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左心室辅助装置的技术进展及对未来的展望
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是辅助而不是替代心脏工作的一种机械泵.当病人出现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微弱,无法提供全身需要的足够血液时,LVAD基本上可接替左心室的泵功能,LVAD由泵、控制系统和能源组成.
-
左心室辅助装置应用进展
在严重的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辅助装置可以提供部分或完全的循环支持,但传统的左心室辅助装置需外科手术置入.目前临床有2种运用比较成熟的经皮左心室辅助装置.Tandem Heart和Impella系统,虽然它们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但临床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其作用机制和临床使用情况作一综述.
-
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医疗花费高的心脏疾患.除药物治疗外.器械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心脏再同步起搏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和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本文阐述了充血性心衰的器械治疗现状.详细论述CRT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适应证及国内应用状况,并对LVAD的历史、适应证、疗效、并发症等进行介绍.
-
心内科危重患者26例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监护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为左心室辅助装置,1967年,Kantrowitz首次在临床应用并获得成功[1].其原理为:心脏舒张期开始主动脉瓣关闭后球囊迅速充盈,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使心肌的供血量增加,并改善脑和外周血管的灌注;舒张末期主动脉瓣开放之前球囊快速回缩,主动脉压力急剧下降,使收缩期左心室射血阻力明显下降,降低左心室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增加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共26例危重患者采用IABP治疗.现将术后监测与护理总结如下.
-
左心室辅助装置技术现状及未来展望
介绍了临床应用的左心室辅助装置的类型和结构特点,分析了基于生理机制的血泵电机参数的血泵控制策略;提出基于多生理信号约束的控制策略控制血泵输出,易满足受体的需求.结合血泵系统现状,从血泵的结构、穿皮能量传递方式和控制策略等方面探讨今后的研究目标.
-
左心室辅助装置的应用及术后护理
每年,成千上万的终未期心力衰竭患者面对-个事实:没有足够的可供移植的心脏而且并不是每个患者都符合移植.每年数以万计的患者死于心力衰竭,而许多患者等待移植[1].
-
心原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支持——经皮左心室辅助装置
有效治疗心原性休克对于降低病死率非常重要.本文综述不同治疗方法的原理及其对心室压力-容量环面积和心室作功的影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局限性、经皮左心室辅助装置的种类、作用机制及其优越性、临床应用疗效和适应证.
-
连续性左心室辅助装置的心电图特点
目的:探讨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后的心电图变化.方法:根据以下6个标准(肢体导联低电压、心室起搏、伪影、QRS时限>120 ms、侧璧导联ST段抬高以及QRS波群的分裂)比较67例患者在心脏移植Ⅱ期LVAD植入前后的心电图的变化.另外,随机选择40个“侧壁心肌梗死(MI)”的非LVAD患者心电图和40个“心室起搏”的心电图进行评分.使用F检验精确计算优势比.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所有患者的LVAD进行预测.结果:植入LVAD前后的心电图单变量分析显示,除了“QRS时限>120 ms”之外的所有特点均符合LVAD患者的心电图.伪影和肢体导联低电压与LVAD患者的心电图关联大.结论:LVAD装置植入后,CHF患者的心电图显著改变.LVADS2标准提供了一个用于连续性LVAD的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分析和建立新基线的框架.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装置 连续性左心室辅助装置 心电图 -
非体外循环下植入左心室辅助血泵的研究
近年来,在国内外左心室辅助装置的临床应用例数越来越多,但有关左心室辅助植入手术的报道相对较少.一般血泵植入术主要采用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缺点是可以引起炎症反应、血液破坏等.为了减少左心室辅助的心尖部手术植入时的并发症,我们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1-4],对所研制的FW型轴流泵的手术植入方式采用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现报道如下.
-
左心室辅助装置对缺血心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后行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辅助循环 150 min期间内血流动力学、心肌能量物质代谢和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LVAD促进心肌功能恢复的机理.
-
高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经皮左心室辅助装置的应用:Mayo医院的经验
1 文献来源Alli OO,Singh IM,Holmes DR Jr,et al.Percutaneous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with TandemHeart for high-risk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The Mayo clinic experience [J].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12,80(5):728-734.2 证据水平4.3 背景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复杂冠脉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或类左主干病变)的患者可从外科血运重建中大获益.然而,其中一些高危患者可能由于手术并发症禁忌行外科手术.不幸的是,这些患者行经皮血运重建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也极高.这些风险和球囊扩张、冠脉内旋磨术等复杂操作时出现的血流动力学崩溃相关.
-
左心室辅助装置在高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越来越成熟,已在越来越多的高危患者中应用.同时,对于无保护的左主干患者、多支病变患者、后存留血管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者以及持续性缺血症状发作的患者,介入心血管医生通常应用各种经皮辅助装置来降低术中的风险.PCI高危患者的定义也因各临床试验的结果而不断更改.而目前尚无关于左心室辅助装置的明确的临床证据,预防性地置入也未被证明是一项有益的临时措施.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装置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新型推板式左心辅助血泵的体外模拟试验
[目的]评价可变频率模式运行下的推板式左心血泵的体外模拟试验.[方法]在模拟台上,分别以可变频率模式和固定频率模式运行推板血泵,先后改变充盈压和主动脉压,记录泵输出量和搏动频率,比较两种模式的血泵性能.[结果]可变频率模式下的推板血泵能根据回心血流压力大小来控制搏动频率和泵输出量,比较符合生理特性.[结论]可变频率模式结构简单实用,运行可靠,性能优越,比固定频率模式和心电模式更先进.
关键词: 辅助循环/仪器与设备 左心室辅助装置 气动推板泵 -
左心室辅助装置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目前临床上对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主要采取辅助装置治疗,后者对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治疗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以左心室辅助装置为主,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随着的工艺与材料的不断研发成功,辅助装置已经大规模被应用于临床,使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从中受益.随着临床治疗证据得到不断完善,应用患者的不断增加,使患者获得治疗益处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到其相关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机械故障、血栓等.本文就近年来左心室辅助装置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左心室辅助装置的临床应用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目前心血管疾病占所有疾病的30%左右,预计至2020年,心血管疾病将占到所有疾病的40%[1],其中多数疾病终影响到左心室功能.
-
基于左心室辅助装置和心血管耦合模型的反流研究
反流是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在运行过程中转速过低时出现的一种异常工况,会导致LVAD无法辅助自然心脏泵血,影响患者健康.根据反流程度的不同,本文定义了三种LVAD反流状态:无反流、轻度反流和重度反流,并基于动态封闭容腔理论,提出反流系数(RI)对其进行分级.数值结果表明,患者处于运动、静息和睡眠状态时,无反流和轻度反流的临界转速分别为6 650 r/min(运动)、7 000 r/min(静息)和7 250 r/min(睡眠状态),对应RI值为0.401、0.300和0.238;轻度和重度反流的临界转速分别为5 500 r/min(运动)、6 000 r/min(静息)和6 450 r/min(睡眠状态),对应RI值为0.488、0.359和0.284.此外,甜与转速呈负相关,确定相应的临界转速即可实现LVAD反流的分级.因此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流量信号的检测参数RI能有效地区分LVAD的反流状态,便于LVAD的反流检测,为LVAD的高可靠性控制系统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左心室辅助装置在心脏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心脏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是心脏手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0.2%~6%,严重影响手术预后,其中部分患者需要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支持治疗.LVAD是循环支持的一种机械辅助方式,在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治疗中,通过维持和增加循环量,保障和改善器官组织灌注并减轻左心负荷,为减轻心肌水肿,恢复心肌正常代谢和心脏功能赢得有效时间.果断及时使用LVAD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仔细操作、合理抗凝、合理调整辅助流量等是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
机械循环支持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目前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治疗除药物和心脏移植外,主要依赖机械循环支持,后者自20世纪末出现以来,已取得了长足进步,应用领域从初的心脏移植前过渡逐渐扩展到心力衰竭的长期支持乃至终点治疗.新的机械循环支持以左心室辅助装置为主,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体外膜肺及全人工心脏等.近年来,随着制造工艺和材料的革新,机械循环支持的适应证逐渐拓展,机械辅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化评估、HeartMateⅡ终点治疗等大规模临床试验也验证了其在不同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获益.随着应用例数的增加,临床证据日臻完善,但也逐渐浮现出诸如出血、感染、血栓、机械故障等并发症.这些问题的出现,对装置的植入时机、手术技术、术后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机械循环支持系统的小型化、驱动系统的零接触化及新型生物材料的使用,推动了新一代设备的革新,使其向着便携式、简单化、持久耐用的方向发展,有望在未来完全替代心脏移植,成为心力衰竭的标准化治疗方案.
-
左心室辅助装置在小儿中的应用进展
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已成功应用于成人心源性休克及围术期低心排量综合征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在小儿临床中的应用仍较局限.现将有关LVAD在小儿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着重分析LVAD的适应证和应用情况,简单介绍小儿LVAD的应用难点,可能的并发症.随着小儿LVAD使用经验的增加,更加微型可提供长期辅助支持装置的问世,对于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心脏移植过渡期等,应用LVAD治疗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
经皮左心室辅助装置
在严重的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辅助装置可以提供部分或完全的循环支持,目前临床有两种运用比较成熟的经皮左心室辅助装置,虽然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但临床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现就其作用机理和临床使用情况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