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造影在胆囊疾病中的诊断作用

    作者:栗雯霏;栗建辉;张彤迪

    超声造影技术又称为超声对比增强,是利用超声造影剂使血液散射回声增强,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技术.该技术可以克服常规超声检查的局限性,提高胆囊良恶性疾病的诊断率,评价胆囊癌对临近肝组织浸润的情况以及评价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胆囊疾病情况.本文介绍了超声造影的基本原理,胆囊疾病超声造影的必要性,总结了近些年来国内外部分学者对胆囊疾病的造影超声诊断价值的研究,就不同病理类型疾病的造影特点、造影对良恶性病变鉴别价值、造影在胆囊疾病诊断中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 微泡造影剂联合超声辐照短暂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膜通透性

    作者:汤庆;何小洪;袁敏翰;周大治;陈毓菁;何练图

    目的探讨微泡造影剂联合超声辐照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膜通透性改变及作用持续时间.方法用连续多普勒超声辐照HUVEC,照射条件为频率1.9 MHz,软组织热指数(TIS)0.8,增益80%,输出声强I SATA为80.0 mW/cm2,照射时间60 s.悬浮HUVEC,加入2%微泡造影剂SonoVue,于照射后0、1、5、30 min、2 h时点分别加入大分子荧光素物质FD500,荧光显微镜下观察FD500进入细胞内的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测FD500荧光染色阳性的细胞.锥虫蓝染色观察符组样本细胞活性.结果0、1 min组荧光显微镜下大部分HUVEC荧光染色阳性,贴壁后观察可见细胞质内吴现不均质的绿色荧光显影,而细胞核不显影;5、30 min、2 h组仅见少数HUVEC胞质内绿色荧光显影.0、1、5、30 min、2 h组流式细胞仪测荧光染色阳性率分别为(61.63±18.35)%、(57.26±13.53)%、(14.66±6.07)%、(4.12±0.96)%、(5.93±1.45)%,前两组与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泡造影剂联合诊断级别超声辐照具有增加HUVEC膜通透性的作用,其作用持续时间较为短暂,可能的机制为超声空化导致细胞膜"声穿孔"效应.

  • 低频超声辐射微泡造影剂对人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作者:彭晓琼;王志刚;冉海涛;杨春江;景香香;张群霞

    目的观察微泡造影剂不同浓度、不同声学参数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受不同剂量,频率为300 kHz的超声波辐照破坏微泡声学造影剂,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在微泡浓度为5% 时,0.25 W/cm2×10 s与0.5 W/cm2×5 s组细胞存活率未见明显改变,而0.5 W/cm2×10 s、0.5 W/cm2×20 s、0.5 W/cm2×40 s、1.0 W/cm2×10 s、2.0 W/cm2×10 s各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辐照强度为0.5 W/cm2、照射时间10 s时,随着微泡浓度增加,超声对细胞的杀伤效应越强,与对照组相比,5%微泡浓度组P<0.05,其余各组P<0.01.结论超声破坏微泡声学造影剂对人乳腺癌细胞的杀伤程度与超声辐照时间、声强及微泡浓度有关.

  •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PEDF基因转染大鼠视网膜与传统转染比较的实验研究

    作者:廖沁;周希瑗;王志刚

    目的 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与脂质体介导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质粒转染大鼠视网膜、脉络膜的效率及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eularization,CNV)效果.方法 氩绿激光对Long-Evans大鼠视网膜进行光凝建造CNV模型.将36只CNV大鼠分为3组:(1)空白组,(2)超声辐照微泡转染组,(3)脂质体转染组.于转染后7,14,28 d,分别进行荧光跟底血管造影(fundus flourascent angiography,FFA),RT-PCR检测.结果 转染后7、14 d超声微泡介导PEDF质粒对大鼠视网膜的转染效率与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效率相似,但转染后28 d两者转染效率差异有显著性.超声微泡与脂质体介导PEDF质粒转染对CNV有抑制作用.结论 利用一定能量的超声击碎携带PEDF质粒的超声微泡造影剂,能够有效地提高PEDF质粒在大鼠视网膜脉络膜的转染效率,对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有一定抑制作用.

  • 超声微泡介导EGFP质粒转染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与传统转染方法效率对比

    作者:周希瑗;邓鑫;王志刚

    目的 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在一定能量的超声波辐照下,介导EGFP质粒转染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的效率及可行性.方法 将RB细胞分为6组,1组以一定能量的超声波辐照,2组加适当剂量的微泡造影剂,3组加入质粒,4组加入质粒与微泡,5组加入质粒、微泡,并用一定能量的超声辐照,6组予脂质体与质粒.转染24~48 h后观察EGFP表达,并用RT-PCR进行检测.同时对1、2组予以染色.结果 超声微泡介导的DNA质粒对RB细胞的转染效率,与脂质体介导的质粒转染效率相似,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一定能量和时间的超声波辐照,及适当浓度的微泡,对RB细胞的活性无明显抑制.结论 利用低频率和一定能量的超声击碎携带EGFP质粒的超声微泡造影剂,能够有效地提高DNA质粒在RB细胞中的转染效率.

  • 超声介导微泡造影剂促进HSV-TK基因转染抑制小鼠肝癌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聂芳;徐辉雄;吕明德;王瑛;汤庆

    目的 探讨超声辐照微泡造影剂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自杀基因系统转染小鼠肝癌组织的有效性.方法 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尾静脉注入HSV-TK,添加或不添加Sono Vue,脉冲多普勒超声(1MHz、2W/cm2、5min)辐照,第2天重复治疗1次.24h后荷瘤鼠腹腔注射更昔洛韦(GCV),连续10d,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观测荷瘤鼠生存时间,半定量RT-PCR分析肿瘤内TK mRNA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 与单纯超声辐照组比较,超声(US)和Sono Vue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5),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延长(P<0.05),肿瘤内TK mRNA的表达增多(P<0.05),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增高(P<0.05).结论 超声辐照Sono Vue可有效介导HSV-TK基因发挥抗瘤效应.

  •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评价诊断超声结合微泡造影剂助溶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冉;任卫东;马春燕;陈昕;程艳彬

    目的 应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对兔股静脉溶栓后血栓状态进行检测,评价诊断超声结合微泡造影剂的助溶作用.方法 健康家兔32只,建立兔右股静脉完全梗阻型血栓模型,将其分为单纯尿激酶组(UK组)8只,超声结合微泡造影剂组(US+MC组)8只,超声结合微泡造影剂+尿激酶组(US+MC+UK组)8只,对照组8只.使用HP 55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溶栓后管腔内不同回声血栓块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值及管腔外膜IBS值,并计算管腔内血栓块IBS值与管腔外膜IBS值比值,即校正IBS值(IBS%).并进行组间比较.取各组溶栓后的兔股静脉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管腔内血栓溶解情况.结果 溶栓后,US+MC+UK组管腔回声为无回声,其IBS%值0.29±0.05;UK组以弱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IBS%值为0.58±0.03;US+MC组以中等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IBS%值为0.89±0.06;对照组管腔呈强回声,其IBS%值1.23±0.17;US+MC+UK组IBS%值显著低于各组(P<0.05);UK组、US+MC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亦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IBS技术可以对溶栓后管腔内的不同回声进行定量分析,其结果表明诊断超声结合自制微泡造影剂对兔股静脉血栓有很好的助溶效应.

  • 治疗超声介导微泡造影剂对体外血栓的助溶研究

    作者:徐亚丽;刘政;高云华;谭开彬

    目的运用本科自制脂膜氟烷超声造影剂"脂氟显"结合治疗超声对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助溶体外血栓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取健康人全血制成质量约200~300 mg血栓,频率1 MHz治疗超声结合"脂氟显"和t-PA进行溶栓治疗.计算治疗前后的血栓质量,得到溶栓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间比较溶栓率超声+t-PA+"脂氟显"组(50.05±6.59)%与单纯超声辐照(24.14±3.93)%、单纯t-PA组(35.66±3.34)%、超声+t-PA组(41.85±4.78)%及超声+"脂氟显"组(29.51%±5.17)%间差异均有十分显著性意义(P<0.01);超声+"脂氟显"组与单纯超声辐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微泡超声造影剂在治疗超声介导下对t-PA助溶体外血栓有显著效果.

  • 超声波介导微泡破裂促EGFP基因转染大鼠脑组织的实验研究

    作者:童林艳;李晋芳;胡长林;王志刚;冉海涛

    目的 探讨超声波介导微泡造影剂破裂促外源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转染的可行性.方法 15只大鼠分3组,1组经股静脉输入含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的造影剂0.8 ml,立即用超声波照射大鼠颅骨3 min;第2组输入相同的造影剂0.8 ml,不采用超声波照射;第3组输入不含造影剂的pEGFP 0.2 ml,立即超声波照射3 min.48 h后处死大鼠,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果 只在股静脉输入含pEGFP的造影剂,并经超声波照射的大鼠微血管壁上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论 以微泡造影剂为基因载体,通过超声波靶向破坏微泡,有可能在脑血管内皮细胞中获得基因转染.

  • 微泡造影剂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兔肝VX-2肿瘤的声像图监测

    作者:计晓娟;卢岷;邹建中;王智彪;李发琪;吴春枝;唐静

    目的探讨微泡造影剂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兔肝VX-2肿瘤时声像图的变化特征及超声监控能力.方法45只荷瘤兔随机分为3组,一组接受单纯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另两组为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治疗.结果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治疗肝肿瘤可以大大缩短治疗时间.各治疗组声像图变化的病理学基础各不相同.联合治疗后10 min靶区高回声面积与凝固性坏死面积相关性良好(r=0.986,P<0.05).结论微泡造影剂增强高强度聚焦超声疗效切实可行,联合治疗的声像图特征性变化能够有效判断治疗效果.

  • 电镜硝酸镧示踪超声微泡造影剂开放血脑屏障

    作者:童林艳;胡长林;王志刚;李晋芳;冉海涛

    目的 研究超声波破坏微泡造影剂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用电镜硝酸镧示踪法观察超声波破坏微泡造影剂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 超声波照射后即刻,即可见镧颗粒通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进入组织间隙,血脑屏障开放持续至6 h,12 h时已关闭.电镜下可以见到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器水肿不明显.结论 超声波破坏微泡造影剂开放血脑屏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无创、具靶向性的药物转运方法.

  • 超声微泡介导野生型p53基因转染Y79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罗霁菡;周希瑗

    目的 研究超声微泡介导wtp53(wild type p53)基冈转染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的效率及作用效果.方法 以一定能量的超声介导wtp53转染Y79细胞,分为(1)质粒+微泡+超声照射组;(2)质粒+脂质体组;(3)质粒+超声照射组;(4)空白对照组.RT-PCR检测wtpS3mRNA,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超声微泡介导的wtp53基因对Y79细胞的转染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检测到的细胞凋亡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超声微泡可达到高效的基因转染目的 ,wtp53对Y79细胞有明显抑制生长的作用.

  • 评价超声联合白蛋白微泡造影剂实现基因转染靶向性的研究

    作者:劳翼;Xiu Jiancheng;黄劭;陈向辉;宾建平;查道刚;刘伊丽

    目的 评价超声联合白蛋白微泡造影剂实现基因转染的靶向性.方法 选择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为报告基因,经股静脉输入黏附质粒的白蛋白微泡的同时在大鼠背部脊斜肌区域经皮辅予一定强度的超声照射对大鼠脊斜肌行基因转染,转染7 d后,取脊斜肌、肝、肾、心肌组织快速冷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内的荧光表达.结果 脊斜肌组织中可见较多特异性绿色荧光,多位于微血管周围,荧光强度较其余组织明显增强(P<0.05),肝脏、肾脏组织中见少量特异性绿色荧光,肝脏荧光强度约为肾脏的4倍(P<0.05),心肌组织中未见特异性绿色荧光.结论 静脉注射黏附质粒的微泡声学造影剂同时经体表给予一定强度的超声辐照,可以较好地实现基因的靶向转染.

  • 微泡造影剂联合超声辐照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质粒转染小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聂芳;徐辉雄;吕明德;汤庆

    目的 探讨微泡造影剂SonoVue联合超声辐照在介导体内基因转染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尾静脉注入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添加或不添加SonoVue,脉冲多普勒超声辐照(1 MHz,2 W/cm2)瘤组织.持续时间1、5、10 min,7 d后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评价pEGFP转染率.HE染色行肿瘤病理学检查.结果 SonoVue联合超声辐照组pEGFP的转染率显著高于单纯超声辐照组(P<0.01);仅SonoVue与单纯pEGFP 2组间转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辐照时间5、10 min时pEGFP表达明显高于1 min (P<0.05),5 与10 min组间pEGFP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HE染色肿瘤组织无坏死灶出现.结论 微泡造影剂联合超声辐照可明显提高基因转染率,且对组织无损害.

  • 超声微泡介导pGPU6/Neo质粒转染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叶维霞;曹友德;孙阳阳;刘浩;李攀;姜蓉

    目的 探讨超声微泡介导pGPU6/Neo 质粒转染神经干细胞(NSCs)的效率及可行性.方法 以一定能量的超声介导质粒转染大鼠NSCs,分为:空白组、质粒组、质粒+微泡组、质粒+超声组、质粒+微泡+超声组,并按不同转染条件分为亚组.转染48 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优参数为声强1.0 W/cm2,辐照时间30 s时,超声微泡介导质粒转染率高,且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超声微泡介导质粒对NSCs的转染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结论 在适当超声强度和辐照时间条件下,超声微泡能够安全、有效地介导基因转染NSCs.

  • 低频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开放血脑屏障的实验研究

    作者:童林艳;胡长林;王志刚;冉海涛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的低频超声经颅诱导微泡造影剂破坏对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 股静脉注入微泡造影剂后,采用频率43 kHz,声强分别为1.2、1.5、1.8、2.3 W/cm2的连续超声波经大鼠颅骨照射3 min,荧光显微镜观察伊文思兰的渗出.结果 注射微泡造影剂后,声强1.2 W/cm2时超声波即可以开放血脑屏障,随声强的增加脑组织损伤加重.结论 低频超声诱导微泡造影剂破坏可以靶向开放血脑屏障.

  • 长脉冲超声联合脂质体微泡溶解微血栓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陈向辉;Seunghan Ha;余健;宾建平;查道刚;李自成;刘伊丽

    目的 评价长脉冲超声联合脂质体微泡造影剂溶解微血栓的疗效.方法 构建评价溶栓效能的体外循环系统,通过造成200~300 μm的微血栓阻塞于滤网来模仿体内的微循环栓塞.然后治疗组给予脂质体微泡加超声治疗15 min,超声频率1 MHz、声压1.5 MPa、脉冲间隔3s,包括100、1 000、5 000 3种周期,对照组给予超声照射但无声学微泡.结果 治疗组溶栓的效果随着脉冲的延长而增加,且对应的惯性空化效应强度也随之增加.1 000和5 000周期组的溶栓率显著高于单纯超声组(P均<0.01).结论 长脉冲超声联合脂质体微泡能实现良好的溶栓效果,且在一定范围内溶栓的效果随着脉冲的延长而增加.惯性空化可能是长脉冲超声介导微泡溶栓的重要机制之一.

  • 诊断超声介导自制微泡造影剂的溶栓效应及参数优化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陈冉;任卫东;吴瑕;陈昕

    目的 研究诊断超声介导自制微泡造影剂对血栓的溶解效应以及对影响溶栓效果的超声频率、机械指数、照射时间、微泡浓度四个参数进行探讨,确定佳的溶栓参数组合.方法 利用统计学L9(34)正交表确定不同的超声频率(1.8 MHz、5 MHz、11 MHz)、不同机械指数(0.5、1.2、1.6)、不同照射时间(10 min、30 min、60 min)、不同微泡浓度(3.5×109/ml、4.2×109/ml、5.0×109/ml)各参数不同水平间的组合,按照正交表所示组合参数条件进行体外溶栓,计算各组间的溶栓率P=[(W0- W1)/ W0]×100%,所得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切片HE染色及电镜下观察溶栓后的血凝块结构.结果 作用时间对其溶栓率的影响大,其溶栓的佳条件组合为超声频率A=1.8 MHz、机械指数B=1.6、作用时间C=60 min、微泡浓度D=5.0×109/ml.HE切片染色及扫描电镜1000倍观察溶栓后血凝块内部结构松散,并伴有大量纤维素断裂,出现较大的空洞与裂隙.结论 诊断超声介导下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具有助溶作用,并在低频率、高机械指数、延长作用时间、高微泡浓度的参数条件下溶栓效果佳.

  •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EGFP质粒转染大鼠视网膜的实验研究

    作者:许燕;周希瑗;王志刚;李兴升

    目的 探讨超声破坏微泡介导EGFP质粒转染大鼠视网膜的效率及可行性,为实现外源基因高效、定向的转移目的 奠定基础.方法 将30只Long-evans大鼠分为6组,第1组仅以0.5 W/cm2的超声波辐照大鼠眼球,第2组于尾静脉输入适当剂量的微泡造影剂,并立即以相同能量的超声波辐照大鼠眼球,第3组于尾静脉输入质粒,第4组于尾静脉输入质粒,并以超声辐照大鼠眼球,第5组于尾静脉输入质粒与微泡,第6组尾静脉输入质粒、微泡,并用超声辐照眼球.转染2周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EGFP表达情况.结果 超声微泡介导的EGFP质粒对大鼠视网膜的转染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一定能量和时间的超声波辐照,及适当浓度的微泡,对大鼠视网膜脉络膜无明显损伤.结论 利用低频率和一定能量的超声击碎携带EGFP质粒的超声微泡造影剂,能够有效地提高EGFP质粒在大鼠视网膜的转染效率.

  • 自制纳米微泡对比剂的特性及裸鼠体内造影增强实验的研究

    作者:梁楠;陈武;杨丽清;杨永生;吴成爱;徐琨;刘利平;郝菲;黄玉琴

    目的 探讨自制纳米超声对比剂的体外物理特征及其在裸鼠体内的显影效果.方法 应用机械振动法制备,检测纳米微泡的形态、散布、粒径范围以及浓度,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统计学方法观察两种对比剂在裸鼠体内的成像特征以及定量结果 的差异性.结果 镜下纳米微泡接近圆形,大小、分布较统一,离散度较好.纳米微泡的粒径范围在418~490 nm之间,平均粒径(463.2±27.69)nm(n=5),表面电荷-14.8 mV,浓度约2.33108/ml,4℃冰箱中保存1周后,性质稳定,平均粒径(525.80±18.08)nm(n=5),较1周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米级对比剂能明显增强瘤体的灰阶显像,对比剂到达时间[(0.90±0.42)s]和达峰时间[(24.01±5.83)s]较Sonovue对比剂[(0.35±0.15)s、(2.91±0.93)s]晚,峰值持续时间[(111.65±20.87)s、(58.59±10.49)s]较长,但峰值强度[(14.18±3.45)dB、(19.36±3.72)dB]较弱,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纳米级对比剂粒径小、稳定性高,在裸鼠体内有明显的增强显像效果,可以初步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

108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