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斑点追踪成像以R波及P波顶点为起始评价正常人左心房功能的差异

    作者:刘爽;马春燕;杨军;王永槐;李阳;闫虹

    目的 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以R波及P波为起始测量评价正常人左心房功能的差异.方法 对8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超声检查,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心房射血分数(LATEF)、左心房扩张指数(LAEI).分别采用STI以R波及P波为起始测量左心房收缩期应变(Rres、Pres)、舒张早期应变(Rcon、Pcon)、舒张晚期应变(Rpump、Ppump).结果 Pres、Pcon、Ppump均小于Rres、Rcon、Rpump(P均<0.05).传统超声心动图指标与Pres、Pcon、Ppump的相关性好于与Rres、Rcon、Rpump的相关性.结论 测量左心房功能时以P波为起始更准确,STI可准确评价左心房功能,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左心室应变指标正常参考范围的Meta分析

    作者:曹寅;黄晶;邹燕珂;廖晴瑶;熊波;谭杰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估健康成人的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环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面积应变(GAS)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 在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英文资料库中,检索2016年8月1日前公开发表的关于3D-STI评价左心功能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查和提取数据.以加权均数差(WMD)及95%可信区间(CI)作为合并统计量,采用的统计分析软件为STATA 12.0.结果 终纳入27项研究,1 552名健康成年被试.GLS的WMD和95%CI为17.80、(16.27,19.33),GCS的WMD和95%CI为24.73、(22.50,26.95),GRS的WMD和95%CI为47.86、(39.52,56.19),GAS的WMD和95%CI为36.17、(34.08,38.26).结论 通过Meta分析确定成人左心室应变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对采用3D-STI评价疾病状态下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左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莹;敖梦;王志刚

    左心室功能是心脏整体功能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对单个像素进行追踪并获取其运动轨迹,从而对左心室功能有全方位的认识.目前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肯定了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左心室功能评价的意义,本文将对此进行综述.

  •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作者:廖书生;阮琴韵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是新近发展起来的超声心动图技术,基于二维斑点追踪原理,不受声束角度限制,能对心肌纵向、径向、周向及心室扭转运动进行定量检测,为评价心肌功能及深入了解心脏机械运动的机制提供了新手段,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及近年来应用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应变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局域心肌细胞活力和舒张功能的评价

    作者:王世宏;崔俊玉;王显;张冬梅;许薇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各期局部心肌应变特点及其评价左心室局域心肌细胞活力和舒张功能的可能性.方法 对54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MI组)和78例正常对照者左心室心肌进行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查,记录心尖二腔动态图像,应用应变曲线描记技术获取左心室各阶段心肌同步应变曲线,测量等容舒张期(IR)、快速充盈期(RF)、缓慢充盈期(SF)、心房收缩期(Ac)局部心肌应变值变化幅度,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舒张各期,66例(84.62%)的应变值(S)按前壁心尖、心底、中部的顺序,呈负值增大的梯度变化;MI组符合这一规律仅占9例(16.67%).IR期:正常对照组564节段(90.38%)为向上波段且走行较一致;MI组向上波段有123节段(28.47%),且各节段波走行不一致,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F期:正常对照组为快速向上波段(576节段,92.31%);MI组向上波段少(102节段,23.61%),两组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SF期:正常对照组多为水平波段(537节段,86.1%),MI组在缺血节段多为向上波段(392节段,90.7%),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局部心肌缺血梗死导致主动舒张期的局部心肌应变值异常;应变曲线(SC)能敏感、直观、无创地定量评价局域心肌细胞活力和舒张功能.

  •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研究

    作者:张慧;王禹;王秋霜;张梅青;姬冬冬;孟娟娟;张丽伟;沈东;张春红

    目的 探讨对于不同部位心肌梗死,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判断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及心脏整体收缩功能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二维超声记录左室长轴和短轴切面高帧频图像,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心肌各节段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前壁心肌梗死组左室16/17节段的纵向应变值、11/18节段的径向应变值、12/18节段的圆周应变值减低,其中前、侧壁、室间隔及心尖部应变值减低较其余节段更为显著(P<0.05);下壁心肌梗死组左室15/17节段的纵向应变值、 5/18节段的径向应变值、10/18节段的圆周应变值减低,其中下、后壁应变值减低较其余节段更为显著(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平均纵向应变、平均圆周应变及平均径向应变值均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值显著相关(r=-0.74,r=-0.78,P<0.001;r=0.69,P<0.05),下壁心肌梗死组仅平均纵向应变值与LVEF值显著相关(r=-0.82,P<0.05).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是准确、定量评价心脏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及整体收缩功能新的无创方法.纵向应变值可能是全面、准确、定量评价心功能的指标,而圆周及径向应变值的作用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 站立负重位足跖骨的应变分析

    作者:李兵;俞光荣;杨云峰;周家钤;祝晓忠;黄轶刚;徐峰;丁祖泉

    目的 探讨完整状态下站立负重时足跖骨的应变.方法 6具正常成人新鲜尸体足标本,解剖并有限显露5根跖骨的背侧骨表面,粘贴应变片.应用电子万能试验机以2 mm/min的速度从胫骨远端施加轴向压载,从0 N直至1200 N(间隔为200 N).通过电阻应变片法检测跖骨表面的应变变化.结果各测点的应变均为压应变,随轴向载荷的增加,跖骨表面的应变逐步增大.同一载荷下跖骨表面各测点的应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大到小依次是: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一跖骨、第五跖骨.第二跖骨的应变由大到小依次是:中部、颈部、基底部.结论 站立负重时第二、三跖骨的应变较大,提示第二、三跖骨为应力性骨折的好发部位,特别是第二跖骨中部.

  • 护士良好心理素质与护理工作的关系

    作者:迟玉霞

    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下面就护士心理素质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如下:1 护士心理素质与护理质量的关系护士心理素质包括护理人员思想情绪的稳定性、掌握护理知识的扎实程度和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对工作的责任心和为患者服务的态度等多方面.

  • 超声生物显微镜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正常小鼠左心室内、外膜心肌应变

    作者:李振洲;李泉水;郑敏娟;Shu-ping GE;Xiong-wen CHEN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斑点追踪(STI)技术探讨不同月龄正常小鼠左心室内膜及外膜心肌应变的特征.方法 对48只不同月龄的健康成年雄性小鼠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胸骨旁左心室长轴、乳头肌水平左心室短轴二维图像.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内径缩短率(LVFS).脱机分析两个不同切面左心室内、外膜的纵向应变、圆周应变及径向应变的峰值应变(PK)、达峰时间(TPk)、室壁大达峰延迟时间(MOWD)等指标.结果 不同月龄间心率、IVST、LVPWT、LVEDD和LVES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3月龄组比较,12月龄组LVEF、LVFS均减小(P<0.05).随月龄增加,小鼠左心室内膜下和外膜下心肌纵向、圆周及径向PK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与3月龄组相比,12月龄组的测值均明显减小(P<0.05);与6月龄组相比,12月龄组径向应变测值也明显减小(P<0.05).外膜下心肌的纵向及圆周应变均显著小于内膜下心肌(P<0.01).随月龄增加,左心室内膜下和外膜下心肌纵向、圆周及径向TPk、MOWD均呈逐渐增大趋势.与3、6月龄组相比,12月龄组的部分测值明显增大(P<0.05).同月龄正常小鼠内膜下及外膜下心肌纵向、圆周TPk及MOWD接近(P>0.05).结论 UBM及STI技术能够无创、简便地全面评价正常小鼠左心室内、外膜下心肌的应变;所获不同月龄正常小鼠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正常测量值范围可为今后其他小鼠心脏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超声生物显微镜斑点追踪应变成像评价mdx小鼠内外膜心肌收缩功能

    作者:李振洲;郑敏娟;李泉水;Shuping Ge;Xiongwen Chen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二维斑点追踪应变成像(2D-STI)评价mdx小鼠/S内、外膜下心肌收缩功能异常.方法 对24只mdx小鼠(C57BL/10ScSn-Dmdmdx/J)和24只正常对照小鼠(C57BL/10ScSn)进行研究.小鼠分别在3、6、9和12月龄时接受超声检查,常规心动图采集胸骨旁左心室(LV)长轴、乳头肌水平LV短轴二维图像,测量LV腔体积、射血分数(EF)及内径缩短率(FS)等指标.脱机分析两个不同切面LV心肌内外膜的纵向应变、圆周向应变及径向应变的收缩期峰值.结果 M型常规超声心动图发现,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9月龄mdx小鼠心脏收缩功能异常,包括LV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收缩末期内径(LVESD)、L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L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增加,EF和FS降低.2D-STI分析发现6月龄mdx小鼠心脏收缩功能异常,与3月龄小鼠相比,6、9和12月龄小鼠的峰值应变(长轴、径向及圆周向)显著下降,6月龄与9月龄小鼠之间、9月和12月龄小鼠之间差异显著,与同期正常对照小鼠测值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而外膜下长轴及圆周向应变,与3月龄小鼠相比,9和12月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同月龄正常对照小鼠相比,9、12月龄mdx小鼠外膜下心肌长轴向应变及圆周向应变的峰值应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dx小鼠6月龄时已经出现心肌收缩功能减低.UBM 2D-STI可发现这种变化,而传统M型超声心动图仅能发现9月龄及以上的心肌收缩功能异常.

  • 加标记的心脏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朱近;汤敏;孙越泓;夏德深;王平安

    加标记的心脏磁共振影像(tagged MRI)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的一种医学成像技术.标记线的引入,为使用非介入方式研究心肌运动提供了新的方法.如何有效地获取和使用tagged MRI提供的信息成为当前医学影像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作者结合近年来在tagged MRI所做的研究工作,从信息处理角度,对tag线跟踪、心脏MRI分割方法、左心室的形状恢复与运动重建、心肌形变应变研究和验证方法等进行了论述,并就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评价血管运动力学方面的应用

    作者:白冰;赵宝珍

    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定性、定量评价血管壁运动及弹性功能的超声技术,能直观、准确地评价管壁运动力学特征,灵敏地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壁弹性及运动特征的改变;观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壁运动时受力及旋转情况,为研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提供新的方法.VVI在研究机体其他部位血管的运动力学特征亦有报道.本文对VVI技术在血管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加以综述.

  • 应变及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左心房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梦若

    左心房功能在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中的重要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应变及应变率成像技术为评价左心房功能提供了新方法.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评价左心房功能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本文对应变及应变率成像评价左心房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进展

    作者:马雨琴;张波

    慢性肾脏病(CKD)因预后较差及高额医疗费用而成为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疾病之一.心脏损害是引起CKD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早期发现CKD患者左心收缩功能异常有助于治疗及评估病情.与传统超声心动图相比,新技术3D-STI能更准确、无创地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本文对3D-STI在评估CKD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基于二维超声心动图心肌分层应变技术评估HeFH患者左心室功能

    作者:刘琳;李嵘娟;冷昭廷;李宜嘉;王月丽;杨娅;蒲利红;刘国文

    目的 观察分层应变技术评估射血分数正常的亚临床症状杂合子型FH(HeFH)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收集确诊为HeFH并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34例(HeFH组),另收集同期29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EchoPAC软件,获得心内膜层纵向应变(LSendo)、心肌层纵向应变(LSmyo)和心外膜层纵向应变(LSe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eFH组LSendo和LSmy.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LSend.和LSmyo与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分层评估左心室应变在分析HeFH患者早期心肌损伤方面有重要价值.

  •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观察冠心病患者缺血心肌收缩功能异常

    作者:杨莉;吴灵敏;邱琼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左心室缺血心肌在不同方向上收缩运动的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83例,其中52例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冠心病组),31例造影未见异常(对照组).超声采集左心室短轴及心尖长轴切面的高频二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各节段心肌的收缩期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和旋转角度(RA).结果 二维应变技术对冠心病组缺血心肌的测量成功率为95.26%(402/422);缺血心肌的LS、RS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常心肌(P<0.05);除乳头肌水平前壁及后壁RA外,两组心肌CS、R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应变技术所测LS、RS可敏感反映缺血所致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而CS、RA对于观察缺血心肌收缩功能损害不够敏感.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位移: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作者:王建华;刘昕;巩晓红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获取二尖瓣环位移(MAD),探讨MAD作为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指标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方法 选择36名健康志愿者,获取标准心尖四腔、两腔和心尖长轴切面以及瓣环、乳头肌和心尖部左心室短轴切面,输入Qlab 6.0工作站计算二尖瓣环中点处大位移、左心室收缩期纵向应变(GLs)、圆周应变(GCs)、径向应变(GRs)和左心室扭转(LVtw)参数,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左心室应变和扭转参数、MDA及LVEF之间的关系. 结果 ①MAD与LVEF显著相关(r=0.84,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LVEF=39.05+1.88 MAD;②LVEF与GLs、GRs、GCs及LVtw均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75、0.52、-0.51和0.61(P<0.0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GLs、GCs 为LVEF的独立预测因子,beta值分别为-0.66、-0.35;③MAD与GLs、GRs、LVtw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73、0.47和0.46(P<0.01),MAD与GCs的相关性较差,r值为-0.35(P<0.05);GLs是MAD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 MAD和LVEF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有望成为临床常规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一种快捷、准确的新方法 .

  • 斑点追踪显像与组织多普勒应变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房功能对比研究

    作者:房芳;李治安;杨娅;裴金凤;栾姝蓉

    目的 通过研究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术后患者心房应变,对比斑点追踪显像及组织多普勒应变显像两种方法对心房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 对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成功的40例患者于术后1周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组织多普勒应变显像及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分别测量左心房封堵器处及左心房侧壁应变,对比两种方法评价心房功能的可靠性.结果 两种测量方法的可重复性及后处理分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均显示左心房侧壁应变显著高于封堵器局部应变(组织多普勒:47.31%±27.25% vs 30.06%±14.29%, P<0.01;斑点追踪:43.49%±25.55% vs 12.74%±9.16%, P<0.001).两种方法评价侧壁应变无差异,但斑点追踪封堵器局部应变低于组织多普勒显像,且有5例患者封堵器局部应变为0,而组织多普勒法未见封堵器局部应变为0(χ~2=5.33, P=0.027).结论 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心房形变能力优于组织多普勒应变显像.

  • 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

    作者:张瑞芳;刘海艳;赵丽娟;段会参;杨灵霄;张秀婷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对30例SLE患者(SLE组)及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和3D-STI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每搏输出量(SV)、舒张早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E)和舒张晚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A).应用3D-STI行心肌运动分析,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圆周、径向及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GLS、GCS、GRS、GAS).对两组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LE组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测量数值(LVEDD、LVESD、LVEF、SV、E、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LE组左心室GLS、GCS、GRS、GAS 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LS诊断SLE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3%、96.7%,GAS分别为90.0%、83.3%,高于GCS(80.0%、86.7%)和GRS(73.3%、76.7%).结论 3D-STI可早期检测SLE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

  •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心肌功能

    作者:余芬;杨顺实;姜凤霞;李晶晶;张艺

    目的 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变化.方法 将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LVEF≥50%)分为室壁厚度正常组(n=13)及室壁厚度增厚组(n=27),以健康体检者40名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行常规超声参数测定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分析.结果 室壁厚度增厚组及室壁厚度正常组心尖部及左心室短轴位心肌各节段较正常对照组的二维纵向收缩期、二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明显减低(P均<0.05),室壁增厚组减低更为明显.室壁厚度正常组、室壁厚度增厚组二尖瓣水平前壁、前间隔及室壁厚度增厚组乳头肌水平左心室后壁二维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均<0.05),其余节段心肌二维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M患者在常规超声检查出现特征性改变之前,心肌纵向及径向收缩功能均已出现减低,但圆周运动未出现显著改变.

474 条记录 4/24 页 « 12345678...2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