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装置和技术的新进展

    作者:石晓志;乔西民;徐晓峰;杜泉;李楠;郭团茂;刘国雄

    目前,有许多针对难治性OAB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正在积极研究和开发.本文对难治性OAB治疗设备的新进展和新技术如神经刺激装置,脂质体介导的肉毒杆菌神经毒素膀胱灌注和射频治疗进行了一个综述.本文通过对这些新设备和新技术的介绍,为临床上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提供更多思路.

  • 经皮胫神经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

    作者:刘家庆;张泓;刘桐言;黄桂兰;艾坤;余雨荷;刘笑萌;彭咏梅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胫神经电刺激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从建库到2017年7月.有两名评价员独立进行资料筛选,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提取文献16篇,共58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膀胱容量显著增加[MD=86.89,(95%CI:76.60,97.19),P< 0.01];大尿流率显著增加[MD=3.98,(95%CI:0.94,7.02),P=0.01];膀胱逼尿肌压力显著下降[MD=-11.11,(95%CI:-18.28,-3.95),P=0.002];大尿流率时膀胱逼尿肌压力显著下降[MD=-9.32,(95%CI:-12.89,-5.74).结论:经皮胫神经电刺激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神经源性膀胱状态,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但仍需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明.

  • 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

    作者:陈国庆;廖利民;苗笛;高丽娟;韩向华

    目的:观察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抑制效应.方法:2013年6月~2014年4月,采用自主研发的膀胱盆底康复治疗仪行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颈段脊髓损伤3例,胸段脊髓损伤15例,腰段脊髓损伤5例.完全性脊髓损伤18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5例.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时分别记录患者3d排尿日记,并进行患者自我判别的膀胱状态评分(patient perception of bladder condition scale,PPBC-S).排尿日记包括间歇导尿的次数、每次间歇导尿的尿量以及每天的漏尿量.在记录排尿日记的周期中,患者保持一致的饮水量以及每日间歇导尿的次数,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均完成4周治疗,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后患者每次导尿量由258.7±14.7ml增加至282.5± 15.2ml(P<0.05),每天漏尿量由766.4±61.5ml降低到563.3±45.4ml(P<0.05),PPBC-S评分由5.2±0.1分改善到4.6±0.1分(P<0.05).治疗4周后,患者每次导尿量为294.1±15.4ml,每日漏尿量为541.4±47.5ml,PPBC-S评分为4.4±0.1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2周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记录排尿日记期间,间歇导尿次数分别为4.3±0.3、4.1±0.3和4.0±0.2次,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能够抑制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可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漏尿量.

  •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史本康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以尿急症状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伴有尿频症状,有或没有急迫性尿失禁表现.OAB虽然对患者寿命无明显影响,但尿急尿频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对OAB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评估和治疗等内容做综述.

  • 外周神经电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进展

    作者:张鹏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常见的下尿路疾病,是以尿急症状为主的症候群,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常伴有尿频与夜尿症状.作为III线治疗方案之一——外周神经电刺激可用于保守治疗方法失败的患者.对外周神经电刺激的发展历史、作用机制、临床效果及相关基础研究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