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肛门坠胀:令人烦恼的难言之隐
肛门坠胀在临床中并不罕见.轻者局部胀满、下坠,重者里急后重,频繁蹲厕,便后重坠依然,十分痛苦.肛门坠胀与肛周直肠的多种疾病相关,如炎症刺激、肿物刺激、肛门直肠压力增加、女性妇科病、男性前列腺疾病等,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下坠感.引起肛门坠胀的疾病1.各种炎症刺激:如菌痢、各种直肠炎、直肠黏膜下脓肿早期等导致直肠压力升高;肛周疾病如肛窦炎、肛乳头炎(即肛乳头肥大水肿)、外痔水肿以及各种肛周疾病术后创面刺激等导致肛管压力增大,这些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门下坠.
-
肛周脓肿的外科治疗与体会
自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我们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9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执行[1].本组98例肛周脓肿患者,男性76例,女性22例,年龄16~67岁,平均3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5~15 d.表现为肛周肿痛,伴直肠内坠胀感,部分患者有发热及行走困难.专科检查:肛周局部红肿,压痛明显,质硬,中央有波动感,部分局部皮肤温度增高.脓肿部位:肛周皮下脓肿76例,坐骨直肠窝脓肿10例,铁蹄型脓肿5例,钢管直肠黏膜下脓肿5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2例.
-
肛周脓肿的外科治疗与体会
自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我们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9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执行[1].本组98例肛周脓肿患者,男性76例,女性22例,年龄16~67岁,平均3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5~15 d.表现为肛周肿痛,伴直肠内坠胀感,部分患者有发热及行走困难.专科检查:肛周局部红肿,压痛明显,质硬,中央有波动感,部分局部皮肤温度增高.脓肿部位:肛周皮下脓肿76例,坐骨直肠窝脓肿10例,铁蹄型脓肿5例,钢管直肠黏膜下脓肿5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2例.
-
肛周结肠贯通伤并盆底裂伤括约肌断裂结肠挫裂伤尾椎开放性粉碎性骨折1例分析
病历资料患者,男,26岁,因钢材刺伤肛周后疼痛流血7小时入我院.病人无昏迷、便血史.入院查体:左下腹压痛,左侧坐骨与肛门之间可见一约11cm×4cm大小的流血创口,呈前后纵型,创面不规整,创腔由外向盆腔明显扩大,深约12cm,创口内可见少许米粒大小的沙石,未见粪便样污物.斜向后骶部可探见尾骨呈多块碎片明显分离,创腔经骶骨后方达皮下,左提肛肌、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及部分外括约肌浅深皮下部断裂,部分创壁达直肠黏膜下.
-
CO2激光在肛周脓肿手术中的应用
我院从1999~2000年,采用CO2激光治疗肛周脓肿24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服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肛周脓肿患者246例,男性184例,女性62例;年龄1个月至70岁,平均35岁.肛周皮下脓肿142例,直肠后间隙脓肿42例,高位肛间脓肿19例,直肠黏膜下浓肿18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16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9例.
-
直肠黏膜下注射消痔灵联合肛肠内腔治疗仪治疗直肠内脱垂32例
目的 观察直肠黏膜下消痔灵注射联合肛肠内腔治疗仪治疗直肠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直肠内脱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直肠黏膜下消痔灵注射联合肛肠内腔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直肠黏膜下消痔灵注射术,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在直肠排便不尽感、排便频率、排便时间、肛门坠胀感和总体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直肠排便不尽感、肛门镜检和总体疗效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排便频率、排便时间、肛门坠胀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肠黏膜下消痔灵注射术联合肛肠内腔治疗仪治疗直肠内脱垂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综合疗法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16例
自1990~2001年,我科采用消痔灵液行直肠黏膜下、坐骨直肠间隙和直肠后间隙注射,再配合肛门紧缩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16例患者,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吻合器混合痔切除术的护理
痔是直肠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直肠静脉丛瘀血、扩张和屈曲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并会因此而引起出血、栓塞、疼痛或团块脱出.
-
直肠黏膜下注药加规律射精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自1996年2月起,我们采用直肠黏膜下药物注射配合有规律射清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细菌性前列腺炎15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直肠黏膜下注射消痔灵治疗直肠内套叠20例
直肠内套叠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其症状为直肠排空困难、排便不尽及肛门阻塞感.我院肛肠科自2003年以来,利用消痔灵注射疗法治疗直肠内套叠2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肛周多间隙脓肿60例治疗体会
2001~2004年我科对收治的60例肛周多间隙脓肿患者的术式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一次性治愈的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男50例、女10例,年龄20~60岁,病程1周至3个月;其中肛门后深间隙脓肿并一侧坐骨直肠窝脓肿20例、肛门后深间隙脓肿并双侧坐骨直肠窝脓肿15例、肛门后深间隙脓肿并直肠后间隙及直肠黏膜下脓肿10例、肛门后深间隙脓肿并双侧坐骨直肠窝及一侧骨盆直肠间隙脓肿5例、肛门前浅间隙脓肿并一侧坐骨直肠窝脓肿5例、肛门前浅间隙脓肿并黏膜下脓肿5例.
-
肛周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
1 病例资料
女性,16岁,10个月前发现肛门处肿物,3个月后自觉肿物生长迅速,并伴有肛周疼痛,于4个月前在我院行相关检查确诊为“肛门横纹肌肉瘤”,拒绝手术,口服中药治疗,自觉肿物未见缩小,且疼痛加剧而入院治疗。入院查体:直肠肛门检查(胸膝位):12-3点位可见3 cm×2 cm 肿物,皮肤完整光滑,肿物质地坚韧,无活动度,压痛阳性,且肿物向肛门内延伸。肛内指检:肛门功能正常,肛门略狭窄,进指略困难,9-3点位肛管皮下及直肠黏膜下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5 cm×3 cm,表面光滑,质韧,无活动度,压痛阳性,余未触及异常,退指指套无脓血染。化验检查:甲胎蛋白及 CEA 在正常范围内,糖类抗原72-4(CA72-4)为15.08 U/ml。TBNK 亚群检验示 CD8+43.0%(参考值14.0-34.0%)。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直肠类癌疗效的判定
我院消化科于2004年12月至2009年6月间,使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了大量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现将其中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确诊为类癌的5例直肠黏膜下肿瘤患者治疗情况,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28~63岁,平均43岁.本组病变均在直肠处,肿瘤直径0.8~1.5 cm,平均1.0 cm.
-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误诊分析
患者女,49岁,因体检发现直肠占位18 d 于2014年2月25日入院。既往有剖腹产术史。自诉平素经期规律,有痛经史10余年。入院查体:腹平软,肛检距肛门口8 cm处直肠左侧壁可触及肿块下缘,未及上极,质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活动度差,无触痛,肠腔无狭窄,指套血染阴性。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肿瘤标记物水平正常,乙肝小三阳。结肠镜示:直肠距肛缘约8 cm处见一处隆起型病灶,约1.5 cm ×2.0 cm大小,表面黏膜光滑,色泽正常,隆起顶端见一息肉样隆起,约0.6 cm ×0.6 cm大小,考虑诊断为直肠隆起型病变,黏膜下肿瘤?直肠癌?。于病灶顶端隆起处活检,示病理类型为管状腺瘤。经阴道B 超示子宫后壁见两个低回声团,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腹部增强CT示直肠左侧壁软组织密度结节,大小约1.7 cm ×1.0 cm,结节有强化,边缘较光整;子宫右、后壁见结节状隆起,右侧附件增粗,并见囊性结节灶,约1.7 cm ×1.4 cm,未见强化。诊断为直肠占位、子宫肌瘤、右侧附件增粗伴囊性结节灶、盆腔少量积液。于2014年3月1日行腹腔镜下直肠部分切除术,术中见网膜与腹壁粘连,腹主动脉旁及髂血管附近淋巴结无转移。肿块位于腹膜反折处,约2 cm ×2 cm,与腹膜反折处粘连,近端3 cm处肠壁左侧见约2 cm ×2 cm肿块,与侧腹膜粘连,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无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示直肠黏膜下至浆膜层散在子宫内膜样腺体,诊断为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 )、CD10间质细胞均呈阳性。术后追问病史,患者25年前行剖腹产术,术后经期腹泻、肛门坠胀感症状明显;有多次盆腔炎、阴道炎病史,均予抗炎、中药调理等治疗好转。
-
黄连膏纱条配合糜蛋白酶治疗肛周脓肿60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在黄连膏纱条换药基础上加用糜蛋白酶冲洗,用于肛周脓肿术后伤口创面换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肛周脓肿患者120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排除糖尿病、恶性肿瘤、严重营养不良、贫血、肺结核、克罗恩病等基础性疾病.所有病例均行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6~56岁,平均年龄33.5岁,病程3.0~15.0 d,平均病程5.6d,肛周皮下脓肿23例,肛旁括约肌间脓肿15例,肛管后间隙脓肿4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13例,直肠黏膜下脓肿2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3例.
-
二氧化碳气腹对直肠恶性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
腹腔镜能否应用于肿瘤外科一直存在争议,焦点之一是二氧化碳(CO2)气腹是否会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扩散.我们应用经直肠黏膜下接种建立直肠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动物模型对此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直肠黏膜下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了探讨直肠黏膜下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方法对该院泌尿外科门诊2001年5月~2003年5月120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人进行直肠黏膜下注射得出的疗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治愈率85.0%,总有效率93.3%.结论直肠黏膜下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
-
低位直肠胃肠间质瘤误诊为直肠黏膜下感染一例
患者男,62岁,因“肛门部肿块胀痛2个月加重半个月”于2011年4月15日入院.专科检查:肛门外观未见异常;指诊:截石位3点处肛旁2 cm触及—指向肛管的条索状硬结,肛内可触及黏膜下肿块,表面光滑质韧,未及全貌.肠镜示:距肛缘3 cm处见一肿物,表面黏膜正常,未见肛瘘内口,见图1;病理活检:直肠肛管黏膜示中度急、慢性炎.
-
直肠神经鞘瘤1例
患者,男,77岁,主因腹泻伴大便带血约2个月,于2015年5月13日入院。腹部查体:未见明显腹部阳性体征。结肠镜示:距肛门10~25 cm 可见肿物环肠腔一周,质硬,易出血,取检5块。病理回报:结肠腺癌(低分化)。腹盆腔 CT 示:乙状结肠壁厚,扭曲,周围粘连、浸润,考虑占位病变。实验室检查:WBC 5.36×109? L -1,RBC 3.8×1012? L -1,Hb 96 g/L,CEA 15.53 ng/mL,CA19-943.26 U/mL, CA72-491.66 U/mL。 于2015年5月21日在全麻下手术,术中可见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可触及一个约12 cm ×8 cm ×5 cm 大小的肿物,侵透浆膜,并侵及部分膀胱后壁,周围可见肿大淋巴结,降结肠、乙状结肠肠壁明显水肿。术后病理回报:(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黏液腺癌,部分为管状腺癌(约占15%),癌组织侵及肠壁全层达浆膜外脂肪,并形成癌结节,肿物周边直肠黏膜下可见一结节,直径约0.6 cm,符合神经鞘瘤;肠周淋巴结可见转移癌(3/22)。免疫组化示: S -100(+)、 CD34(-)、 CD117 ;(-)、DOG1 (-)、SMA(-)、Ki -67(+)5%。术后恢复尚可,于2015年6月10日出院,随访至今暂无复发。
-
陈旧性肛裂并发直肠黏膜下脓肿42例手术疗效观察
自1997年~2000年,我院肛肠科收治因陈旧性肛裂导致直肠黏膜下脓肿者42例.42例患者共同特点均为肛裂发生于截石位6点,肛门内括约肌紧张痉挛,脓肿部位在沿肛管后正中位裂口向上的直肠处.裂口向上贯通潜行,其基底部较深,表面有假愈合现象.裂口从基底部到肛隐窝以上形成囊状肿块,由于细菌感染而致直肠黏膜下脓肿.本病采取肛裂切除,内括约肌部分切断,直肠黏膜下脓肿脓腔上2/3挂线,下1/3切开,直肠内切口与肛门外切口形成"◇"型切口充分暴露的手术方式,疗效观察满意,报道如下.