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暴”殄医生以何制“暴”?——“三段论”谈医院“防暴”思维升级
2014年伊始,暴力伤医却愈令发指.从新年到3月中旬,全国见诸报道的恶性案件已有8起.2月中旬,保定市易县人民医院医生遭人割破喉部;齐齐哈尔一位耳鼻喉科医生被患者用铁棍殴打惨死;2月底,南京一位护士被患者家属殴打致瘫痪,舆论大哗.紧跟着,北京的北医三院一位医生被患者锤击颈枕部重伤.3月上旬,湖北一医院遭患者纵火,造成伤亡.医生这个职业在中国已经成为了危险的职业之一.
-
西陵知母中芒果苷的含量动态研究
知母为百合科知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1].河北易县是知母的道地产区,所产知母以质量优良,疗效好而被称作"西陵知母".
-
萧萧易水砚
人杰地灵的易水,曾经是刺秦王的荆轲“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地,而素有“南端北易”之誉的易水砚,即毓成于这方热土.中国著名的古砚之一的易水砚,产于古易州,即今河北省易县.易水砚始于战国,盛于唐宋.易砚宋代即被选为宫廷贡品,在清代诸皇帝,曾将易砚作为珍宝分赐左右亲近大臣.弘治《易州志》载:“砚石有紫、绿、白、褐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唐代,奚超之子奚廷圭被南唐皇帝授为“墨官”,并赐姓李,由易州迁居歙中,成了“徽墨”和“歙砚”的开山之祖.奚(李)廷圭再传人广东端溪,又为我国“端砚”的鼻祖,从此带动了歙砚、徽墨和端砚的发展.
-
顺平地平跷
地平跷是流行于河北省中部顺平县的一项民间健身舞,它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当地盛行的"寸跷",经过民间艺人冀连三、邓金河等人修改与完善,形成了具有北方特色的民间秧歌类舞蹈,流行于顺平县、易县、唐县、清苑县、满城县等地区,是河北省特有的民间舞蹈。
-
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1例
患者,男,14岁,河北易县学生.因发热、腰痛2 d,无尿1 d,昏迷6 h于1999年11月8日20:30以肾综合征出血热急诊入院.入院前2 d无明确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在39℃左右,伴全身肌肉酸痛、头痛、眼眶痛、腰痛;发病第2天,全天尿量40ml;入院前6 h出现意识障碍,并逐渐加重.居住村边,当地有肾综合征出血热散发.查体:体温38.9℃,脉搏12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2/6 kPa.
-
消除医患之间的戾气
近日,全国连续发生多起暴力伤医事件:黑龙江齐齐哈尔北钢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孙东涛在接诊时,被患者用铁棍猛击致死;河北易县人民医院外科医生李爱新在写病历时,被患者用刀割破喉部致伤……淋漓的鲜血,一次次染红白大褂,医者痛心,社会震惊,医患关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雾霾".
-
易县孕妇和哺乳妇女碘营养状况调查
易县为山区县,由于自然环境缺碘,历史上为碘缺乏病重病区.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将无碘盐流人病区,使54万人口又受到缺碘带来的危害.孕妇和哺乳妇女是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中首要关注和重点保护的特需人群,缺碘可导致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和新生儿死亡率增高,缺碘主要影响胎儿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障碍[1],所以通过对她们临床和生化指标的观察可以了解碘缺乏病的流行情况、危害程度和防治措施的效果.为了解碘缺乏现况对孕妇、哺乳妇女的影响,2006年2月~2007年3月我们对易县山区和城郊开展了孕妇、哺乳妇女碘营养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张元素论治中风病经验探讨
张元素,字洁古,金代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人.主要著述有《医学启源》、《洁古家珍》、《珍珠囊》、《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张氏在当时条件下论治中风病的经验,仍值得探讨.1 论病机主“气血凝滞”,辨轻重分“脏腑经络”[1]张元素认为,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气血凝滞、荣卫郁结”.张氏宗《金匮要略》之说,将中风病分为“中脏、中腑、中经”,提出“大抵中腑者多着四肢,中脏者多滞九窍”,又“外无留结为痈,内无九窍不通,知必在经也”(《卫生宝鉴·中风论》注说:出《洁古家珍》)[3]2 治中风分期因证论治,通补气血并调张元素论治中风,分急性期、恢复期,因证论治,灵活运用通(通塞、行荣卫)、补(养血、补肝肾)之法.根据“风动”之特点,提出了“宜以静胜其躁,养血是也”的治病大法.其主要治法如下:
-
易县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为了解和掌握易县碘缺乏病防治现状,进一步完善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策略,于2006年2~5月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现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易县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模式及方法报告
易县位于河北省中西部,保定市西北部,现有人口57万,县域面积2538平方公里,分山区、丘陵、平原三个类型区.其中山区1414平方公里,占55.83%,丘陵929平方公里,占36.68%,平原190平方公里,占7.49%.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西部群山起伏,中部丘陵相连,东部地势平坦.易县特有的地理地貌导致水土碘易流失,自然环境缺碘,故易县在河北省是碘缺乏病发病的重灾区.碘缺乏可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丁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胎等,其主要的危害是缺碘影响胎儿的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对碘缺乏病的控制,各国、各地区,都积极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但都缺乏对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问题的系统研究,缺乏立足于具体实际的,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切实有效的方法[1] .为持续消除碘缺乏病,易县进行了长达十余年大量探索和研究,归纳并提出了"3×8+1"创新工作模式及方法(3×8即八个三条,+1即外加一条),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14年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现叙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