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孔”治腰突
“小孔”优势:3天下地出院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有髓核化学溶解疗法、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椎间盘射频术、显微椎间盘切除术、后路椎间盘镜术(MED)等.在这些技术中,近年应用较多的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虽然可应用于各类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是因其手术入路及手术过程与小切口开放手术方法相同,都需经椎旁肌入路和实施椎板开窗,进行肌肉韧带和骨质结构切除,因此其微创性有限.而与髓核机械切除减压、化学髓核溶解或激光气化等间接减压技术相比,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是针对性切除突出椎间盘碎片、减压神经根的直接技术.
-
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高龄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一例
我院于2005年5月施行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一例高龄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患者:女年龄:86岁主诉腰及右腿疼痛二十年,加重一年.现病史:该患者二十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及右下肢放射性疼痛,呈酸胀痛,放射痛沿右臀、右大腿外侧,右小腿后外侧至右足背,间歇性发作,劳累加重休息减轻.
-
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CT引导下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国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微创技术.应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获得较好的疗效[1],但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报道甚少.我院从2005年6月始,在CT和C臂机联合监测引导下臭氧髓核溶解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CT监测臭氧椎间盘造影术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价值
我院从2005年至2008年在CT监测下行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202例,术前通过臭氧椎间盘造影术结合临床特征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观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用经典椎间盘造影术阳性标准作为判定臭氧椎间盘造影术阳性的指标,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临床诊断精确度高.
-
来比林、胶原酶对脊髓及椎间盘组织的影响:动物实验研究
来比林、胶原酶注射液硬膜外腔注射用于术后镇痛和髓核溶解治疗,临床已有报道[1-3].为了探讨来比林、胶原酶鞘内和椎间盘内注射后对神经组织(脊髓)及椎间盘的作用,同时也研究二者合用后的相互影响,我们于1999年6~9月间进行了来比林、胶原酶大鼠蛛网膜下腔和家兔椎间盘内注射的实验研究,以期对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
椎间盘突出与磷脂酶A2
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原因还不清楚.脊神经根受压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与临床疼痛症状相关.椎间盘突出病人行化学髓核溶解术后坐骨神经疼痛症状减轻,但CT扫描显示机械压迫仍然存在,这提示脊神经根机械压迫能引起伤害但不一定引起疼痛[1].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机械压迫不是引起神经根痛和功能障碍的唯一原因.
-
等离子刀联合髓核化学溶解术(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等离子刀融切术联合髓核化学溶解术(胶原酶)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protrusion,LIDP)的效果. 方法 2002年1月~2007年1月,对80例LIDP应用等离子刀手术系统对突出的腰椎问盘进行汽化消融成形,然后注入溶于5 ml无菌生理盐水的国产胶原酶1200 U溶解椎间盘内的髓核组织. 结果 80例术后2周、4周、6个月获得随访,按改良的MacNab疗效评估标准,优62例,良10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90%(72/8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应用等离子刀联合髓核胶原酶溶解手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但其适应证应严格掌握.
-
脊柱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脊柱外科微创技术是从外科穿刺技术延伸演进而来的一个新概念.1963年,Smith等[1]通过细针穿刺技术,将木瓜凝乳蛋白酶注入到椎间盘进行髓核溶解,这被认为是早的脊柱微创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脊柱外科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巨大变化.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作为传统手术金标准的减压、固定、融合手术,逐渐受到间接减压、半坚强固定和非融合技术等新治疗理念的挑战.
-
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自Smith(1964年)将木瓜凝乳蛋白酶(chymopapain)首次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Sussman(1968年)首次提出用胶原酶(collagenase)来进行化学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大批学者相继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及临床研究,证实其长期疗效可达66%~93%[1],国内也有多家医院将胶原酶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疗效.据近2年报道,总有效率达73.8%[2]~97.5%[3].现对其机制、指征、方法等作一综述.
-
臭氧盘内注射术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治疗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中心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统一的选择标准[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幅度在10 mm以内、压迫硬膜囊或(和)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对行臭氧盘内注射术加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541例患者进行复诊、书信、电话等方式随访观察,随访时间和例数分别为:2~3个月(近期)541例,4~12个月(中期)312例,13~18个月(远期)115例,按统一的疗效标准评价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的近、中、远期疗效,并与有关多中心单纯行胶原酶盘外溶解术例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所选病例近、中、远期有效率分别为95.9%(519/541)、90.4%(489/541)、87.2%(472/541);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突出的髓核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网缩,平均缩小30.5%;单纯行胶原酶溶解术近、中、远期有效率分别为89.5%、82.4%、80.4%.结论 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是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幅度在10 mm以内、压迫硬膜囊或(和)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胶原酶溶解术,臭氧对髓核的挛缩作用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
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髓核溶解术治疗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椎间盘突出髓核溶解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本院36例CT引导下髓核溶解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薄层重组后行轴位、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及三维容积再现(VRT)的影像后处理.结果 术前MPR矢状位重组图像清楚地显示了突出地椎间盘类型:铆钉型23例(23/36),水滴型11例(11/36),游离型2例(2/36);轴位CT、MPR、MIP、VRT能清晰显示术后胶原酶在椎间盘及突出物中的分布状态、术中穿刺针的进针角度及深度.结论 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能清晰显示术前椎间盘突出形态、术中穿刺针角度、深度及术后胶原酶在椎间盘及突出物中分布情况,不但可提高对椎间盘突出诊断的准确性,而且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预测手术可行性及评估手术效果,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化学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化学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目前穿刺方法有椎间盘内、椎间盘外两种(经椎间孔穿刺).椎间盘内及椎间盘外治愈率相似,但椎间盘内注射并发症比椎间盘外并发症多[1].我院从1998年1月~2001年5月,采用背后棘突间进针的途径,直接穿刺突出部位行化学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护理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PLID)是引起腰腿痛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科采用的胶原酶溶解术(生物介入手术治疗)是指在CT及C形臂引导下将胶原酶1 200U注射到突出的腰椎间盘患侧,使突出的髓核溶解的一种治疗方法,取得良好疗效.现对2004年8月~2005年8月期间68例患者的治疗、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胶原蛋白溶解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症状加重再次治疗31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溶解酶注射髓核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收集经胶原蛋白溶解酶注射髓核溶解疗法治疗的病例31例,其中仍有明显腰腿疼痛病例27例;并发椎间盘炎病例2例;并发化学性脊髓炎致截瘫病例2例;30例病员行了再次手术,28例摘出之椎间盘组织送病检.结果:27例以腰腿疼痛为主要症状及2例并发椎间盘炎患者,经手术等治疗后痊愈;2例并发化学性脊髓炎患者截瘫症状无好转.28例摘除之椎间盘组织病检结果:以胶原组织为主,符合坏死型椎间盘.结论:胶原蛋白溶解酶注射髓核溶解法治疗有微创的优点,但是否能得到理想疗效及该治疗的风险性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
经胶原蛋白溶解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再次治疗31例
目的 探讨经胶原蛋白溶解酶注射髓核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收集经胶原蛋白溶解酶注射髓核溶解疗法治疗的患者31例,其中有明显腰腿疼痛患者27例,并发椎间盘炎患者2例,并发化学性脊髓炎致截瘫患者2例;30例患者行再次手术,28例椎间盘组织送病检.结果 27例以腰腿疼痛为主要症状及2例并发椎间盘炎患者,经手术等治疗后痊愈;2例并发化学性脊髓炎患者截瘫症状无好转.28例摘除之椎间盘组织病检结果:以胶原组织为主,为坏死型椎间盘.结论 胶原蛋白溶解酶注射髓核溶解法治疗有微创的优点,但是否能得到理想疗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
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欠佳原因分析
我院自1998年开展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4例,其中26例疗效欠佳,现就欠佳原因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