT值明显低于其它病理类型.在同一病理类型中,CT值越低,肿瘤分化程度越差,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机会越多.结论CT值测定对判断肺癌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联合O3椎间盘溶解术中突出物CT值与疗效的关系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联合O3椎间盘溶解术中突出物CT值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病例100例.CT引导下穿刺,以突出物为"靶",选择穿刺层面及穿刺路径,穿刺成功后于靶内外注射胶原酶.结果 所有患者全部一次穿刺成功.术后6个月随访,CT值≤90组:优32例,良2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1.7%,有效率96.7%;CT值>90组:优5例,良7例,可9例,差19例,优良率30.0%,有效率52.5%.结论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联合O3椎间盘溶解术中,突出物的CT值与疗效呈明显负相关,可作为选择治疗方法 及预测术后疗效的客观指标.
-
左心室血液低密度诊断成人贫血的准确性探讨
目的 分析左心室血液及室间隔CT值与血红蛋白浓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27例CT平扫示左心室血液低密度、并经外周血检验证实为贫血的成人患者,采用双变量相关pearson方法分析左心室CT差值(室间隔CT值与左心室血液CT值之差)、CT比值(左心室血液CT值与室间隔CT值之比)、左心室血液CT值、室间隔CT值与血红蛋白浓度(HGB)的关系.结果 27例贫血患者心脏CT值与HGB浓度的关系:(1)HGB浓度与CT差值相关性:r=-0.567,P<0.01;(2)HGB浓度与CT比值相关性:r =0.558,p<0.01;(3) HGB浓度与左心室血液CT值相关性:r=0.420,P=0.029; (4) HGB与室间隔CT值的相关性:r=-0.298,P=0.132.结论 左心室CT差值、CT比值及左心室血液CT值与HGB浓度显著线性相关,是左心室血液低密度诊断贫血的可靠依据;而室间隔CT值与HGB浓度无显著相关性.
-
测量CT值对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术式的指导意义
目的 探讨通过对颅内血肿CT值的测定,了解颅内血肿的性质,指导临床上准确选择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调查了两个治疗组10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住院资料,其中一组根据不同CT值的测定,采取不同的开颅方式即手术术式清除颅内血肿,分析CT值与治疗方式的关系.结果 与结论两个治疗组在对术后72 hGlasgow(GCS)昏迷评分和术前对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针对CT值不同的颅内血肿,采取不同的开颅方式清除血肿,能减轻人为的医源性操作对脑组织的损伤.
-
尿路结石体内 CT值测定与结石成分相关性研究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枣庄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及螺旋CT值测定在结石防治中的意义,为临床治疗和预防结石复发提供帮助。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枣庄市立医院泌尿外科因尿路结石就诊治疗的患者150例,行128排螺旋CT扫描,测量结石CT值,结石离体后应用红外光谱法分析结石化学成分。实验采取完全随机设计,使用统计学方差检验及多重比较,判断所测相关成分结石的CT值的差异性是否有意义。并根据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结果,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部位对结石的分布特点进行探讨。结果不同成分结石的CT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值可以用来快速识别结石,从而更有利于临床治疗,进一步指导地方做好结石防治工作。
-
纳米磁珠核酸自动提取仪在手足口病病毒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对手工核酸提取法和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法在手足口病肠道病毒RNA荧光定量PCR检测中阳性检出率、精密度、重复性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研究.随机收集我院2016年6月份门诊手足口病疑似患儿咽拭子标本96例,分别采用NP968核酸提取仪和手工Trizol法处理标本后,应用美国Applied Biosystems 7500 Real-Time PCR进行扩增,记录各组CT值,分析比较两种提取方法的阳性检出率,随后采用稀释法比较手足口病肠道病毒两种方法提取的阳性检出率;随机各取一份低CT值(强阳性)和高CT值(弱阳性)标本,分别用自动核酸提取法和手工法每组连续测定10次,记录提取后荧光定量PCR扩增的CT值进行精密度分析.随机取10份高CT值咽拭子标本分别采用两种提取方法提取,重复做3次计算CT值的平均值,进行重复性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Test,阳性检出率采用χ2检验.结果 稀释法分析评估NP968核酸提取阳性检出率较Trizol法高,有统计学意义(46.9%vs 39.6%,P=0.016);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在高CT值组,NP968核酸自动提取较Trizol法提取精密度高,有统计学意义(36.70±0.17 vs 37.40±0.23,P<0.05),而低CT值组,二者无明显差异(21.40±0.16 vs 21.40±0.26,P>0.05),且NP968核酸提取仪法重复性较手工Trizol提取法好(36.39±0.27 vs 36.68±0.38,CV 0.74%vs 1.04%).结论 NP968核酸提取仪在手足口病肠道病毒RNA提取阳性检出率、精密度、重复性方面优于Trizol手工法,并且自动核酸提取仪可以为临床诊断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含量低的样本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
-
标本因素及保存条件对HCV RNA检测的影响
目的 探讨溶血、脂肪血、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对HCV RNA检测的影响,确认用于核酸检测的标本正确采集、处理及保存的关键控制点.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PCR法,采用混样检测+单检的检测模式,对在不同浓度的血红蛋白或甘油三脂下以及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存不同时间后的HCV RNA标本进行检测,对检测的Ct值进行分析.结果 小于7.93mmol/L的不同浓度甘油三脂对HCV RNA检测没有影响(P>0.05),血红蛋白浓度为97g/L、34g/L、17g/L以及8g/L时,其对HCV RNA检测均有影响(P<0.05),当血红蛋白浓度小于5g/L时,其对HCV RNA检测均无影响(P>0.05);保存温度在-30℃下4周内,其检测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于37℃条件下,4h内保存的HCV RNA标本检测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的条件下保存72h内,HCV RNA标本检测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的条件下能保存48h(P>0.05).结论 甘油三脂浓度小于7.93mmol/L对HCV RNA的检测没有影响,血红蛋白浓度大于8g/L时会影响HCV RNA的检测,用于HCV RNA检测的标本在4℃保存时好在72h内完成检测.
-
建立监测核酸检测系统趋势变化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罗氏核酸检测试剂在多台核酸检测设备应用时建立室内质量控制措施,监测核酸检测设备试验的稳定性.方法 应用罗氏核酸检测试剂在罗氏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上对无偿献血标本、核酸检测试剂盒阳性对照品、核酸弱阳性室内质控品进行检测,记录每台检测设备的阳性对照品和弱阳性室内质控品的各检测项目通道的Ct值.应用Excel绘制质量控制图,以检测日期为横坐标,各个项目检测Ct值为纵坐标,形成每台检测设备的各检测项目的质控分析图,通过对各检测设备阳性对照品和弱阳性室内质控品的Ct值标准差、均值,评价各检测设备检测的稳定性.结果 各检测设备的阳性对照品及室内质控品的CV值均在5%以内,1A检测设备与1B检测设备比较时,各检测项目P>0.05,1B检测设备与2号检测设备比较时,各检测项目P>0.05,1A检测设备与2号检测设备比较时,各检测项目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各检测设备间检测性能无明显差异,本实验室参照定量数据模式所建立的室内质量控制措施用以监测核酸检测系统趋势变化的方法 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核酸检测技术 CT值 罗氏CobasS201核酸检测系统 试验稳定性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尿酸值与头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测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UA值,头颅CT值,旨在探讨患儿血清尿酸(UA)值与头颅CT值的关系及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D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8例(轻度组14例、中度组16例、重度组8例)新生儿HIE患儿的血清UA水平,并与2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同时对该38例患儿行头颅CT检查,并测定脑实质CT值.结果:HIE患儿的血清U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中、重度组血清UA水平较轻度组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重度组血清UA水平较中度组要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重度组CT值较轻度组明显减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重度组CT值较中度组减低,差异性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UA及脑CT值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密切相关.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越重,血清UA含量越高,CT值越低.血清UA、脑CT值可作为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的指标.
-
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将收治的112例疑为骨巨细胞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将术前C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对比骨巨细胞瘤和非骨巨细胞瘤增强扫描前后的CT值。112例患者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骨巨细胞瘤82例,非骨巨细胞瘤30例(包括管膜瘤10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0例)。骨巨细胞瘤组和非骨巨细胞瘤组增强扫描前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巨细胞瘤组增强扫描后的CT值显著高于非骨巨细胞瘤组(P<0.05)。病变边缘硬化、病变内有短小骨嵴是骨巨细胞瘤的典型CT表现。增强扫描CT值能够为骨巨细胞瘤诊断提供有效依据,98HU是骨巨细胞瘤增强扫描的佳CT临界值。
-
左心室血液低密度诊断成人贫血的特征
目的:分析左心室血液及室间隔CT值与血红蛋白浓度的关系,探讨左心室血液低密度诊断成人贫血的特征.方法:收集27例CT平扫示左心室血液低密度,经外周血检验证实为贫血的成人病例,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person方法分析成人左心室血液及室间隔CT值与血红蛋白(HGB)浓度的关系.收集63例CT平扫示左心室血液低密度,经外周血检验证实贫血,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左心室血液低密度诊断成人贫血的平均年龄、平均HGB浓度及贫血原因构成比.结果:27例贫血患者心脏CT值与HGB的关系①HGB浓度与CT差值(室间隔与左心室血液CT值之差)相关性:r=-0.567,P<0.01;②HGB浓度与CT比值(左心室血液与室间隔CT值之比)相关性:r=0.558,P<0.01;③HGB浓度与左心室血液CT值相关分析:r=0.420,P=0.029.63例CT平扫示左心室血液低密度经外周血检验确诊的贫血患者平均年龄(57±15.7)岁,平均HGB为(73±19.5) g/L,肿瘤性贫血约36.5%、肾性贫血约19.1%、失血性贫血约14.3%.结论:左心室血液CT值、CT差值及CT比值与HGB浓度显著线性相关,是左心室血液低密度诊断贫血的可靠依据;左心室血液低密度诊断成人贫血以中老人多见,多为中偏重度贫血,病因以肿瘤性贫血常见、其次是肾性及失血性贫血.
-
水模体摆放方式对CT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 比较悬挂放置和床上放置两种模体摆放方式对CT值(水)、噪声、均匀性测试结果的影响,明确哪一种摆放方式更为合理.方法 按照GB 17589-2011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中分别采用两种模体摆放方式,一种是利用CATPHAN500模体箱将CTWV17型悬挂式水模体放置于碳纤维板床外;一种是直接将CTWV17型悬挂式水模体放置于碳纤维板床上.采用同一扫描条件,分别扫描5次并获取CT影像5幅,在影像上测量CT值(水)、噪声、均匀性.结果 CT值(水)测试中,采用水模体悬挂放置的测试方法,结果为(0.39±1.49) HU;采用水模体放置床上的测试方法,结果为(1.00±1.83)HU;采用配对的t检验进行均数的比较,t=-2.55,P=0.022.噪声测试中,采用水模体悬挂放置的测试方法,结果为0.23±0.06;采用水模体放置床上的测试方法,结果为0.25±0.08;采用配对的t检验进行均数的比较,t=-3.38,P=0.004.均匀性测试中,采用水模体悬挂放置的测试方法,结果为(0.47±0.66) HU;采用水模体放置床上的测试方法,结果为(-0.06±1.82)HU;采用配对的t检验进行均数的比较,t=4.25,P=0.001.两种放置方法CT值(水)、噪声和均匀性的实验结果均存在差异.结论 碳纤维床板对CT值(水)、噪声、均匀性有潜在影响,在测试CT值(水)、噪声和均匀性时,应当采用模体悬挂放置的方式.
-
CT平扫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通过分析CT平扫血栓的密度(CT值)、血栓CT值与时间相关性及阻塞血管直径、形态变化,提高CT平扫对肺栓塞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经临床手术、CT增强、DSA证实,回顾性分析27例的急性肺栓塞病例CT平扫时表现.结果 急性肺栓塞在CT平扫时呈现血栓高密度,相应血管管径增粗,且血栓密度(CT值)与发病时间相关联.结论CT平扫可提高急性肺栓塞的诊断率.
-
背景因素对模拟结节CT值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相同扫描条件下,背景密度的变化对模拟结节CT值测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实验模型:选取直径10cm薄壁聚乙烯材质圆柱形容器作为实验模型的主体,将0.5%的复方泛影葡胺溶液(CT值约50HU),分装入橡胶囊内,制作成直径为1.5cm的球体胶囊,模拟结节灶,固定于容器中心,制成实验模型.选取空气、油脂、蒸馏水及不同密度的复方泛影葡胺溶液等15种物质,依次充填入容器内,作为结节灶的背景介质,每更换一种介质进行一次螺旋扫描.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50mA,FOV 15cm,准直0.75mm,标准算法重建,重建函数:B40f medium,重建层厚2mm.采用统一标准在sygo工作站处理图像并测量各组背景介质中结节灶的CT值,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 000~20HU密度背景下,结节灶的测量CT值随背景密度增高而减小,P<0.05;在40~120HU密度背景下,结节灶的测量CT值无显著差异,P>0.05;140~430HU密度背景下,结节灶的测量CT值随背景密度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 不同密度的均质背景对小结节灶的CT值测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背景密度与结节灶密度差异越大,结节灶测得的CT值越偏高.
-
不同病程的单相抑郁症患者颅脑CT值的研究
目的 探讨单相抑郁症患者各脑叶CT值的改变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对不同病程的100例单相抑郁症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测量各脑叶的CT值,并与10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1.患者组的左额叶CT值(40.22±1.80)比正常对照组(41.37±1.25)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右额叶CT值无明显差异(P>0.05);左、右颞叶CT值(40.13±2.82)、(44.53±2.99)比正常对照组(41.25±2.59)、(45.38±2.82)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1).2.患者组左额叶CT值与年龄(Beta=-0.319、P<0.01)、病程(Beta=-0.355、P<0.01)成负相关,右额叶CT值与年龄(Beta=-0.218、P<0.01)成负相关,而与病程无显著相关性(P>0.05);余各脑叶未发现与病程等有相关性.结论 与正常人相比,单相抑郁症患者左额叶(优势半球)、颞叶萎缩,且左额叶萎缩程度与病程有关,提示抑郁症或许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
-
CT定量测量髋部骨折患者髋部肌肉、脂肪面积及CT值的可重复性、可信度分析
目的 探讨CT定量测量髋部骨折患者髋部肌肉、脂肪面积及CT值的可重复性、可信度.方法 对28例老年髋部低能量骨折患者行髋部CT扫描,采用东软AVW图像处理软件中的脂肪分析功能测量患者健侧大腿皮下脂肪面积(SAA)、大腿肌间隙脂肪面积(IMAA)、大腿肌肉面积(CSMA)、股内侧肌群中心层面 CT 值(VMAV)、臀大肌中心层面CT值(GMAV).选择3名测量者A、B、C独立测量上述指标,1周后测量者C按照同样的方法重复测量1次.比较3名测量者测得的SAA、IMAA、CSMA、VMAV、GMAV,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可重复性、Cronbach′s α系数评价可信度、Bland-Altman分析测量结果偏倚性.结果 测量者A、B与测量者C第1次测得的SAA、IMAA、CSMA、VMAV、GMA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测量者C第1次和第2次测得的上述5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测量者A、B与测量者C第1次测得上述5项指标的ICC和Cronbach′s α均>0.9,测量者C第1次与第2次测得上述5项指标的ICC和Cronbach′s α均>0.9,表示可重复性极佳、可信度非常理想.Bland-Altman分析显示,组内和组间参数测量95%的点在一致性界限以内,表明组内和组间一致性较好、偏倚性较小.结论 CT检查可定量测量髋部骨折患者髋部肌肉、脂肪面积及CT值,其可重复性及可信度均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